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環時深度】中國助力盧旺達29年重生之路

作者:環球網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赴盧旺達特派記者 黃培昭】日前,在湖南長沙舉辦的第三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上,盧旺達共和國駐華使館商務參贊沙米爾用流利的中文介紹了咖啡豆、高山茶、辣椒醬等盧旺達特色産品,并表示,他們這次來參加博覽會是為了向中國朋友介紹盧旺達,希望大家能知道在非洲的中部有這樣一個風景如畫、氣候宜人并且安全的國家。《環球時報》記者近日走進面積隻有2.6萬平方公裡、人口多達1300萬的盧旺達,實地探訪這個非洲大陸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以及在該國由亂及治、由治及興的發展之路上,很多中企參與建設的項目。著有《中國與盧旺達》一書的盧旺達資深媒體人姆班達發自内心地說,盧旺達取得的巨大成就與中國的幫助息息相關。

14歲以下兒童一度占全國人口51%

“大屠殺29年——記憶·團結·重生”。《環球時報》記者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采訪期間,在政府機關門口、主要街道的牆壁上及酒店入口處,都能看到這句用英語和斯瓦西裡語寫就的醒目智語。今年是盧旺達大屠殺29周年,1994年4月至7月,盧旺達圖西族和胡圖族兩大部族發生大規模暴力沖突,導緻近100萬人慘遭屠戮,其中大部分遇難者為圖西族人。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盧旺達人至今忌諱談起大屠殺,這是他們心中難以撫平的傷疤。“我們聊些别的吧,你覺得基加利天氣怎麼樣?”計程車司機薩賓被問到他對大屠殺的看法時回應道。

【環時深度】中國助力盧旺達29年重生之路

在基加利市中心的山坡上,一幢乳白色的建築引人矚目,那便是大屠殺紀念館,也叫“基加利紀念中心”。這裡也是一塊大屠殺遇難者墳場,紀念館下方埋葬着大約25萬具遇難者遺體。

如今在慈善機構工作的克勞迪娜,是大屠殺期間幸存的孤兒。她告訴記者,在那場噩夢般的大屠殺中,約有9.5萬名孩童失去雙親,她就是其中之一。“我的父母是誰,我姓什麼,叫什麼,原來住在哪裡,這一切我都不知道。我的名字是後來收留我的慈善機構給取的,我也以此為家,像我這樣的孤兒,都有着令人心痛的相同經曆!”大屠殺使盧旺達喪失大量勞動力,人口結構發生巨大變化。世界銀行資料顯示,盧旺達14歲以下兒童曾于1995年占到總人口的51%。

“大屠殺是盧旺達人民揮之不去的噩夢,”大屠殺紀念館講解員喬納森說,“它是曆史上殖民者人為地把盧旺達人劃分成不同的種族所釀成的可怕惡果。現在,在我們盧旺達,任何身份證件上,都沒有‘民族’這項内容了,我們都是盧旺達人,不分彼此,都是一家人!”

為牢記這段悲恸曆史,盧旺達還規定,每家每戶在夜間必須至少亮起一盞燈,以寄托哀思、緬懷逝者。記者夜間在飛機上鳥瞰,璀璨的燈光把整座城市籠罩在一種優美、神秘而傷感的氛圍中。

“非洲最幹淨的國家”

29年過去了,如今的盧旺達開始迎來重生。盧旺達總統卡加梅自2000年4月就任後執政至今,卡加梅是盧旺達的首位圖西族總統,他主持了盧旺達的政治轉型,大力推進民族和解政策,立法嚴懲腐敗,促進經濟發展,并大力發展與其他國家的友好關系,推動盧旺達從沖突走向和平、從混亂走向發展。

“盧旺達是非洲最幹淨的國家!”在從埃及首都開羅飛往基加利的航班上,忙碌的埃航空姐馬哈這樣對《環球時報》記者感慨。埃及航空每周營運3個開羅至基加利直飛航班,5個小時即可到達有着“千丘之國”之稱的盧旺達。從基加利國際機場出來乘車,一路地勢蜿蜒起伏,錯落有緻,景色宜人。在基加利街頭,重要交通路口的警察持槍上崗,購物中心入口等地也有軍警把守。街道整潔有序,看不見亂堆亂放的垃圾。

