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經驗丨隻需5步!幫你拆解B端競品分析流程

作者:人人都是産品經理
對于B端互動設計而言,競品分析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環節。通過競品分析,能為産品設計提供多角度的參考建議。那麼,如何快速進行競品分析?本篇文章将從五個步驟分析其整體的流程,接下來,我們看看作者的解讀。
經驗丨隻需5步!幫你拆解B端競品分析流程

在如今激烈競争的商業環境中,了解并超越競争對手是企業獲得成功的關鍵之一。而對于B端互動設計團隊來說,競品分析是一項不可或缺的任務,它不僅能夠揭示市場的脈搏和使用者的喜好,更能為産品的創新和優化提供有力支援。

競品分析的價值不僅僅局限于與競争對手的對抗,更是一種洞察力的積累,為決策者提供明晰的道路指引。

那麼,究竟競品分析是什麼,需要經曆哪些流程?讓我們一同深入探索,揭開競品分析的神秘面紗,一起來看看吧~

一、競品分析的意義

在B端互動設計中,了解市場環境和競争對手的重要性不可低估。過競品分析,我們能了解市場環境、挖掘使用者需求、發現競争優勢和差距,為設計決策提供支援。

1. 借鑒設計思路

我們可以觀察他們的使用者界面設計、互動流程和功能布局,并從中擷取寶貴的靈感。

這樣的洞察力可以幫助我們探索不同的設計可能性,挖掘新的互動模式,以及提供使用者所期望的功能和體驗。

2. 評估使用者體驗

通過深入了解使用者對競争對手産品的回報和評價,我們可以發現使用者喜好、需求和痛點。這種了解對于我們優化産品的設計至關重要。

我們可以利用競品分析的結果,針對使用者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和調整,提升我們産品的使用者體驗品質,以在市場中脫穎而出。

我們可以發現使用者喜好、需求和痛點,這對于我們優化産品的設計至關重要。我們可以利用競品分析的結果,針對使用者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提升我們産品的使用者體驗品質。

二、競品分析的流程

做競品分析之前,我們要明确調研方向與側重點,隻有這樣才可以使分析更有針對性和有效性。同時,確定目标與團隊的整體戰略和産品發展方向保持一緻,以實作更好的決策支援和業務增長。

例如你希望通過競品分析得出哪些方面的結論?類似市場定位、競争優勢、使用者滿意度、潛在機會等。

1. 第一步丨挑選競品

我們避免僅依賴搜尋引擎關鍵詞搜尋,因為其結果可能受到廣告和SEO優化的影響,缺乏客觀性和全面性。可以通過不同的搜尋方式,例如應用商店排名、行業報告、資料平台以及社交平台或者論壇等方式搜尋。

在挑選競品時,需要廣泛的搜尋各種産品,而不僅局限于直接競品,還需要包含間接競品與潛在競品。

1)直接競品

直接競品通常代表了該領域的主流解決方案,他們在市場中有一定的影響力和地位。

它們之是以成為競争對手,往往是因為他們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成功。通過分析他們的産品和政策,我們可以學習它們的成功經驗,了解他們在使用者需求滿足、市場定位、品牌傳播等方面的優勢。

通過研究他們的産品功能、設計和使用者體驗,我們可以了解到行業的标準和正常做法,避免重複勞動和低效的嘗試。

2)間接競品

間接競品雖然與我們的産品可能沒有直接的關聯,但它們在功能子產品或解決方案上與我們存在相似性。

它們可能滿足某一特定的使用者需求或市場細分,而直接競品未能涵蓋。通過分析間接競品,我們可以發現這些市場機會,并将其轉化為我們産品的競争優勢。了解使用者在使用間接競品時遇到的問題和痛點,可以幫助我們定位産品的差異化和獨特性。

間接競品可能采用了不同的設計思路和解決方案,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和思考方式。通過研究它們的功能子產品和使用者體驗,我們可以獲得一些創新的靈感,将其應用于我們的産品中,進而提升産品的競争力。

3)潛在競品

潛在的競品在産品類型和功能子產品上與我們的産品可能存在很大差異,但在設計層面可能存在一些交集。

這類競品可能來自不同的行業或領域,它們的設計解決方案可能在其他領域得到成功應用。通過借鑒這些跨界的設計思路和實踐經驗,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審視設計,拓寬我們的思維和視野,獲得新的創意和設計思路。

