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痛失移動支付的翼支付,未來仍存四大機會?

我國正從一個傳統的現金社會轉向移動支付主導的無現金社會,縱觀這兩年我國移動支付行業現狀,2016年我國非現金支付合計達到1251萬億元,同比增長32.6%;2017年這一規模達到了1362.14萬億元,同比增長了8.9%,其中電子支付在非現金支付中的占比達到了68%。

移動支付時代已到來,應運而生的支付軟體擁有着無窮的潛力。2017年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的市場佔有率調查顯示,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兩者占領了移動支付市場90%以上的份額,當之無愧地成為了支付平台中的第一梯隊,包括翼支付在内的其他支付平台則組成了第二梯隊共同瓜分剩餘的市場佔有率。

懸殊的差距造成了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局面,讓處于第二梯隊的企業都有一種生不逢時的感覺。論存在時間翼支付晚于支付寶,早于微信支付,但還是錯過了搶占市場的最佳時機,并沒有成為一方巨擘。

翼支付曾經也被人們寄予厚望,認為其有望超越支付寶成為市場上主流支付軟體,但與成立時間更晚的微信支付相比,兩者最後的發展大相徑庭,是戰略滞後還是産品問題,翼支付究竟差了哪裡?

雙寡頭格局形成,翼支付痛失機遇

資料顯示,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在2012年隻有五萬億元,2013年的時候變成9萬億元,同比增長了80%,随後2014年移動支付規模開始攀爬到了23萬億元,同比增長150%,到了2015年真正的實作了井噴式增長,交易規模達到了105萬億元,同比增長了近四倍。

翼支付于2011年誕生,從時間線上看誕生在在移動支付開始爆發式增長之前,可以判斷翼支付早已開始着手對市場進行布局,但是就現在來看效果并不如人意。2017年行業年度報告顯示,目前翼支付所占領的市場佔有率僅有0.5%,而誕生時間比翼支付晚了一年的微信支付卻像一隻黑馬,在短短幾年間便迅速地占領了近40%的移動支付市場佔有率,市場占有率差距就如同螢火與皓月一般,造成如此差距的主要原因還是翼支付本身的問題。

首先,翼支付在剛出現時主攻的消費場景是營運商商城,但消費者對于營運商商城的使用頻率并不高,一般隻有在充值話費或是辦理特定業務等情況之下才使用翼支付進行付款,單一的消費場景導緻翼支付不能像支付寶或者是微信一樣成為消費者手機中不可或缺的支付工具。

反觀支付寶,早些年靠着電子商務起家,通過淘寶進行推廣;2008年開始在公共事業繳費上進行業務對接;近幾年又通過二維碼迅速占領了C端市場,這一系列操作都使得人們對于支付寶的依賴性慢慢增加,進而拉開了與翼支付等第二梯隊的差距。

其次,在意識到差距原因之後,翼支付雖開始拓展自己的消費場景,以民生服務為切入點,在水電煤民生業務中接入了全國1800多項業務,已然成為了目前國内最大的民生繳費支付工具,截止目前已經有超過4億的注冊使用者,2017年平均月活使用者超過3000萬。但,還存在着些許不足。

不足在于消費者者在特定消費場景之下進行付款,所選擇的支付方式會有所不同,除了掃碼支付外,有的地方還需要消費者提供手機号碼和密碼才能進行支付。由于付款時某些商家需要消費者口述手機号碼,消費者在支付的過程中存在着洩露手機号碼的風險。

再次,除了支付方式相對落後之外,翼支付所支援的信用卡也相對較少,支援的信用卡包括工行在内隻有7家,交通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多數銀行目前都不支援翼支付,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翼支付業務的擴張。根據最新的資料顯示,目前單是交行信用卡的在冊卡量也已經突破了4000萬張,衆所周知信用卡消費是人們消費的主要手段之一,翼支付沒有與交行展開合作也意味着變相拒絕了大量使用交行信用卡進行消費的使用者。

最後,目前市場上由微信和支付寶組成的雙寡頭格局似乎難以打破,甚至還開始傾軋其他支付企業的生存空間。據了解,微信和支付寶也開始展開與B端商戶的合作,在強大的競争面前翼支付想要與B端商戶進行合作,就必須得制定出更加有吸引力的支付方案,也意味着與B端商戶合作的成本會上升,并且不同的商戶需定制不同的高品質支付方案,翼支付拓展效率也會是以受到影響。

先生存後超車,翼支付還有哪些機會?

