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分享更多的專業健康知識,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感謝您的支援。
前些天,刷手機的時候看到隔壁鄰居大媽發了條朋友圈,内容寫着自己在超市買的豬肉,回來發現肉裡面長了好多寄生蟲;文案下面還配了自己買的肉的圖。
實不相瞞,看起來真的非常惡心,試問這樣的豬肉真的可以吃嗎?寄生蟲,聽起來就讓人“聞風喪膽”了,但卻很多時候就隐藏在我們的身邊。
這不,廣東一女子,因經常出現腹痛,以為是自己吃壞了肚子,飲食注意一下就好。但怎麼都沒想到,持續了兩個多月,經常會有腹痛的症狀,甚至有時候還出現了腹瀉。
生怕是腸胃方面出現了問題,于是就到醫院做了相關的檢查;而檢查結果卻發現這名女子的腸胃當中藏着非常多的寄生蟲。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該女子平時很喜歡吃一些生的食物,比如生腌海鮮、刺身等等,尤其是自己家住沿海城市,是以基本每周都會吃個一兩次。
長期這樣的飲食也導緻了女子體内攝入了大量的寄生蟲,而寄生蟲的感染導緻腸胃黏膜受損,才會引發額腹痛、腹瀉。
生活當中,很多人在飲食方面隻為了追求口感,是以很多都忽略了食物是否具有安全性,因而誤食了含有寄生吃的食物。
那到底誤食含有寄生蟲的食物,會有什麼危害?其實,誤食含有寄生蟲的食物是否會産生危害是跟攝入的寄生蟲的數量、寄生蟲的存活情況以及寄生蟲的種類是有關系的。
從寄生蟲的數量上來看,如果人體誤食的寄生蟲較少,則不會産生過大的危害;正常情況下,腸胃當中會分泌胃酸,而胃酸對于寄生蟲來說是有腐蝕性的,是可以起到消滅寄生蟲的作用的,是以,少量的攝入寄生蟲,對身體不會産生過大的危害。
但是如果大量的攝入寄生蟲,就會導緻胃酸沒有辦法全部消滅,畢竟胃酸的分泌也是有限的;而沒有被消滅掉的寄生蟲就會攻擊人體腸胃黏膜,導緻黏膜受損。是以,如果誤食的寄生蟲數量過多,就容易引發一些腸胃疾病。
從寄生蟲的存活情況來看,如果攝入的寄生蟲已經沒有活性了,比如在高溫加熱之後已經導緻寄生蟲死亡,這種情況下誤食寄生蟲是沒有什麼危害的。
但是如果攝入的寄生蟲是有活性的,則就具備有攻擊性,就會存在損傷腸胃的可能性。從寄生蟲的種類上來看,通常對腸胃就有攻擊性的寄生蟲種類是蛲蟲和鈎蟲。
蛲蟲主要是夜間活動頻繁,存在的位置以肛門附近為主,是以感染了蛲蟲的患者很容易引起肛周和陰部的瘙癢。而感染了鈎蟲的患者,則很容易出現貧血、乏力等症狀。
是以,感染了寄生蟲危害是比較大的,尤其是腸胃方面,是首要攻擊地;是以日常當中一樣要注意飲食健康,不要誤食了含有寄生蟲的食物。謹防這4種食物,可能含有大量的寄生蟲。
第一、青蛙;青蛙是屬于兩栖動物;而兩栖動物的體内是非常容易感染以及繁殖曼氏裂頭蚴的寄生蟲。
曼氏裂頭蚴這類寄生蟲不僅僅繁殖能力強,其生存能力也極其強,正常情況下,是可以在零下10°到零上56°生存。
是以為了避免誤食到寄生蟲,是以盡量少食用青蛙,如一定食用,就必須保證煮熟,才能夠保證寄生蟲的活性被高溫消滅。
第二、小龍蝦
夏季吃小龍蝦是很多人的最愛,但其實許多消費者接觸到的小龍蝦,其生存的水質環境都不過關,這就導緻了很多人食用的小龍蝦是帶有寄生蟲的。是以,食用小龍蝦一定要保證是經過高溫煮熟的。
第三、螃蟹
螃蟹的吃法有非常多種,在南方很多人對螃蟹的吃法熱衷于醉蟹、生腌,這種吃法雖然很美味,但卻隐藏着極大的危害。
因為螃蟹的生存環境是附着着大量的寄生蟲和細菌,是以螃蟹本身就被寄生了大量的寄生蟲以及幽門螺杆菌。
是以說,如果沒有高溫烹煮螃蟹,就很容易導緻被誤食到這些寄生蟲和細菌。即使是做法上有用酒精浸泡,但還是很難保證寄生蟲和細菌被消滅了。
第四、田螺;田螺主要的生存環境是池塘,而池塘的水質和環境都沒有辦法得以保證,是以極有可能感染了細菌和寄生蟲。
最主要的是,田螺的外殼很厚,即使是高溫加熱也很難把這些細菌和寄生蟲有效消滅掉。是以為了自身健康,日常當中一定要謹防進食含有大量寄生蟲的食物。
關于寄生蟲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