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料分析入門(誰說菜鳥不會資料分析)

一、常用名額、術語

1、平均數

2、絕對數與相對數

3、百分百、百分點

4、頻數、頻率

5、比例、比率

6、倍數、番數

7、同比、環比

二、分析思路

營銷方面的理論模型–4P、使用者使用行為、STP理論、SWOT

管理方面的理論模型–PEST、5W2H、時間管理、生命周期、邏輯樹、金字塔、SMART原則

1、PEST分析法(宏觀環境分析)
    政治(POLITICAL)、經濟(Economic)、技術(Technological)、社會(Social);

    政治環境名額--政治體制、經濟體制、财政政策、稅收政策、産業政策、投資政策、專利數量
                  國防開支水準、政府補貼水準、群眾對政治的參與度

    經濟環境名額--1、宏觀:GDP及增長率、進出口總額、增長率、利率、匯率、通貨膨脹、消費價格指數、
                           居民可支配收入、失業率、勞動生産率
                  2、微觀:企業所在地區或所服務地區的消費者的收入水準、消費偏好、儲蓄情況、就業程度

    社會環境名額--人口規模、性别比例、年齡結構、出生率、死亡率、種族結構、婦女出生率、生活方式、購買習慣
                  教育狀況、城市特點、宗教信仰;

    技術環境名額--新技術的發明與進展、折舊和報廢的速度、技術更新速度、技術傳播速度、技術商品化速度、
                    國家重點支援項目、國家投入研發費用、專利個數、專利保護情況;


2、5W2H分析法(p43)
    何因(WHY)、何事(What)、何人(Who)、何時(When)、何地(Where)、如何做(How)、何價(How much)


3、邏輯樹分析法(問題樹、演繹樹、分解樹)
    它是将問題的所有子問題分層羅列,從最高層開始,并逐漸向下擴充。

    三個原則:1、要素化,把相同的問題總結歸納成要素;
              2、架構化,将各個要素組織成架構,遵循不漏不重的原則;
              3、關聯化,架構内的各個要素要保持互相關系,簡單而不獨立;

   4、4P營銷理論
        産品(Product)、價格(Price)、管道(Place)、促銷(Promotion)

   5、使用者行為理論
           

三、資料準備

四、資料清洗

COUNTIF(range,criterria);對區域中滿足單個制定條件的單元格進行計數


    IF(logical_test,value_if_true,value_if_false)


    OR(logical,[logical2],....);至少一個參數

    LEFT(test,[num_chars]):得到字元左面制定個數的字元;


    CONCATENATE(text1,text2,.....) 将幾個文本字元合并為一個文本字元串;




    計算函數:
           

五、資料分析

組距=(最大值-最小值)/組數
    結構相對名額(比例)=(總體某部分數值/總體總量)*100%
    市場占有率=(某種商品銷售量/該種商品市場銷售總量)*100%
    p120資料透視
           

六、資料展現

餅圖、條形圖、柱形圖、折線圖、散點圖、表格
           

要表達的資料和資訊

餅圖

柱形圖

條形圖

折線圖

氣泡圖

其他

成分

ok

ok

排序

ok

時間序列

ok

頻率分布

ok

相關性

ok

多重資料比較

七、美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