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美溝通經濟問題尋求共識,耶倫承諾不會“疏遠中國”

作者:環球網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強7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财政部長耶倫時表示,世界需要總體穩定的中美關系,中美兩國能否正确相處事關人類前途命運。希望美方秉持理性務實态度,同中方相向而行,推動中美關系早日重回正軌。耶倫表示,美方不尋求“脫鈎斷鍊”,願同中方加強溝通,避免因分歧導緻誤解。彭博社7日援引美國财政部官員的話說,耶倫7日上午同中國經濟政策老将——中國國務院前副總理、中央财經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劉鶴以及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會面,讨論全球經濟以及美中兩國各自的經濟前景。美媒報道提到,耶倫當天在講話中多次提及“公平”“規則”,并稱希望與中國“良性競争”。有學者認為,中方當然樂見公平競争,但什麼是公平競争,不是美國說了算,應該中美互相協商,互相認可。此外,耶倫還表示,中方對镓和鍺兩種關鍵金屬實行出口管制讓美方擔憂,并宣稱美國及其盟國将對中國“不公平的經濟行為”進行反擊。有分析認為,美國通過将自己僞裝成“受害者”來撺掇其他國家對抗中國,進而從中受益。有外媒稱,雖然一些政客大力鼓吹中美“分道揚镳”,但貿易資料卻提醒兩國唇齒相依的現實。

中美溝通經濟問題尋求共識,耶倫承諾不會“疏遠中國”

“互利共赢是中美經濟關系本質”

李強在會見耶倫時表示,去年習近平主席同拜登總統在印尼巴厘島成功會晤,達成一系列重要共識,為中美關系指明了方向。互相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赢是國與國相處的基本之道,也是正确之道。中華文明曆來講究以和為貴,反對霸道霸淩。

李強指出,中美經濟利益緊密交融,互利共赢是中美經濟關系的本質,加強合作是雙方的現實需求和正确選擇。中國的發展對美國是機遇而不是挑戰,是增益而不是風險。把經濟合作泛政治化、泛安全化,不利于兩國乃至全球經濟發展。雙方應通過坦誠、深入、務實交流,就雙邊經濟領域的重要問題加強溝通、尋求共識,為中美經濟關系注入穩定性和正能量。中美應加強協調合作,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促進共同發展。

耶倫表示,美方不尋求“脫鈎斷鍊”,無意阻礙中國現代化程序,願同中方落實兩國元首巴厘島會晤達成的共識,加強溝通,避免因分歧導緻誤解,在穩定宏觀經濟、應對全球性挑戰方面加強合作,尋求美中經濟互利雙赢。

“耶倫向李強承諾,美國并不尋求在經濟上疏遠中國”,據美國《華爾街日報》7日報道,耶倫淡化了美國為限制中國獲得敏感技術而實施的行動,并稱美國尋求基于對兩國都有利的“公平規則”,與中國進行“良性競争”。路透社稱,耶倫還表示,她希望這次通路能促進中美之間建立定期的溝通管道,稱兩國都有責任在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挑戰上發揮上司作用。彭博社7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裡預計将于7月中旬通路中國,就全球氣候變暖問題同中方進行會談。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淩雲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樂見美不尋求與我全面脫鈎,但希望美言行一緻,不要玩用“去風險”替代“全面脫鈎”的話術。我們當然也樂見公平競争,但什麼是公平競争,不是美國說了算,應該中美互相協商,互相認可,如果僅限美國的界定,那對我們就不公平了。

多家外媒注意到,耶倫6日抵達北京下飛機時,天空剛好出現一道彩虹。中國财政部國際經濟關系司司長楊英明給耶倫指了指天上的這道彩虹,兩人握手時長近20秒。還有媒體對耶倫訪華第一餐用筷子吃雲南菜很感興趣。新加坡《聯合早報》7日報道稱,耶倫下飛機後的第一餐選在北京三裡屯的一家雲南菜餐廳,并在席間使用筷子進食。該餐廳官方微網誌稱,耶倫很愛吃雲南特色菌子,見手青就點了四份。

“中美在經貿上很難擺脫彼此”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7日報道,耶倫當天會見美國企業代表時提到,北京對半導體制造所需重要金屬頒布出口管制的決定讓華盛頓感到擔憂,并警告美國及其盟國将對中國“不公平的經濟行為”進行反擊。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中國商務部、海關總署7月3日釋出公告,決定自今年8月1日起對镓和鍺兩種關鍵金屬實行出口管制。據路透社6日報道,在當天被問及這兩種關鍵金屬的戰略儲備情況時,美國國防部發言人稱,美國擁有鍺的戰略儲備,但目前沒有镓的庫存儲備,并稱美方将增加國内對微電子和太空供應鍊關鍵材料的開采加工。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特約專家餘翔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科技領域的博弈已經成為中美戰略博弈的關鍵,今後半導體産業鍊的博弈不僅不會憑空消失,反而會更加激烈。美國一方面通過将自己僞裝成“受害者”來撺掇其他國家對抗中國,進而從中受益;另一方面,美國也在為中美戰略博弈編造更多借口,如指責中國的市場機制等。

“中美兩國的地緣政治博弈雖然激烈,‘脫鈎’之說也不絕于耳,但巨大的雙邊貿易額顯示,兩國在經貿關系上很難擺脫彼此”,英國廣播公司(BBC)稱,2022年,兩國貿易連續第三年增長,貨物貿易總額達6906億美元,創曆史紀錄。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今年5月釋出的報告顯示,2022年美國對華商品出口總額達1513億美元,同比增長1.2%。報告指出,對華出口貿易支撐了美國多個經濟領域,也惠及美國各地群眾的生計。中國是美國僅次于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第三大商品出口市場(2022年)和第六大服務出口市場(2021年),對華商品和服務貿易為美國創造了超過106萬個工作崗位。

“美國本應該更低調一些”

在中美關系緊張之際,美國審計官員已于近幾周對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啟動新一輪檢查。彭博社7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話報道稱,美國公衆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上月已派遣團隊到中國香港,檢查一些知名中概股公司的2022年審計報告。知情人士說,PCAOB從業人員此次将檢查十多家中國公司,其中包括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滴滴和網易。他們補充說,這比去年第三季度開展的首輪檢查規模要大。PCAOB主席威廉斯在5月的聲明中說,該機構今年将繼續進行現場檢查,目标是覆寫99%(按市值計)由中國内地和香港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中概股公司。

《紐約時報》還提到,拜登政府正在準備對美中技術貿易實施新的限制措施,其中可能包括對先進晶片和美國在華投資的進一步限制。據知情人士透露,即将出台的規定可能會限制中國公司獲得美國的雲計算服務,“以彌補此前限制中國擷取人工智能先進晶片方面的漏洞”。

俄羅斯tsargrad電視台7日報道,美國财長訪華,希望在4天内說服中國不要改變貿易關系現狀,而美國卻正在單方面加強對中國的制裁。盡管美國最近處于債務違約的邊緣,但耶倫将試圖說服中國相信美國經濟是穩定的,投資美國債券仍然是可靠的。美國本應表現得更低調一些,以減輕耶倫在華通路期間的工作難度。俄新社稱,美财長此訪的目的是,美國既要與中國競争,又要避免削弱自己。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馮亞仁 環球時報記者 陳子帥 冷舒眉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甄翔 柳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