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淺談日本雅樂對唐朝燕樂的吸收及變化

作者:夕顔TALK
淺談日本雅樂對唐朝燕樂的吸收及變化
淺談日本雅樂對唐朝燕樂的吸收及變化

隋唐之際,日本派遣唐使,把大陸隋唐時期的政治文化和音樂文化傳入日本,從音樂文化的角度來看,日本音樂,特别是日本雅樂,與大陸唐朝的音樂有着密切的聯系。

淺談日本雅樂對唐朝燕樂的吸收及變化
淺談日本雅樂對唐朝燕樂的吸收及變化

一、中日雅樂概念辨析

雅樂起源于中國。第一次出現在中國古時候的“禮樂制度”中,“雅樂”一詞,意為“雅正之樂”,主要是在射箭、燕禮及鄉酒禮上,以唱歌、演奏等形式出現。日本雅樂也是一個有着數千年曆史的音樂流派,它的主體是日本的三大流派,日本的和樂、三韓樂、唐樂。

中國“雅樂”和日本“雅樂”,其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音樂流派,它們有着各自獨特的藝術風格。其實,在唐代,燕樂與唐代雅樂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音樂流派,由日本“雅樂”引入大陸宮廷樂曲中的“燕樂”。

淺談日本雅樂對唐朝燕樂的吸收及變化

隋唐時代,特别是唐太宗,在貞觀時代,不管是軍事,政治,經濟,還是文化,都達到了鼎盛時期,随着經濟的發展,統治者開始把漢族的音樂,與其他民族的音樂,以及城池的音樂,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唐朝時代的一種新的宮廷音樂,名起——燕樂。

“燕樂”是一種用于宮廷宴享和娛樂的舞蹈,“燕樂”是唐代流行的一種舞蹈,它比“雅樂”更有活力,更受統治者的歡迎,“唐樂”是從日本引入的,但不是中國的“雅樂”,而是唐代的“燕樂”。是以,中國傳統的樂曲和日本的雅樂有關,就是唐代的燕樂。

淺談日本雅樂對唐朝燕樂的吸收及變化
淺談日本雅樂對唐朝燕樂的吸收及變化

二、日本雅樂對唐朝燕樂的吸收

唐代“燕樂”從日本派遣使節進入日本,日本人根據中國“雅樂”的名稱,将日本本土音樂與少量的外來音樂混合,構成了日本“雅樂”,而唐代“燕樂”又是日本雅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唐朝燕樂的樂曲、樂器及樂舞的吸收

1.對唐朝樂曲的吸收

日本曾多次吸收唐代的燕樂,第一,應當是從唐代燕樂中汲取音樂,最早可追溯到日本朱天阜承平年間,根據源順的《倭名類聚抄》中所載:

“13本雅樂中有唐樂132曲,高麗樂30曲;唐樂的曲目有:壹越調曲、沙陀調曲、雙調曲、平調曲、道調曲、乞食調曲、性調曲、黃鐘曲、水調曲、盤涉調曲和角調曲。”

由此可以看出,唐代音樂在日本雅音樂中占了相當大的比例,一些後來被全部儲存下來,一些經過改編,形成了日本音樂的特點,但其中的唐代音樂風格仍未改變。

淺談日本雅樂對唐朝燕樂的吸收及變化

2.對唐朝樂器的吸收

唐代是大陸樂器演奏的高峰。日本人在吸收唐樂時,當然也會借鑒其他樂器,藤原貞敏就把唐代的琵琶和演泰術帶到了日本;二卷《律呂旋官圖》,二卷《日月圖》,十二枚律管、二枚埙,是在中國逗留時間最長的遣唐使節永忠從唐代帶回來的。另外,唐代傳入日本的樂器也不少,例如;日本現今非常有名的樂器有尺八琴,瑟,筝等等。

3.對唐樂舞的吸收

随着唐代“燕樂”的音樂和樂器的引進,唐代的“樂舞”也被引進到日本。日本雅樂中的樂舞,亦分左、右、左為唐代樂舞,并将唐代樂舞傳至日本雅樂,包括:《太平樂》、《萬歲樂》、《陵王》、《昆侖山仙》等。

淺談日本雅樂對唐朝燕樂的吸收及變化

4.音樂機構的吸收

唐代,太常寺、教坊、梨園是大陸官方的樂府。日本遣唐使不僅将唐代樂曲傳入日本,而且在唐代樂府的基礎上,成立了以雅樂察内教坊為主體的日本樂府為音樂行政機關。

5.雅樂宴

“雅樂殿”是日本第一個音樂組織,與唐代的“大樂殿”一樣,都是用來管理朝廷的音樂,并模仿唐代的“教坊”,建立了“左右樂”的體系。

淺談日本雅樂對唐朝燕樂的吸收及變化

6.内教坊和吹管部

在奈良王朝,日本朝廷也有類似于唐代内教坊的名字,内教坊就是日本朝廷為了培養和教授女子音樂而建立的,日本朝廷也是如此。鼓樂司是模仿唐代的鼓樂司而成立的。

(二)音樂思想的吸收

中國的樂學思想主要是由孔子所創立的儒學“禮”論所支配,中國的“禮”論也被日本所吸收。“根據日本典籍《日本書記》中的記載,‘皇極天元年,我大夏于葛城的一座宮殿中,修建了祖廟,舉行了一場盛大的舞會。’“公元757年,日本孝謙天在皇诏邀中所說的‘安天下,莫善于禮’,‘移風易俗,莫善于樂’,與我們的儒學思想如出一轍。

