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從使用者體驗這一角度探讨該如何做競品分析。産品本身價值即服務于使用者,對設計和開發而言,産品設計優先需要考慮使用者的體驗感。是以,在進行競品分析時,使用者體驗是首選。
在設計和開發産品時,使用者體驗是至關重要的考量因素。了解使用者的需求、行為和偏好,能夠為産品的設計和優化提供有力的指導。
而競品分析作為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不僅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市場上的競争态勢,還能從使用者體驗的角度揭示競品的優勢和不足。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競品分析的意義以及具體流程,今天我們将聚焦于使用者體驗的五個關鍵要素,從戰略層、範圍層、結構層、架構層和表現層上指導競品分析的啟示,一起來看看吧~
一、為什麼要從使用者體驗5要素角度分析
我們常常聽到”魅力在于差異”,這同樣适用于競品之間的競争。在競争激烈的市場中,産品的差異化是取勝的關鍵。而這種差異往往不僅僅展現在互動設計或文案上的微小差别,更重要的是産品的底層邏輯和商業模式。
産品正是通過對這些核心差異的不斷優化和提升,通過視覺設計吸引使用者的注意力和青睐,才能在市場上脫穎而出。
底層抽象的基礎決定上層具體的建築,要明确競品之間的差異并非易事。這就需要我們逐漸深入分析,一步一步地思考。
通過從抽象到具體的逐層擊破,我們可以全面了解競品的優勢和不足,為自己的使用者體驗設計提供指導和啟示。這種逐層分析的方法有助于我們在設計過程中從多個層面綜合考慮,確定最終的産品能夠在戰略、功能、結構、架構和表現等層面上提供出色的使用者體驗。
了解了由下往上分析的思路,那麼我們将借助使用者體驗5要素開始此次競品分析的層層打怪吧。
二、戰略層——産品為什麼這麼做
戰略層在競品分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作用是幫助我們明确産品的定位和目标,它決定了産品的基本走向。
1. 産品定位
産品定位是指在市場中明确和定義産品在目标使用者心目中的獨特位置和形象,旨在與競争對手區分開來,滿足特定使用者群體的需求,并建立産品在使用者心中的獨特認知。
确定産品定位通常隻需要回答以下5個問題:
- 使用者是誰?
- 使用者有哪些需求?
- 産品是否滿足需求?
- 産品差異化價值點是什麼?
- 這些需求如何實作?
我們以阿裡雲為例。阿裡雲為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和開發者,提供全面的雲計算服務和解決方案,阿裡雲緻力于以線上公共服務的方式,提供安全、可靠的計算和資料處理能力,讓計算和人工智能成為普惠科技的需求。
其獨特優勢在于與阿裡巴巴生态系統的整合,技術創新和安全性。阿裡雲通過提供完善的技術支援和教育訓練,以及多管道推廣,有效實作了使用者需求的滿足,并推動了業務的增長。
2. 産品目标
産品目标是企業想通過産品獲得什麼。這些目标通常與企業的整體戰略和願景相一緻,并為産品的發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導。
對方的産品目标主要通過競争對手的産品文檔、官方網站、社交媒體等管道進行擷取,總的來說可以按照業務目标以及使用者目标這幾個角度去進行分析。
我們以阿裡雲的雲伺服器産品為例,該産品目标可以從以下2個方面進行拆解:
1)業務目标
借助阿裡雲以及騰訊雲在雲伺服器上的執行個體、專有網絡、鏡像等功能比對,可以發現他們兩在業務目标上還是有所差異的,阿裡雲注重企業全面解決方案和領先技術的提供,追求在全球範圍内的上司地位。
而騰訊雲更注重不同場景下的使用者體驗和可信賴性,緻力于為使用者提供穩定、高效的雲計算基礎設施。
