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滇西回亂和陝甘回亂,中國近代上兩場被史學界洗白和美化的浩劫

在中國近代史上,發生過兩場被曆史淡忘的浩劫,一場是滇西回亂,另一場是陝甘回亂,滇西回亂的上司者是杜文秀,陝甘回亂的上司者是任武、赫明堂、白彥虎、馬化龍、馬占鳌、馬文祿、馬正和、馬桂源、馬本源、崔偉、馬福壽等叛軍首領,其中杜文秀的野心最大,他企圖在華夏大地全境建立“以回為主,漢、夷次之”的回教王國,陝甘回亂叛軍首領的最終目的則是在陝甘二省(當時的甘肅省包括如今的甘肅全境、甯夏全境、青海東北部和新疆東南部)以及天山南北的廣闊土地上建立回教王國。

滇西回亂和陝甘回亂在大陸如今的史學界皆被定義為起義,但他們的所作所為根本不是起義的性質,太平天國起義軍和撚軍以推翻腐朽的晚清朝廷、恢複華夏王朝為最終目标,他們不會屠戮無辜百姓,是以他們的行為被定義為起義毫無争議,而滇西回亂叛軍和陝甘回亂叛軍的目的則是建立屬于他們的回教王國,并且他們都以屠戮當地的無辜百姓為達成目的的手段,是以他們的行為是不容置疑的叛亂。

滇西回亂和陝甘回亂,中國近代上兩場被史學界洗白和美化的浩劫

這本小人書至今依然能在舊書網買到(今日頭條:品讀曆史與名著)

杜文秀在鹹豐年間就發動了叛亂,一直持續到同治年間才結束,他主張“回、漢、夷聯合”,不願與叛軍合作的漢民遭到了他們的屠戮,是以導緻很多漢民也加入了滇西回亂叛軍;杜文秀發動叛亂後,逐漸攻占了雲南西部的大片土地,并繼續向東延伸,清将岑毓英(後來先後升任雲南巡撫和雲貴總督)率領清軍從雲南東部西進,阻擋抗擊叛軍。

岑毓英在率軍西進與叛軍交戰的過程中曾一度不敵叛軍,後來有些叛軍首領背叛了杜文秀,歸順了清軍,岑毓英趁機率領清軍和歸順的叛軍收複了很多被杜文秀叛軍攻占的城池。

不久,曾經歸順清軍的那些叛軍首領再次反叛,他們又聯合杜文秀叛軍重新攻占了被清軍收複的城池。

後來,清将楊玉科成為了平叛主将,他率軍猛攻叛軍,清軍從此開始占上風,将叛軍打的節節敗退,最終,叛軍的地盤隻剩下了大理;楊玉科乘勝繼續進軍,收複了除杜文秀的元帥府之外的大理所有地方。

杜文秀自知大勢已去,于是便在府内服毒了,他的部下楊榮、蔡廷棟等則趁其剛服下毒藥還未死的機會,将他綁至清軍大營内乞降,最終,楊玉科将瀕死的杜文秀處死,滇西回亂至此結束。

如今大陸的史學界将滇西回亂定義為“雲南回民起義”,對杜文秀的評價充滿贊美之詞;杜文秀在發動叛亂後期曾到英屬印度聯系英軍,願作為英軍的向導幫助英軍攻占雲南,願接受英國的官爵,滇西回亂叛軍失敗前夕,他曾派手下去英屬印度和奧斯曼帝國求援,但是英屬印度和奧斯曼帝國并沒有出兵援助杜文秀叛軍。

陝甘回亂由在清軍平定滇西回亂期間僥幸逃到關中的任武、赫明堂發動,他們二人一到關中就開始為發動陝甘回亂做準備,他們找來很多鐵匠打造兵器,兵器打造完成後,任武、赫明堂為了避免鐵匠們走漏消息,于是便殺掉了所有為他們打造兵器的鐵匠,任武、赫明堂派教徒們去陝西各地購竹子,作為兵器的杆子,竹子被教徒們購盡後,他們二人又派教徒們去砍竹。

教徒們在砍竹的過程中與漢民發生了肢體沖突,這件事成為了任武、赫明堂發動陝甘回亂的借口;不久,關中又發生了團勇誅殺回諜事件,任武以教徒們砍竹事件和團勇誅殺回諜事件為借口,發動了慘烈的以割據陝甘二省和天山南北廣闊土地為目的的陝甘回亂。

任武、赫明堂帶領叛軍大肆屠戮關中各地的無辜百姓,後來,慈禧派陝西團練大臣、同治帝師張芾去安撫叛軍,結果安撫失敗,張芾被任武殘忍的大卸八塊;任武殺死張芾後,謊稱在張芾的轎子裡發現了一張寫有“秦不留回”的文章,并派手下将這四個字傳遍了整個陝甘二省。

