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韓講了一個故事:在哪裡做窮人好?

作者:雲中卧龍
老韓講了一個故事:在哪裡做窮人好?
老韓講了一個故事:在哪裡做窮人好?
老韓講了一個故事:在哪裡做窮人好?
老韓講了一個故事:在哪裡做窮人好?
老韓講了一個故事:在哪裡做窮人好?
老韓講了一個故事:在哪裡做窮人好?

我去過美國,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那裡的胖子非常多。那裡的胖子不是一般的胖,而是超級的胖,難看死了。在好萊塢我見過一位白人婦女,身材就像高腳玻璃杯,不了解她單薄的的雙腳,怎麼能支撐得起上身沉重的身軀?據說,美國成年人中患肥胖症的比例為34%,而窮人患上這種“富貴病”的比例還要高。在人們的印象裡,瘦骨嶙峋才是窮人的特征,人越窮還越胖,就有點“倒行逆施”了。

如果你看了他們的吃相和食物的構成,就不難得出他們肥胖的原因。首先是麥當勞、面包、薯條、可樂,全是糖類的,不變成脂肪才怪呢!我發現美國人吃自助餐,滿盤的烤肉、雞蛋、雞腿,就着大杯的可樂拼命吃,吃完了還要吃一大盤的水果,水果完了還有甜食、糖水,這下我以為總算吃完了,誰知他們又吃起雪糕來了,真令人目瞪口呆。

我的同僚裡不乏大胖子,有的體重也超過二百斤,看上去就像一座肉山。但是來到美國,和人家的胖子一比就顯得小巫見大巫了,人家的胳膊比他的大腿還要粗。

過去我一直認為,脂肪、蛋白質攝取量高就等于生活好,肥胖、營養過剩的都是富人。但聽導遊說,其實美國貧困家庭的孩子和中産階級的孩子在攝取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方面幾乎沒有什麼差别,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貧困家庭的孩子平均蛋白質攝入量超過政府衛生部門建議攝入量的100%。美國窮人不是吃不飽,而是營養過剩。他們愛吃大魚大肉,是因為魚肉的價格便宜,蔬菜水果價格高。這樣的飲食結構注定導緻美國窮人中的胖子比有錢人要多。  

美國現有接近4600萬人靠食品券度日,占總人口的15%。以紐約的窮人為例,一家大小幾口人,每人每月都有多達$200以上食品券,而且還非得用完,如果用不完下個月就可能減少配額。是以美國的糖尿病人以低收入拿食品券的人群為多。

食品券是美國政府為保證低收入家庭,能夠達到政府規定的飲食健康标準,而實施的營養資助項目。食品券提供的食品大多是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例如漢堡、熱狗、炸雞塊等,很容易造成身體肥胖。再加上窮人沒有時間和金錢去健身房健身,每天吃完這些高熱量的垃圾食品,就躺在沙發上看弱智的電視節目,不肥才怪呢。

而那些富人則是受到過高等教育的,懂得怎樣吃才是營養的,甚至還特地花高薪聘請營養師為他們調配可口營養的食物,是以肥胖的并不多,隻有少數的富人患有“肥胖症”。

我的最新了解是,美國政府用高熱量的食物來供給窮人,其實也是對無産階級的迫害,因為肥胖能使人短命,隻是手段溫和些。再說胖成那個樣子,哪還會有革命鬥志?有精力去推翻萬惡的資本主義呢?

北韓的糧食嚴格實行配給制。由于實行先軍政治,進入1990年代,糧食定量逐年減少,到1994年,一般勞動者口糧定量為每天450克。1995年北北韓以水災為由,口糧定量減半,1996年口糧定量又削減三分之一,現在的口糧供應每人每天僅有100克左右。

每天100克的口糧是無法維持生命的。于是政府提出,國家解決口糧的三分之一,機關解決三分之一,個人解決三分之一。機關較好的人可以從機關分到一些糧食,有錢的人還可以從黑市買高價糧。但無錢無勢的人隻好吃野菜、樹皮。北北韓的中央電視台則宣稱根據科學研究結果:少吃飯有利于長壽,野菜營養更豐富,多吃有利于健康。

在亞洲20多個國家當中,北韓的平均日營養攝入量最低。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每人每日平均營養攝入量,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名額為3374大卡;南韓為3073大卡;而北韓隻有2146大卡。根據世界糧食計劃署的報告,北韓“每三個兒童中就有一個長期營養不良或發育遲緩”,這意味着他們往往比同齡人更矮。

我沒去過北韓,但從網上看過北韓窮人的照片,都是瘦骨嶙峋,面色萎黃。尤其兒童,孱弱的四肢,頂着一顆大腦袋,呈現病态。依我看,削瘦的人經不起一陣風吹。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金日成就發誓讓老百姓吃上米飯,喝上肉湯。現在家族世襲已經到了第三代,這個夢想依然遙遙無期。

如果你問我喜歡做哪國的窮人,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是美國。因為我經曆過1960年,知道挨餓的味道。是以我甯可被撐死,也不想被餓死,因為饑餓的滋味太難受了。

肥胖症是影響人類健康的重要因素,肥胖症可以引起多種慢性病,例如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美國現有5900萬肥胖者,每年因肥胖症導緻各種疾病死亡的人數約有30萬。

根據2006年的資料,美國每年花在治療肥胖症上的醫療開支高達1470億美元,但北韓人民卻鮮有這些疾病。聽說饑餓可以清洗體内的細胞,進而可以使人長壽。現在如果你再問我願意在哪個國家做窮人,我還真的要琢磨琢磨再說。(作者 韓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