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性能測試(壓力測試、負載測試)

一、項目經理經常安排測試工程師進行下面的工作

測試系統的最大并發使用者數

測試系統8小時的最大業務吞吐量

測試系統的穩定性和健壯性

測試系統在資料達到100萬條記錄時的性能

測試系統的核心事務相應時間是否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二、性能測試概念

是指通過模拟生産運作的業務壓力或使用者使用場景來測試系統的性能是否滿足生産性能的要求。

性能測試是一種“正常”測試,主要測試使用時系統是否滿足要求,同時可能為了保留系統的擴充空間而進行的一些稍稍超過“正常”範圍的測試(比如:目前系統使用使用者100人,可能未來人數會增多到300人,是以要讓系統能夠在300人情況下正常運作)

三、負載測試

是通過逐漸增加系統負載,測試系統性能的變化,并在滿足最終确定性能名額的情況下,系統所能承受的最大負載量的測試

性能名額:是系統應該滿足的,比如請求響應時間等

負載測試是正常範圍的測試

四、壓力測試

逐漸增加系統負載,測試系統性能的變化,并最終确定在什麼負載下系統性能處于失效狀态,并以此來獲得系統能提供的最大服務級别的測試

五、壓力測試與負載測試兩者差別

相同點:都是性能測試

負載測試強調系統正常工作情況下的性能名額

壓力測試的目的是發現在什麼條件下系統的性能變得不可接受,發現應用程式性能下降的拐點。

舉例:勞工建橋,橋身上表明,該橋的最大負重量為60噸。—負載測試

該橋的内部建築資料中,表明該橋的最大載重量為70噸。這個資料是給内部建橋工程師掌握的。—壓力測試

六、影響系統性能的主要因素

硬體:CPU、記憶體、硬碟、網卡以及其他網絡裝置

作業系統

網絡

中間件(也叫應用伺服器,如Jboss、websphere、weblogic等)

資料伺服器

用戶端

程式設計語言、程式實作方式、算法

七、性能測試的常用術語

1、并發:指多使用者在同一時刻,共同執行某一操作;并發測試要求比較嚴格,着重考察系統的瞬間壓力

線上:多使用者在一段時間内對系統執行操作(是指多使用者線上去循環操作某一動作)

對一般系統而言,多使用者并發和多使用者線上對AUT的壓力是10:1,即50使用者并發相當于500使用者線上

2、請求響應時間

是指從用戶端發送一個請求開始計時,到用戶端接收到從伺服器端傳回的響應結果計時結束。

在一些工具中,請求響應事假通常稱為TTLB(Time to last byte:從發送第一個請求開始,到用戶端收到最後一個位元組的響應為止所耗費的時間)

請求響應時間的機關一般為“秒”或“毫秒”

(一)性能測試(壓力測試、負載測試)

這裡寫圖檔描述

請求響應時間=用戶端時間+網絡時間(傳輸時間)+伺服器時間

實際的項目測試過程中,經常将被測系統部署到内網環境,這樣有充足的帶寬,即可規避網絡的瓶頸。(因為網絡是不可控的,是營運商提供的,不可控的,注意測的是系統,而不是網絡,若系統測試,最終測出是網絡問題,也是無法解決的。)

性能測試關心兩個詞:請求和響應。正常的順序是請求和應答,先發後收

3、事務響應時間

使用者完成某個具體事務(如跨行取款事務)所需要的時間

性能測試初探

性能測試過程中,資料庫中不可以為空或者條數很少,這種情況下測試不符合實際的生産情況。一定要根據系統實際的線上情況,插入足夠資料(背景資料)後再進行測試

在性能測試之前,要對被測系統(AUT,application under test)進行備份(資料庫的備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