2. 第二步丨收集對手資訊

這一步我們需要了解競品在戰略層、範圍層、結構層、架構層和表現層這5個次元的資訊,這些不同次元的側重點我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詳細展開。

在競品分析流程中,收集對手資訊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我們可以采用多種方法來擷取關于競争對手的資訊,以更好的了解他們(PS:針對同款産品,不要每次競品分析都大而全,一定要有針對性,在開始分析之前要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獲得哪些資訊)。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收集方法:

方法1:市場調研和行業分析

這一步需要我們通過市場調研報告、行業分析和市場趨勢研究(例如國外的 Forrester,國内的有艾媒咨詢等),收集有關競争對手的市場佔有率、銷售情況和發展趨勢等資料。

我們可以查閱相關的行業報告,了解市場的整體情況和競争格局,了解競争對手的市場佔有率、增長率和産品定位。通過市場調研與行業分析可以避免競品選擇的随意性。如果随便搜尋幾個競品開始調研,那麼這個競品調研結果則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

在後續市場調研與行業分析的資料展示中我們可以借助矩陣分析法呈現我們的資訊篩選,這樣可以直覺的分析和比對不同競品之間的特點以及優劣勢。

經驗丨隻需5步!幫你拆解B端競品分析流程

方法2:競品分析工具和平台

借助競品分析工具和平台,我們可以擷取競争對手的産品資訊、功能特點、使用者評價等資料(例如g2.com、Captnerra、Gartner 等)。

具體操作包括使用競品分析工具,輸入競争對手的名稱或産品關鍵詞,擷取相關資料。

方法3:官方網站和社交媒體觀察

定期通路競争對手的官方網站和社交媒體平台,觀察他們的最新動态和釋出的産品資訊。

我們可以浏覽他們的産品頁面、功能介紹以及使用者評論,從中擷取有關解決方案的讨論和反複出現的問題回報。

方法4:行業展會和會議參與

參加行業展會和會議是擷取競争對手資訊的好機會。我們可以參觀對手的展台,了解他們展示的産品、技術和解決方案。直接與競争對手的代表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互動,擷取第一手的資訊。

3. 第三步丨挖掘使用者需求和行為模式

使用者的需求和行為模式可以幫助我們深入了解他們對産品的期望和使用習慣,進而指導我們的互動設計。

通過競品分析,我們可以通過3個方法挖掘出以下的互動設計指導建議:

方法1:使用者喜好分析

通過觀察競争對手的産品和使用者回報,我們可以分析使用者的喜好和偏好。例如,他們更偏向簡潔直覺的界面設計,還是更傾向于豐富多樣的功能互動?

了解使用者喜好有助于我們在互動設計中注重滿足他們的期望,提供更好的使用者體驗。

方法2:使用者痛點識别

通過分析競争對手的産品的優缺點以及使用者的回報和評價,我們可以識别出使用者在使用類似産品時面臨的痛點和不便之處。這些痛點可能是功能缺失、操作複雜、資訊展示不清晰等。

了解使用者痛點可以幫助我們針對性地優化互動設計,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解決方案。

方法3:使用者行為模式分析

通過觀察競争對手的産品和使用者使用資料,我們可以分析使用者的行為模式和習慣。例如他們在使用産品時的操作順序、點選熱點、使用頻率等。

了解使用者行為模式有助于我們合理安排界面元素和互動流程,提供更符合使用者使用習慣的設計。

4. 第四步丨發現競争優勢和差距

通過分析競品的設計,我們可以了解它們在市場中的定位和差異化政策。注意觀察他們的目标使用者、核心功能、使用者體驗等方面的設計選擇。這一步注意它們的優勢和不足之處,進而進行有針對性的産品優化。

該環節我們不應盲目崇拜權威,而是要保持批判性思維。我們應該敢于質疑競品,挖掘它們的弱點和改進空間。

這裡我們可以通過4個方法推進:

方法1:使用者調研

通過深入了解目标使用者的需求、偏好和痛點,以及收集使用者對現有産品的回報和意見,可以發現産品的改進空間。方法包括使用者訪談、問卷調查、使用者測試等。

這些方法能夠提供有關使用者體驗的定性和定量等行為資料,幫助我們了解使用者的期望和需求,進而确定優化方向。

在呈現的時候以使用者使用産品的整個過程為基礎,繪制使用者旅程地圖,将競品的功能、界面和互動設計與使用者的行為和需求相對應。

通過可視化地展示使用者在不同階段的體驗和競品的設計響應,團隊可以更好地了解競品在使用者旅程中的優勢和劣勢。

經驗丨隻需5步!幫你拆解B端競品分析流程

還可以評分表來模拟競品的功能和互動體驗的比較。

讓被測試者通過實際操作不同競品的體驗進行評分,團隊成員通過不同分值的比較直覺地感受到不同産品的差異和使用者體驗的優劣。

經驗丨隻需5步!幫你拆解B端競品分析流程

方法2:專家評估

請組内的設計專家或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對産品進行評估和審查,聽取他們的寶貴意見,幫助我們發現産品的潛在問題和改進的方向。

方法3:設計思路比對

通過分析競品的優勢和劣勢,我們可以識别自身産品的不足之處,并找到優化方向。可以使用競品對比矩陣或評估表格來系統地記錄和比較各項名額。

比對時不單單要發現差異,還得發現一些共性的解決方案。這些共性特征可能是行業的标準或使用者的常見期望。參考競品中的共性解決方案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使用者期望,并在我們的産品中采取相應的措施。

在呈現環節一定要拉通對比!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功能對比的表格,将競品的功能、界面和互動設計作為列,競品名稱或特定名額作為行。

在表格中填入競品在每個設計方面的具體表現,如功能是否存在、界面的布局和樣式、互動的流程和操作方式等。

通過對比不同競品在各個方面的設計,團隊可以直覺地看到它們之間的差異和共同點。

經驗丨隻需5步!幫你拆解B端競品分析流程

調研期間我們需要在PPT或者文檔裡面收集競品的螢幕截圖,并使用标注工具對其中的設計要素進行标記和注釋。可以使用箭頭、框圖、顔色等來強調不同設計方面的差異。

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團隊成員更清晰地看到不同競品的設計細節,并對比它們之間的差別。即使後續自己再回頭看,直接在文檔中查找也比重新檢視競品更便捷。

經驗丨隻需5步!幫你拆解B端競品分析流程

方法4:資料分析

利用使用者資料和行為分析方法,例如網站分析、使用者行為跟蹤等,深入了解使用者在産品中的使用情況。通過分析使用者的行為資料,我們可以發現使用者的偏好、流失點和使用問題,進而指導産品的優化方向。

該環節我們呈現時最好建立一份詳盡的報告文檔,将競品分析的結論、資料和洞察以清晰的結構呈現。使用圖表、表格和可視化工具來突出重點,使團隊成員能夠快速浏覽和了解分析結果。

5. 第五步丨解讀競品分析結論

競品分析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得出設計結論,而不是為了自嗨!在結論環節需要立足于自家産品,指導着未來的改版方向也就是設計政策。

在這裡設計政策沒有固定的的呈現形式,隻需要把你的調研結論以及行動方向清晰的展示,思考如何把這些結論用于接下來的行動方向。

設計政策的靈感來源可以從以下三點出發:

1)借鑒優點

仔細觀察競品中做得好的方面,包括界面設計、功能實作、使用者體驗等,找出他們的成功之處并思考如何結合自身産品的定位和優勢。

這樣可以借鑒競品的經驗和成功政策,提升自己産品的競争力,提供更具吸引力和前瞻性的産品。

2)避免類似失誤

同樣重要的是識别競品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通過分析競品的失敗點、使用者回報和市場反應,我們可以避免重蹈競品的覆轍,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3)發現新機會

每個競品都有自己的使用者群體,但并不意味着他們覆寫了所有潛在使用者。

通過仔細分析競品的目标使用者和定位,我們可以發現競品尚未覆寫到的使用者群體,這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機會(這個新機會包括功能、使用者體驗、設計風格、品牌定位等方面尋求差異化的可能)。

通過針對這些被忽視的使用者群體提供定制化的解決方案,以吸引目标使用者并與競争對手區分開來,實作差異化競争和市場佔有率的增長。

三、寫在最後

以上隻是我從互動設計角度出發在B端競品流程方面的粗略總結,希望該文章對你有所啟發,也歡迎感興趣的同學一起探讨~

今年的Flag就是要輸出互動設計系列課程,也期待大家對我的關注與監督。

專欄作家

江鳥,微信公衆号:江鳥的設計生活,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8年網際網路行業經驗,擅長體驗設計思維、設計方法論、互動設計研究。

本文原創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定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資訊存儲空間服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