淺談日本雅樂對唐朝燕樂的吸收及變化
淺談日本雅樂對唐朝燕樂的吸收及變化

三、日本雅樂的發展及演變

隋唐時期,燕樂作為日本雅樂之一進入日本,對日本的雅樂發展産生了很大的影響。随着大唐時代的結束,中日兩國的交往也越來越少,日本也不再向中國派出使節,而是進行了内部的整合。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日本人對日本雅樂進行了一場變革,成功的将其轉變成了日本舞樂和管張樂将原本主要是外國音樂的日本雅樂改造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雅樂,幾經波折之後,徹底日本化。

淺談日本雅樂對唐朝燕樂的吸收及變化

(一)日本雅樂本土化

1.樂形式上的變化

傳至日本的“燕樂”,是一種集歌舞于一身的綜合舞蹈音樂。在平安朝進行了改革之後,廢除了唐代燕樂中的唱曲,将其分為舞樂和弦樂兩大類:舞樂主要是以舞樂為主,輔以弦樂,即僅以樂器彈奏樂曲,日本雅樂吸收并保留了唐代燕樂舞與弦樂。

2.作品曲式上的變化

隋唐時期的燕樂大曲,根據曲調的不同,可以将其分成散曲、中曲、破本,而日本雅樂的曲調,也可以将其分成不同的順序,破本雅樂的曲調,與我唐時期的燕樂大曲,大緻相同,但都是仿照隋唐時期的曲調。

淺談日本雅樂對唐朝燕樂的吸收及變化

比如日本著名的古筝組歌《富貴》、《菜蕗》,都是在唐樂的《越天樂》中加入了裝飾性的音符,再加上日文的歌詞,經過時間的推移,就形成了日本民歌《黑田節》——築前民謠。

3.演奏樂器上的變化

燕樂在唐代是一種融合了漢族傳統樂曲與少數民族樂曲的樂曲,是以,它所用的樂器種類十分繁多,僅在坐部伎中,就有二十六種以上的樂器,而在坐部伎中,有十多種來自少數民族的樂器;在演奏中,豎琴的數量多于橫琴。

淺談日本雅樂對唐朝燕樂的吸收及變化

在日本雅樂中,隻有八種樂器可以演奏,也就是說,在日本雅樂中,日本雅樂所演奏的樂器,基本上都是隋唐時代燕樂所演奏的,是以日本雅樂所演奏的樂器,比起隋唐時代的燕樂,要多得多,但卻是隋唐時代的燕樂所演奏的樂器。

4.演出人數及規模上的變化

隋唐時代的“燕樂”,聲勢宏大,人數衆多,如《太平樂》就是由一二百人合奏而成。在日本的改革下,日本的雅樂逐漸減少了燕樂的數量,最終形成了六人、四人、兩人的三種不同的樂種。這場表演的規模,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淺談日本雅樂對唐朝燕樂的吸收及變化

5.音樂理論上的變化

在日本平安時期以前,日本一直沿用着中國傳入的曲子和名字。安史以後,日本人開始把中國學說日本化,創造出日本獨有的名稱。

(二)日本雅樂本土化的必然性

日本雅樂是以隋唐燕樂為基礎,又經過平安年間的革新而逐漸日本化的,是以,日本雅樂的日本化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與必要性。

淺談日本雅樂對唐朝燕樂的吸收及變化

首先,隋唐時代的樂曲都是用手寫的譜子寫出來的,這一樂曲的譜子非常不完整,唐樂的學習主要依靠師徒之間的口頭傳授。是以,在研究唐樂的過程中,有時候會把原來的曲子弄得亂七八糟,而日本遣唐使也會面臨這樣的問題。于是,日本使者把唐代的燕樂送到了日本,就成了一種變态。

其次,傳入日本的唐樂作品,很可能隻是傳入了唐代樂舞的舞段,或者隻是傳入了一些樂段,而這些被傳入的殘缺的唐代樂舞,則為後來日本音樂家留下了大量的創造和融合的空間。

淺談日本雅樂對唐朝燕樂的吸收及變化

第三,唐樂進入日本後很快就消失了,日本的音樂家們對它進行了修改和恢複,有些日本音樂家從日本雅樂那裡得到了唐樂的名字,他們隻是把唐樂帶到了這裡,并沒有把唐樂的名字帶到這裡來,也就是他們自己創造出來的,是以這些歌曲的名字都是取自于唐代的舞蹈,其實都是日本人自己創作的。

鑒于以上所述,從隋唐時期傳入日本的燕樂在樂舞方面存在着諸多的不安定因素,是以,日本雅樂的日本化也就成了一種合乎音樂發展規律的必然。

淺談日本雅樂對唐朝燕樂的吸收及變化
淺談日本雅樂對唐朝燕樂的吸收及變化

結語:

日本吸收了從唐來的燕樂,經過改良,形成了日本雅樂,這就是日本所特有的。中國唐代的燕樂,無論在音樂樂器、音樂理論、音樂觀念、音樂體制等方面,都極大地影響了日本雅樂的發展。

淺談日本雅樂對唐朝燕樂的吸收及變化

在隋唐時代,日本人通過遣唐使,把唐代的音樂帶到了中國,但是在日本,經過幾代日本人的努力,又形成了日本特有的音樂,還有許多樂譜被儲存于日本的正倉,被認為是日本的國寶,這些本屬于大陸的文化遺産,但是在其他國家,卻被保留了下來。

參考文獻:

[1]陳應時,陳聆群.中國音樂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壯,2006:32

[2]徐元勇.日本雅[J].31.

[3]林能傑日本的唐樂·踏歌·散樂[J].

[4]吳钊,劉東升.中國音樂史略[M].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