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周文化講座|本雅明:遊牧者和天文台

作者:澎湃新聞
一周文化講座|本雅明:遊牧者和天文台

北京|入山與出塞——早期中國文化中的宇宙模式與外來影響

時間:7月7日(周五)19:30-22:00

地點:東城區美術館東街22号三聯韬奮書店二層活動區

嘉賓:李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缪哲(浙江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王睿(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來國龍(西湖大學教授)、耿朔(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熊長雲(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入山”與“出塞”是李零梳理中國上古文明特色的兩個獨到視角,前者涉及對中國早期宗教傳統的再認識,後者是指考古發現中的外來影響。這兩個問題,都屬于“睜開眼睛”看世界,在更宏闊的視野下思考中華文明的形成與演變。先秦至兩漢時期,中國文明如何發展出獨樹一格的自身特色?如何對外來影響加以改造,以緻面目全非,難分彼此?中國早期的宗教傳統和宇宙觀念如何以視覺化的方式得以呈現?本期“三聯學術論壇”,我們邀請來自曆史、考古、藝術史領域的不同學者,共同對早期中國文化中的宇宙模式與外來影響展開探讨。

北京|博弈與演化——《抵達》新書分享會

時間:7月8日(周六)14:00-16:00

地點:東城區東單北大街82号北京大華城市表演藝術中心

嘉賓:包剛升(複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周濂(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張新剛(山東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

不久前,複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包剛升的音頻節目《統治的邏輯:5000年人類政治博弈史》在看理想上線。通過這檔節目,你可以加深對三個基本問題的認知:我們人類政治是從哪裡來的?人類政治在哪裡?以及人類政治可能會向何處去?節目相關書籍《抵達》目前也已由理想國出版。7月8日,趁此新書釋出之際,我們邀請到包剛升、周濂、張新剛、陳迪四位不同領域的嘉賓,圍繞政治的“博弈與演化”展開一場讨論。他們将通過分析不同時代的關鍵事件,看不同政治體的博弈如何促成國家的建構與消亡,政治均衡的維系與打破又如何重構世界秩序,進而為了解當下提供認知工具。

北京|重探中國繪畫:名作光環下的五代至南宋

時間:7月8日(周六)14:00-16:00

地點:海澱區中關村大街甲59号文化大廈20層芝加哥大學北京中心

嘉賓:巫鴻(美術史家、批評家、策展人、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黃小峰(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在剛剛出版的《中國繪畫:五代至南宋》一書中,著名美術史家巫鴻教授聚焦五代至南宋這一特殊且關鍵的時期,在反思既往繪畫史寫作方式的基礎上,運用新的材料和視角,發掘出中國繪畫更加立體和豐富的内涵,以其通曉流暢的語言表達,帶領我們去探索那個既熟悉又陌生的中國繪畫世界。7月8日,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到著名美術史家巫鴻與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黃小峰兩位重磅嘉賓,他們将圍繞五代至南宋時期的中國繪畫展開讨論,為我們打開了解中國繪畫的更多可能!

北京|寫一百年再停筆——《寫一百年再停筆:托納多雷對談莫裡康内》分享會

時間:7月8日(周六)14:00-16:00

地點:朝陽區北苑路98号院1号樓DT51三樓FRENDEZ-VOUS

嘉賓:文铮(意大利語譯者、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李迅(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董穎達(作曲家、影視音樂制作人)、沙丹(中國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

埃尼奧·莫裡康内(1928-2020)是20世紀電影配樂領航者、意大利國寶級音樂大師,在他70多年的職業生涯裡,曾為超過500部電影電視寫過配樂。意大利超級導演托納多雷與莫裡康内共事三十多年,二人既是緊密合作的事業夥伴,也是彼此的摯友。為了緻敬心目中的大師,托納多雷曆時5年拍攝制作了回溯莫裡康内傳奇音樂人生的紀錄片《音魂掠影》。《寫一百年再停筆:托納多雷對談莫裡康内》精編自這部講述莫裡康内音樂人生的高口碑傳記電影。7月8日下午,意大利語譯者、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文铮,中國電影資料館研究員李迅,作曲家、知名影視音樂制作人董穎達,中國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沙丹将做客DT51,從不同視角出發,聊聊莫裡康内及其音樂作品的獨特魅力。

一周文化講座|本雅明:遊牧者和天文台

北京|這是你我的理想主義,卻是他們的現實主義——陸天明《沿途》新書分享會

時間:7月8日(周六)15:00-17:00

地點:朝陽區建國路87号SKP購物中心4樓SKP RENDEZ-VOUS

嘉賓:閻晶明(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全國政協文史委副主任)、邱華棟(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何向陽(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主任)、梁曉聲(作家)、陸川(導演、編劇)、陸天明(作家、編劇)

暌違六年,陸天明封筆之作“中國三部曲”的第二部——《沿途》近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7月8日下午,我們邀請了著名作家、編劇、《沿途》作者陸天明,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全國政協文史委副主任閻晶明,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邱華棟,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主任何向陽,著名作家梁曉聲,著名導演、編劇陸川做客SKP,一起重返《沿途》的那個年代,聆聽最後一代理想主義者的故事。

