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模型化開發過程中要基本掌握的Matlab/Simulink的功能

基于模型設計其實是一種設計方法,當然模組化的軟體以及代碼生成工具也不是隻有Matlab/Simulink這一種,比如還有Labview、以及ETAS公司的ASCET等等。當然前者由于需要特定闆卡支援,而且系統移植性不好,在基于模型的設計中用的較少,更多的被用于測試領域;後者一般用于汽車行業,其實更多的用于博世集團的研發體系中。同時由于matlab\simulink在各個工程領域以及數學領域的廣泛應用,以及比較開放靈活的軟體構架更多的赢得了或者說是引領的基于模型的設計這片市場。

    現在越來越多的工程師使用Matlab/Simulink或者基于matlab平台的軟體(比如dSPACE)進行模型化嵌入式開發。

    在基于模型開發的工作過程中一般要掌握如下工具或者知識:

    1、基礎的M語言:用來初始化變量、定義信号、使用指令行調用模型進行仿真,編寫測試腳本等等。

    2、SImulink、Stateflow:基本的圖形化模組化工具,邏輯系統的模組化放在Stateflow更為合适。

    3、Simulink的資料類型和資料接口的管理:這裡比較有用的兩個工具ModelExplorer、DataObjectWizard。前者可以友善檢視模型各個層次中包含的資料和信号,以及他們的定義,相當于一個資料字典;後者可以批量的進行資料和信号的類型的變更;

    4、模型的階層化管理:這裡一般有幾種方法主要是對模型進行封裝和劃分:Subsystem、Autosubsystem、Modellibrary、Modelreference等幾種形式,其中可以對生成代碼有影響的是後三種,第一種為虛拟化的層次結構。Autosubsystem通過配置可以影響到子子產品是否生成的函數;Modellibrary一般是不經常修改的、通用的子產品做成自定義庫,有點類似标準件,可以随用随調;Modelreference一般是在多人協作時,最後內建模型調用各個工程師的子產品時使用,可以友善的進行子產品的修改,然後再主模型中重新整理即可,而且可以将子子產品生成單獨的c檔案和頭檔案。

     5、EmbedCoder的配置:老的版本中也叫RTW 模型的配置選項中諸多選項對模型的生成的代碼的風格,注釋,檔案的多少都有直接的影響,這裡不細說。

     6、外部代碼的使用和內建方法。

     掌握到上面的内容就可以進行簡單的模型設計仿真及代碼生成工作了。如果要生成高品質的産品級代碼可能還要掌握更多的工具,比如:Fixed-Piont(定點工具)、Model Advisor(模型規範化的工具)、ParameterEstimation(參數優化工具),如果要做測試工作還需要了解測試覆寫率的知識,以及怎麼使用相關的工具箱進行覆寫率的檢驗和補充。

原文:http://blog.csdn.net/wk119911/article/details/13877023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