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浅谈日本雅乐对唐朝燕乐的吸收及变化

作者:夕颜TALK
浅谈日本雅乐对唐朝燕乐的吸收及变化
浅谈日本雅乐对唐朝燕乐的吸收及变化

隋唐之际,日本派遣唐使,把大陆隋唐时期的政治文化和音乐文化传入日本,从音乐文化的角度来看,日本音乐,特别是日本雅乐,与大陆唐朝的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

浅谈日本雅乐对唐朝燕乐的吸收及变化
浅谈日本雅乐对唐朝燕乐的吸收及变化

一、中日雅乐概念辨析

雅乐起源于中国。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古时候的“礼乐制度”中,“雅乐”一词,意为“雅正之乐”,主要是在射箭、燕礼及乡酒礼上,以唱歌、演奏等形式出现。日本雅乐也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音乐流派,它的主体是日本的三大流派,日本的和乐、三韩乐、唐乐。

中国“雅乐”和日本“雅乐”,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音乐流派,它们有着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实,在唐代,燕乐与唐代雅乐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音乐流派,由日本“雅乐”引入大陆宫廷乐曲中的“燕乐”。

浅谈日本雅乐对唐朝燕乐的吸收及变化

隋唐时代,特别是唐太宗,在贞观时代,不管是军事,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达到了鼎盛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统治者开始把汉族的音乐,与其他民族的音乐,以及城池的音乐,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唐朝时代的一种新的宫廷音乐,名起——燕乐。

“燕乐”是一种用于宫廷宴享和娱乐的舞蹈,“燕乐”是唐代流行的一种舞蹈,它比“雅乐”更有活力,更受统治者的欢迎,“唐乐”是从日本引入的,但不是中国的“雅乐”,而是唐代的“燕乐”。因此,中国传统的乐曲和日本的雅乐有关,就是唐代的燕乐。

浅谈日本雅乐对唐朝燕乐的吸收及变化
浅谈日本雅乐对唐朝燕乐的吸收及变化

二、日本雅乐对唐朝燕乐的吸收

唐代“燕乐”从日本派遣使节进入日本,日本人根据中国“雅乐”的名称,将日本本土音乐与少量的外来音乐混合,构成了日本“雅乐”,而唐代“燕乐”又是日本雅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唐朝燕乐的乐曲、乐器及乐舞的吸收

1.对唐朝乐曲的吸收

日本曾多次吸收唐代的燕乐,第一,应当是从唐代燕乐中汲取音乐,最早可追溯到日本朱天阜承平年间,根据源顺的《倭名类聚抄》中所载:

“13本雅乐中有唐乐132曲,高丽乐30曲;唐乐的曲目有:壹越调曲、沙陀调曲、双调曲、平调曲、道调曲、乞食调曲、性调曲、黄钟曲、水调曲、盘涉调曲和角调曲。”

由此可以看出,唐代音乐在日本雅音乐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一些后来被全部保存下来,一些经过改编,形成了日本音乐的特点,但其中的唐代音乐风格仍未改变。

浅谈日本雅乐对唐朝燕乐的吸收及变化

2.对唐朝乐器的吸收

唐代是大陆乐器演奏的高峰。日本人在吸收唐乐时,当然也会借鉴其他乐器,藤原贞敏就把唐代的琵琶和演泰术带到了日本;二卷《律吕旋官图》,二卷《日月图》,十二枚律管、二枚埙,是在中国逗留时间最长的遣唐使节永忠从唐代带回来的。另外,唐代传入日本的乐器也不少,例如;日本现今非常有名的乐器有尺八琴,瑟,筝等等。

3.对唐乐舞的吸收

随着唐代“燕乐”的音乐和乐器的引进,唐代的“乐舞”也被引进到日本。日本雅乐中的乐舞,亦分左、右、左为唐代乐舞,并将唐代乐舞传至日本雅乐,包括:《太平乐》、《万岁乐》、《陵王》、《昆仑山仙》等。

浅谈日本雅乐对唐朝燕乐的吸收及变化

4.音乐机构的吸收

唐代,太常寺、教坊、梨园是大陆官方的乐府。日本遣唐使不仅将唐代乐曲传入日本,而且在唐代乐府的基础上,成立了以雅乐察内教坊为主体的日本乐府为音乐行政机关。

5.雅乐宴

“雅乐殿”是日本第一个音乐组织,与唐代的“大乐殿”一样,都是用来管理朝廷的音乐,并模仿唐代的“教坊”,建立了“左右乐”的体系。

浅谈日本雅乐对唐朝燕乐的吸收及变化

6.内教坊和吹管部

在奈良王朝,日本朝廷也有类似于唐代内教坊的名字,内教坊就是日本朝廷为了培养和教授女子音乐而建立的,日本朝廷也是如此。鼓乐司是模仿唐代的鼓乐司而成立的。

(二)音乐思想的吸收

中国的乐学思想主要是由孔子所创立的儒学“礼”论所支配,中国的“礼”论也被日本所吸收。“根据日本典籍《日本书记》中的记载,‘皇极天元年,我大夏于葛城的一座宫殿中,修建了祖庙,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公元757年,日本孝谦天在皇诏邀中所说的‘安天下,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与我们的儒学思想如出一辙。