陝甘二省的叛軍首領白彥虎、馬化龍、馬占鳌、馬文祿、馬正和、馬桂源、馬本源、崔偉、馬福壽等帶領各自的叛軍響應任武,大肆屠戮陝甘二省各地的無辜百姓。關于陝甘回亂叛軍的惡行,在陝甘二省各縣縣志中皆有記載,在此我列舉其中七個縣志中的記載。

《臨潼縣志》記載:1862年到1869年七年間,30餘萬人遇難,渭河南北無一村一人幸免。

《富平縣志》記載:在1855年的時候整個縣城有46579戶人家,統計起來人數大約是在25萬人左右,但是到了1876年的時候再次統計的結果是僅剩下28543戶人家,人數也變成了12萬人左右。

《三原縣志》記載:陝甘回亂之前,三原縣的人口在十六萬人左右,在陝甘回亂被平定之後僅剩下了四萬人左右。

《高陵縣志》記載:高陵縣在陝甘回亂之前的人口将近七萬,陝甘回亂被平定後再次統計,高陵縣的人口已損失了多一半。

《渭源縣志》記載:屠毒生靈以數萬計,滿城官民皆死之。殘殺一日,辄死百姓數萬,血流成渠,屍積如山,傷心慘目。

《平涼縣志》記載:将官死節者百餘,士民死者數十萬。

《華亭縣志》記載:陝甘回亂導緻華亭縣空無一人,陝甘回亂結束後,僅有七十多個在回亂期間逃難的百姓歸來。

陝甘回亂導緻整個陝甘二省都落入了叛軍之手,陝甘回亂叛軍首領之一妥得璘帶領他的叛軍進入北疆,引發了北疆的叛亂,并将叛亂勢力延伸到南疆,導緻南疆也出現了叛軍。

達斡爾族悍将多隆阿是第一位為平定陝甘回亂而獻出生命的平叛大将,他率軍進入陝西,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基本平定了陝回叛軍,白彥虎、崔偉、馬福壽被多隆阿打敗後帶領各自的叛軍逃往甘肅董志原,投靠了董志原叛軍首領馬正和,赫明堂被多隆阿打敗後逃往甘肅河州,投靠了河州叛軍首領馬占鳌,任武在被多隆阿打敗後被對他積怨已久的手下殺死。

多隆阿打算乘勝進軍甘肅,但是他忽然考慮到陝西境内還留有一些沒有西逃的叛軍殘餘勢力,于是便決定先将留在陝西境内的陝回叛軍殘餘勢力肅清;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多隆阿在清理留在陝西的陝回叛軍殘餘勢力期間遭到了叛軍的偷襲,多隆阿頭部受了重傷,在養傷期間殉國。

滇西回亂和陝甘回亂,中國近代上兩場被史學界洗白和美化的浩劫

多隆阿畫像(今日頭條:品讀曆史與名著)

多隆阿殉國後,左宗棠接替了多隆阿因殉國未能完成的重任,他率領楚軍(左宗棠在與曾國藩分道揚镳後組建楚軍)和劉松山、劉錦棠的湘軍共計八萬平叛大軍開始了西征陝甘平定叛亂的征程,左宗棠先率軍肅清了留在陝西境内的陝回叛軍殘餘勢力,然後向甘肅董志原進發;另外,在左宗棠率軍清理留在陝西境内的陝回叛軍殘餘勢力期間,他的愛将劉松山收降了陝北漢民武裝首領董福祥以及董福祥的陝北民軍。

左宗棠肅清了留在陝西境内的陝回叛軍殘餘勢力後,率軍進入甘肅董志原,他以八萬兵力擊潰了甘肅董志原叛軍首領馬正和的二十萬叛軍,馬正和被左宗棠處死;崔偉、馬福壽帶着他們二人的陝回叛軍歸順了左宗棠,左宗棠心胸寬廣,是以寬恕了他們,讓他們跟随楚軍、湘軍共同平叛;白彥虎帶領他的殘餘叛軍逃往金積堡,投靠了金積堡叛軍首領馬化龍。

左宗棠平定董志原叛軍後的下一個目标是平定金積堡叛軍,金積堡叛軍首領馬化龍野心極大,左宗棠曾上奏慈禧,稱“馬化龍有北宋時期的李元昊那樣的野心,必須除掉,否則西北全境都将成為馬化龍的地盤,馬化龍将在西北立國”;左宗棠以劉松山先鋒,讓劉松山先率領劉錦棠、董福祥和部分湘軍去平定金積堡叛軍,左宗棠在安置好董志原的百姓後率領楚軍和另一部分湘軍以及陝北民軍和歸順的叛軍向金積堡進發。

