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研雲基礎設施 中國雲服務商成果如何?

作者: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台

來源:【通信資訊報社】

自研雲基礎設施 中國雲服務商成果如何?

(圖檔來源:攝圖網)

(記者 杜峰)7月25日,第十屆可信雲大會成功舉辦。會上天翼雲斬獲覆寫混合雲網、算力能力、雲邊能力、安全能力等領域的32項可信雲認證,是獲得可信雲認證最多的企業。豐碩成果彰顯天翼雲的産品、技術和服務能力的領先水準,為打造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國家關鍵業務可信承載平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自主創新是雲計算的核心生命力。中國的雲服務商除了天翼雲,包括阿裡雲、騰訊雲、百度雲等均已在雲計算技術自研領域進行了廣泛布局,自主創新全面開花,呈現出諸多亮點。

規劃體系架構,解決雲計算性能挑戰

随着雲計算技術蓬勃發展,應用規模進一步擴大,産業網際網路業務複雜場景對雲計算軟硬體技術協同以及雲原生技術能力要求逐漸提升。在今年的“2023世界電信和資訊社會日大會”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平直言,傳統雲計算無法滿足大算力時代計算、存儲、網絡的性能和效能要求,建議加強數字核心技術攻關支撐産業應用。

是以,雲服務商從體系架構的層級入手,建立一套自己體系架構,統領創新,規劃基礎設施的創新。

阿裡雲在基礎設施上推出了神龍架構,目前已經更新到第四代,神龍4.0将雲計算首次帶進5微秒時延時代。2022雲栖大會上,阿裡雲又帶來了專有雲的全新版本,首次将CIPU引入專有雲場景,提供存算分離的技術架構。

華為雲以擎天架構為基礎,實作一個架構雲、邊、端全場景覆寫。為滿足未來數字經濟發展對海量算力和存儲的需求,華為雲還建構了全球存算網KooVerse,通過CloudOcean、CloudSea和CloudLake三層架構,打造30毫秒的時延覆寫圈,以滿足企業業務的不同時延要求。

中國電信天翼雲釋出自研紫金DPU,建構新一代雲計算體系架構,帶來虛拟化全解除安裝、多種業務硬體加速、自研高性能網絡協定三大技術突破,實作對計算、網絡、存儲等算力資源的快速雲化加速,具備高性能、低延遲、高可靠、可大規模部署的特點。

在近日的中國網際網路大會上,中國聯通展出的全新更新的“聯通雲7”,實作了雙引擎架構再更新、性能名額新突破、安全可靠全自主、行業能力再擴容四大技術能力突破;并對行業雲、私有雲、信創雲在内的三大業務主推版本進行了全面更新,全場景供給政企客戶需求,賦能産業發展。

雲原生重構,夯實雲計算基礎設施

雲原生被視為雲計算的再次變革。雲原生技術包括三大發展方向:全面容器化、網際網路中間件以及全面Serverless化。無論雲伺服器、存儲、網絡還是虛拟化、裸金屬容器等,自研的自主創新都立足于雲原生,滿足雲計算的實際需求。

阿裡雲陸續自研推出了“飛天”雲作業系統、“盤古”分布式存儲系統、“洛神”雲網絡系統、“磐久”液冷集裝箱、“龍蜥”開源伺服器作業系統、雲原生資料庫PolarDB以及雲基礎設施處理器CIPU、雲計算AI推理晶片“含光”系列、RISC-V處理器“玄鐵”系列、RFID晶片“羽陣”系列、伺服器CPU“倚天”系列……從軟體到硬體,幾乎覆寫了雲計算的整個鍊路環節。

天翼雲也突破50多項關鍵技術,自主創新了伺服器作業系統CTyunOS、雲作業系統TeleCloudOS4.0、紫金DPU、雲資料庫TeleDB等,提供算力、存儲、網絡、資料庫、CDN、終端、大資料與AI、超融合等多款産品,覆寫了IaaS、PaaS和SaaS等全棧雲服務。

在近日的Techo Day騰訊技術開放日上,騰訊雲面向雲原生、大資料、開發運維等領域釋出多款新品,其中全新Serverless容器形态超級節點、原生節點,打破了傳統Serverless容器在中大型企業落地難、成本不可控等痛點,在國内雲廠商中尚屬首次。

擴大自研範疇,打造雲平台不斷滿足服務需求

目前,以人工智能、虛拟現實等為代表的新興行業應用興起,對雲計算廠商的服務品質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極高要求,倒逼雲計算廠商不斷加大技術自研力度,從軟體到硬體,從作業系統到計算架構,從上層應用到底層架構,從容器技術、中間件到應用開發平台、低代碼開發平台,雲基礎設施自研範疇不斷延伸。

天翼雲打造央企十大超級工程“息壤”算力排程平台,在全國範圍内實作每分鐘數萬次、每天上千萬次的算力統籌和排程,推動東數西算、東數西訓、東數西渲更便捷、更經濟。釋出營運商首個雲智超一體化算力平台“雲骁”,提供智算、超算、通算多樣化算力服務,研發百億級參數“星河”視覺大模型2.0,實作從垂直領域智能邁向通用智能,推出資料要素融通服務平台“靈澤”,将原始資料轉化成新的資料産品,着力提升資料要素的價值。

移動雲在2023移動雲大會“資料庫&雲原生創新”論壇上,重點推出自研雲原生産品LakeHouse,基于雲原生架構,在計算、存儲、湖倉建構三個方向,打造業界技術領先的高性能分析、高效存儲、快速內建的一站式資料平台,助力使用者實作資料全生命周期管理。

阿裡雲則推出大資料+AI一體化平台“靈傑”,可調動規模高達 10 萬台以上計算叢集,擁有雲邊端一體的高性能訓練和推理引擎,能提供毫秒級延遲的實時資料分析能力,讓企業及開發者可“開箱即用”。

雲計算作為數字化發展的重要基石,加強雲基礎設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關鍵,在雲計算的“趕考之路”上,中國的雲服務商投入大量的人力與時間,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中國答卷。不過中國雲計算與數字化市場的發展階段尚處于中前期,雲基礎設施市場仍有巨大空間,這将有賴于雲廠商進一步加大技術研發,強化産品和服務,進而推動雲計算産業更加健康快速的發展。

本文來自【通信資訊報社】,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台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