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什麼思維,什麼命(深度好文)

作者:夜聽
什麼思維,什麼命(深度好文)
什麼思維,什麼命(深度好文)

主播 | 簡甯 文字|子摩

阿德勒說:“人生不是取決于命運和過去的創傷,而是你的思考方式。”

生活是面鏡子,能照出每個人不同的思維方式。

優秀的思維方式是翅膀,讓人越飛越高;

糟糕的思維方式是泥沼,讓人越陷越深。

被思維方式拖累的人,往往毫無知覺,隻歎命運不好。

有這三種思維方式的人要注意了:

它們局限了你的廣度、高度和深度,可謂人生路上的絆腳石,千萬要踢開!

什麼思維,什麼命(深度好文)

隧道思維

心理學有個理論——隧道視野效應。

說的是,一個人若身處隧道,他看到的就隻是前後非常狹窄的視野。

置身窪地,所見就是狹隘;立足高山,才能一覽衆山小。

隧道思維限制了思想的廣度,抹殺了成功的無限可能。

這樣的人,即使拼盡全力,也很難成功。

看過一則新聞:

年逾40歲的唐業容是珠海的一名女外賣員。

當年家裡條件不好,她高中畢業就外出打工了。

在社會摸爬滾打多年,她心裡仍存着一個大學夢。

然而,經濟壓力和家庭責任,阻擋了她的求學路。

她暗暗告訴自己,想要有更好的職業發展,就要不斷提升自己。

她制定了一個準則:八小時之内求生存,八小時之外求發展。

她每天花八個小時,辛苦騎車送外賣。

剩下的時間,就拿來學習新技能,比如:拍短視訊、看書、彈吉他……

在一條短視訊中,她因被打賞笑得格外燦爛,意外收獲了很多點贊。

視訊很快火了,她供職的外賣平台也看到了這條視訊,并注意到了唐業容。

了解到唐業容的大學夢後,該外賣平台為她提供了免費上大學的機會。

原來,這個平台與國家開放大學合作了“騎手上大學”項目,為有學曆提升需求的騎手提供零經濟壓力、更便捷的深造管道。

正是唐業容的遠見和自我提升,讓她脫穎而出,獲得了這個名額。

如果隻顧眼前利益,在八小時之外多跑幾單,唐業容每天能多賺幾十塊。

然而,跟上免費大學的資格和未來無限的機會相比,這隻是蠅頭小利。

缺乏長遠的目光,隻能看到眼前的利益,無法取得更大的成就。

唐業容自己也說:“我感覺自己的人生像是觸底反彈了,現在每天都是上坡路。每當想到這,我就覺得充滿力量。”

矽谷投資人吳軍曾說:“很多人之是以人生越過越窄,不是因為不夠聰明,而是見識太淺,視野太過于封閉。”

對事物的看法過窄,就看不到它長遠的影響和變化,無法占據先機,隻能随波逐流。

目光短淺之人,常被困在思維的死胡同,很難為自己的人生破局。

隻有踢開這塊絆腳石,拓寬視野,跳出封閉的思維,接受未知的挑戰,才能豐富人生的廣度。

什麼思維,什麼命(深度好文)
什麼思維,什麼命(深度好文)

跳蚤思維

科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把跳蚤放在一個玻璃瓶裡。

剛開始沒有蓋上蓋子,跳蚤可以盡情跳,跳得很高。

沒過多久,他們蓋了蓋子,跳蚤在裡面跳了很多次都沒法跳出來。

當科學家再次打開蓋子,跳蚤跳得再也不像之前高了,基本上不超過蓋子的高度。

人也一樣,很多失敗源于自我設限,降低了自己本可以到達的高度。

被跳蚤思維支配的人,内心全是條條框框,一旦遇到困難就開始懷疑自己、否定自己。

到頭來,害怕失敗反而會加劇失敗。

與其畏縮膽怯,不如轉變思維,勇敢一搏。

看過一個女保安的故事:

