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些違規落地頁廣告,你都知道嗎?

對于有創業經驗的人而言,這甚至都不能稱之為問題。但必須指出,其實很多創業新人,會忽略這個問題。很多人會簡單的認為,我找一個靠譜的托管方,把我的内容放上去,就可以了,其實,問題真的沒那麼簡單。

不說别人,我自己都交過學費。很久以前,電信網通分家的時候,我麻木不仁,當時在北京,總覺得北京是中國網際網路的中心節點,應該沒問題。那麼事實呢,南北互聯問題是早期網際網路創業最大的坑之一。

還有比我更麻木不仁的案例,早期網際網路,因為帶寬成本極高,網際網路上的資源又極為稀缺,一些不愁成本的地方電信平台就會提供免費資源空間,特别是山高皇帝遠的那些地方,當時根本不在乎版權的問題,往往那些地方電信網站就成為流量極高的資源平台。結果有一個提供免費資源,流量極高的地方電信平台,自己的域名過期了,但由于當地電信的dns緩存一直存在,是以官方甚至很長時間都不知道自己域名過期了,被别人撿了大便宜,搶到過期域名的人把流量全部洗劫到自己的網站,一天幾十萬使用者啊,想想那個年代的一天幾十萬使用者。

沒有創業過或沒有經曆過那段曆史的人,恐怕很難知道這個事實,電信,網通的單線機房托管費,和雙線機房托管費(一個機器同時接兩條網線,一個電信ip,一個網通ip),以及bgp機房(智能路由,一個ip,同時接入電信和網通線路),同等帶寬出口的情況下,其價格對比是驚人的,我記得當年,bgp機房比單線機房機關帶寬的成本要貴10倍。對于創業者而言,要想達到電信網通的快速互通,如果通過機房來選擇,是極大的一筆開銷。

是以dnspod出現後,智能dns解析成為幾乎所有草根網際網路公司的标配,而這個,是典型的中國特色産品,你在美國還真就沒有對标産品。

為什麼智能dns解析解決了這個問題?我以前很早部落格解釋過,這裡不解釋了,有興趣的童鞋可以自行了解和體會一下。

但智能解析隻是解決了一部分問題,而其他問題,仍需要有足夠的細心來處理。

我們知道,cdn是一項通用的加速服務,但我們要知道幾個關鍵點

1、cdn并不适合于動态互動程式的處理,比如你有一些資料庫應用,不能通過cdn加速。是以對于關鍵的互動系統,選擇快速的雙線網絡環境還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特别強調,互動内容,比如涉及多台伺服器之間資料傳輸的問題,最好在一個機房内使用内網傳輸,效率高,穩定性好,不會收網絡環境的影響,如果是跨機房,跨地域,最好有自己的專線或虛拟專網,當然,這個成本确實有點高。

2、cdn的溯源率是一個重要名額,如果溯源率極高,說明cdn效率極低,這樣可能使用cdn的效果還不如不使用,什麼情況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有些原本針對靜态資源的調用請求如果因前端開發的某種原因攜帶了一些随機參數,這樣很多本來是緩存的請求就變成無緩存請求了。

3、cdn也會有出問題的時候,甚至出嚴重事故的時候。

比如之前知乎串号故障,就是cdn出的事情。(依常理判斷,出這樣的問題不能全甩鍋給cdn,然,人家就是不承認自己系統有問題,那還能說啥呢)。

比如cdn被挂馬也是很常見的問題。(以及地方dns劫持,罄竹難書,不過是另一個話題了)

對cdn的監控和選擇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過對日常資料的分析,了解不同地區,不同網絡環境下使用者的平均通路速度,并分析可能存在的問題點,尋找可能的優化方向。

那麼,如何簡單,低成本的分析不同地區的使用者通路速度構成呢?

我前幾天的舊文,看不見的競争 檔案和資料壓縮 裡面引用了一個連結,是百姓網 “為速度而生”的架構師大會分享,我不知道有多少讀者花時間去看了,又有多少讀者看完了還思考了,如果你認真的看并且思考了,那麼那裡就有答案,巧妙的利用 ga代碼的自定義功能,網頁裡嵌入一段簡單的js,然後完全利用ga的分析能力實作這個功能,連服務端開發都省了,簡單有效又友善。(唯一的問題,因為衆所周知的屏蔽詞原因,目前GA在國内目前未必好用)

再提醒一次,我最近推薦的技術連結,都是很老很老的舊文,而且并非來自于商業合作關系,都是曆史上,我自己在做架構師的時候,自己覺得收獲極大的内容,才誠意推薦,從事技術或者試圖了解技術的童鞋,多花點時間研究一下,收獲會非常大。

現在跟以前有很多不同,比如app取代了網站,比如雲服務取代了主機托管,那是不是很多過去的知識和能力都不再重要了呢?