北京|直視人心的“瘋子”——拉美文壇傳奇薩瓦托作品分享會

時間:7月8日(周六)15:00-17:00

地點:朝陽區光華路5号院1号樓二樓建投書局

嘉賓:滕威(華南師範大學教授)、路燕萍(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在拉美“文學爆炸”中,埃内斯托·薩瓦托是與加西亞·馬爾克斯、卡洛斯·富恩特斯、巴爾加斯·略薩等人齊名的重要作家。實體學家與文學家的雙重身份、一生隻留下三部小說卻部部堪稱經典的美談,都令他極具傳奇性。7月8日,上海譯文出版社聯合譯林出版社、建投書局,邀請華南師範大學教授滕威、北京大學副教授路燕萍一起聊聊拉美文壇奇才埃内斯托·薩瓦托及其作品,走進這位阿根廷文學大師光怪陸離的内心世界。

一周文化講座|本雅明:遊牧者和天文台

北京|“我們共同的國度”——當代西語作家筆下的經典作家

時間:7月8日(周六)19:00

地點:朝陽區光華路5号院1号樓二樓建投書局

嘉賓:戴錦華(北京大學人文特聘教授)、滕威(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汪天艾(編輯、譯者)

1972年9月24日至25日之間的那個夜晚,皮紮尼克和世界說了再見。在她死後,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塞薩爾·艾拉曾撰文紀念。在這篇近乎“論文”的回憶當中,将皮紮尼克“廢柴”人生與“天才”作品緊密扣合,展現了一個天才詩人的“瘋狂”一生。7月8日,《總有一次》譯者汪天艾和北京大學教授戴錦華、華南師範大學教授滕威做客建投書局,引領觀衆回到20世紀西班牙國文化大事件的發生現場,還原一個時代的文學面貌。

北京|文明初興的東亞與中美洲

時間:7月9日(周日)14:30-16:30

地點:東城區美術館東街22号三聯韬奮書店二層活動區

嘉賓:李新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許宏(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公元前2000年,東亞大陸最重要的地區——中國中原地區,在經曆了文明的誕生之後,開啟了加速程序,迎來了文明的初興,滿天星鬥的各種考古學文化發生了一系列事件,有的突出了,有的隕落了,有些整合了……為随後以二裡頭為先導的中原廣域王權國家的飛躍奠定了基礎;終于在公元前1200年前後,青銅文明大放異彩,形成了禮樂制度的雛形。同一時期,在地球另一端,中美地區進入“形成時代初期”,代表複雜社會組織的“酋邦”誕生,最早的球場被發現,展現了宗教儀式此時特殊的社會地位;各地區同時開啟了社會複雜化程序,建立了遠距離交流網,交換寶石和色澤鮮豔的羽毛等珍稀物品,也交換宗教觀念、儀式技術和管理政策等進階知識。在文字誕生之前,考古發現為我們揭示了完全不同地域卻驚人相似的文明初興圖景,讓我們領略全球文明史誕生和發展的共性和特性。

一周文化講座|本雅明:遊牧者和天文台

上海|大國治理中的産業政策

時間:7月7日(周五)19:00-21:00

地點:浦東新區浦城路150号3樓融書房

主講人:陳钊(複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7月7日晚,作為世紀文景推出的“大國經濟學:中國式現代化的經濟學解讀”主題月活動的第一場活動,我們邀請到《大國經濟學》作者之一、複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陳钊為我們解讀大國治理中的産業政策,探讨這個發展走向難以預料,并且橫跨政府與市場的複雜命題。

一周文化講座|本雅明:遊牧者和天文台

上海|世界、個體和所有的人類——聊聊長篇小說《嚼鐵屑》

時間:7月7日(周五)19:00-20:30

地點:黃浦區複興中路517号思南書局

主講人:甫躍輝(作家)

首屆鳳凰文學獎獲獎作品《嚼鐵屑》,是一部80後作家甫躍輝走向成熟、開闊、深遠、博大的典型之作。三個年輕人,三種困境,三段愛情,三種逆流而上的人生……這些“當代打勞工”進入作家筆下,讓衆生演繹生活萬象。7月7日晚,在思南書局,甫躍輝将攜新作《嚼鐵屑》,與大家暢聊當代人的生存境遇。

上海|傳承與突變——羅馬皇帝肖像的圖像志

時間:7月8日(周六)9:30

地點:徐彙區淮海中路1555号上海圖書館正門四樓多功能廳

主講人:熊瑩(上海師範大學世界史系講師)

羅馬帝國時期的肖像曆史是由一系列的皇帝肖像所主導的,私人肖像以皇帝像的時尚發型和相貌特征為導向。這種導向導緻産生了所謂的“時代面孔”現象。然而與此同時,我們亦能看到,羅馬皇帝的肖像又會不時打破傳統,出現全新的設計。本次講座,我們邀請到羅馬史專家熊瑩老師,她将通過具體案例與聽衆探讨到底是哪些因素決定了羅馬皇帝肖像的自我呈現,這些不斷變化的皇帝肖像與皇權更疊之間又有何關聯。

