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陸雄文對話甯高甯:國有企業有沒有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科創時代,企業家應當如何定位自己?

作者:複旦大學管理學院
陸雄文對話甯高甯:國有企業有沒有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科創時代,企業家應當如何定位自己?

✔ 中國企業有沒有繼續增長拓展,進入世界市場競争的機會?

✔ 國有企業有沒有真正的企業家?

✔ 科創時代,我們如何給出企業家的新定義?

6月29日,複旦問學講堂“變革與演化——複雜變局中的中國企業管理暨甯高甯新書讀者見面會”在學院舉行。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原黨組書記、董事長甯高甯發表主題演講(點選閱讀),并和陸雄文院長展開深度對談。

對談摘錄

陸雄文院長和甯高甯先生就四個議題進行了暢快的思想碰撞和深度探讨。

01

國有企業有沒有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

陸雄文:在工業經濟時代,财富主要就是物質财産,要有動力發揮企業家的潛能,首先讓企業創造财富,然後分享财富,這是傳統定義的企業家精神。有學者認為國有企業不會有真正的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因為企業經營的好壞和上司者個人的财富收益沒有直接關系。您怎麼看?

甯高甯:大企業裡有沒有創業者?國有企業裡有沒有企業家?當然有。企業家、高管、管理團隊……所有這些人都應該有企業家精神。這和股權是沒有直接關系的,其實作在全球的大企業裡面,和股權沒有直接關系的CEO占到99%。

當你想做企業家,最終要想到的是你對社會和周圍人會産生什麼影響,你有沒有影響了一批人,感化了一批人,有沒有改變一些東西?比如,國有企業有這麼多資源,隻要你前瞻性地預見了發展,動用了資源,承擔了風險,創造了東西,這就叫企業家精神。

做企業不能一開始就算小賬,而是要算算你的經曆、你能夠看到的東西和能夠把握的東西,這些是最重要的财富。

人生到我這個年齡,再往回看的話,我不會後悔當時某件事少賺了多少錢,而是會想當時應該這麼幹就能做得更好。我們就像去了一趟深山,哪怕沒有拿回來多少寶藏,隻帶回來一身的露水和樹枝草葉,但當我們抖落下來以後,會發現都是非常有意思的東西。

去做民營企業也是一樣的道理,不能一開始就算小帳,覺得很合算的才去搞,不合算的都不搞,你要是拿出勇氣徹底犧牲5年,一定會得到回報。

陸雄文:我們今天需要重新定義“财富”。今天是技術資本、管理資本主導的時代,今天的企業家已經脫離了工業經濟時代必須跟股權捆綁的束縛。

一個公司隻有一個企業家,他是企業的靈魂,能夠去開創新的視野和未來。他不僅有勇氣,而且有知識,能用知識體系去進行系統化的管理,有戰略的設定、執行,然後把目标達成。而他積累的财富,也不僅僅是物質财産,還有事業成就、人生體驗等精神上的财富。

陸雄文對話甯高甯:國有企業有沒有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科創時代,企業家應當如何定位自己?

陸雄文

02

國企搞創新研發怕不怕雞飛蛋打?

陸雄文:科創時代,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限制技術輸出到中國。在中國原來基礎不夠的困難情況下,國有企業和央企怎麼有膽量進一步去做研發和創新投入,不怕“雞飛蛋打”?

甯高甯:“科學至上”是2018年3月份在中化提出的,那時候還沒有中美貿易戰,也沒有華為事件。我們隻是覺得,中化必須全面轉向科技創新企業——必須這麼往前走,走得快也好,慢也好,都沒問題。

我到中化以後看了所有的業務,發現比較有生命力的、世界市場佔有率比較大的,就是因為在曆史上有過兩次技術突破,第一個是橡膠的防老劑,另一個是制冷機。我當時寫了一個“科學至上”的文章,一萬多字,在一個咖啡館裡寫了一整天,然後在公司裡面開始推動,大家開會讨論了三天三夜,非常興奮,提出了新的戰略。但是也有老幹部懷疑,說你不要把企業搞黃了,搞黃了的話我們的養老金就沒有了。後來國資委也讓我和100多個企業做了分享。

今天看來,中化順應了曆史發展的大趨勢。現在集團每一個單元、每一個業務,後面都有很大的研究所做支撐。研究所就是發動機,就是戰略,就是未來的方向。

陸雄文對話甯高甯:國有企業有沒有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科創時代,企業家應當如何定位自己?

