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料庫思維:人工智能時代普通人崛起的資料化戰略思維(認知篇)

作者:犀流沙

引言:資料庫思維,是高手都在偷偷使用的一種進階思維。大多數人雖然知道資料庫,但是常常被自己的認知所蒙蔽而缺乏正确的認知。他們不是被程式員眼中複雜的資料庫技術所吓退,就是被知識管理、第二大腦這些概念所混淆。

資料庫思維不是一種技術,而是資料化時代和人工智能時代生存的全新思維理念、資料化方法論、數字化學習系統。它更是普通人崛起的資料化戰略思維,時代所賦予的機會。

認知決定命運,決定高度,也決定你能走多遠。你隻有相信所你相信的,你才能長久堅持下去。否則,我們很容易在遭遇困難時輕易放棄。資料庫思維是長期主義者的思維理念和方法論,需要長年累月的積累和思考。是以在開始之前,我們必須要深入和廣泛洞察分析,方能在不确定的未來保持初心。

01 普通人崛起的另一面

在人工智能時代,一個普通人該如何崛起?

2021年一本叫做《卡片筆記寫作法》書籍一經出版就風靡全中國,迅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在網際網路上廣泛傳播。這本書之是以能得到許多人的喜愛,不是因為它所教授的方法有多麼妙不可言,而是因為它講述了一個普通人是如何利用正确的方法而崛起的。

尼克拉斯·盧曼,出生于一個德國普通家庭,全家靠着經營一家小型啤酒廠艱難度日。他從小沒有過人的天分,也沒有優質的教育資源。畢業之後,他所從事的工作隻是一名普通的部門公職人員。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普通人在人生數十年後,成為令人景仰的社會學家,被公認為自馬克斯韋伯以來最有創見的德國社會學家。他一生中寫了 60 本書和大量有影響力的文章,其中《社會的社會》轟動了整個學術界。

人們在好奇社會學家盧曼一個普通人如何崛起時,卻意外地發現了一件家具。它由六堆四個木質抽屜組成,每個抽屜都裝滿了卡片。這些卡片全是盧曼數十年積累的筆記, 數量多達90000餘張。它們是盧曼創作的持續來源和生産力引擎,也是他能夠獲得許多成就的秘密。

與其他成功人士的方法不同,盧曼的方法很簡單樸素,就是日複一日地寫卡片,其實你我都在踐行。

并且,像盧曼一樣喜歡記錄的成功人士還很多,比如傑克·倫敦、錢鐘書、楊奎松……

  • 美國作家Jack London經常全身每個口袋都裝着紙片,随時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他一生積累了大量的卡片,用于他寫作的素材。直到臨死之時,這些卡片他都沒有用完。
  • 文化大家錢鐘書酷愛讀書,曾橫掃清華大學圖書館。他的一生之中都在記錄卡片,他的外文筆記3.4萬多頁、中文筆記1.5萬頁、日劄800多篇。
  • 作為頂尖的中國現當代史研究學者楊奎松,他的著作一貫以史實資料豐富翔實著稱。他曾在沒有電腦的1980年代,為了收集記錄各種資料,手抄過數萬張卡片。

過去,我們總是認為成功者一定是像愛因斯坦那樣有着過人的天賦。但是,從他們身上我們發現,我們沒有發現這些。他們和我們一樣,沒有過人天賦,與常人無異。他們之是以成功,隻是堅持做了許多普通人瞧不上的一件事情。他們的成功是一種笨拙的成功,以自己的頑強毅力,夜以繼日地寫卡片和做筆記,最終成就了一個光彩奪目的自己。人們在他們身上重新發現了自己的潛藏力量,原來普通人隻要勤于做筆記、做好知識管理也可以走向成功。

遺憾的是,受限于個人認知和思維定式,很多人經常把上述資料材料僅僅解讀為卡片式筆記和知識管理技巧。如同如來佛手中的孫悟空一樣,隻看到了五指山,而忘卻了更寬廣的思考和發展空間。實際上,卡片筆記和知識管理其實隻是世界的一部分而已,外面還有更廣闊的空間。