上海|不确定世界的理性與抒情——《寂靜與逍遙》新書分享會

時間:7月8日(周六)14:00-16:00

地點:浦東新區合歡路300号上海圖書館東館7樓閱讀推廣區

嘉賓:朱文穎(作家、藝術策展人)、張緣(出版人)

《寂靜與逍遙》是第八屆魯迅文學獎獲得提名的5部中篇小說+5部短篇小說合集。朱文穎、孫頻、羅偉章、班宇、金仁順、朱文穎等10位優秀作家們以細膩的筆觸提純生活,讓讀者們可以在充滿張力的文本中認識當代中國,在字裡行間領略人生百态。7月8日,我們有幸邀請到中短篇小說集《寂靜與逍遙》一書的作者之一、作家朱文穎,以及這本書的策劃編輯張緣,将以“不确定世界的理性與抒情”為題,深入探讨文學作品與時代、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一起在這個充滿變化的世界裡關注每一個小人物的命運,同時找尋生活的意義。

一周文化講座|本雅明:遊牧者和天文台

上海|春秋時期的戰争藝術——《春秋車戰》新書分享會

時間:7月8日(周六)14:00-16:00

地點:黃浦區複興中路505号思南文學之家

嘉賓:趙長征(北京大學副教授)、劉永華(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張明揚(曆史寫作者)

春秋時代,諸侯力政,戰亂頻仍。這也是驷馬戰車的黃金年代,車兵成為軍隊主體,造成了上千輛兵車互相沖擊的戰場奇觀。北大學者趙長征的新書《春秋車戰》系統梳理了戰車的發展史和春秋時期的戰争史,并從獨特的技術視角解剖春秋軍事,得到了軍事史家黃樸民、考古學家許宏等諸多名家推薦。7月8日下午,趙長征将攜新書《春秋車戰》,與上戲教授劉永華、曆史作家張明揚一起做客思南讀書會,為大家解讀春秋時期的戰争藝術。

一周文化講座|本雅明:遊牧者和天文台

上海|新叙事與新浪潮——《宛轉環》新書沙龍

時間:7月8日(周六)14:00-16:00

地點:長甯區延安西路1262号上生新所7号樓茑屋書店

嘉賓:慕明(推想小說作者)、金理(複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李偉長(評論家、上海文藝出版社副社長)、單向空間編輯總監

今年,又是科技迎來新浪潮的一年。一方面,創作者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模型激發創作靈感,尋找新的創作主題等;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寫作中的應用也引發了一系列讨論。7月8日,我們邀請到《宛轉環》的作者慕明,複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金理,評論家、上海文藝出版社副社長李偉長和單向空間編輯總監羅丹妮來到上生新所茑屋書店,共同探讨“新叙事與新浪潮”的話題,他們将分享各自對于新科技的關注,聊聊科技對文學的影響,曆史上的科幻“新浪潮”運動。當科技迎來新浪潮時,文學創作是否有可能形成一種新的叙事浪潮?

一周文化講座|本雅明:遊牧者和天文台

上海|“子乍弄鳥尊”藏在何處?——漫談民國推理的遺産

時間:7月8日(周六)14:00-16:00

地點:徐彙區淮海中路1555号上海圖書館淮海路館一樓研修室

嘉賓:時晨(推理作家)、戰玉冰(複旦大學中文系青年副研究員)

近年來,作家時晨嘗試用古典本格、硬漢派、間諜小說等推理小說發展史上的重要類型、流派與風格,以民國時期的上海為依托,搭建起一個極具創作者思考的“本土化”偵探世界,即“民國三部曲”(已出版前兩部:《偵探往事》《俠盜的遺産》)。該系列旨在去除日系推理的影響,試圖完成一種“純中國性”的提純。本次活動,嘉賓将從小說創作緣起入手,分享以民國上海為背景的偵探小說創作心路曆程,并通過對比民國與當下、本土與國外的偵探推理小說,探讨民國偵探小說遺産能給當下推理小說創作提供哪些經驗與啟示,以及中國推理“本土化”等諸多議題。

一周文化講座|本雅明:遊牧者和天文台

上海|《劉香成 鏡頭·時代·人》新書首發式暨分享會

時間:7月8日(周六)14:00-16:00

地點:浦東新區銀城中路501号上海中心大廈52樓朵雲書院

嘉賓:劉香成(攝影家)、顧铮(複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攝影評論家)

《劉香成 鏡頭·時代·人》是劉香成首部全面回顧攝影生涯作品集。7月8日下午,攝影家劉香成、攝影評論家顧铮和上海廣播電視台主持人劉凝,将來到朵雲書院·旗艦店,聚焦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劉香成 鏡頭·時代·人》,探讨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國面孔,如何講好中國故事,以及紀實攝影的價值與曆史意義。

一周文化講座|本雅明:遊牧者和天文台

上海|飲宴樂遊:一日東京汴梁之旅

時間:7月8日(周六)14:00

地點:徐彙區淮海中路1555号上海圖書館正門四樓多功能廳

主講人:鄧菲(複旦大學文史研究院教授)