50多歲的鄧小妹是長沙一所國小的保安。

一位模特老師喚醒了她年輕時的模特夢。

鄧小妹想學習模特,可是想到自己50多歲了,才從零開始,就心裡打鼓。

“這能行嗎?”她猶豫不決,始終拿不定注意。

女兒鼓勵她:“年紀大了,不代表就沒有夢想,你去學,我支援你。”

鄧小妹最終在女兒的勸說下學了模特,下班後就去公園苦練身姿儀态,數年不變。

這幾年,鄧小妹小有所成,從公園走向了大舞台,獲得了各種獎狀、獎杯,變得越發自信。

你看,如果不去嘗試、不去冒險,就不知道自己的潛力大小,更不可能走向成功。

卡耐基說:“要冒一次險,整個生命就是一場冒險。走得最遠的人,常是願意去做,并願意去冒險的人。”

踢開這塊絆腳石,不要自我設限,在覺得“我不行”的時候,告訴自己“再試試”,也許就能發現不一樣的人生高度。

什麼思維,什麼命(深度好文)
什麼思維,什麼命(深度好文)

橡皮泥思維

橡皮泥思維,顧名思義,就是凡事都要聽别人的意見,甚至為了迎合别人,不惜改變自己想法,如同一塊定不了形的橡皮泥。

前段時間,“沒聽媽媽的話,學了實體他拿了諾貝爾獎”上了微網誌熱搜。

諾貝爾實體學獎得主丁肇中面對“給年輕人提建議”的問題,幽默回答:“我兒女從不聽我的建議。”

丁肇中解釋說,他母親一開始根本不相信他能學好實體,但他沒被母親的懷疑影響,堅持自己的興趣和理想。

堅持做自己,是一種難得的勇氣和智慧。

橡皮泥思維則與之相反:

為了得到認同而迎合别人,自己變成了一團橡皮泥,任人搓圓捏扁,永遠尋不到人生的價值,離成功就遠了。

查爾斯·蘭姆在《伊利亞随筆選》中寫道:“過多吸取别人的獨創思想,就限制了自己本來擁有的那一份思辨能力的發展。”

别人的話可以聽,但是不能沒有自己的見解和判斷。

90後女孩邱桂敏畢業後,在廈門經營起了傳媒公司,業務穩定,手裡慢慢有了積蓄。

随後,邱桂敏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回村種地,二次創業。

邱桂敏的父母難以接受,更惱火的是,在邱桂敏的帶動下,妹妹也從城市返鄉。

老兩口辛辛苦苦一輩子,培養出兩個大學生,到頭來全都要回村種地,這可把他們愁壞了。

村民們更不了解,常常說閑話,嘲諷她沒出息。

邱桂敏不在乎村民們的閑言碎語,包下200畝荒田開荒耕種,還搞起了新媒體推廣,宣傳當地的非遺文化、田園風光。

在她的宣傳推動下,南灣村成了文藝青年的集中地、網紅村,當地村民也富裕了起來。

此時,大家都對邱桂敏刮目相看,紛紛豎起大拇指,誇她有眼光、有頭腦。

成功以前,身邊不乏潑冷水的人。

冷水能否熄滅一個人的熱情和動力,要看他擁有何種思維方式。

擁有橡皮泥思維的人,就像牆頭草,東搖西擺,無法專注耕耘自己的人生,談何成功?

踢開橡皮泥思維,隻有獨立思考,不畏懼流言,才能在自己的領域站穩腳跟,增加人生的深度。

什麼思維,什麼命(深度好文)
什麼思維,什麼命(深度好文)

歌德曾說:“無知是成功的障礙,其嚴重性遠非我們想象所及。”

故步自封、作繭自縛、不由自主,皆是無知的展現。

它們局限了視野,壓抑了天賦,禁锢了潛能,限制了未來的無數可能。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想要突破人生困境,先要打破思維束縛。

夜聽願大家:

踢開思維絆腳石,在人生路上,都能大步向前,得償所願。

- E N D -

收聽更多往期節目3400萬人關注了夜聽

什麼思維,什麼命(深度好文)
什麼思維,什麼命(深度好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