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蔡牽:叱咤東南沿海的鎮海王,曾讓嘉慶皇帝十餘年吃不香睡不穩

作者:桃源源長

蔡牽:叱咤東南沿海的鎮海王,曾讓嘉慶皇帝十餘年吃不香睡不穩

乾隆末年由于土地兼并和階級沖突,國家的形勢已經很不樂觀了。川楚大地上,一大批流民嘯聚山林蠢蠢欲動,各省也相繼爆發了規模不等的農民起義。而在浙江、福建、廣東沿海一帶,一個名叫蔡牽的人趁着朝廷無暇南顧之機,拉起了一支上萬人的隊伍為禍海上。

蔡牽:叱咤東南沿海的鎮海王,曾讓嘉慶皇帝十餘年吃不香睡不穩

蔡牽是乾、嘉時期被載入史冊的一個人物。他是福建同安人。少年時家境貧寒,父母雙亡,後流落到霞浦縣三沙港,為漁船主打工。乾隆五十九年因饑荒而下海為盜寇。

大清朝有海無防

自乾隆晚年開始,軍隊風氣敗壞,數千裡的海域早已是有海無防。蔡牽經過數年的經營,加上朝廷軍隊又被白蓮教起義拖得精疲力盡,國庫的錢糧也幾乎耗盡。這種局面,更使朝廷和地方無精力也無實力去顧及海防。

尤需說明的是,蔡牽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的背後還有安南統治者阮氏父子的支援。乾隆五十三年阮惠在奪取政權後,财政方面一直很困難。為了擺脫困境,阮惠政府招徕海上的亡命之徒,資助彼等船隻、武器,誘惑他們出海搶劫,并按照上交财物多寡授予官爵。

蔡牽:叱咤東南沿海的鎮海王,曾讓嘉慶皇帝十餘年吃不香睡不穩

于是,東南沿海一帶的無業之輩紛紛集聚到安南淪為海盜。到乾嘉之交,這批得到安南政府支援的海盜頻頻出沒粵、閩、浙海域。

由于清政府無暇顧及東南沿海,僅責成地方督撫加強海防。這些海盜不僅船多、炮多,其船隻也比清軍要大得多,而且每到一處沿海内地還有不法之徒接應。

嘉慶五年六月,一百多艘海盜船隻逼近浙江台州,試圖登陸搶劫。時任浙江巡撫的阮元與定海總兵李長庚率軍抵抗,若非一場飓風相助,台州恐遭劫難。

抓住機會的蔡牽

嘉慶七年安南政局發生變化,在法國的支援下阮惠父子的統治被推翻,新的統治集團改變了對海盜支援的政策。不過清政府卻沒有利用這個有利的條件去蕩平海疆。

海盜首領蔡牽卻利用這個機會兼并群盜,并以多年積累下來的雄厚物質與裝備,成為東南沿海一帶威脅最大的海盜頭子。

蔡牽:叱咤東南沿海的鎮海王,曾讓嘉慶皇帝十餘年吃不香睡不穩

蔡牽控制着福建海域,所有進出口的商船必須要向他交納通行稅。面對海盜的猖獗,清政府隻能望洋興歎,能做的隻是集中兵力防守出海口。

嘉慶皇帝已經意識到蔡牽的威脅,但卻拿不出有效的辦法。這有兩個原因:一是水師缺乏大型戰船;二是海盜可以從沿海地區得到物質上的接應。

浙江巡撫阮元及升任浙江提督的李長庚,曾動員浙江商民捐資數十萬打造大型戰船,名曰“霆船”,每條船上配備大炮百餘門。在此後的定海之戰中,霆船大顯神威,幾乎全殲蔡牽。

經此一役蔡牽損失慘重,他不敢再與李長庚正面交鋒,但暗中又用重金賄賂福建、浙江商人,讓他們制造比霆船更大的船隻。由此,蔡牽在戰船上又勝過官軍一籌。

蔡牽:叱咤東南沿海的鎮海王,曾讓嘉慶皇帝十餘年吃不香睡不穩

李長庚與蔡牽的終究對決

嘉慶八年一月,蔡牽到浙江普陀寺進香。李長庚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即對蔡牽發起突襲,蔡牽倉皇逃回福建海面。李長庚窮追不舍抵達福建,當時蔡牽已是彈盡糧絕,又處在下風口,很難逃脫。