更高的認知

相反,同樣喜歡做卡片筆記的科技作家塗子沛對它們卻有更高層次的認知。他所撰寫的《大資料》《資料之巅》在國内廣受好評,一直被人視作大資料領域優秀的作家。然而,在他工作的早期階段,他卻并不擅長寫作。他經常因為材料寫不好,被自己的上司的無情批評和羞辱。後來,他為了一雪前恥,提升自己的寫作水準,便利用業餘時間收集各種素材,制作成卡片,并進行分類整理。功夫不負有心人,半年之後他的寫作能力就突飛猛進,令上司刮目相看。從此,他所寫的文章都獲得了上司的肯定和表揚。

多年之後,他站在大資料的高度重新回憶這段經曆,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他認為,卡片就是我們手頭的資料庫。自己從一個笨拙的寫作新手蛻變為專業的科技作家,與自己的資料庫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同時,他多次以自己廣泛的閱曆告訴我們:一個勤于記錄、善于記錄、形成了記錄體系的人,正像一個國家和社會一樣,會更加成功。從我的職業閱曆來看,我真的沒有見過任何一個具備了自己的記錄體系卻無法獲得成功的人,如果有,這會是一件大大的怪事。

同樣,曾任阿裡巴巴副總裁的知名資料分析師車品覺也認為,如果沒有積累資料的意識,沒有培養自己資料化思考的意識,改變命運真的就成為一種投機行為。

與過去不同,他們颠覆了我們傳統的認知。他們把資料積累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把它作為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未來一個人的成長不取決于他的能力天賦,而是取決他所擁有的資料庫。如果鑒于他們的資料分析師身份,有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嫌疑的話。那麼,如今基于資料而發展起來的各種技術、應用和行業,就足已證明資料對未來的重要性。

或許有人覺得,筆記系統和知識管理本身就是資料庫,它們之間根本沒有什麼差別。事實上,筆記系統和知識管理僅僅隻是資料庫的一部分而已,而資料庫是資料空間一種全新的認知觀、思維方式、學習系統和方法體系。它将是資料化時代和人工智能時代的一種重要資源,直接決定着未來的個人發展。随着文章的不斷展開,我們會在後續篇章看到兩者的天壤之别。

資料庫思維:人工智能時代普通人崛起的資料化戰略思維(認知篇)

那麼,這背後隐藏着的邏輯究竟是什麼呢?

02 資料的三大價值:新時代的石油

我們今天為什麼要重新研究和學習資料庫?

根本原因并不僅僅是為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因為我們所擁有的思維方法已經足夠多),而是因為我們的時代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巨變,需要一種全新的認知和方法體系。

我們很多人每天存在資訊焦慮、害怕人工智能取代自己、活在學習的恐懼之中,并非他們不夠勤奮努力,而隻是因為他們沒有真正認識到這個全新時代的本質,找不到方向。

一個十分常見的現象就是,面對網際網路上海量的資料,他們經常熟視無睹。如同1519的墨西哥土著人一樣,對遍地的黃金視若糞土。當西班牙殖民者瘋狂地掠奪搬運當地大量的黃金時,他們甚至嘲笑這些外來者。在他們看來,這些黃金遍地都是,不能吃也不能喝,像路邊的石頭一樣毫無用處。他們根本不知道,在另外一個世界裡,黃金就是宇宙級硬通貨,黃金就是财富。

曆史總是驚人地相似,隻不過這次黃金被換成了資料。面對海量的資料,精英群體正在瘋狂地利用資料創造财富,而普通人卻對它們嗤之以鼻,因為它們也不能吃不能喝。他們并不清楚資料的價值是什麼,更不清楚這些資料未來将如何決定自己的命運。他們悠然自得地生活在資料包圍的世界之中,卻不知道這些資料有什麼用,或許沒有比這更糟糕了。

我們對資料的認知常常來自于它的概念,即資料是反映客觀事物屬性的記錄。從概念可知,資料最大價值就是記錄,将世界萬物的屬性以資料化的形式記錄和表征出來。

然而,這樣的認知無助于了解我們資料的價值,更無法指導我們行動和開展資料庫管理。

其實,随處可見的資料具有三大價值:

資料庫思維:人工智能時代普通人崛起的資料化戰略思維(認知篇)