上述不同公司的業務描述,讓我們更全面地了解了競品是專注于特定行業領域還是提供多領域綜合解決方案,進而為自家産品産品提供參考。
2)使用者目标
通過官網檢視了阿裡雲雲伺服器産品功能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推測使用者在選擇雲伺服器時的主要目标。
這有助于我們了解使用者的痛點是什麼,進而在調研階段更好地了解不同産品是如何解決進而使用者需求,最後比較自家産品與競品在使用者群體上的差異,以及針對不同使用者群體如何展示這種産品優勢。
此時的你已經對産品之間的差異有着初步了解,那我們開始往下一層繼續分析吧。
三、範圍層——産品應該做什麼
在産品設計中,戰略層的制定為我們提供了明确的産品定位與産品目标。現在讓我們進一步深入,把戰略層中産品定位與目标轉化為具體的功能内容,來看看産品應該做什麼。
1.直接需求與潛在需求
為了深入了解使用者使用産品的功能需求,我們需要解析産品使用過程中的直接需求與潛在需求。它可以更好地了解使用者在選擇競品時所考慮的因素和優先級。
這有助于産品團隊準确把握使用者需求的本質,并從使用者角度出發設計功能,以滿足使用者的核心期望。
1)直接需求
直接需求指的是使用者對産品或服務的基本、核心需求,是使用者選擇和使用産品的關鍵原因。
例如使用者使用阿裡雲的直接需求是其可靠的基礎設施,使用者需要一個可信賴的雲計算平台,提供高可用性、資料安全性和穩定性,確定他們的業務和資料能夠安全地運作和存儲。
在使用的過程中使用者還需要強大的計算資源來滿足不斷增長的業務需求,包括處理大規模資料、高并發通路以及複雜的計算任務。
這些行業性的描述是不是看起來很高大上。其實這些内容反映了使用者對雲計算平台的基本期望,即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擴充性等。
那我們需要關注如何通過界面設計和互動流程來傳遞可靠性和安全性呢。我們可以采用清晰的辨別和提示、安全認證流程的設計、資料保護的措施等都是關鍵考慮因素。
2)潛在需求
使用者可能有但未被滿足的需求,通常表現為使用者在使用産品時的痛點、不滿意之處或未意識到的需求。潛在需求是未被滿足的機會,挖掘出這些需求可以幫助産品創新和差異化。
同樣以阿裡雲的使用者為例,他們在使用阿裡雲的産品中不單單是對其可靠的基礎設施以及高性能的計算能力的看中,還有着自動化的資源管理、智能化的性能優化以及資料分析和洞察能力等潛在需求。
這些潛在的需求促使我們可以考慮提供簡化和自動化的工具和功能,以減輕使用者的工作負擔,提高效率和使用者體驗。還可以考慮基于使用者行為和需求的決策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和建議。
2. 不同階段的需求
在這裡值得注意的是,在産品發展的不同階段,功能的需求也不同,需要調整(PS:自己産品的不同發展階段需要從使用者規模和市場佔有率、公司營收、使用者回報以及市場環境這幾個方面綜合考慮)。
在産品剛開始進入市場和使用者接觸階段,重點在産品的核心功能和創新性。我們需要通過競品分析了解市場上的先行者和類似産品,從中挖掘潛在的創新點和使用者痛點,以提供獨特的功能和體驗。
當産品進入成長期,使用者數量和市場佔有率都在不斷增長。我們需要通過分析競争對手在功能擴充、性能優化和使用者體驗方面的舉措,從中擷取靈感和參考,以保持競争力并進一步拓展市場,滿足使用者的增長需求。
在産品進入成熟期,市場競争激烈,使用者需求逐漸趨于穩定。此時關注競争對手的特色功能和使用者體驗,進而優化産品的功能組合,提供更多個性化的功能和定制化的解決方案。
當最後産品進入衰退期,市場需求逐漸萎縮,産品面臨下降的挑戰。我們需要了解競争對手在精簡功能、降低複雜性和提供更高成本效益方面的做法,從中擷取啟示,以延長産品的生命周期或轉型到其他市場。
咱們還是以阿裡雲為例,雖然2023年市面上的雲計算成品都差不多,但是在成熟期階段我們仍需要了解它們在雲産品領域的功能特點和差異化。那麼我們該如何找突破點呢?