浅谈日本雅乐对唐朝燕乐的吸收及变化
浅谈日本雅乐对唐朝燕乐的吸收及变化

三、日本雅乐的发展及演变

隋唐时期,燕乐作为日本雅乐之一进入日本,对日本的雅乐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大唐时代的结束,中日两国的交往也越来越少,日本也不再向中国派出使节,而是进行了内部的整合。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日本人对日本雅乐进行了一场变革,成功的将其转变成了日本舞乐和管张乐将原本主要是外国音乐的日本雅乐改造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雅乐,几经波折之后,彻底日本化。

浅谈日本雅乐对唐朝燕乐的吸收及变化

(一)日本雅乐本土化

1.乐形式上的变化

传至日本的“燕乐”,是一种集歌舞于一身的综合舞蹈音乐。在平安朝进行了改革之后,废除了唐代燕乐中的唱曲,将其分为舞乐和弦乐两大类:舞乐主要是以舞乐为主,辅以弦乐,即仅以乐器弹奏乐曲,日本雅乐吸收并保留了唐代燕乐舞与弦乐。

2.作品曲式上的变化

隋唐时期的燕乐大曲,根据曲调的不同,可以将其分成散曲、中曲、破本,而日本雅乐的曲调,也可以将其分成不同的顺序,破本雅乐的曲调,与我唐时期的燕乐大曲,大致相同,但都是仿照隋唐时期的曲调。

浅谈日本雅乐对唐朝燕乐的吸收及变化

比如日本著名的古筝组歌《富贵》、《菜蕗》,都是在唐乐的《越天乐》中加入了装饰性的音符,再加上日文的歌词,经过时间的推移,就形成了日本民歌《黑田节》——筑前民谣。

3.演奏乐器上的变化

燕乐在唐代是一种融合了汉族传统乐曲与少数民族乐曲的乐曲,因此,它所用的乐器种类十分繁多,仅在坐部伎中,就有二十六种以上的乐器,而在坐部伎中,有十多种来自少数民族的乐器;在演奏中,竖琴的数量多于横琴。

浅谈日本雅乐对唐朝燕乐的吸收及变化

在日本雅乐中,只有八种乐器可以演奏,也就是说,在日本雅乐中,日本雅乐所演奏的乐器,基本上都是隋唐时代燕乐所演奏的,所以日本雅乐所演奏的乐器,比起隋唐时代的燕乐,要多得多,但却是隋唐时代的燕乐所演奏的乐器。

4.演出人数及规模上的变化

隋唐时代的“燕乐”,声势宏大,人数众多,如《太平乐》就是由一二百人合奏而成。在日本的改革下,日本的雅乐逐渐减少了燕乐的数量,最终形成了六人、四人、两人的三种不同的乐种。这场表演的规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浅谈日本雅乐对唐朝燕乐的吸收及变化

5.音乐理论上的变化

在日本平安时期以前,日本一直沿用着中国传入的曲子和名字。安史以后,日本人开始把中国学说日本化,创造出日本独有的名称。

(二)日本雅乐本土化的必然性

日本雅乐是以隋唐燕乐为基础,又经过平安年间的革新而逐步日本化的,因此,日本雅乐的日本化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浅谈日本雅乐对唐朝燕乐的吸收及变化

首先,隋唐时代的乐曲都是用手写的谱子写出来的,这一乐曲的谱子非常不完整,唐乐的学习主要依靠师徒之间的口头传授。所以,在研究唐乐的过程中,有时候会把原来的曲子弄得乱七八糟,而日本遣唐使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于是,日本使者把唐代的燕乐送到了日本,就成了一种变态。

其次,传入日本的唐乐作品,很可能只是传入了唐代乐舞的舞段,或者只是传入了一些乐段,而这些被传入的残缺的唐代乐舞,则为后来日本音乐家留下了大量的创造和融合的空间。

浅谈日本雅乐对唐朝燕乐的吸收及变化

第三,唐乐进入日本后很快就消失了,日本的音乐家们对它进行了修改和恢复,有些日本音乐家从日本雅乐那里得到了唐乐的名字,他们只是把唐乐带到了这里,并没有把唐乐的名字带到这里来,也就是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所以这些歌曲的名字都是取自于唐代的舞蹈,其实都是日本人自己创作的。

鉴于以上所述,从隋唐时期传入日本的燕乐在乐舞方面存在着诸多的不安定因素,所以,日本雅乐的日本化也就成了一种合乎音乐发展规律的必然。

浅谈日本雅乐对唐朝燕乐的吸收及变化
浅谈日本雅乐对唐朝燕乐的吸收及变化

结语:

日本吸收了从唐来的燕乐,经过改良,形成了日本雅乐,这就是日本所特有的。中国唐代的燕乐,无论在音乐乐器、音乐理论、音乐观念、音乐体制等方面,都极大地影响了日本雅乐的发展。

浅谈日本雅乐对唐朝燕乐的吸收及变化

在隋唐时代,日本人通过遣唐使,把唐代的音乐带到了中国,但是在日本,经过几代日本人的努力,又形成了日本特有的音乐,还有许多乐谱被保存于日本的正仓,被认为是日本的国宝,这些本属于大陆的文化遗产,但是在其他国家,却被保留了下来。

参考文献:

[1]陈应时,陈聆群.中国音乐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壮,2006:32

[2]徐元勇.日本雅[J].31.

[3]林能杰日本的唐乐·踏歌·散乐[J].

[4]吴钊,刘东升.中国音乐史略[M].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