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京華煙雲》有感——正中紅心,不偏不倚

       看完京華煙雲小說後,忍不住寫這個感受時,眼淚不由自主地流。姚木蘭同父親一樣,最終得道。父親是遠離群衆,一個人打坐沉思得道,而木蘭最終為了國家存亡,為了民族的延續,深入群衆,得到解脫,失去自我。個人的命運緊緊地同國家存亡息息相關。

       為什麼就這樣結尾了,讓我覺得胸悶氣短,眼睛始終濕潤。

       可以說,林語堂從小說開始給我設了一個套,通過姚木蘭的精神面貌的改變,随着她得道的過程,以及得道的結果,就像對着我的内心射了一箭,才使我恍然大悟。牛素雲給我的印象也是如此之深,從一個“白面皇後”到一個擷取日本特務資訊的間諜,中間的轉變過程,思考過程,讓我忘記了她以往的所作所為。她是個犧牲品,那個年代的犧牲品,最後被日軍的一個子彈結束了生命。素雲自從離開了曾家,雖然有足夠的錢,但真心不快活,最後無奈到了進退兩難的地步。怕自己一生經營的錢沒了,怕死,怕日本人;但又不想殘害同胞。而姚老先生臨終對她說的一句話,使她做了選擇,那句話是“當戰争來臨時,不要忘記自己是個中國人。”而當素雲選擇了中國之後,她獲得了許久許久沒有感受到的快樂,以至于小聲重複了“快樂,快樂”這倆個字眼。

        以及曼娘,清朝末期的舊時女人,不敢正式别人的眼神,一舉一動都是封建女子的作風,最終也對日本人痛恨到不行,曼娘代表着封建舊中國,是以姚老先生去世時,說了一句話,中國能不能打赢日本,要問曼娘。隻要曼娘說必須打,打不赢也要打時,中國就能赢。

       在那樣一個戰争的年代,雖然人們的損失慘重,子女遠離年邁的雙親從軍,為了報效國家,為了“沒有國,哪來的家”。但是這樣的情況下,人民雖然一邊傷心,一邊還堅持奮鬥,繼續戰鬥,這就是精神上的勝利。

       回想現在,真是慶幸自己生活在這樣的一個和平年代,可以暢所欲言,可以擁有安全感,不必擔心被炮彈炸掉一條腿,不用看到殘屍遍野的慘狀。現在的這些,都是因為我們是自強不息的民族,是懷有恻隐之心的民族。戰争是人禍,我希望所有的國家上司人都懷有恻隐之心,都有和平之心,順應萬物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