認知世界:資料記錄事實,借資料認知一個全新的世界

洞察世界:從資料中發現隐藏的規律,洞察世界真相

預知世界:總結過去經驗,建構資料模型,預測未來世界

三大價值層層遞進,大多數人對資料的利用都處于第一層。而資料的真正價值其實是,從資料中洞察世界和預知世界。任何人隻要挖掘到其核心價值,就會像西班牙人一樣在另外一個世界獲得無窮無盡的智慧和财富。

03 資料世界:一個虛拟而真實存在的鏡像空間

數位人類學專家王心遠曾說,在數字時代的背景下,我們其實可以借此機會重新定義人,因為人和技術都在發展和變化。

如何重新定義人,目前我們還難以知曉。但是,如何重新定義自己,一些相親男女卻将此發揮地淋漓盡緻。在網際網路上,他們虛拟自己的形象,男生将自己裝成高富帥,女生将自己美化成沉魚落雁的小姐姐,以求赢得對方傾心。然而,回歸到現實世界之中,彼此卻判若兩人。

同時,随着AI技術的突飛猛進,大量的數字化虛假人出現在網絡之中,流暢地與人對話,與真人無異,讓人難辨真假。

還有各種虛拟空間、自動駕駛、AI智能生成等技術層出不窮,如雨後春筍不斷冒出。

對于這些突然出現的新現象、新事物,很多人既好奇又不解,常常把他們歸結為技術發展的結果。而全然不知道一股來自新世界的力量已經崛起,正在朝他們逼近,重新安排着他們的未來命運。而這個新世界就是資料世界,一個我們看不見的世界。

趙剛在《資料要素: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中提出了“四個世界”模型,把世界劃分為實體世界、資料世界、精神世界(被還原的資訊世界)和知識世界(認知世界)。

資料庫思維:人工智能時代普通人崛起的資料化戰略思維(認知篇)

其中,資料世界由對實體世界的數字記錄和構成,它是實體世界和資訊世界之間的橋梁。在資料世界中,人類通過資料将實體世界資料化,不斷為其拓展邊界,容納世界萬物。雖然資料世界隻是由虛拟的符号組成,但是它們蘊藏着現實世界的資訊,如同用鏡子照出的現實世界的鏡像。在資料世界中,人類将會超越自己的感性認知局限,利用海量的資料認知實體世界、改造實體世界。

或許有人認為,數字世界隻是虛拟的社會,并不真實。然而,當代重要的哲學家、思想家大衛·查默斯卻不這麼認為。在他的書籍《現實+:每個虛拟世界都是一個新的現實》中,他認為是否真實不能僅僅依靠感官判斷,而需要遵從存在、因果力、獨立于心靈、非虛幻性和名副其實五條核心标準。在他看來,“虛拟世界并非虛幻的世界,而是真實的世界,虛拟事物是真實存在的”

那麼,資料世界為什麼會存在呢?

很多人認為,資料世界之是以會出現,是因為網際網路、傳感器,以及各種數字化終端裝置的普及,導緻資料呈現出爆炸式的指數級增長。據IDC釋出《資料時代2025》的報告顯示,全球每年産生的資料将從2018年的33ZB增長到175ZB(?1ZB相當于1.1萬億GB)).

資料庫思維:人工智能時代普通人崛起的資料化戰略思維(認知篇)

但是,技術隻是一種實作的工具,卻并不是資料世界的本質。真正的原因是,惠勒所提出的“萬物源于比特”。曾提出第二次量子革命的著名實體學家文小剛認為,萬物(基本粒子及空間)源于量子比特,空間是量子比特的 “海洋”,基本粒子是量子比特的波動渦旋,物質本身是帶着資訊的資訊。即一切事物都可以用數來描述,進而實作世界的資料化。是以,資料世界本身就是一種數字化存在,并非由我們主觀所創造的,它是客觀就存在的。這是一種全新的資料世界觀,将重新整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

在《崛起的超級智能:網際網路大腦如何影響科技未來》中,作者劉峰提出了網際網路大腦模型,就清楚地揭示了資料世界如何運作。在下面這張網際網路大腦模型圖中,我們會驚奇地發現所謂的智能世界其實是建築在資料世界之上的,大家天天熟視無睹的資料正在另一個世界創造着一個又一個奇迹。

