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杏花村外史》(連載之二十四)

作者:老楊新觀察

2023-07-14

《杏花村外史》(連載之二十四)

第二十四回

清廷喝酒必是汾

汾酒必喝傳美名

自明代中葉以後,晉商逐漸崛起,杏花村汾酒及其釀造技藝更雨後春筍般地紛紛湧向全國各地。當今,全國各地曆史較久的白酒産地,往往都是晉商雲集之地,很多地方名酒的前身,幾乎都是晉商興辦或參與的酒坊。

晉商進入陝西鳳翔,誕生了西鳳酒;進入四川德陽,有了綿竹大曲;晉商到達泸州,開辟了泸州最古老的窖池。

赤水河是明清兩朝晉商經營川鹽的主要通道。沿途的茅台、郎酒、習酒、董酒等各大酒坊,都與山西鹽商在當地“以汾釀制”有着說不清、數不盡的淵源,實可謂“晉商的發展史簡直就是一部汾酒的推廣史”。

  杏花村的釀酒技藝在晉商的傳播下,使得中國白酒百花齊放,争香鬥豔,奠定了如今中國白酒的基本格局。

清康熙時期,朝廷專門為山西汾酒召開過“詩酒大會”,并将汾酒詩會編入《四庫全書》,使汾酒成為了唯一載入《四庫全書》的白酒品牌。

《杏花村外史》(連載之二十四)

清聖祖康熙皇帝(劇照)

由于戰事減少人口猛增和釀酒業的興旺發達,導緻糧食緊張、價格不斷上揚,乾隆皇帝時期,以“限制消費、節約糧食為目的”的禁酒、禁曲政策應運而生。但在禦批多份關于限制汾酒的奏折中,乾隆皇帝還是手下留了情,“乾隆皇帝禁燒酒,不禁汾酒”在當時傳遍全國。

  故而,在乾隆禁酒的時期,山西汾酒的壟斷地位得到進一步的鞏固,甚至到了近似瘋狂的發展地步。我們從金庸的系列小說,袁枚的《随園食單》、李汝珍的《鏡花緣》等,均可略見一斑。

時間到了晚清時期,由于清政府後宮當政、腐敗無能,導緻了1900年8月,八國聯軍進北京。

在慈禧倉惶逃往西安的路上,途徑汾陽杏花村時,已經連續奔波了一個多月,實在是人困馬乏,老骨頭架子也快散了。過慣了錦衣玉食的宮廷生活,老佛爺哪受過這樣的罪。

《杏花村外史》(連載之二十四)

慈禧西行(水彩畫)

慈禧欣聞到了汾酒産地杏花村,那撲鼻的酒香熏得老佛爺味蕾開放、直咽口水,多日的愁雲似遇秋風一掃而光,轉身對光緒皇帝說:“他且勿論,此次出京權當是遊玩散心,也樂得其所。”

  光緒聽罷,點頭應諾。

雖為逃亡,也不算過分寒酸,數千人的民間裝束列隊,看起來還是浩浩蕩蕩,杏花村大街小巷七拐八彎九九八十一間酒家頓時賓客滿盈,人聲鼎沸。

杏花村人都知道了這是朝廷老佛爺西逃的隊伍,自然不敢怠慢,家家都拿出最好的菜肴和珍藏多年的杏花村老汾酒以款待。啃了多日生玉米棒子的味覺系統怎能經得住這美酒佳肴的刺激,個個大碗喝酒,嘴角流油,呼天喊地,好不快哉!

慈禧也是老當益壯,“巾帼不讓須眉”。

酒席間,汾陽府知府聞訊趕來給老佛爺和皇上請安,此時老佛爺正在舉杯豪飲。知府立馬跪地,唯諾道:“微臣不知老佛爺和皇上駕到,接駕來遲,微臣罪該萬死,請老佛爺和皇上降罪。”慈禧忙說道:“快平身,快平身,你來陪哀家喝幾杯,杏花村汾酒不愧為天下第一酒。”老佛爺邊說邊豎起了拇指。

  在知府的陪敬下,慈禧又飲了幾杯,貼身太監李蓮英趕忙說:“老佛爺,龍體要緊,還是少喝些吧。”此時慈禧正喝在了勁頭上,眼看沒有停杯的迹象,知府靈機一動,便請求老佛爺賜汾酒墨寶一幅。慈禧欣然應允。

知府讓随從找來文房四寶,慈禧提筆寫下了雍容華貴、渾厚端莊的八個字:“汾酒必喝,喝酒必汾”。這八個字,是曆代封建王朝當權者對杏花村汾酒品質的最高褒獎,同時,也映襯了慈禧這位大清朝的老佛爺對大清江山的擔憂而又無可奈何的哀殇。

  王朝有興衰輪回,而杏花村汾酒卻一直曆久彌新,經久不衰。

  1911年随着辛亥革命的一聲炮響,結束了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從那時起,中國開始逐漸走出黎明,走向開放,也給杏花村汾酒釋放出了更廣泛的潛力,更厚重的底蘊,更透明的史料,更詳實的記載和更廣為傳播的管道,本《外史》也就基本完成了自己本該擔負的曆史使命,感謝讀者的關注與陪伴。

(全文完)

《杏花村外史》(連載之二十四)

中國汾酒城鳥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