近年來,《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清平樂》《夢華錄》等以宋朝為背景的影視劇接連霸屏,再次将宋朝極緻高雅的生活美學推到了大衆視野。今次,讓我們跟随複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鄧菲教授一起,讀宋朝曆史,觀宋人百态,賞宋時風雅,品宋韻悠長。本場講座将帶領大家夢回宋朝,從東京汴梁的一日講起,将時間、空間、飲食、點茶、娛樂與物質文化相結合,趕赴一場熱鬧喧嚣的城市生活之旅。

上海|都市視野中的早期上海電影文化

時間:7月8日(周六)14:00

地點:浦東新區合歡路300号上海圖書館東館4樓上海通志展示館多功能廳

主講人:湯惟傑(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電影自19世紀末發明後,成為世界性的最有影響力的媒介形式和藝術表達手段。上海是中國觀衆最早接觸到電影的城市(1897年)。此後,上海逐漸發展為中國電影業的中心,同時城市群眾形成了非常濃厚的觀影傳統,直至今天,上海國際電影節仍然是中國唯一的國際A類電影節。那麼,這樣一種鮮明的城市傳統與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呢?湯惟傑教授将結合城市曆史的叙述,描繪上海成為電影都市的程序,為當代大衆了解上海的城市文脈提供新的視角。

一周文化講座|本雅明:遊牧者和天文台

上海|《漫遊》,一種現代生活的積極方法——《雷蒙·德巴東:漫遊》新書分享會

時間:7月8日(周六)14:00-15:30

地點:黃浦區苗江路678号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一樓對對對書店

嘉賓:施瀚濤(策展人、寫作者)、btr(作家、譯者、藝術評論人)

在《漫遊》中,雷蒙·德巴東的旅行随性所至。事先既無計劃也無目标,他是以得以恣意感受世間之美帶來的驚奇,脫離攝影陳規的桎梏,進而記錄了自己的心路曆程。周六,對對對書店将進行《雷蒙·德巴東:漫遊》的新書分享會,本期兩位分享嘉賓施瀚濤與btr,将圍繞“漫遊”和攝影的關系展開對話與讨論。

一周文化講座|本雅明:遊牧者和天文台

上海|我的編輯朋友圈——《他們和他們:作家眼中的編輯》新書分享會

時間:7月8日(周六)15:00-16:30

地點:楊浦區偉德路51号悅悅書店

嘉賓:陳倉(作家、詩人)、甫躍輝(作家)

名篇佳作或滄海遺珠是如何發表的?文學期刊在當代中國文學發展中還能發揮什麼作用?7月8日,作家陳倉、編輯甫躍輝相聚在悅悅書店對談,分享新書《他們和他們:作家眼中的編輯》的編著和意義,講述文學編輯和作家的幕後趣事。

上海|我們“生存”下來了嗎?——阿特伍德和她的文學關鍵詞

時間:7月8日(周六)19:00-20:30

地點:長甯區延安西路1262号上生新所7号樓茑屋書店

嘉賓:馬淩(複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書評人)、張怡微(複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作家)、于是(作家、文學翻譯)

“我們生存下來了嗎?”四十多年前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初入文壇時向讀者這般發問。從早年針對國别文學的研究,到極端環境下人類生存危機的警示,以及多年來愈受關注的女性境遇的叙述和探讨,随着外部語境的變化,阿特伍德通過小說、詩歌和随筆等多樣的文學體裁,不斷賦予她筆下的“生存”以全新的含義,将人類生活置于更廣闊的生态圖景和永不止歇的變化之中,并與當下的世界産生越來越深切的共鳴。“生存”對今天的讀者意味着什麼?對女性乃至整個人類社會又意味着什麼?文學和藝術能夠幫助我們生存下來嗎?7月8日,上海譯文出版社邀請到馬淩、張怡微、于是三位嘉賓,與讀者共同解讀阿特伍德和她的文學關鍵詞。

一周文化講座|本雅明:遊牧者和天文台

上海|20世紀女性主義的興起與反思——從伍爾夫《一間自己的房間》說起

時間:7月9日(周日)9:30

地點:浦東新區合歡路300号上海圖書館東館1F閱劇場

主講人:梁永安(複旦大學人文學者、作家)

弗吉尼亞·伍爾夫,是位傳奇女作家,被譽為20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先驅。本次講座将從伍爾夫《一間自己的房間》說起,以工業革命以來女性文化發展為背景,講述簡·奧斯丁、艾米莉·勃朗特、奧爾科特、伍爾夫、杜拉斯、阿特伍德等傑出女作家的女性價值探索。講座的焦點集中于四大問題:一、女性如何面對傳統?二、女性如何重新整理世界?三、女性如何把握愛與被愛?四、女性如何定義幸福?以曆史為基礎,以文學為脈絡,展開這四方面的分析。

一周文化講座|本雅明:遊牧者和天文台

上海|我的曾祖父詹天佑

時間:7月9日(周日)14:00

地點:浦東新區合歡路300号上海圖書館東館B1樂享廳(紅廳)

主講人:詹詠(詹天佑曾孫、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室副主任)

