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61歲的阿湯哥最終沒能挽回好萊塢大片的内娛敗局。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觀衆早就知道,好萊塢大片,不靈了。

但誰也沒想到曾所向披靡的好萊塢大片,在内地市場竟然破10億票房都這麼難。

曾幾何時,在那個《泰坦尼克号》《阿凡達》等好萊塢大片橫掃内地票房的時代,還曾有所謂的暑期檔國産保護月一說。

但如今的國産片,哪還用得着保護?

今年到現在,還沒有一部好萊塢大片票房破10億,暑期檔已經上了《變形金剛7》《蜘蛛俠:縱橫宇宙》《閃電俠》《瘋狂元素城》《奪寶奇兵5》五部好萊塢大片。

票房表現最好的《變7》6.46億,最差的《奪寶奇兵5》隻有2348萬。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而國産片光是一部《消失的她》票房已經沖到了32.61億,王寶強的《八角籠中》已經達到了12億。

很有可能,整個暑期檔所有好萊塢影片總票房,都敵不過一個陳思誠。

當然,有人會吐槽當下的好萊塢電影,品質過硬的沒幾部。

越來越多人對好萊塢大片審美疲勞不說,還大搞黑美人魚的魔法。

但,如果影片口碑能打又怎樣?比如阿湯哥的《碟中諜7》。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不賣情懷,賣搏命。

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

動作場面設計複古又精彩,164分鐘從頭打到尾。

阿湯哥更不用說,年過60,跟當年的成龍一樣玩命。

爛番茄新鮮度97%,爆米花指數93%,均為系列最佳。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北美周二提前場報收700萬美元,在非周末開映情況下創造了系列最好提前場成績。

豆瓣開分8.4,小幅下降到8.3,仍是暑期檔第一。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總之,影片口碑很能打。

然而,影片内地首日票房僅為5600萬,單日票房不敵王寶強的《八角籠中》,上座率又輸給了《長安三萬裡》,貓眼票房預測僅為6億。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在口碑堅挺的情況下,這部總投資2.9億美元(20億人民币左右),需要9億美元才能確定回本的複古動作大片,相比4年前上映的《碟中諜6》的12.45億内地票房,票房面臨腰斬。

隻能說,真是一場漫長的告别。

作為好萊塢商業動作電影标杆,《碟中諜》系列曾經陪伴80後一代度過了美好的動作電影時光。

但如今,哪怕是阿湯哥,在内地市場也敵不過歲月變遷。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看完《碟中諜7》,我隻想說:

這一局,阿湯哥輸了。

01 故事

一句話概括《碟中諜7》故事:伊森小隊決戰AI。

從風格上看,《碟中諜7》是一部标準的複古諜戰動作片,但故事主題卻是當下最新鮮的熱門話題:AI。

影片開場,一艘潛艇在深海遇襲,指揮官下令發射魚雷反擊。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幾秒鐘之後,敵方潛艇及其發射出的魚雷都從雷達上消失不見,而己方的魚雷卻調頭轟向自己……

這起詭異事件背後是一個強大的人工智能The Entity,它自我意識覺醒,不再受控制,而這艘被自己擊沉的潛艇上裝載着關乎這個超級人工智能存亡的兩把鑰匙。

現在一把鑰匙落到了與伊森亨特關系暧昧的前軍情六處女特工伊爾莎手上。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伊森受命找伊爾莎拿鑰匙,并順利與伊爾莎接上了頭,但敵人也發現了他,一場沙塵暴大戰後,當伊森趕到,伊爾莎已經倒在了地上。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伊森決心讓人工智體不被任何力量掌握,他要找到另一把鑰匙,消滅這個人工智體。

當他對着特工老大當面撂完狠話以後,帶着新鮮出爐的人皮面具,伴随着系列主題曲大搖大擺地離開,一場IMF小組和全世界特工通過組織的對決就已經展開。

因為以前伊森對付的是具體的敵人。

這次,卻要對付所有想要和反派合作,争奪智體的各國政府,或者說,這次的反派不是一個人。

而是一隻人工智能時代的“魔戒”。“誰控制了智體,誰就掌握了未來。”

由于智體的存在,IMF小組無法使用最新高科技與加密通訊,隻能回歸傳統諜戰。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這也标志着影片在風格上全面複古,甚至會緻敬回帕爾瑪導演的那部系列開山之作:《碟中諜1》。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02 搏命

《碟中諜7》的動作戲,濃度非常高。

阿布紮比的沙漠狙擊戰,燃。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伊森沙塵暴中策馬奔騰,女狙擊手遠端支援。

威尼斯暗夜窄巷暗戰,險。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窄巷近身肉搏,四周危機四伏,伊森暗夜狂奔,橋上的生命隕落,《碟中諜1》氣氛複刻到位。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除了阿湯哥搏命演出之外,本片的拍攝手法也有些新意。

沒有堆砌感滿滿的特效,也沒有動辄千百人對攻的大場面。

相反,主打的是把動作場面拍得驚心動魄又妙趣橫生。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比如那場羅馬街頭追逐戰。