這時候我們可以了解阿裡雲提供的功能子產品、服務範圍以及使用者體驗等方面的表現。通過與自家産品的交叉對比,找出競争對手産品中具有競争優勢的功能,将這個差異點作為參考和借鑒。
在阿裡雲雲伺服器CES子產品中,阿裡雲提供了更多的執行個體類型和規格選擇,還支援更多的作業系統和應用軟體。
通過分析其應用場景,我們可以看到阿裡雲的計算性能、存儲性能和網絡帶寬等更強大和可擴充。
通過對這些次元的分析,我們可以深入了解阿裡雲的子產品與我們之間的差異。
四、結構層——産品具體做什麼
通過對結構層的競品分析,可以擷取關于資訊架構、功能實作、使用者流程等方面的有價值的資訊。這些資訊将有助于将前期範圍層中零散的使用者需求轉化為具體的産品需求,并指導自家産品在資訊設計、互動設計等方面的優化。
這其中資訊架構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它關注産品中呈現給使用者的資訊是否合理,使用者能否快速找到所需資訊。
下圖雲伺服器的兩個競品資訊架構設計,通過截圖我們可以看到他們主導航的菜單結構基本一緻,隻是在功能的覆寫範圍上存在差異,那我們自家産品就可以借鑒對方的内容了。
比較兩款競品的核心功能和常見功能,我們可以了解競品在功能覆寫和操作方式上的差異。
例如相對于阿裡雲,在執行個體與鏡像子產品中騰訊雲有專用主控端、高性能計算集,可以在短時間内通過伺服器遷移快速增減雲伺服器,滿足多變的多端業務需求,通過定義政策確定所使用的執行個體數量,同時滿足高峰的擴充與低峰的回落,不單可以節約成本還通過SSH密鑰保證了使用期間的安全性。
上面的兩款案例就是我前文提到的在相同的子產品為了差異而做出的優化。
那為什麼騰訊雲相較于阿裡雲有這樣的體驗差異,這時候我們繼續深入到戰略層去看他們定位上的差異,比如騰訊雲在宣傳的時候特地強調“提供安全可靠的彈性計算服務。
您可以實時擴充或縮減計算資源,适應變化的業務需求”這就是資訊架構與戰略層的産品目标與使用者需求相對應。
通過了解,我們可以從戰略層角度就考慮改進自己産品執行個體與鏡像這塊的功能,提供更豐富、更易用且更安全的功能體驗,以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五、架構層——産品間的互相關系是什麼
架構層包括了産品的基本架構、功能子產品劃分、資訊架構、工作流程等方面,包含了産品的整體布局和使用流程,展現産品的使用邏輯。
有同學可能會有疑問為什麼架構層中有資訊架構與結構層中也有資訊架構是一回事麼?
首先我們要明白資訊架構的定義,資訊架構指的是産品整體資訊和分類方式。涉及到産品中的資訊邏輯劃分、組織與呈現,以便使用者可以快速找到所需資訊。
在結構層中資訊架構的作用是為了形成一個有條理且易于了解的整體結構,側重資訊邏輯。而在架構層中,資訊架構更多的指的是各個功能子產品之間的關系側重體驗互動。不同層級的資訊架構相輔相成,共同建構了一個完整的産品體系。
例如在伺服器建立子產品中,阿裡雲與騰訊雲在步驟條的展示上采用了文字以及圖形這兩種不同的形式,我們可以可以發現,在引導使用者注冊環節,我們首先要確定使用者可以清晰直覺的了解每個步驟的目的以及順序。
我們還需要根據目前産品的目标使用者的喜好去選擇恰當的引導方式,是選擇清晰的文字引導還是視覺上更吸引人的圖形展示。當我們的使用者是偏好傳統且需要詳細指導的使用者,那麼他們可能更加傾向于純文字的指導,這樣他們在面對複雜的步驟和詳細的說明時,文字可能提供更多的資訊和細節。
而當我們的使用者群體廣泛,那麼圖形為主可以滿足不同使用者的偏好,既提供視覺元素幫助了解,又通過文字提供更準确和詳細的指導。
在架構層中我們需要結合目前産品業務目标與使用者目标進行定制化的設計,以確定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使用者體驗。
六、表現層——産品的最終感受是什麼
這個層級是我們最容易感受到的子產品,包含了顔色、動效、版式、字型、情感化等感官體驗。
在我們B端産品中,特别是在技術基礎設施領域,從底層邏輯和功能層面很難找到創新的空間,而在表現層面的差異則更容易被使用者察覺和感覺。在這種情況下,表現層的設計成為産品差異化的重要方面,能夠在相對有限的創新空間中展現獨特性。
例如以雲伺服器子產品為例,在戰略層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共性需求(因為這是行業的基本要求),但在表現層,仍然有很大的發揮空間來創造獨特的差異。我們可以通過精心設計的使用者界面、優化的互動流程和個性化的視覺表現,為使用者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并塑造産品的獨特形象。
這邊我們通過騰訊以及阿裡雲的案例就可以看到兩者的差異(可以通過5維方法論去解析),具體的視覺差異我就不贅述了。
在缺乏創新餘地的情況下,重視體驗和視覺設計是産品差異化的關鍵。通過對使用者需求的深入了解和關注,針對性地優化産品的視覺呈現,在相對有限的創新空間中實作差異化,并提供令使用者滿意的使用體驗,最終成為産品吸引使用者、增強競争力的重要因素。
七、寫在最後
以上隻是我從使用者體驗5要素出發在B端競品次元分析方面的粗略總結,希望該文章對你有所啟發,也歡迎感興趣的同學一起探讨~
今年的Flag就是要輸出互動設計系列課程,也期待大家對我的關注與監督。
我是江鳥,一個愛學習愛分享的設計師。
咱們下期見~
專欄作家
江鳥,微信公衆号:江鳥的設計生活,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8年網際網路行業經驗,擅長體驗設計思維、設計方法論、互動設計研究。
本文原創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定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資訊存儲空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