詹天佑是中國近代鐵路工程專家,被譽為中國首位鐵路總工程師。其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本場講座,詹天佑曾孫詹詠将從少年求學、逆境堅守、為國争光、殚精竭慮、後世景仰等幾個方面講述了詹天佑愛國、創新的一生,向我們傳遞詹天佑祖國危難時挺身而出的無私無畏的愛國主義精神,精益求精、勇于探索的敬業精神,自力更生、發奮圖強的奮鬥精神。

一周文化講座|本雅明:遊牧者和天文台

上海|天外來客:大衛·鮑伊!——《大衛·鮑伊訪談錄》新書分享會

時間:7月9日(周日)19:00-21:00

地點:長甯區延安西路1262号上生新所7号樓茑屋書店

嘉賓:蔡哲軒(自由撰稿人、譯者)、大胡子阿細(文化藝術部落客)、波尼(劇場打勞工)

大衛·鮑伊是20世紀搖滾音樂神話,也是風靡全球的潮流偶像、不斷革新的藝術全才。近期,明室Lucida出品《大衛·鮑伊訪談錄》一書,精選大衛·鮑伊30餘年的職業生涯中參與的32次采訪,在訪談中,鮑伊不斷切換着角色和身份,分享音樂的構思與制作過程、巡演現場逸事,回顧電影和戲劇的參演經曆,暢聊繪畫、時尚設計、文學。7月9日晚,我們邀請本書譯者、自由撰稿人、流行音樂文化現象研究者蔡哲軒,與文化藝術部落客大胡子阿細,前文化記者、現劇場打勞工波尼,一起來到上生新所茑屋書店,共同還原絢爛瑰麗又變化萬千的“鮑伊”傳奇,接近真實而神秘的天外來客——大衛·鮑伊!

一周文化講座|本雅明:遊牧者和天文台

廣州|翺翔于地平線以上——王思莼《北極日記》分享會

時間:7月8日(周六)15:00-17:00

地點:天河區天河路383号太古彙MU35号方所

主講人:王思莼(飛行愛好者)

7月8日,廣州方所邀請到《北極日記》作者王思莼,講述他翺翔于地平線以上、朝人生開闊之處飛行的美妙經曆,分享他如何通過飛行探索和了解這個世界。

深圳|林少華談村上春樹——村上春樹修訂版文集譯者分享簽售會

時間:7月9日(周日)15:00-17:00

地點:寶安區新橋街道中心路89号寶安書城三樓台階活動處

主講人:林少華(文學翻譯家、作家、中國海洋大學教授)

時隔近十年,村上春樹長篇系列再次系統梳理,修訂、增補、更新相應内容,并攜手國際著名插畫師Noma Bar,以全新的面貌呈現給讀者朋友。譯者林少華老師特地為修訂版全新撰寫譯序,講述了近十年來對村上作品和翻譯新的感悟。7月9日,上海譯文出版社邀請林少華老師和編輯姚東敏,與讀者們一同分享村上春樹全新修訂版到底新在哪兒。

一周文化講座|本雅明:遊牧者和天文台

重慶|火的理由

時間:7月7日(周五)19:30

地點:江北區鯉魚池四村7号樓101匿名書店

主講人:肖海鷗(藝文志出版總監)

《何為良好生活》《走出唯一真理觀》《天堂城堡中的音樂:巴赫傳》《T.S.艾略特傳:不完美的一生》《本雅明傳》……這些書都來自“eons藝文志”,這個品牌由肖海鷗組建,隸屬于上海文藝出版社。7月7日晚上,歡迎到匿名書店和她一起聊聊做書的事。

一周文化講座|本雅明:遊牧者和天文台

重慶|遊牧者與天文台——《本雅明傳》分享會

時間:7月8日(周六)15:00

地點:渝中區五一路99号協信星光廣場L2刀鋒書酒館

嘉賓:王璞(美國布蘭代斯大學副教授)、金浪(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教授)

去年,藝文志推出了霍華德·艾蘭、邁克爾·詹甯斯的《本雅明傳》。這部長達900頁的大部頭傳記,權威、材料豐富,全面徹底地梳理本雅明的生平經曆。本周六,《本雅明傳》譯者王璞、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教授金浪将做客重慶刀鋒書酒館,帶來“遊牧者和天文台——《本雅明傳》分享會”。

一周文化講座|本雅明:遊牧者和天文台

南京|重返春秋戰場——《春秋車戰》新書分享會

時間:7月7日(周五)19:00

地點:鼓樓區廣州路173号先鋒書店

嘉賓:趙長征(北京大學副教授)、劉勃(南京三江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作家、編劇)

7月7日晚,北大學者趙長征将攜新書《春秋車戰》,與作家劉勃一起,做客南京先鋒書店,為大家解讀春秋時期的戰車與車戰。

一周文化講座|本雅明:遊牧者和天文台

南京|生活就是一個個懸疑故事——蔡駿《謊言之子》分享會

時間:7月7日(周五)19:00

地點:玄武區珠江路699号A座錦創書城1樓和平劇場

主講人:蔡駿(作家、編劇)

在寫作懸疑小說20年之後,蔡駿推出了新作《謊言之子》,也是他出道二十年來的裡程碑式作品。7月7日,蔡駿将攜《謊言之子》來到南京錦創書城,與讀者一同走進生活這部懸疑劇的背面。