盧旺達位于非洲中東部赤道南側,是一個内陸國家。據世界銀行預測,盧旺達2023年國内生産總值(GDP)增長率将達到7.2%。此外,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資料顯示,盧旺達的人類發展指數(HDI)也在逐年攀升,從1995年的0.286提升到2021年的0.534。《環球時報》記者發現,盧旺達的生活必需品價格相對合理,牛羊肉價格相當于北京同類肉價格的2/3。此外,記者在基加利街頭幾乎看不到無業遊民或乞丐,據說是因為盧旺達政府通過社會救助計劃和就業促進措施幫助弱勢群體融入社會,減少了貧困和社會排斥現象。

法語和英語是盧旺達的官方語言,很多當地人能流利使用這兩種語言。盧旺達青年和資訊通信技術部總幹事埃雷雷告訴記者,由于人口密度大且沒有石油、黃金等自然資源優勢,盧旺達重視人自身能力的培養并利用技術謀求發展。卡達半島電視台報道稱,與其他非洲國家相比,盧旺達人受教育程度較高,具有較好的語言能力和職業技能。

姆班達是盧旺達資深記者、著名媒體人和出版人,著有《中國與盧旺達》等書。他也表示:“盧旺達資源貧瘠,這與許多其他非洲國家形成強烈對比。是以,我們隻能另辟蹊徑,重點發展金融、旅遊、網際網路、移動科技等産業,通過差異化發展保證獨特優勢。”

盧旺達氣候四季如春,旅遊資源豐富。其北部山林中栖息着約500隻稀有的山地大猩猩,全國各地還有近千種鳥類。資料顯示,盧旺達旅遊業提供了全國約12%的工作崗位。不過,盧旺達目前旅遊設施仍存在不足,全國僅有250多家酒店和旅館,高檔酒店隻有數十家。盧旺達政府也推行奢華旅遊,五星級酒店價格明顯高于其他非洲國家。觀賞山地大猩猩項目僅門票價格就高達1600美元,而同一項目在剛果(金)和烏幹達的價格分别僅為450美元和600美元,這也導緻一部分客源流失。

為輔助旅遊業發展,盧旺達政府還積極在國際上招攬會議,力圖将本國打造為地區會議中心,如今年3月的國際足聯理事會會議及第73屆國際足聯大會都是在基加利舉行的。

盧旺達境内還建有經濟特區和自由貿易園區,吸引咖啡、茶葉、資訊通信、高附加值手工藝品等産業入駐。自由貿易區距離基加利國際機場僅5公裡。基加利經濟特區位于基加利郊區,距離市區約20分鐘車程,目前已被61家企業預定,一些企業已投入營運。盧旺達政府還完成了另外8個經濟特區的選址工作,其中布格塞拉園區占地320公頃,為規劃經濟特區中面積最大的園區。

“非洲報道”網站評論稱,盧旺達在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方面取得的進步“令人歡欣鼓舞”,展示了該國的巨大變化。另一方面,姆班達認為,盧旺達國土面積小、資源匮乏、勞動力不足,尤其是高科技從業人才短缺,與該國的快速發展不比對,是掣肘其市場擴充和經濟發展的最大挑戰。世界銀行2022年國際貧困率資料顯示,盧旺達仍有52%的人生活在世界銀行規定的貧困線(每天生活費2.15美元)以下。

“中國路”超過70%

如今,盧旺達在非洲國家中經濟增長勢頭強勁,同時被評為“非洲大陸最安全的國家”,政府廉潔度在非洲位居第五,營商環境名列前茅。據一家中資企業在盧旺達常駐的代表說,一開始他擔心當地情況不好,想幹一兩年就回國或換個國家工作,但實際情況超出他的想象,結果一幹就是四五年。還有些到盧旺達打拼的中國人在當地結婚生子。

