天天看點

李白為何念起崂山

作者:青島城陽融媒

最近爆火的《長安三萬裡》展現了盛唐的詩意與浪漫,掀起一股“李白熱”。

其實,李白與崂山也有一段淵源。“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這是李白寫崂山的詩。另據《山東省志·宗教志》記載,天寶年間,李白曾攜吳筠到崂山旅居,其間二人共創道樂經韻曲牌《清平調》。

李白為何念起崂山

崂山風景區巨峰遊覽區

李白為何要寫崂山?他與崂山又有怎樣的故事?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唐玄宗李隆基降旨,将李白召至長安,封為翰林待诏,這是李白大半生都在等的機會。李白十八歲拜師學藝,二十四歲辭家遠遊,一直都想為國效力。根據唐朝有關制度規定,作為“商二代”,李白沒資格參加科舉考試,是以想走選拔專業人才的“綠色通道”。他半生努力,但一直沒能“被看見”。第一任妻子去世後,年屆不惑的李白,帶着一兒一女,移居濟甯。在與山東名士交往中,漸漸積累起名聲,如願接到了聖旨。

李白為何念起崂山

成為翰林待诏後,李白經常陪侍皇帝左右。但是,翰林待诏并不是官員,隻是皇帝賜予的一個臨時差遣。不久後,李白便對禦用文人生活日漸厭倦。公元744年,玄宗賜金放還,李白又成了自由人,寄情于山水。

相傳,離開長安後,李白受好友道士吳筠所邀來崂山,登白雲洞,沐浴海風,手翻紫霞,恍入仙境。後來,李白與杜甫渡過黃河前往王屋山尋訪高道,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孟大融,于是揮筆寫下了《寄王屋山人孟大融》贈予好友,一首詠頌崂山的名篇佳作應運而生:

“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親見安期公,食棗大如瓜。中年谒漢主,不惬還歸家。朱顔謝春晖,白發見生涯。所期就金液,飛步登雲車。願随夫子天壇上,閑與仙人掃落花。”

李白為何念起崂山

此石刻位于崂山太清遊覽區,沿蟠桃峰石梯北上

被李白寫入詩中的崂山,有何魅力?

顔值高。崂山,又稱勞山、牢山,山海相依,雲蒸霞蔚,天生顔值線上。崂山是燕山運動時期地殼擡升,自海底拔海而起的一座名山,臨海而立,氣勢雄偉,最高峰海拔1132.7米,是中國大陸18000公裡海岸線上第一高峰。崂山東高而懸崖傍海、西緩而丘陵起伏,氣候條件優越、花崗岩冰川等特殊的地理地貌環境,造就了奇妙的天象變化,雲霧、霞光常常形成千姿百态的景觀,給人以虛玄神秘的感覺,享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美譽。

“仙氣”足。從有曆史記載起,崂山就是著名“海上仙山”。如果那時有社交媒體,崂山一定是修仙打卡勝地。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登琅琊”,上了崂山。傳說秦始皇遇到了仙人安期生——李白詩裡的“安期公”。後來,崂山又屢屢與神話相關聯,在道教中的地位凸顯。唐朝以道教為國教,李白寫崂山詩時,道教崇拜恰好達到頂峰。此後,“全真七子”的丘處機、劉處玄等也曾在崂山修煉。

李白為何念起崂山

崂山太清宮

物産豐。李白喜歡修仙、煉丹,而煉丹離不開黃精、天門冬、蒼術等藥材。黃宗昌撰寫的第一部《崂山志》記載,崂山藥材“不下百餘種。黃精、天門冬、蒼術,其最盛也”。據最新普查,崂山中藥材超一千種。藥材也吸引了唐玄宗,他先後兩次派孫昙、王旻、李華周等來崂山采藥、煉丹。當然,除藥材外,崂山的泉水、茶葉、水果、水産等也享有盛名。

名士多。春秋戰國時,齊國聚集大量名士,思想活躍。李白的偶像魯仲連就是齊國人,隐于東海。漢代大學問家逄萌、鄭玄,在崂山著書授徒。後來,一代大儒顧炎武、著名詩人王士祯等,都在崂山留下墨迹。蒲松齡将崂山視為第二故鄉,寫了脍炙人口的《崂山道士》《香玉》等名篇。康有為、聞一多、沈從文、郁達夫、郭沫若等,都鐘情于崂山。

李白為何念起崂山

後人為紀念李白在崂山蟠桃峰上镌刻“太白石”三個大字

崂山是市民遊客的打卡地,今年前7個月,崂山風景區接待遊客283.7萬人次,同比增長72.2%。

如果李白今天來崂山,也一定會流連忘返。

看山不是山。山水之外,還要看到背後承載着深厚曆史文化。始皇東巡,入崂山訪仙;鄭玄講經,于崂山授業;崂山民間故事、崂山道教音樂、崂山螳螂拳等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崂山文脈源遠流長。要将崂山文化元素貫穿于景區旅遊發展全過程,深入挖掘山海文化、老子文化、“一帶一路”文化、康養文化、農漁文化、紅色文化等傳統文化資源。

當下,要梳理崂山優秀傳統文化,建立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資料庫,編纂“圖說崂山”文化叢書,豐富景區講解詞,組織特色文創産品征集,設計開發摩崖石刻、“獨占鳌頭”“崂山十二景”等高端文創産品,擦亮崂山文化名片。科技加持,借助AR、VR、全息、元宇宙等現代資訊技術,講好崂山故事,讓文化“活起來”“火起來”。

李白為何念起崂山

崂山風景區九水遊覽區

看山還是山。崂山有顔也有才,不缺名氣和流量,還需要對其形成一個系統性的認知,進一步打響文旅品牌。如自然風光、摩崖石刻、傳說故事等怎樣更好結合?怎樣吸引年輕人,讓他們打卡後還願一來再來?

目前,崂山發揮巨峰獨特山海優勢,打造“海誓山盟·愛在崂山之巅”婚旅品牌;圍繞仰口福壽文化,策劃推出“福道崂山 太平曉鐘”文化體驗遊;培育打造“太清水月”“海誓山盟”“太平曉鐘”等文旅品牌。做好包裝策劃、豐富體驗場景,把崂山文化打造成可感覺、可觸摸、可體驗的文旅IP,不斷叫響“文化崂山、魅力山海”文旅品牌。

李白為何念起崂山

崂山風景區仰口遊覽區

詩仙李白,仙山崂山。縱有長安三萬裡,念念不忘是此山。

來源‬:青島宣傳‬

作者:王學義 崔維兵

編輯:邱潔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