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發展是促進扶貧增收、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環節。近年來,共柳縣塔什幹沙子村恭柳鎮堅持以工業扶貧為救助之策,不斷開拓和發展産業特色優勢,注重激活産業"造血"功能,提升水産養殖産業效益,促進貧困戶脫貧增收。

在貢柳鎮塔什幹沙子村,庫瓦提肉鴿育種合作社可以看到,工廠裡一排鴿籠整齊地擺放着,鴿子在吃,有的在育雛,好生活,興奮不已。
塔什幹沙子村是典型的農業村,長期以來,村民以傳統耕作和畜牧為主,收入管道單一。為了增加農民收入,村黨支部于2016年7月帶領農民成立了桑田肉鴿育種合作社,采用"支加合作社加基加農"模式,由合作社帶動貧困戶發展肉鴿育種。
貢柳鎮塔什幹村的Kuwati肉鴿育種合作社負責人劉太生說:"起初有3030名種鴿,經過幾年的發展,現在已經達到8000隻。今年,我計劃繼續與村裡的23個農民合作,為他們提供育種者,他們飼養它們,我會買它們。"
為了促進更多村民增加就業收入,村"兩委"共篩選出23個家庭開展庭院育種,為每戶補助扶貧項目資金15000元,用于建造30平方米的鴿舍和配套鴿籠,合作社還免費發放了24對種鴿。村民卡斯穆江·阿瓦克裡(Kasmujiang Awakri)曾經是村裡的一個貧困家庭,去年他喜歡一個為貧困家庭提供住房的項目,建造了閣樓,并開始飼養肉鴿。
村民卡斯穆江阿瓦克裡:"鴿子不累,我們還能打零工,生意興,收入增加很多。"
目前,合作品種的肉鴿有白羽王、黃卡奴、紅卡奴等品種,這些鴿子的特點是生長快、抗病性強、繁殖能力強。後來的合作社也打算吸收更多的人加入農業的行列,大家一起緻富。
桑田肉鴿養殖場園長劉太生說:"我會繼續擴大種廠的規模,讓更多的人和我們一起繁殖,增加收入和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