在盧旺達,超過70%的道路均由中國企業修建完成,當地人親切地稱它們為“中國路”。《環球時報》記者實地探訪了“盧旺達沿湖路66公裡項目”,該項目沿旅遊勝地基伍湖而建,由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承建,是盧旺達西部地區南北方向的最主要通道,也是連接配接其與鄰國坦尚尼亞、布隆迪、剛果(金)等多國跨國公路的一部分。據中國路橋盧旺達辦事處總經理介紹,盧旺達七成的咖啡和近一半的茶葉均産自基伍湖區及周邊地帶。當地媒體報道說,該項目改善了盧旺達西部省的交通環境,使交通安全得到保障;同時加快農産品輸出,促進旅遊業發展,為盧旺達經濟發展發揮巨大作用。在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工作的盧旺達職員穆薩表示:“中國幫盧旺達建公路、橋梁,讓老百姓奔向更美好的生活,中國真是夠朋友,夠哥們兒!”

此外,中國政府援助盧旺達200口井項目由中國地質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中東部非洲分公司承建,在盧旺達11個地區的181個鄉村建設了200口水井,解決了近11萬當地群眾飲水難的問題。盧旺達東方省西卡村村民巴拉欣尤紮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由于缺少幹淨的飲用水,大家吃了很多苦,不得不長途跋涉去其他地方取水。有人因為喝附近沼澤裡不幹淨的水得了病。中國政府幫我們打井,中國井讓我們吃上了放心水。”

移動支付在這裡普及

姆班達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盧旺達取得的巨大成就與中國的貢獻息息相關。中盧關系友好,卡加梅多次訪華并推崇學習中國經驗。繼“2020願景發展計劃”後,盧又規劃了“2050願景”,總目标是到2035年把盧旺達建設成為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到2050年把盧旺達建設成為高收入國家。“2050願景”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深度對接,盧旺達是“一帶一路”項目落地最集中的非洲國家之一。中盧在基建、交通、衛生、減貧、農業科技、地産、金融、網絡安全等方面展開務實合作,收獲頗豐,前景廣闊。

在與記者用過午餐後,廣告公司職員曼帕巴拉掏出手機,點開MoMoPay應用程式(非洲電信巨頭MTN集團旗下的移動支付軟體——編者注),友善快捷地結了賬。目前,移動支付在盧旺達十分普及,使用者數和交易額逐年攀升。多年來,中國積極助力盧旺達實作數字轉型。阿裡巴巴集團2018年與盧旺達政府簽署協定,啟動世界電子貿易平台(eWTP),盧旺達成為首個加入該平台的非洲國家。雙方在電子商務、電子支付等方面開展合作,阿裡巴巴通過數字化平台幫助當地特色産品出口,培養當地人電商意識,協助打造數字政務,逐漸提高盧旺達數字化發展水準。

在金融方面,中國助力盧旺達推進“金融行業發展計劃”。2022年11月,中鐵建工集團東北非區域總部正式簽約盧旺達基加利國際金融和商業中心主體施工項目。該項目位于基加利市中心,近日已正式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後将成為當地最高标志性建築,将極大促進當地金融及商業的發展。

在其他領域也能看到中國對盧旺達的慷慨幫助。2019年3月,應盧旺達軍方邀請,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大隊派出指導組赴盧為其受閱人員訓練。在衛生方面,自1982年以來,中國已向盧旺達派出了23批援助醫療隊,共計已達294人次。在中非農業交流合作項目中,以菌草為代表的“中國草”已在包括盧旺達在内的多個非洲國家落地,成為當地群眾的“緻富草”。

姆班達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的幫助對盧旺達取得的成就“功不可沒”,中國正在助力盧旺達實作跨越式發展。他說,盧旺達正在認真借鑒中國經驗,比如《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對盧旺達就有很大的啟迪意義和借鑒作用。“中國的扶貧經驗、環保理念、持續發展等,都是盧旺達現成的好教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