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打破思維的牆讀後感

前面也學習了很多,今天放松放松,希望大家從中了解到東西,運用于後面的程式設計,不能太局限去面對,開始正題

今天讀完這本書,覺得是一部很好的書,不知道是因為這本書确實好,還是因為我昨天剛好讀完一本很爛的書。為什麼我覺得這本書好,就因為我很贊同書中的很多觀點。

首先對于買房這件事,其實之前我一直覺得也許該買房子。首先,房子是一個家,連一個家都沒有,豈不很慘。其次,我可以不在乎房子,但我的女朋友呢,甚至是我未來的丈母娘呢! 去年11月底,我來到了北京,我看到的是什麼? 人,滿大街的人,早就聽聞北京的房價高,粗略算了一下,就現在的收入水準,自己不吃不喝要花30年左右才能有套房,是以我漸漸的放棄了買房的念頭,特别是在北京買房,本來也沒打算在北京多待。

為什麼不買房,因為你不買房省下來的錢可以給你的未來帶來更大的價值,可以給你帶來更多的幸福感,可以給現在的你減輕很多負擔。 上學的時候,沒有收入,書很貴,但也要買,因為這是對于未來的一種投資。有了工作,不買房,你可以又更多的錢對未來做投資,無論是能力還是人脈。何必要買房将自己變成一個房奴,舍棄自己的未來,還給自己帶來那麼多的壓力。買套房,用一條無形的鎖鍊把你栓在哪?很多人都很短視,帶來的後果往往是失去更多,更搞笑的是,他們永遠也不會知道自己失去了什麼。

這個世界不乏成功者,成功的故事也很多,總結一下所有成功故事的套路,主人公出生在一個很不幸的環境中,某次機緣巧合獲得某種機會,然後憑借他什麼樣的能力最終成功了。不巧我看到的上一本書就是這樣的類型,我覺得很爛,就是因為故事本身強調了主人公的某種能力,而忽視了他的機遇和所在的環境,基本不具備可複制性,是以不要輕率的模仿那些成功者。看完這本書,竟然很多成功的故事都是被捏造的,隻是為了讨好讀者,而且還過分強調成功者的某種能力。 當然,我并不否認這些能力的重要性,但我覺得,成功并不僅僅是依賴故事中所強調的一種能力,我相信真正的成功者在其他方面一定成功。

再來談談價值觀。我和此書作者也有一緻的觀點,價值和價格是不等同的。很多人覺得這不是廢話嗎!但大多數人卻不了解這句話,我覺得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肯定是大多數人看不到其中的價值。一個iphone6plus和一個kindle擺在你面前讓你選,你會選擇哪個? 隻要識貨的人,腦子不是有問題肯定選ip6p啊,但是為什麼? 僅僅是因為iphone6plus貴嗎!如果你隻覺得是這一個原因,我就覺得你沒有真正了解價值和價格的差別。 換作是我,我也會選iphone6plus,我又不是不傻,錯了,我又不是傻子。 我為什麼這麼選,也許現在我最需要的是一個kindle而不是一個用來裝逼的手機,但是,我可以把這手機倒賣了,賣的錢可以買個kindle,剩下的錢還可以給我帶來更多的價值。剩下的錢怎麼花,這又是一個問題了。為什麼有些人喜歡去高檔餐廳吃飯,他們在乎的不是逼格(也不排除有些人裝逼),如果你去低檔餐廳看看究竟是怎麼樣的環境,那些人都不是傻子,人家看重的是價值而不是價格。

你現在是為誰活?有多少人敢在這裡說出是為自己活的? 回想一下,當你在做出一個決定的時候,是不是總有人左右你的決定。拿我自己來說,聯考,我父母希望我報考醫學專業,而我毅然決然的選擇了計算機,因為我喜歡這個,到現在,想想計算機可以改變世界就有一種莫名的激動。 沒錯,我今天想說的這些左右你決定的人就是你的父母。 我的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村人,現在覺得我父親也是一個比較有能力的人。我父母剛結婚的時候,家庭情況很差,我爸為了養雞,受盡親戚朋友各種白眼然後借到了500塊錢,然後憑借自己努力,我們家雖然現在不是特别好,但也讓周圍很多人羨慕,至少供我們三個孩子讀書也沒任何壓力。我爸是家裡的支柱,就因為這個,他老壓着我,凡事都想替我決定,我最看不慣的就是這點了,鬧翻了好多次。實習之後瞬間經濟獨立,他也看到自己當初決定是有多麼錯誤,也不是很管我了,最近一次是想幹涉我的感情,讓我直接挂電話了,哈哈。說跑題了,父母一直讓你做這做那的,都是為你好,不知道為什麼這句話我特反感,這意思我不是不明白,我隻是覺得他們讓我幹的事不是我想做的。 誰說必須聽父母的話,我就不喜歡聽,我覺得,他們讓你做什麼你可以不做,但你必須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也許有人會說,他們這是讓你少走彎路,這道理我也知道。首先,很多時候他們都沒有遠見,可能會讓你多走彎路。其次,很多彎路都是需要走過才知道,你在這幹說誰信啊。

重新強調一下,雖然不聽父母話是我經常幹的事,但是,我知道自己想幹什麼,是以才不聽的,我覺得我看到的比他們看到的遠。父母總想把他們的生活經驗傳給我們,這沒什麼不對的,但我發現很多都不适用,我果斷拒了。不聽話不是全不聽,而是不全聽。身邊除了父母這倆大boss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小角色會影響到你,他們的話有參考價值,但不應該決定你的選擇。

談完這個話題,我們來說一下“努力”這個詞。這兩天聽這個詞比較多,還有好多看似很離職的話,舉兩個栗子,“努力的人不會有什麼差結果”,“努力就會成功”……,這些話看似很對,确實也沒什麼錯,但很多人過多的關注于“努力”這個詞了。一句話,方向不對,再努力也是白搭。努力前,你應該先找準方向,你在天安門 你想去頤和園,你朝着長安街往西走,你再努力頂多就是繞地球一圈回到起點,你還浪費那麼多精力。除了找準方向,還要用對方法,如果你花了很大代價還沒别人輕而易舉獲得的多,你不得心塞死啊。努力很重要,但跟重要的是往哪個方向努力,如何努力。

一個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壞的開始會是成功的三分之一。實習的時候,leader告訴我,什麼事你不去做都會覺得很難,不願意邁出第一步,也許真的很難,但當你做成後,你回過頭來看,很簡單。但是,如果你永遠害怕邁出第一部,你永遠也不會成功。 有些人拖延,就是害怕把事情做砸了,然後等到deadline不得已才去做,往往匆忙中幹的更爛,還是開頭一句話,一個壞的開始是成功的三分之一,不開始永遠也不會充。

最後書中還有一點我感覺很對。我們常常因為對某件事付出了好多而不忍放棄,然後錯失了更有價值的東西。誰這麼傻會做這樣的事,但事實上我們一直在做。給你舉個簡單的栗子,你花了50塊錢買了一張電影票,看了一點你發現這電影不好看,你會心疼50塊錢而堅持看下去、浪費2個小時的事件? 還是毅然決然的離開去幹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