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四院”院士萊諾·胡德:基因組和表型分析資料催生精準醫療

作者:澎湃新聞

“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從各個角度、層面研究如何更好地改善人類的生活和生命,讓我們更健康地活下去,進而更好地為社會做貢獻。”85歲高齡的美國四院(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工程學院、美國國家醫學院、美國人文與藝術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萊諾·胡德(Leroy E. Hood)神采奕奕地說道。

7月3日,在複旦大學相輝堂舉辦的第三期“浦江科學大師講壇”上,胡德發表了以“人類表型組計劃:驅動醫療系統由疾病導向轉為健康與預防為主導的變革”為題的講座報告。

講座伊始,胡德以“盲人摸象”的比喻表示,在生物醫學和疾病研究中,如果隻以單方面因素進行判斷,那便是“盲人摸象”。“隻有采取系統的技術方法和多模并進的研究政策,我們才能更好地認識和了解人類生命系統。”胡德認為,要判斷人的健康狀況并作出疾病診斷,應具有更加整體的視角。

美國“四院”院士萊諾·胡德:基因組和表型分析資料催生精準醫療

論壇現場圖。圖檔來源:複旦大學

開展“人類表型組計劃”,延長人類壽命

是以,胡德和複旦大學校長金力等學者一同發起了“人類表型組計劃”,“這可能是一個為期十年以上、百萬人級的計劃。”胡德在演講時說道。

所謂表型組,是指生物體從微觀(即分子)組成到宏觀、從胚胎發育到衰老死亡全過程中所有表型的集合。胡德介紹,一個人的表型包含身體的各種變化情況,囊括一個人的縱向生命軌迹。而對于全體人類而言,表型集合包括基因組、行為和環境,是對人類不斷變化的表型的持續評估,包括血液分析、腸道微生物組、大腦和數字健康分析、電子健康監測資訊等,開展人類表型組研究,系統解析表型組與基因組以及不同表型之間的關聯,發現人類健康和疾病等表型特征形成的内在規律和生物标志物,已成為目前國際學術界的共識。

胡德舉例:比如,表型組與人的年齡确定和壽命延長存在關聯。相關研究的算法應用可以确定人體的生物年齡,這是因為生物年齡來源于深層表型,反映健康程度。例如,生病的人在生理上更老,器官明顯老化。是以,減緩衰老過程能夠延長個人的健康壽命,也能延遲和防止慢性疾病的發作,進而使個人的健康壽命(指人體能維持良好日常生活功能的年限)與其理論壽命(約120歲)相等。

人類表型組計劃的研究也能更好促進腦健康。“大腦和身體的健康是密切協調、互相促進的。”胡德介紹,人的認知發展軌迹在35歲左右達到頂峰,之後就開始下降。相關研究成果能使80歲的老人恢複相當于他們在30歲時應有的認知能力,也能對大腦疾病進行早期檢測。

15年後,人們将可通過手機快速生成健康資料。

從1970年至今,胡德完整見證了生物學、醫學領域的七次範式變遷。“這七個階段都涉及到人類的複雜性,這也形成了我對于21世紀科學的看法。”胡德說。

在既往研究中,胡德發現,人類生命系統和疾病之間是互相聯結的。步入21世紀,他将醫學和資訊技術相結合,提出了“P4醫學”的概念。所謂“P4醫學”,即以預測、預防、個性化和參與性(predictive, preventive, personalized & participatory)為特點的醫學。其中,參與性是最具挑戰性的特點,這要求從跨學科的視角開展研究,鼓勵各個學科的學者參與其中。

每一次生物學等領域的變遷都意味着更多可能性的出現。現在,面對大資料時代,胡德認為,采用基因組和縱向表型分析的資料驅動方法,能有效優化個人健康評估,這種方法催生了以人口為基礎的精準醫療系統。他舉例:在一項為期4年、以5000人的資料為樣本的研究中,這一系統得到了驗證。在胡德看來,資料驅動的健康和預防科學,是至今為止醫學史上最大的範式轉變。“我幾乎确認,如果人類表型組計劃能夠持續進行,那麼15年後,每個人的各種健康資料将可以通過手機快速生成,并從百萬人級的研究成果中确定适配的藥物。”

未來将針對慢性疾病進行深入探索

面向未來,人類表型組計劃的下一步是什麼?胡德從短期和長期兩個次元進行了闡釋。

“從短期來看,應當使用豐富的資料和系統驅動的方法,以2型糖尿病為起點,針對4種主要慢性疾病開展研究和臨床試驗。”胡德說道。同時,有必要探索縱向表型組學,使用數字孿生技術(Digital Twin,也被稱為數字映射、數字鏡像,是一種旨在精确反映實體對象的虛拟模型)獲得更多資料,為個體的生命健康提供更深入的參考資訊。

從長期來看,要推動人類表型組大科學計劃,必須由各國研究者們提出更長遠的研究方案,充分應用超大規模人工智能引擎,建構知識圖譜。胡德認為,未來十年,人類表型組計劃可能會見證并推動醫療品質的顯著提高,實作醫療成本的顯著降低。

演講結束後,還有不少聽衆向胡德提問。“面對人生的轉折點,應該如何做好正确的選擇?”對複旦大學人類表型組研究院執行院長田梅的這個問題,胡德答道:無論面臨什麼轉變,自身特點、愛好和能力的結合很重要,個人選擇要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相一緻。他回憶起自己博士研究所學生時老師的教誨,“要始終走在時代前沿,并努力發明一種新的技術或方法。”

此外,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胡德單獨或合作創立多家生物技術公司,這些公司大多關注基因診斷以及醫療器械制造方向。對于生物醫學領域的初創企業,胡德也給出了他的建議。他認為,科學的産業化應當與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結合起來。創業一定是充滿艱辛的過程,要有遠大的志向,規劃好方向并落到實處。同時,創新意味着和别人不一樣,“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而要在實踐中證明自己與衆不同,并以樂觀自信的心态面對各種挑戰。”胡德說道。

美國“四院”院士萊諾·胡德:基因組和表型分析資料催生精準醫療

現場聽衆提問。圖檔來源:複旦大學

“中國是一塊創新熱土,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創新企業在這塊土地上發展起來。上海已成為全世界生物醫學研發的中心之一。在人類表型組、基因組等研究方面,中國科學家已拔得頭籌。”胡德期待未來能開展更多合作,對生命醫學等領域重要問題開展聯合攻關。

還有聽衆向胡德請教健康生活的秘訣,這位年過八旬仍精神矍铄的老人在現場分享道:“我覺得鍛煉非常重要,我如今依然每天堅持做100個俯卧撐,也經常進行球類運動和跑步。建議大家多做有氧運動,進行适當的冥想和放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