孫子兵法有雲:“故善戰者,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大緻意思是,要想打勝仗,首先自己要先立于不敗之地,然後等待制勝時機。市場環境瞬息萬變猶如戰場,所有人都不知道明天會出現什麼新東西取代自己。盡管目前市場上的寡頭格局似乎無法改變,但是隻要在市場競争中存活下去,就還存在着後來居上的可能,以下幾點可能會成為翼支付的機會。

機會一:加強與網聯合作

在網聯介入之前,第三方支付平台需要和銀行一家一家進行談判,導緻不同的銀行支付速度快慢不一。并且,由于每個人在每個銀行的信用都沒有統一的标準,有一些傳銷公司借機利用第三方平台進行資金轉移。網聯的介入使得現有的支付方式發生巨變,以前支付企業需要挨家挨戶與人商談,而現在所有的交易都直接經過網聯,再由網聯将資料上交到央行,交易類型也由各地的銀行支付統一變成了網聯支付。網聯的介入也意味着由國家主導的中國新信用體系開始進入市場,不光是統一了信用标準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市場,同時給了很多中小企業接入更多商家的機會。

繼微信之後,支付寶也于2018年5月11日宣布與網聯公司完成對接,雙方正式開展條碼支付的合作。翼支付之後隻要與網聯進行合作,那麼就相當于直接解決了上述麻煩,再加上目前網聯正在制定屬于自己的二維碼,如果二維碼制定完成,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縮小微信支付寶與中小企業的差距。

機會二:拓展B端市場

相比C端市場,B端市場還有着巨大的發展潛力,現有的技術和方案之下,市場格局似乎固定化,翼支付想拓展市場佔有率,要麼通過技術創新搶占市場,要麼通過支付方案創新把蛋糕做大。

近幾年翼支付為了拓展更多的市場佔有率厲兵秣馬,資料顯示,2017年翼支付新增使用者3000萬,移動支付的規模也達到了1.6萬億元,并且着手開始進行線下布局,注重與線下商戶進行合作,預計在年底能達到1000萬家,羽翼漸豐的翼支付無論是技術創新還是方案創新上,都具備了相當程度的底氣。

雖然做B端業務相較于C端業務所付出的成本較高,并且需要根據不同的企業制定不同的方案,但好處也在于企業可以通過B端業務對目标産業鍊上下遊的營運狀況有所了解,最後還可以延伸到供應鍊金融與管理等領域。雖然翼支付目前還無法撼動微信支付寶兩大巨頭的地位,但是擁有自己的發展思路,發展了屬于自己的客戶群體,為往後的業務創新打好根基。

機會三:借力新科技打造新支付方式

現有支付方式并不完美,二維碼支付雖便利,但資訊安全性不高,放久了也可能會被黑客攻擊利用;刷卡支付雖相對安全,但需要POS機等裝置,付款過程過于繁瑣;最新的刷臉支付,通過機器識别人臉進行支付,在流程上比手機支付簡便許多,但在成本問題上還是無法撼動二維碼的地位。如果有新的支付方式能在接入成本和便捷程度上超越現有的二維碼支付,那麼這種支付方式會對現有的市場格局進行進一步的洗牌,進而讓更加具有效率的支付軟體占領市場,這對翼支付來說也是一個機會。

機會四:優化消費場景,提升使用者支付粘性

支付寶的普及得益于與電子商務的結合,而微信支付則因為背靠着龐大的微信使用者,推廣起來也是相當容易。翼支付背靠電信,有着海量的客戶基礎和消費資料資訊,在實名制改革之後,除了使用者基本資訊,營運商還掌握着使用者的銀行卡交易資料,地理位置等詳細資料,資料次元相當豐富。如果翼支付能在合乎法規的前提之下好好利用好這些資料,那對于消費場景的優化将會起到很好的參考作用。

總而言之,翼支付作為天翼電子商務旗下的支付業務,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發展布局和一定量的使用者基礎。雖然從當下情況來看,翼支付想要超過微信支付寶似乎是非常艱巨的任務,但仍有機會在移動支付市場中占有重要一席,隻要明确方向,在前進的過程中步步為營,剩下的就是靜候時機了。

文/劉曠公衆号,ID:liukuang110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