一周文化講座|本雅明:遊牧者和天文台

南京|遊魚混入舞池——封雨青《遊蛇向四處紮根》詩集分享會

時間:7月7日(周五)19:00

地點:鼓樓區金銀街8号萬象書坊圖書區

嘉賓:封雨青(詩人)、孫冬(南京财經大學教授、詩人、譯者)、少況(詩人、譯者)、郭幸(作家)

青年詩人封雨青所著的《遊蛇向四處紮根》收錄了他大學四年索學期間的58篇(組)詩作及閃小說一則,寫志了詩人在後現代主義文學風格陶染下,以青年精神對經驗形成的問底與反刍。7月7日晚,奇譚Talk邀請到青年詩人封雨青做客,孫冬、少況、郭幸作為對談嘉賓,劉奇主持,以“遊魚混入舞池”為主題,舉辦《 遊蛇向四處紮根》詩集分享會,各位嘉賓将會圍繞封雨青的詩歌展開交流。

一周文化講座|本雅明:遊牧者和天文台

南京|生活是最大的懸疑劇——蔡駿《謊言之子》分享會

時間:7月8日(周六)13:30

地點:鼓樓區草場門大街99号1樓C區中庭大衆書局

嘉賓:蔡駿(作家、編劇)、韓東(詩人、作家)、大頭馬(作家)、李黎(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詩人、小說家)

7月8日,蔡駿将攜《謊言之子》來到南京大衆書局,與讀者一同走進生活這部懸疑劇的背面。

一周文化講座|本雅明:遊牧者和天文台

南京|一個人的文藝複興與一個時代的文藝複興——《走進宋畫》作品分享會

嘉賓:李冬君(曆史學者)、朱赢椿(設計師、藝術家)、餘斌(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

從10世紀末到13世紀末,從繪畫繁盛、文藝複興的北宋,再到政治上偏安一隅、藝術上承繼追随的南宋,藝術帶來的人性解放,首先始于“士人群體”獨立人格的形成,他們成為文藝複興的主力。《走進宋畫》一書正是在這樣的時間架構下,以人物的賞析和評傳為創作方法,鈎沉出文人墨客留存在紙絹字畫上的故事,傳遞他們的藝術精神。7月8日下午,我們邀請了《走進宋畫》一書的作者李冬君,書籍設計師、藝術家朱赢椿,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餘斌、主持人聶梅一同做客南京先鋒書店五台山總店,與讀者們一同走進宋畫,看曆史的風景,聊聊一個人的文藝複興與一個時代的文藝複興。

杭州|羅曼·羅蘭筆下的印度三賢——甘地、辨喜和羅摩克裡希納

時間:7月7日(周五)19:30

地點:西湖區北山街32号保俶塔前山路8号純真年代書吧

嘉賓:聞中(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朱彩紅(雲南大學哲學系講師)、章恬(中國美術學院講師)

《甘地傳》《辨喜傳》《羅摩克裡希納傳》原著作者羅曼·羅蘭(1866-1944)是在中國家喻戶曉的法國作家,也是一位思想家,于191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其代表作有《約翰·克裡斯朵夫》《母與子》等長篇小說。他撰寫的印度三賢傳是舉世公認的權威之作,在世界思想史和文學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近日,經由數位翻譯家的翻譯,這些羅曼·羅蘭的巨著得以與中國的讀者們見面。7月7日晚,我們邀請幾位譯者——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聞中老師、雲南大學哲學系碩導朱彩紅老師、中國美術學院教師章恬老師——做客純真年代書吧,從文化和文學角度,帶來對于印度文化的分享及印度三賢的導讀講解。

杭州|《回歸未來:王石的十四國運河穿越》圖書簽售會

時間:7月7日(周五)19:30

地點:濱江區江南大道228号星光國際廣場一期4幢205室鐘書閣

主講人:王石(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

《回歸未來:王石的十四國運河穿越》是王石對其自2021年從英國格拉斯哥開始的全球運河賽艇穿越項目的記述和總結,還談及自己自退休以來所經曆的狀态的轉變,包括由公益轉向再創業的心路曆程、對以賽艇攀岩為主的體育運動的堅持和推廣、對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的強烈關注,以及備受公衆關注的“碳中和”事業的推進情況等。7月7日晚,王石将攜新作做客鐘書閣·杭州店。

長沙|湖湘兩大硬派作家共話小說與國術——何頓新作《國術》、馬笑泉《回身集》分享會

時間:7月8日(周六)15:00-17:00

地點:開福區建湘路270号止間書店

嘉賓:何頓(作家)、馬笑泉(作家)

國術在過去對于個人乃至民族、國家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現在這個熱兵器時代,傳統國術對于國家、個人的意義是什麼呢?換句話說,國術何為?何頓新作《國術》即呼籲國人以國術強身,以國術精神健魂。巧合的是,同為湖湘大地上的作家馬笑泉也有一本有關華夏武學、江湖傳奇的小說集《回身集》。兩位作家以凝練的筆力讓我們得以在和平年代在文字中置身于江湖。7月8日下午,湖湘兩大硬派作家何頓攜新書《國術》、馬笑泉攜《回身集》做客止間書店建湘路店,與讀者現場共話小說與國術。