具體到一些細節,确實存在比較大的差異,但整體的思路,依然是存在的。

一切為了速度提升。

從檔案壓縮,到帶寬優化,到緩存設計,都是為了速度提升。

但現在和過去比,确實有很多成熟的技術可以使用。

1、巨頭的加入

現在百度雲加速,360雲加速,阿裡雲加速,騰訊雲加速,巨頭們紛紛推出了雲加速服務,這些巨頭本身就有大量的帶寬和流量資源,剩餘資源豐富,是以整體帶寬品質要勝過以前專業的帶寬服務商。

2、整合性好

傳統的cdn,智能dns解析,抗ddos,是不同的服務,不同的産品,要分别選擇和采購,而現在,這些都集中一體了。

你選擇了一個雲加速平台,智能解析本身已經替你做好,然後還能幫你抗ddos。(當然,攻擊規模較大,就需要付費服務了)。

抗ddos是創業者最頭疼的事情,我以前說過,你要是沒被人ddos過,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網際網路創業者。網絡黑社會收保護費的,同行惡意競争的,以及就是特麼的看你不爽要搞你的,這三種是ddos最常見的起因。雖然這個毒瘤現在還不能根除,但至少一些巨頭已經有方案可以讓大家來扛了。對于一般的ddos攻擊而言,巨頭免費提供的流量清洗還是蠻有效的,比我們當初創業的時候好太多了。

3、配置靈活性好

以前配置cdn是個體力活,現在域名轉過去就不用管了,全自動化了。

但即便如此,我希望從業者,讀完本文後,能明白如下問題,如果不明白,建議多讀幾遍。

1、什麼是靜态請求,什麼是動态請求,我的使用者請求的資源,哪些是可以雲加速的,哪些是不可以的。 如果前端程式員犯錯,有些靜态請求也會無法加速,這個東西如何監控,如何測評。

2、使用不同的雲加速産品,如何評估效果,如何知道自己的加速是否有效,以及如何确定潛在的問題點。

3、在出現通路阻塞時,如何正确評估系統本身的性能問題和被外部攻擊的情形。(我發現有創業者犯過這樣的錯誤,明明是自己系統的性能存在嚴重障礙,卻誤以為是遭受同行攻擊)

4、智能dns是做什麼的,雲加速是做什麼的,為什麼動态請求無法加速,或者,如何加速動态請求的通路速度。

這個要看場合,提示,看看舊文推薦的楊建部落格。

最後,放一點福利。

如果我有位于國内的網站,一些海外的使用者覺得通路很慢,有沒有簡單的全球加速的方法。(不要小看海外華人的市場哦)

有,其實方法非常簡單

第一步: 首先,你通過智能dns解析,把所有海外流量,cname到一個新的域名下。記住,這個域名同樣要指向到你國内的内容,并且需要配置好,也就是跟國内通路者看到的是一模一樣的。(不要再cname 回來,那就沒意義了,你的源web server要識别這個域名并給出與原域名同樣的回報,不知道這樣解釋能否了解)

第二步:cloudflare是全球最大的雲加速平台(中國沒落地,海外有意義),開一個帳号,然後把這個新域名的dns轉移過來。 開啟雲加速。

好了,這樣就可以了。你可以選擇免費版本或付費版本,但其實付費版本也有非常便宜的選擇,每個月幾十美元實作全球加速,對很多網站來說其實是超值的。

第三步:每個禮拜看看資料報表,看看多少流量被cloudflare加速了,多少流量回源了,如果流量都回源了,那說明你的網站或你網站前端的代碼設計,不适合這種加速。

現在,反過來,如果我有位于海外的網站,想做國内加速,可以不可以?

可以,利用智能解析,cname一個新域名,然後通過國内的雲加速平台解析,方法完全一樣。但這裡提醒一下,新域名必須通過國内備案,否則加速服務商會拒絕服務。

那有人說,你說的是網站,那麼 app呢,據我所知,相當高比例的app中的資料和内容互動都是走的http請求,也就是說,同理操作毫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