資料庫思維:人工智能時代普通人崛起的資料化戰略思維(認知篇)

認知即命運,無論你現在是否意識到資料世界的存在,你所抛棄的資料都将在這個空間重新創造巨大的價值。最終,它将會在實體世界影響你、改變你,決定着你未來的命運。因為它不僅僅是資料和技術那麼簡單,而是已經形成了了一種新的文明——數文明,一種更先進的文明。像其它文明一樣,它勢必要取代舊文明,重構這個世界。這是一種趨勢,無可抵擋。

04 數文明:人類生存的底層邏輯

哈佛大學社會學教授加裡·金說:“這是一場革命,龐大的資料資源使得各個領域開始了量化程序,無論學術界、商界還是政府,所有領域都将開始這種程序。”

不容置疑,今天我們已經完全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一個由資料驅動的時代。海量的資料驅動着一切,創造着一個又一個神迹:雲計算、區塊鍊、物聯網和人工智能,将人類帶入了一種全新的文明——數文明。

數字化一切,一切數字化,數文明是以數字為中心的文明。在數文明體系中,資料不再隻是記錄的工具,而是重要的生産資料,是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如今的人工智能、大資料、雲計算、 網際網路,、物聯網,都脫離不了資料。

它已經滲透在世界的方方面面,廣泛影響着我們的生活、工作和思維行為。

  • 資料連接配接一切:資料實作了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互聯,讓我們可以連接配接一切可連接配接的力量。
  • 資料驅動一切:資料驅動學習、資料驅動思考、資料驅動決策、資料驅動流程,一切都在以資料為中心,推動事物不斷發展。
  • 資料重塑一切:一切資料化,重塑各行各業,重塑人和萬物,重塑思維和行為,創造新的價值。

從微觀來說,資料對于個人也是如此。一個人是否擁有足夠的資料資源,将直接決定着他的未來。那些擁有資料、具備資料頭腦、掌握資料技能的個人将會在數文明時代更容易獲得成功,成為未來的超級個體。因為他們不僅僅掌握了通往未來的重要資源——資料,而且利用資料可以為自己賦能,徹底抹平自己在現實世界資訊和權力的不對稱性。

最顯著的一個例子,就是自媒體寫作。在自媒體寫作爆火時,很多人認為隻要掌握了寫作技能,就可以像導師一樣年收入百萬。實際上,他們學習完各種寫作技能依然不能持續創作。不是沒靈感就是沒素材,要麼就是天天寫一些沒有營養的陳詞濫調。之是以會這樣,不是因為他們學藝不精,而是因為他們缺少資料資源:持續的寫作需要一個強大的寫作資料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便技藝再好,沒有資料作為生産資料,也難以寫出好文章。那些寫作達人之是以寫作好,并不僅僅因為他們的技巧好,而是因為他們有一個寫作資料庫,可以持續創作。

在數文明體系之下,一個人成長路徑也被重新改變。過去,我們會以智商和情商來衡量一個人,而在數文明中衡量一個人的尺度是數商。數商是塗子沛老師繼《資料之巅》《數文明》《善數者成》之後,在《數商》所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

數商就是對記錄資料、組織資料、儲存資料、搜尋資料、分析資料、控制資料等以資料為對象的能力水準高低的一種衡量體系。

在數文明體系之下,收集資料、分析資料、處理資料是每個人生存的重要能力,而數商所衡量的正是一個人對資料的駕馭能力。它以資料為中心進行衡量,綜合判定一個人在大資料時代和人工智能時代是否具備資料優勢、資料實力和資料能力。

數文明,人類将以資料為生。

05 資料科學:資料世界“開礦掘金”的利器

今天很多人都面對着一個世紀難題:面對海量的資料,我們該怎麼辦?