一周文化講座|本雅明:遊牧者和天文台

長沙|一位古籍修複師的十年尋紙路——汪帆新書《尋紙》分享會

時間:7月8日(周六)19:00-21:00

地點:開福區建湘路270号止間書店

嘉賓:汪帆(古籍修複師)、于鵬遠(湖南本土研究者)

作為古籍修複師,汪帆天天觸摸紙。她用了10年,走遍13個省、自治區,尋訪傳統手工紙的制作現場。在《尋紙》一書中,她記錄下旅途中的點點滴滴,同時呈現了中國傳統手工造紙工藝的現狀。7月8日晚,古籍修複師汪帆攜新書《尋紙》做客止間書店建湘路店,帶讀者重走漫漫尋紙路。

一周文化講座|本雅明:遊牧者和天文台

成都|地鐵上的年輕人:CMJ駱駝哥短篇集新書簽售會

時間:7月8日(周六)15:00-17:00

地點:錦江區中紗帽街8号成都遠洋太古裡M68-70号方所

嘉賓:CMJ駱駝哥(漫畫作者)、吳青松(漫畫作者)、漆園(漫畫作者)

《地鐵上的年輕人》是CMJ駱駝哥于今年出版的短篇集,收錄了五篇近年創作的故事。7月8日,方所成都店聯合華文天下,邀請到CMJ駱駝哥、吳青松老師和漆園老師進行對談,為大家分享漫畫創作的那些事。

一周文化講座|本雅明:遊牧者和天文台

成都|跨越3000年,對話神秘三星堆——《博物館裡的通識課:神秘三星堆》新書首發儀式

時間:7月8日(周六)15:00

地點:成華區成華大道杉闆橋路669号招商花園城文軒BOOKS二樓階梯演講廳

嘉賓:俸世雄(神秘三星堆立體書博物館項目策劃人)、劉聽婷(磨鐵童書中心總經理)、潘英麗(立體書主編)、杜啊宇(博物館講解員)

唯一由三星堆博物館官方主編的創意互動解謎立體書——《神秘三星堆》,通過富有巧思的立體結構、張力十足的藝術畫面和細緻嚴謹的文字,讓讀者以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重走三星堆,感受其神秘與豐富!7月8日,我們邀請到三星堆方本書項目策劃人俸世雄與磨鐵童書《神秘三星堆》的主編潘英麗老師,做客文軒BOOKS(成華店),來到現場給大家分享關于這些三星堆的神秘知識。

一周文化講座|本雅明:遊牧者和天文台

成都|頂流大熊貓“花花”為何治愈你我——蔣林新書《熊貓花花》分享會

時間:7月9日(周日)14:30

地點:高新區府城大道中段88号文軒BOOKS一樓階梯演講廳

主講人:蔣林(作家)

7月9日,我們邀請到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蔣林攜新作《熊貓花花》做客文軒BOOKS(高新店),與我們分享頂級流量“花花”的成長故事以及你想知道的關于“花花”的一切,關于大熊貓的一切。

成都|說五代,論英雄——《亂世人心:從晚唐到五代》新書分享會

時間:7月9日(周日)15:00-17:00

地點:高新區天府大道北段2001号SKP購物中心2樓SKP RENDEZ-VOUS

嘉賓:王宏傑(美國佐治亞州南方大學曆史系副教授)、羅凱(四川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副教授)

《亂世人心:從晚唐到五代》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曆史長卷,更是一部反映人性的豐富畫卷。作者以其深入淺出的故事叙述和深度挖掘的曆史見解,給我們帶來了一次跨越千年的曆史之旅。7月9日下午,我們邀請到美國布朗大學曆史學博士王宏傑,複旦大學史地所博士、四川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副教授羅凱,做客成都SKP,一同攜手走進晚唐五代,遙望亂世中的血色悲歌。

成都|沒有誰是一座孤島:人生與哲學之用

嘉賓:姜宇輝(華東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路強(四川師範大學四川文化教育高等研究院副研究員)

7月9号晚,我們邀請到華東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姜宇輝,四川師範大學四川文化教育高等研究院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路強,做客成都SKP,圍繞《将人生哲學到底》這本書,深入思考人生與哲學的關系,比如,哲學是否應該與人生相結合?怎樣的結合才是正确而深刻的方式?從哲學史上看,人生哲學大緻有幾種不同的形态?從當下現實來看,人生哲學又究竟展現出怎樣的積極效用?到底怎樣了解哲學之用……去掉學院派的繁文缛節,本次對談會以一種更為簡明而直接的方式去接近哲學、思想本身,去洞察生命、靈魂和世界的真谛。

一周文化講座|本雅明:遊牧者和天文台

西安|“唐宋之際的政權與政局”學術工作坊暨《亂世人心:從晚唐到五代》新書座談

時間:7月7日(周五)14:00-17:00

地點:長安區西長安街620号陝西師範大學長安校區教育博物館西附樓N301室

嘉賓:王宏傑(美國佐治亞州南方大學曆史系副教授)等

本次工作坊将分上下兩場,上半場進行《亂世人心:從晚唐到五代》新書座談,王宏傑老師将彙報他的創作談;下半場則是論文報告,張明、胡鵬兩位嘉賓将分别講解他們的論文《石刻文獻中的唐五代幕職階官化》《“東面諸道行營”體制與楊吳政權的成立》。