阿湯哥化身駕校教練,與新女主在羅馬街頭上演學車驚魂,有人說論規模比不上《速10》,那是因為這場戲的重點就不是大場面。

而是經典動作電影才有的那種老派的氣質與調性。

比起驚險,喜感才是關鍵。

當阿湯哥駕駛黃色菲亞特500在羅馬市中心一路狂飙,羅馬街巷錯綜複雜,令追逐的過程險象環生。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影片鏡頭掌控和動作設計十分巧妙,當螳螂女的車熄火,而女主的小黃車圍着她打轉,那場景直接與《間諜過家家》和《魯邦三世》完成跨次元關聯。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當伊森從車站走上地面,亮出手上铐着的方向盤,觀衆自會會心一笑。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當然不能不提那場“影史最龐大特技”。

正式拍攝之前,阿湯哥經受了一年的定點跳傘訓練,以及越野摩托飛車訓練,大量的自由落體練習。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這一切其實完全可以用特效解決,但影片追求的就是沉浸式的實拍風格、阿湯哥的實拍特技。

在CG數字特效泛濫、動作電影“實感”越來越弱的當下,阿湯哥大概是好萊塢最後一個還堅持以傳統、古典的方式,用肉身對抗好萊塢數字浪潮的巨星。

最驚險的機車跳崖、高空跳傘戲,是在挪威的海勒瑟科朋雪山完成。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在沒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拍攝當天阿湯哥跳了六次3000多米的懸崖。

雖然之前已經看了很多遍拍攝花絮,甚至有觀衆看過拍攝紀錄片,但導演還是用技法娴熟的剪輯和排程給我們帶來了很多臨場感,我甚至聽到了全場觀衆屏息的聲音……

片尾那場同樣是實拍的火車車廂倒挂懸崖逃難戲,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倒挂懸崖之上的火車不斷滑落,伊森隻能帶着女主從倒挂的列車箱,一節一節,爬上去。

整場戲猶如一場遊戲闖關,不斷下墜的車廂就是遊戲的幾個關卡,觀衆看的是阿湯哥在不斷收窄的極限環境裡絕地求生。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比如路過廚房關要小心地上的油,經過鋼琴要注意跳躍的時機,當阿湯哥不斷把自己置于生命危險之中,也讓所有觀衆屏息凝神,相信熒幕上所發生的一切是真的,而非數字AI營造出的虛假影像。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碟中諜7》的動作魅力,也源自于此——隻有阿湯哥搏命演出,才能打破特效大片的虛拟感。

當伊森最後終于有驚無險地上了卡車,阿湯哥已經憋得滿臉通紅,青筋暴起。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我一直提着的心終于徹底放下,優秀的鏡頭設計讓觀影情緒一氣呵成,緊張感營造堪稱年度動作戲之最。

雖說炫技已經成了一個貶義詞,但是這次阿湯哥的搏命炫技,卻讓人直呼「炫得好」。

阿湯哥真拼真跳崖真爬火車感,這也是碟中諜系列的立命之本。

03 敗筆

雖然阿湯哥依然如此拼命,但《碟中諜7》的内地票房,卻輸了。

某種意義上,《碟中諜7》票房的敗北,也标志着傳統經典好萊塢動作片,在内地市場徹底過氣的命運。

想當年,伊森亨特用一張人皮面具,為90年代的觀衆打開了好萊塢諜戰動作電影新世界的大門。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帥哥變硬漢,誰都擋不住。

2012年《碟中諜4》成為該系列首部引進内地的作品,拿下了6.72億票房,高居年度票房第四。

系列第五部内地票房增長到了8.68億,第六部更是達到了12.46億。

《碟中諜6》全球票房是7.94億美元,北美市場票房為2.2億美元,中國内地就達到了1.73億美元,可見内地觀衆對《碟中諜》系列的青睐。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這就是為什麼,之前不少專業票房預測機構,預測《碟中諜7》内地票房破10億是小菜一碟。

然而現實與預期形成了鮮明反差。

是因為電影拍得太爛嗎?

與一衆好萊塢特效大片浮誇到死的畫風相比,本片真實的畫面質感已經是一股清流。

那麼問題出在哪裡?

問題是阿湯哥繼續搏命的同時,卻并沒有尋找到讓這個IP繼續常青的新出路。

如果說《碟中諜4》阿湯哥的迪拜塔玩命演出,帶來了系列的重生。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那麼當系列進入第七部,卻陷入了不斷拔高觀衆審美門檻值,又無法進一步滿足大家獵奇心态的死循環裡。

哪怕觀衆知道阿湯哥是真拼真敢上,也不可控制地為他擔心,對銀幕上的情節産生最直接的生理反應。

會擔心他受傷,會為他屏住呼吸。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這是超英大片無論做得多逼真,都達不到的感染力。

但仔細和用心并不能彌補創意的匮乏和搏命演出帶來的審美疲勞。

第一大敗筆,文戲對白太多,導緻整體顯得冗長。

雖然阿湯哥親身上陣的動作戲夠燃夠拼,但新鮮度不足。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羅馬街頭大戰拍得再妙,觀衆在《速10》已經看過了,效果就減半。

