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lis, 一個對Coding有着獨特追求的人△

這是Hollis的第 403 篇原創分享
作者 l Hollis
Web 3.0是最近非常火的一個概念了,就算你不知道他具體是什麼,但是你也一定聽說過這個名詞。
但是Web 3.0中又夾雜着很多其他的概念,比如币、DeFi、DeApps、NFT、元宇宙,等等更多其他的概念,是以很多人就更難了解了。
這篇文章我們站在工程師的角度來談一談什麼是Web 3.0,為什麼他廣受争議,他到底發展到什麼階段了,作為普通研發者,我們能在這裡面做些什麼呢?
第三代網際網路
Web 3.0很多人把它稱之為第三代網際網路,那麼他和前兩代有什麼差別呢?
到底第三代做了啥事情呢?我們先了解下什麼是 Web 1.0 和 Web 2.0。
Web 1.0
一般認為2004年之前的網際網路就處于Web 1.0的時代,那時候的網站主要是提供了一些查閱資訊的功能,比如像搜狐這類新聞網站、雅虎這類搜尋網站,以及馬雲在做阿裡巴巴之前搞的中國黃頁。
這些網站的主要特點就是他們主要是做資訊展示的,也就是說上面的内容你隻能看。
是以,Web 1.0是隻讀的。
Web 2.0
那到了Web 2.0的時代之後呢,從2004年開始,很多互動式的網站、APP都接踵而至了,比如我們現在還常用的微信、抖音、FaceBook。
在這些Web 2.0的網站上面,你不僅能擷取到很多資訊,你還能參與進來做互動以及内容的産出。比如你可以做評論,發動态,發你的作品等等。
是以,Web 2.0是能讀+寫的。
Web 3.0
那什麼是Web 3.0呢,那就是很多人認為說雖然在Web 2.0的時代,我們作為使用者輸出了很多内容,但是這些内容的所有權并不屬于我們,而是屬于那些平台的。
而這些平台網站,雖然他們背後的伺服器部署、以及應用架構可能是做了各種分布式、異地多活、冷熱備份什麼的。但是,歸根結底,如果這家公司倒閉了,那你的資料也都沒有了。是以,他還是中心化的。
在Web 2.0的時代,使用者生産了很多内容和資料,但是真正受益的是那些平台,他們可以利用我們的資料進行營銷、廣告,很多時候我們沒有任何辦法。
那于是,就有人提出了Web 3.0,在這裡面,使用者不僅可以讀、也可以寫資料,最重要是使用者可以擁有自己的資料。
也就是說,在Web 3.0中,我的資料不再屬于任何中心化的平台、公司、或者機構,我的資料屬于我自己。那麼,怎麼算資料屬于我自己呢?
如果騰訊說,好的,我宣布你的朋友圈屬于你自己,那就算了?那當然不是。
如何實作這個<屬于>呢,這就需要用到區塊鍊了。
Web 3.0與區塊鍊
Web 3.0中最重要的是使用者擁有自己的資料,那麼也就是說我們的資料不能存儲在任何中心化的存儲上。這時候就需要區塊鍊這種去中心化的技術了。
是以,也有人說所謂的Web 3.0,其實就是運作在區塊鍊技術上的去中心化網際網路。
利用區塊鍊技術,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是鍊上的一個節點,而且大家都是具有平等權利和義務的,不再需要一個中心,所有的上鍊的動作,不再需要中心處理節點、不需要數字證書、也不需要誰準許。所有參與的節點進行共識算法投票就行了。一旦經過确權,那就不可再更改了。
那麼,其實區塊鍊又分為公有鍊、私有鍊還有聯盟鍊,大家想一想就不難了解,Web 3.0應該就是建構在公有鍊之上的。
Web 3.0的應用
Web 3.0 是想建設去中心化的網際網路,那麼就主要需要依賴區塊鍊的技術。那和Web 1.0和Web 2.0一樣,在Web 3.0 裡面肯定需要有很多網站、應用供我們使用才行,那這些應用也需要建構在區塊鍊之上,否則也就不算Web 3.0了。
那麼,在Web 3.0中,有自己的貨币——加密貨币、自己的組織形式——DAO、自己的服務模式——智能合約、自己的藏品——NFT、自己的金融——DeFi、自己的遊戲——GameFi等等。。。
是以,我們常說的那些數字貨币、NFT、遊戲、甚至是元宇宙,其實都是Web 3.0這個底層基礎架構上面的實際應用。這些東西綜合到一起就組成了Web 3.0。
當然,這些應用當中有一個比較特殊,那就是數字貨币,他不僅僅是Web 3.0中的一個實際應用,更重要的是它是維持Web 3.0的一個重要基礎,為什麼這麼說呢?
還記得我們前面講過了說Web 3.0需要基于公有鍊來運作,那麼公有鍊想要自主的良好運作,就需要有激勵制度,要不然誰會願意上來共同維護這個體系呢。那真的能起到激勵作用的,那無非就是币了。
Web 3.0的問題
說了這麼多,想必大家對于Web 3.0 也有一點自己的了解了。好像聽上去有點意思,但是為啥還是有很多人說他不靠譜的?為啥我們聽到的和這東西有關的大部分都是負面新聞呢?
目的不純
主要是Web 3.0目前的很多應用,無論是加密貨币也好、NFT也好、智能合約也好,大多數被應用的場景還是在炒。炒着炒着就變成割了。
有了Web 3.0、元宇宙、數字貨币等這麼多高大上的概念之後,就可以開始講故事了,隻要這個故事有人信,就有人願意參與進來。
話又說回來了,那你說參與進去的那些人是真的信嗎?我覺得也未必,其中肯定有部分人就是抱着投機的心理進去的。想着自己可能肯定能在鐮刀下來之前先走掉。
很多人之是以明知道有風險還願意進去,主要是因為這東西大大的降低了投資的門檻。在以前,你想投資一個公司,那門檻還是很高的。但是現在呢,不管公司業務好不好,先講個故事,發個代币,就能讓大家開始投資了。。。
其次呢,Web 3.0還有一些技術上的問題至今突破不了的。
交易慢、資源浪費
因為Web 3.0是建構在公有鍊之上的,而目前的公有鍊上的共識算法,都非常的耗費資源,而且确認的速度也很慢。
沒有中心,有問題沒人管
如果你用支付寶交易,轉錯賬了,還有可能聯系對方看看能不能要回來。如果你遇到詐騙了,可能支付寶還能提醒你不要轉賬。如果你的錢放到支付寶無緣無故的丢了,你還能找支付寶去要。
那如果沒有中心了,轉錯錢了就轉錯了,對方在真實世界中到底是誰你都不知道。這就給很多詐騙、勒索的等很多機會。
Web 3.0的開發
那很多人就會問,這東西現在這麼火,作為普通開發者,我們能參與到裡面來嗎?
現在有很多開發者都在從事Web 3.0的一些開發,但是因為這東西涉及到的概念實在太多了,是以他涉及到的技術棧也比較多,主要涉及以下這些:
底層技術包含了共識算法、一緻性協定、密碼學技術、分布式存儲、人工智能、大資料等。如果涉及到虛拟現實等遊戲互動的話,可能還會涉及到動作捕捉、空間感覺、數字孿生等相關技術。
目前,為了降低開發難度,很多人會采用DApp進行開發,他的全程是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指的就是建立在區塊鍊之上的應用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