為求生計,蔡牽派人到閩浙總督玉德那裡詐降,玉德不想讓李長庚獨占平海之功,就下令讓李長庚退回浙江。盡管李長庚一再指出蔡牽并無投降的誠意,但一心想僥幸取勝的玉德就是聽不進去。結果李長庚剛剛撤離,蔡牽就趁機逃走,繼續盤踞福建海面。

嘉慶十年,蔡牽自稱“鎮海王”率百餘艘戰船進攻台灣府。為了防止援台清軍登陸,蔡牽派人把鹿耳門水道填塞,并聯絡土匪一萬餘人圍攻台南。

蔡牽:叱咤東南沿海的鎮海王,曾讓嘉慶皇帝十餘年吃不香睡不穩

台灣當時隸屬福建,福建的八旗、綠營水陸官兵共有七萬餘人,然而玉德僅僅派出三千人渡海援台。面對台灣告急,李長庚率三千精銳水師,繞道安平港登陸,水陸并經五戰連捷,焚毀蔡牽戰船三十多艘,俘獲一千多人。眼看蔡牽陷入重圍插翅難逃,他又故伎重演用幾十萬輛行賄福建水師,而福建水師竟然網開一面,緻使蔡牽再次揚帆出海。

嘉慶十一年十月,李長庚再次同蔡牽交戰,一直追到廣東海面。此後又相繼在大星嶼、浮鷹島展開激戰。嘉慶十二年年底,李長庚與福建提督張見升追擊蔡牽抵達南澳的黑水外洋,當時蔡牽隻剩下幾條船,李長庚擊破蔡牽船上的帆蓬,困獸猶鬥的蔡牽用船尾開炮,李長庚中炮而亡。當時清軍戰艦幾十艘,但由于福建提督張見升畏敵,便下令撤退,緻使蔡牽又一次脫逃。

蔡牽:叱咤東南沿海的鎮海王,曾讓嘉慶皇帝十餘年吃不香睡不穩

遠在京城的嘉慶皇帝聽聞李長庚殉國,下旨追封三等壯烈伯,谥忠毅。同時嘉慶帝對于蔡牽嘯聚海上為禍沿海一事,整日吃不香睡不穩。他下旨讓阮元重回浙江巡撫任上,力圖畢其功于一役徹底剿滅蔡牽。

蔡牽自沉于海上

嘉慶十三年,再次出任浙江巡撫的阮元利用蔡牽與同夥的沖突進行分化,蔡牽黨羽阿治率五百人及八十多門大炮向清軍投降。未幾又有蔡牽部衆三千餘人及四十二艘戰船、八百多門大炮投降,蔡牽的實力被進一步削弱。

嘉慶十四年,浙江提督邱良功與福建提督王得祿自定海同蔡牽展開激戰,蔡牽不敵率戰船向東南撤去,邱良功與王得祿緊追不舍,再次将蔡牽的船隊包圍。邱良功唯恐蔡牽再次逃跑,喋血而戰身受重傷仍堅持戰鬥。

蔡牽:叱咤東南沿海的鎮海王,曾讓嘉慶皇帝十餘年吃不香睡不穩

此時蔡牽還剩下三十多條戰船,但炮彈已經用完。見突圍無望,蔡牽下令将船擊沉,妻小及部衆250餘人沉海而死。一年後蔡牽部下一千三百多人向朝廷投降,嘯聚海上的蔡牽被徹底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