西安|晚唐五代 風雲再起——《亂世人心:從晚唐到五代》新書分享會

時間:7月8日(周六)14:00-15:30

地點:碑林區長安北路261号SKP購物中心9F活動區SKP RENDEZ-VOUS

嘉賓:王宏傑(美國佐治亞州南方大學曆史系副教授)、杜文玉(陝西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中國唐史學會名譽會長)

亂世之中,人心如何演繹,英雄何由誕生?旅美曆史學者王宏傑以其深厚的學術底蘊和細膩的筆觸,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個從晚唐到五代的世界。7月8日下午,王宏傑和中國唐史學會名譽會長杜文玉将做客西安SKP,和我們一同攜手走進晚唐五代,遙望亂世中的血色悲歌。

一周文化講座|本雅明:遊牧者和天文台

西安|19份工作=更自由?——《我在北京送快遞》新書分享會

時間:7月8日(周六)15:00-17:00

地點:蓮湖區星火路22号老城根G park商業街區1F方所·設計力實驗室

主講人:胡安焉(打勞工、寫作者)

胡安焉是一位真誠的寫作者。兩年前,他的一篇《我在物流公司上夜班的一年》意外獲得熱烈反響,被各種轉載,累計閱讀數百萬。今年,他的首部非虛構作品集《我在北京送快遞》出版,書中他回顧自己做過的19份工作——便利店店員、加油工、漫畫社員工……7月8日下午,我們邀請到寫作者、前快遞員胡安焉,和大家聊聊送快遞是怎樣一種工作體驗、身為快遞員又緣何開始寫作,聊聊體力勞動者用書寫記錄自我,所展現的寫作等創造性活動,如何打開生活可能性。

沈陽|追尋遼東,揭秘後金的崛起——《地虎噬天王》新書分享會

時間:7月8日(周六)16:00-18:00

地點:大東區取意街三皇廟文化遺址三皇書院

嘉賓:秋原(曆史讀物作家)、孫曉迪(作家)、高明(媒體人)

提起明代曆史,我們耳熟能詳的莫過于朱元璋草根逆襲、鄭和下西洋、張居正變法……在這些主流叙事之外,明代的遼東——努爾哈赤率軍攻破山海關之前的遼東,究竟有着一段怎樣的曆史?著有《清代旅蒙商述略》《茶館之殇》《亂世靡音》的秋原,潛心三年,書寫百萬字著作,帶你讀懂一部明代遼東史。本周六下午,新書《地虎噬天王:後金崛起的地理與自然環境綜述》作者秋原做客沈陽三皇書院,帶領讀者近距離觀察這片白山黑水,深度還原數百年前遼東地區的社會風貌、曆史浮沉。

一周文化講座|本雅明:遊牧者和天文台

青島|制造海怪:在科學與傳說之間——海洋生物精怪圖譜分享會

時間:7月8日(周六)15:00

地點:市南區山東路6号甲萬象城B168号方所藝術區

主講人:牛鴻志(海洋文化研究者)

海洋是人類文明的濫觞,也是衆多海洋生物賴以生存的家園。牛鴻志老師的《海洋生物精怪圖譜》為或神秘或普通的海洋生物賦予拟人形象和神話色彩,在進行自然科普的同時,融入“神秘動物學”研究,實作自然和傳說的交融。7月8日,青島方所邀請海洋文化研究者牛鴻志老師,與我們分享《海洋生物精怪圖譜》創作背後的故事。

附:線上活動預告

一周文化講座|本雅明:遊牧者和天文台

寫詩是一件怎樣的事——《山中》新書分享會

時間:7月7日(周五)20:00

地點:小鎮的詩微信視訊号

主講人:張定浩(詩人、評論家)

《山中》是張定浩的第二本詩集。在《山中》,他寫感情生活,寫女兒的成長,也寫那些滋養過自己的詩人與哲人,寫自己在愛中的豐盈與貧乏。這本詩集薄薄的,卻能很快地帶我們進入“山中”,感受炎熱夏天的另一面。周五晚,張定浩将做客“小鎮的詩”直播間,跟讀者朋友們聊聊寫詩是一件怎樣的事。

一周文化講座|本雅明:遊牧者和天文台

治在地方——多元視角下的衛生政治

時間:7月8日(周六)18:00

地點:騰訊會議(ID:621650201)

嘉賓:王天衛(中山大學曆史學系碩士研究所學生)、張岩(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曆史研究所研究所學生)、何昕玥(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學生)

本次工作坊,三位報告人将分别以《1894年香港華人鼠疫患者回省交涉研究》《導向、調控與互動——1952年衛生防疫動員中的輿論引導》《從均等化到差異化:改革開放初期基層醫療資源配置改革》為題,闡釋多元視角下的衛生政治,并由評議人進行點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