消極者往往會大聲宣揚,資訊過剩過載,每個人必須遠離資訊幹擾,過濾不必要的資訊,回歸現實生活,才能保持大腦的創造性,獲得洞見和智慧。他們試圖以一種鴕鳥心态來回避資訊爆炸的事實,否認一個資料世界的存在。他們絲毫沒有察覺到,自己所信奉的思維範式其實早已落後。

  • 科學始于觀察:人類通過觀察客觀世界,然後歸納和總結世界的規律。
  • 科學始于問題:提出一個現有理論無法解決的“問題”,然後進行各種猜想與假設并在實驗當中驗證。

今天,我們想在海量的資料中擷取價值,所依賴的不再是“科學始于觀察”和“科學始于問題”這些的傳統思維範式,而是“科學始于資料”的新思維範式和途徑。它是一門在資料世界生存的資料科學,能夠幫助我們高效利用資料,從海量的資料中發現事物規律、洞察世界真相。程學旗等大資料專家認為,“資料科學是方法論和本體論在資料價值實作目标下的統一”。即以資料驅動科學發現,用科學方法來研究資料,進而發現事物的本質規律。

資料庫思維:人工智能時代普通人崛起的資料化戰略思維(認知篇)

資料科學是一門以資料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它的出現将重塑世界,颠覆人類現有的認知。人工智能的出現,就是資料科學的成果之一。

2023年,人類迎來人工智能的大爆發。ChatGPT的表現驚豔了世界,它能夠像人類一樣創作小說、撰寫論文、編寫新聞。

但是,大多數人被它的神奇功能所迷惑,隻把它當作一件工具,而忘記思考一件重要的事情:它意味着什麼?

以往,我們認為知識源于人類實踐、認知和思考,隻有人類才能創造知識。然而,我們從ChatGPT使用上發現,創造知識已經不再是人類的智慧專利,智能機器一樣可以創造知識。

這意味着我們現有的知識認知、管理和生産體系将被颠覆,人工智能将參與人類的知識創造。同時,我們将改變傳統的知識生産方式,采用資料科學來從事知識創造:以資料為原材料,實作從資料到資訊、從資訊到知識、從知識到決策的轉變。通過資料科學,實作資料價值的增值,發揮資料的潛在價值。無疑,知識的生産方式将發生巨大改變,轉向以資料挖掘為主要方式。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人的學習、筆記、寫作、思考,都開始以與資料庫(或者稱作知識管理、第二大腦)強性關聯在一起的原因。從表面上看, 通過建設資料庫來存儲資料是為了友善以後查找資料,實際上,根本原因是為了洞察、發現規律。

未來,是否能利用資料創造巨大價值,将取決你能否掌握資料科學。

06 總結

資料量化萬物、資料驅動萬物、資料連接配接萬物,資料颠覆一切。

未來是以資料為中心的時代,我們将以資料為紐帶,生存在實體空間,發展在資料空間,向數文明遷徙。資料将成為我們的重要生産資料,我們将以資料為生。誰掌握了足夠多的資料,誰就在未來占有巨大的資料優勢。誰能挖掘資料的價值,誰将發現世界的本質和規律。

然而,這所有的一切都離不開一樣東西——資料庫。它是海量資料的存儲之地,也是資料世界的資源倉庫,更是價值創造的無限源泉。我們之是以大費周章地闡述資料價值、資料空間、數文明、資料科學等資料概念,實際上都是為了資料庫的建立作鋪墊,它們是資料庫日後運作的基礎。我們相信,隻有一個具備良好的資料意識和資料素養的數字化公民,他才能将資料庫真正地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當中。

在大資料時代和人工智能時代,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資料庫的支撐,與他人的競争也将變成個人資料庫之間的競争。資料庫是數字化公民的生産資源,正如哲學家利奧塔所言:資料庫将是明天的百科全書,它超出了每個使用者的能力,是後現代人的“自然”。

資料庫思維:人工智能時代普通人崛起的資料化戰略思維(認知篇)
資料庫思維:人工智能時代普通人崛起的資料化戰略思維(認知篇)
資料庫思維:人工智能時代普通人崛起的資料化戰略思維(認知篇)
資料庫思維:人工智能時代普通人崛起的資料化戰略思維(認知篇)
資料庫思維:人工智能時代普通人崛起的資料化戰略思維(認知篇)

如果你對思維方法庫感興趣,可以加入我們,購買後我将邀請你加入社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