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LeetCode-删除排序數組中的重複項LeetCode-删除排序數組中的重複項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LeetCode-删除排序數組中的重複項

LeetCode-删除排序數組中的重複項

Table of Contents

  • 1. Easy-删除排序數組中的重複項
    • 1.1. 題目描述
    • 1.2. 示例 1:
    • 1.3. 示例 2:
    • 1.4. 說明:
  • 2. 自己解答
    • 2.1. 思路
    • 2.2. 代碼
  • 3. 官方解答
    • 3.1. 方法
    • 3.2. 算法
    • 3.3. 代碼
    • 3.4. 複雜度分析

1 Easy-删除排序數組中的重複項

1.1 題目描述

給定一個排序數組,你需要在原地删除重複出現的元素,使得每個元素隻出現一次,傳回移除後數組的新長度。

不要使用額外的數組空間,你必須在原地修改輸入數組并在使用 \(O(1)\) 額外空間的條件下完成。

1.2 示例 1:

給定數組 nums =

[1,1,2]

,

函數應該傳回新的長度 2, 并且原數組 nums 的前兩個元素被修改為

1, 2

你不需要考慮數組中超出新長度後面的元素。

1.3 示例 2:

給定 nums =

[0,0,1,1,1,2,2,3,3,4]

,

函數應該傳回新的長度 5, 并且原數組 nums 的前五個元素被修改為

0, 1, 2, 3, 4

你不需要考慮數組中超出新長度後面的元素。

1.4 說明:

為什麼傳回數值是整數,但輸出的答案是數組呢?

請注意,輸入數組是以“引用”方式傳遞的,這意味着在函數裡修改輸入數組對于調用者是可見的。

你可以想象内部操作如下:

2 自己解答

2.1 思路

  1. 使用一個int變量len來記錄傳回的新長度,初始值為1.
  2. 先過濾了長度小于2或者為null的數組,數組長度為1,傳回1,否則,傳回0
  3. 周遊數組,如果目前元素的值不等于下一個元素的值,len加1(首次出現了不同的元素,跳過了重複項),并修改數組在索引為len-1的值(把不同的元素放在數組前幾個元素中)
  4. 當i為數組元素的最後一個時,修改數組的值,并跳出循環

2.2 代碼

package algorithm.easy;

public class RemoveDuplicates {

    public static int Solution(int[] nums) {
        // len最小長度是1,從1開始記錄
        int len = 1;
        // 數組長度小于2
        if (nums.length < 2) {
            // 數組長度小于1
            if (nums.length < 1)
                return 0;
            else {
                return 1;
            }
        }
        for (int i = 0; i < nums.length; i++) {
            // 到達數組尾部
            if (i == nums.length - 1) {
                // 修改數組的值,讓最後一個元素與尾部的元素相等
                nums[len - 1] = nums[i];
                // 跳出循環
                break;
            }
            if (nums[i] != nums[i + 1]) {
                // 修改數組的值
                nums[len - 1] = nums[i];
                len += 1;
            }
        }
        return le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nums1 = new int[] {0,0, 0,1,1,1,2,2,3,3,4,4,5,5,5,5,5};
        System.out.println(Solution(nums1));
    }
}
           

3 官方解答

3.1 方法

雙指針法

3.2 算法

數組完成排序後,我們可以放置兩個指針 \(i\) 和 \(j\) ,其中 \(i\) 是慢指針,而 \(j\) 是快指針。隻要 \(nums[i] = nums[j]\) ,我們就增加 \(j\) 以跳過重複項。

當我們遇到 \(nums[j] \neq nums[i]\) 時,跳過重複項的運作已經結束,是以我們必須把它( \(nums[j]\) )的值複制到 \(nums[i + 1]\) 。然後遞增 \(i\) ,接着我們将再次重複相同的過程,直到 \(j\) 到達數組的末尾為止。

3.3 代碼

public int removeDuplicates(int[] nums) {
    if (nums.length == 0) return 0;
    int i = 0;
    for (int j = 1; j < nums.length; j++) {
        if (nums[j] != nums[i]) {
            i++;
            nums[i] = nums[j];
        }
    }
    return i + 1;
}
           

3.4 複雜度分析

  • 時間複雜度:\(O(n)\) , 假設數組的長度是 \(n\) ,那麼 \(i\) 和 \(j\) 分别最多周遊 n 步。
  • 空間複雜度:\(O(1)\) 。

Date: 2018-10-30 09:40

Author: devinkin

Created: 2018-10-30 二 13:16

Validate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devinkin/p/9876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