第二大敗筆,驚險場面不及預期。

備受期待的“阿湯哥騎車跳崖”,雖然觀衆知道很危險,但實際鏡頭帶來的沖擊力,震撼感和刺激度,确實不如《碟2》開場的徒手爬懸崖和《碟4》 徒手爬迪拜塔。

動作戲缺乏驚喜的同時,影片最近幾部的亮點,女角塑造也不如前。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第三大,也是最大的敗筆,舊女主下線過于草率。

伊爾莎在《碟6》中的超強戰力蕩然無存,莫名其妙領了便當。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人氣最高的“白寡婦”,洗白變成了“好媽媽喜劇人”,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新女主上線太快,無論角色魅力還是演員顔值都不及舊女主,這個安排顯然是敗筆。

一句話,碟中諜系列,曾是好萊塢動作片新潮流的開創者。是類型片質感的标杆。

但如今伊森和瓊斯博士一樣,已經很難再滿足審美急速提升的中國觀衆了。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畢竟,我們自己已經有了《流浪地球2》這樣的科幻動作大片。

在《消失的她》、《八角籠中》、《長安三萬裡》等國産電影的夾擊下,《碟中諜7》在内地賣不動正是這個原因:它不再無可取代。

阿湯哥依舊拼命,但中國觀衆已經不愛看了。

04 最後的動作明星

結果就是,20億成本的《碟中諜7》,還是迎來了一場内地市場的票房腰斬。

有人說,是因為阿湯哥老了。

已經61歲的阿湯哥,的确不年輕了。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但為何要讓一個年屆60的大叔玩命出演一部動作大片?

答案顯而易見,因為湯姆克魯斯就是這個IP的靈魂人物,其重要地位無法取代。

某種意義上,觀衆是透過這個系列,見證了阿湯哥從一個顔值偶像變成好萊塢最後的動作明星的過程。

其實《碟1》的動作場面并不多。

但那個影史經典的動作鏡頭,依然能看出未來的雛形。

到了《碟2》,有了讓導演吳宇森心驚膽戰的縱身一躍。5.45億美元,恐怕很大程度是這個開場鏡頭的功勞。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碟4》開始,年近50的阿湯哥,開始把這個系列拍成了自己的玩命真人秀。

《碟4》在迪拜塔500多米處攀爬,拿下6.94億美元全球票房。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碟5》在1500米的高空扒飛機。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碟6》克什米爾懸崖攀岩。

都是真拍。

年過半百的阿湯哥終于重回巅峰。

《碟中諜》系列,也成為與007系列并列的,好萊塢最後兩個常青的經典動作系列。

相比之下,阿諾·施瓦辛格的《終結者》系列,福伯的《奪寶奇兵》系列,都已經在歲月中日薄西山。

這個系列的核心魅力究竟是什麼?

看看好萊塢如今的賣座大片系列就知道了。

漫威系列,上天入地。

《速8》,核潛艇大戰。《速9》飛上太空……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好萊塢大片的大場面,逐漸神劇化。

唯有《碟中諜》的阿湯哥,在27年的歲月流轉中,漸漸與特工伊森融為一體,成為一個好萊塢經典動作時代的符号。

當好萊塢特效大片變得流水線、千篇一律、過目即忘。

《碟中諜》的每一部續集都還在試圖突破觀衆的想象,阿湯哥依然在挑戰極限。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可以說,《碟7》已經是61歲阿湯哥竭盡所能拿出的最好作品,但已經很難吸引中國年輕觀衆的注意。

我甚至覺得,或許我們80後一代人喜愛的動作電影,正漸漸被這個時代抛棄。

而在網際網路資訊時代成長起來的一代人,自有他們新的熱愛。

或許從《碟4》重獲新生時,如今的一切已成必然。

這也是每一位動作明星的宿命,無論是好萊塢的阿湯哥,還是中國電影的成龍、李連傑。

它們隻會陪伴過我們走過一段人生旅程。

而動作英雄們終究會随歲月老去。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碟中諜》已經第七部了,據說第八部,就是結局。

而影片努力回歸的傳統諜戰和實感動作風格,這屆年輕觀衆,已經不想看了。

你我都知道,我們和阿湯哥,以及他身後那個經典動作電影時代說再見的那一天,已經并不遙遠。

成龍大哥漸漸老去,華語動作電影無新人接班,好萊塢更不會有人像阿湯哥一樣,以肉身搏命,令動作電影達到永恒。

那就把記憶停留在他們最高光的時刻裡。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在一個人工智能逐漸接管一切,電影特效包辦一切動作電影的時代,至少我們還能回憶,一個不怕死的老家夥,駕駛機車,從挪威的海勒瑟科朋雪山上飛身而下。

即使,這部拼命拍出來的動作電影,已被新一代的觀衆,暗暗抛棄。

成本20億,首日票房僅5600萬,《碟中諜7》為什麼賣不動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