劉松山在率軍平定金積堡叛軍的過程中一路進展順利,他率軍消滅了很多金積堡叛軍,收複了很多被金積堡叛軍占據的地盤;劉松山率軍抵達馬化龍的核心統治區後,馬化龍深感畏懼,于是他便打算使用詐降計,馬化龍寫了一封詐降書,派人送到了劉松山的大營,想騙劉松山帶少量将士來到他的大營接受他的“投降”,劉松山中計,在來到馬化龍的大營後遭到了金積堡叛軍的埋伏,劉松山措手不及,被叛軍殺害,跟随劉松山一起來到馬化龍大營的将士全部遇害。

左宗棠率軍抵達金積堡後,聽說了劉松山被叛軍殺害的消息,左宗棠悲痛欲絕,誓要剿滅金積堡叛軍,一個叛軍士兵也不留,為劉松山報仇雪恨;左宗棠率軍猛攻金積堡,消滅了大部分金積堡叛軍,金積堡的殘餘叛軍則被左宗棠大軍包圍,馬化龍故技重施,他再次使用詐降計,企圖以此計除掉左宗棠,不過他的詐降計被左宗棠識破了,左宗棠讓劉錦棠将馬化龍活捉,并下令處死了金積堡殘餘叛軍中的每一個叛軍士兵,馬化龍最終落得被淩遲處死的下場;馬化龍被淩遲處死後,白彥虎帶領他的殘餘叛軍僥幸逃跑,前去投靠西甯叛軍首領馬桂源和馬本源,至此,左宗棠成功平定了金積堡叛軍。

滇西回亂和陝甘回亂,中國近代上兩場被史學界洗白和美化的浩劫

左宗棠畫像(今日頭條:品讀曆史與名著)

左宗棠平定金積堡叛軍後的下一個目标是河州叛軍,在平定河州叛軍的過程中,左宗棠大軍遭受了重大打擊,河州叛軍首領馬占鳌授計給他的副将馬海宴,讓馬海宴帶領叛軍使用“黑虎掏心”的戰術阻擊左宗棠大軍,結果一戰就導緻了左宗棠大軍中的傅先宗、徐文秀等二十一位平叛将領戰死,此戰過後,馬占鳌決定歸順左宗棠,因為他深知這場勝利隻是一時的勝利,總有一天左宗棠大軍還是會打敗他,如果左宗棠通過武力平定了河州叛軍,那麼他必定會被左宗棠處死。

馬占鳌決定歸順左宗棠的主張遭到了被多隆阿打敗後逃往河州投靠他的赫明堂的反對,馬占鳌大怒,他捉拿了赫明堂,并将赫明堂綁了起來,帶着他來到了左宗棠的大帳。

左宗棠心胸寬廣,而且愛惜将才,他認為馬占鳌雖然給平叛大軍造成了重大損失,但是馬占鳌善于用兵,可以被培養成一員良将,甚至可以讓他以其在甘肅的威望來幫清朝管理甘肅,是以,左宗棠寬恕了馬占鳌,讓馬占鳌帶領河州叛軍同楚軍、湘軍一起平叛,赫明堂則被左宗棠處死;河州叛軍後來逐漸發展為割據甘肅、甯夏、青海數十年的西北三馬割據勢力。

左宗棠平定河州叛軍後的下一個目标是西甯叛軍,左宗棠大軍在進入被西甯叛軍占據的地盤(西甯叛軍的控制範圍包括以西甯為中心的青海東北部全境)後遭到了一批皈依回教的漢民的阻擋,這讓左宗棠感到非常失望,左宗棠率軍擊潰了這批皈依回教的漢民,然後率軍向馬桂源、馬本源的核心統治區西甯進發;馬桂源、馬本源帶領西甯叛軍阻擋左宗棠大軍,白彥虎則帶領他的殘餘叛軍為馬桂源、馬本源叛軍助戰,最終,左宗棠大軍将馬桂源、馬本源叛軍打的全軍覆沒,馬桂源、馬本源在逃跑的路上被左宗棠大軍活捉,左宗棠下令将馬桂源、馬本源押解到蘭州處斬,至此,左宗棠成功平定了西甯叛軍。

白彥虎在馬桂源、馬本源叛軍全軍覆沒後帶領他的殘餘叛軍逃往南疆,投靠了當時已經占據天山南北大片土地的中亞浩罕汗國“屠夫”阿古柏(阿古柏是被南疆叛軍引狼入室請到南疆的,南疆叛軍企圖與阿古柏共同占據南疆,結果遭到了阿古柏的屠戮,阿古柏屠盡南疆叛軍後,占據了南疆全境,後來,阿古柏北上進入北疆,占據并血洗北疆多地,在天山南北大片土地上建立了“洪福汗國”。

左宗棠平定西甯叛軍後,迎來了西征陝甘平定叛亂的決戰,肅州叛軍首領馬文祿帶領肅州叛軍負隅頑抗,最終因左宗棠大軍的将士鬥志太強,叛軍損失慘重,于是馬文祿便帶領殘餘叛軍退入肅州城内,再也不敢出城與左宗棠大軍交戰了。

