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載波頻域均衡系統模型
輸入的比特流經過特定的調制方式映射為複信号,之後會在資料塊前端插入長度為Z的循環字首(CP)。一般來說,CP的長度不小于多徑信道的時延擴充,以確定該資料塊不受其他資料塊幹擾。之後,将插入CP的資料信号發送到信道;接收端接收到信号之後,先去掉資料塊首部的CP,然後經過FFT操作将信号變換到頻域。在頻域經過均衡處理之後,再通過IFFT變換将信号恢複到時域,這樣就得到均衡後的時域資料符号。
優點:
(1)與時域均衡器相比,頻域均衡器更容易實作,其處理複雜度正比于多徑時延的對數。另外,頻域均衡器結構簡單,這就表示它有着巨大的優化空間;
(2)與OFDM相比,單載波頻域均衡基本上克服了其峰均功率比(PAPR)高和對頻偏敏感的缺點,大大降低收發兩端對功放和調諧器的要求,進而降低了系統的實作成本;
(3)與OFDM在系統結構和信号處理方式上相似,使得單載波頻域均衡系統有着和OFDM相近的複雜度;與非自适應OFDM系統相比,在均不使用預編碼技術的情況下,單載波系統對抗頻率選擇性幹擾的能力更強。
常見的均衡技術:
- 迫零均衡(ZF):放大噪聲。
- 最小均方誤差均衡(MMSE):分母中加上噪聲的部分。
單載波頻域均衡的信道容量不大于OFDM的信道容量,隻有當信道是非頻率選擇性衰落信道時,兩個系統的信道容量才相同。另外,就算信道是頻率選擇性衰落信道,兩個系統的信道容量也不會有太大的差距。
峰均功率比
在無線通信系統中,發送端信号的發送功率通常是固定的,系統要采用效率比較高的B類或C類功放對信号發送功率進行放大。但這兩類功放本身的特性會使信号波形産生嚴重的非線性失真,這就進一步要求功放具有較大的動态範圍,以確定信号能夠無失真傳輸。但是,放大器性能的提升往往需要很高的成本,是以期望能通過減小發送信号的動态範圍來降低系統對功放的要求。一般來說,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是衡量信号動态範圍的一個重要參量。
單載波頻域均衡系統
P_max為峰值功率,P_mean為信号的平均功率。大部分情況下,峰均功率比的定義由機率分布給出。
對于多載波調制的OFDM系統,當多個子載波的相位相同或相近時,信号的峰值功率就會很高,導緻其峰均功率比也很高。過高的峰均功率比會造成很嚴重的非線性失真。一般來說有:
是以單載波頻域均衡系統相對于OFDM系統具有明顯的低峰均功率比,這大大降低系統對發射功放的要求,進而減少了系統的消耗和實作成本。
與ofdm系統相比,單載波頻域均衡系統通過IFFT變換将窄帶幹擾擴充到了整個資料塊,進而分散了幹擾的影響,提升了系統的整體性能。對于OFDM系統,信噪比較高時,出現的窄帶幹擾會緻使OFDM系統中某些判決信噪比較低的符号(對應某一子載波)無法正确解調,造成誤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