《平定關隴紀略》記載:左宗棠見強攻難以奏效,便讓降回首領崔偉、馬福壽等騎馬環城呼喊:“馬文祿速降”,想勸降馬文祿。在清軍一年多的圍困之下,肅州城内糧草已盡,叛軍隻得宰騾馬充饑。

肅州城内的騾馬被叛軍吃光後,馬文祿已經走投無路,于是便出城歸順了左宗棠,左宗棠入城檢視城内情況,發現了大量新打造的軍械,左宗棠為了避免肅州叛軍日後再次反叛,于是便下令将肅州叛軍首領馬文祿和他手下的殘餘叛軍全部處死。

左宗棠平定肅州叛軍标志着左宗棠成功完成了平定陝甘回亂的壯舉,同時也标志着陝甘回亂的結束;為了平定陝甘回亂,左宗棠和平叛将士們總共用了十年的時間,付出了二十多位平叛将領戰死的代價。

滇西回亂和陝甘回亂,中國近代上兩場被史學界洗白和美化的浩劫

左宗棠石像(今日頭條:品讀曆史與名著)

左宗棠平定陝甘回亂後,回京駁斥了李鴻章等主張放棄天山南北大片國土的大臣,他據理力争,稱如果天山南北不保,那麼與其毗連的甘肅、青海、蒙古、藏地都将被列強吞并,阿古柏的“浩罕汗國”是沙俄的傀儡勢力,沙俄将以天山南北為跳闆,逐漸向東侵吞甘肅、青海、蒙古、陝西甚至山西,說服了很多原本主張放棄天山南北大片國土的大臣;緊接着,左宗棠又竭盡全力的勸說慈禧,終于說服了慈禧,使慈禧同意了他西征複國土的主張。

左宗棠率領劉錦棠、董福祥等将士再次踏上了西征的征程,左宗棠采用“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作戰方針,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先收複了北疆,然後兵鋒直指南疆,收複了南疆多地,阿古柏自知大勢已去,而他的祖國中亞浩罕汗國此時已經被沙俄吞并了,阿古柏走投無路,于是便服毒自盡了;不久,左宗棠肅清了已經服毒自盡的阿古柏的殘餘勢力,收複了整個南疆,至此,左宗棠成功收複了天山南北的廣闊土地。

白彥虎帶領他的殘餘叛軍逃往中亞,投靠了當時已經吞并了中亞各國的沙俄;白彥虎投靠沙俄後,慈禧曾多次要求沙俄交出白彥虎,但自然遭到了沙俄的拒絕;白彥虎和他的殘餘叛軍的後代就是如今分布在中亞國家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境内的東幹人。

左宗棠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偉大的民族英雄,但是如今大陸的史學界将陝甘回亂定義為“陝甘回民起義”,經過大陸如今的史學界的洗白和美化,陝甘回亂叛軍搖身一變成了抗擊清軍的起義軍,他們屠戮無辜百姓的惡行絲毫沒有被大陸如今的史學界承認,經過大陸如今的史學界的颠倒黑白,白彥虎成了抗擊清軍的“民族英雄”,左宗棠反倒成了鎮壓“陝甘回民起義軍”和“民族英雄”白彥虎的惡人。

曆史學家範文瀾在他的著作《中國近代史》中這樣诋毀和抹黑左宗棠:左宗棠是極端反動的屠戶,不可計數的漢、回各族人民被他殘忍的殺害了。他出兵新疆,虎狼般殺害南北疆人民,同在關内一樣犯了極大的罪行。

1988年,在一場以诋毀和抹黑偉大的民族英雄左宗棠為目的的會議上,一批所謂的曆史專家和學者不僅“肯定”了範文瀾诋毀和抹黑左宗棠時的評價,而且還洗白和美化了陝甘回亂叛軍首領白彥虎,他們一緻認為:白彥虎是中國近代史上西北回族人民反清運動中的傑出領袖人物,他上司陝甘回民起義軍與清軍浴血奮戰十餘載,轉戰數萬裡,百折不撓,堅貞不屈,是回族同胞心目中的英雄。

民族英雄不容诋毀和抹黑,曆史罪人不容洗白和美化,每一個明辨是非、心存正義的人都知道左宗棠是中國近代史上不容置疑、不容诋毀和抹黑、名副其實、當之無愧、最偉大的民族英雄,白彥虎等陝甘回亂叛軍首領以及他們的叛軍是中國近代史上不容否定、不容洗白、不容美化的曆史罪人。

我是品讀曆史與名著,感謝大家閱讀我的文章,品讀曆史與名著,每天在今日頭條創作精彩的曆史與名著方面的文章,品讀曆史與名著,每天為大家帶來不一樣的精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