甯高甯

03

多元化企業如何高水準管理?

陸雄文:您做了很多購并,但是看世界現在的趨勢,很多跨國公司巨頭都說“我不做多元化”。您這麼做的背後邏輯是什麼?不相關的單元怎麼做到一起成功?

甯高甯:分幾塊來看。一個是華潤,它一開始就有多元化的底子。華潤是一個貿易公司,當時外資湧入中國,華潤和國際資本市場的連接配接非常傳統,這使得它不多做幾個産業就根本無法應對國際資本市場給它的投資。後來外貿全面放開,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内地一年之内就在香港開始了2500多家貿易公司,都跟華潤競争,貿易業務基本上就沒有了,那就面臨急迫的轉型需求。

華潤的Logo裡有四個抽象化了的“人”字,其中一個就叫“人口驅動增長”,我覺得當時中國真正的經濟動力來自于人口,我們就做人口最多消費的東西,啤酒也好,醫療也好,地産也好,就開始多元化了。但是華潤還有一個口号——在一個行業一定做到前三,做不到就賣掉,現在基本上都做到了。這裡面華潤有自己的管理方法,就是“6S”系統,現在已經更新為電子化的“i6S”。

協同是我在公司裡面說得最多的詞,多元化企業必須有協同。網際網路平台出現以後,帶來了兩樣東西:平台上生态鍊的多元化和資訊傳遞的快速準确性,這些使得多元化企業更成為可能。反過來講中糧,中糧不是多元化企業,它就是好産品、産業鍊,中糧所有的企業都是産業鍊延伸形成的。

陸雄文:要麼産業多元化、相關多元化,要麼前後一體化或者整個産業鍊能夠閉環。不相關的多元化怎麼在一個公司并存,管理的水準要高。6S,包括現在的i6S,都是系統化思想,每個體系是完整的,把每個體系用上去,然後完整地用管理協同起來,最後是有效率的競争力。

甯高甯:你要首先信任你自己,信任你的團隊,還有體系。我經常講,做企業家或成功的職業經理人,70%靠天分,30%靠教育。我覺得MBA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能學到很多管理企業的基本概念和邏輯,特别是建立了一個和管理理論能夠溝通的語言。你會發現在很多創業者裡,受過大學教育和沒受過大學教育的,最後的結局或者發展是不太一樣的,這是基本教育的要求。

04

科創時代的企業家如何定位自己?

陸雄文:我有一個觀察,第一代企業家是“卷褲腿”的鄉鎮企業家,第二代企業家是“國退民進”改制時期湧現的企業家,第三代企業家是網際網路企業家,但他們大都是為了脫貧緻富而創業。

到了今天這一代“科創企業家”,則更多了一份情懷,他們所追求的是創新突破,進而造福社會。他們永遠有企業家精神,有勇氣、有遠見、敢冒險,有能力把事業做成,而且能夠把團隊帶起來,甚至于可以給别人更多财富的回報,但是自己可以很淡然。

這個社會需要企業家,也需要職業經理人。可能企業家是少數,更多的需要職業經理人,這是我們商學院的培養使命。大概10年以前,我開始鼓勵同學創業,我覺得當時外資企業相對比較公平了,國有企業相對來說講規則了,民營企業也有機會發展了。

而我們今天實踐科創戰略的目的,就是讓管理學院的學生學習科技知識,懂得科創企業成長的模式和規律,将來跟企業家一起去創業,這是我們要培養的方向。

甯高甯:企業、商業和市場是驅動社會進步的最主要的力量。中國式現代化的主體一定是企業。從這個意義來講,今天非常祝賀,也非常羨慕我們管院的同學,将來畢業以後能夠參與這項偉大的運動。

人生是一個long journey,我的建議是,少抱怨,少求當期、即時的回報,要看得長遠一點。悲觀就是一種狀态,樂觀才有思路和方向,才會有往前走的動力。

陸雄文對話甯高甯:國有企業有沒有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科創時代,企業家應當如何定位自己?
陸雄文對話甯高甯:國有企業有沒有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科創時代,企業家應當如何定位自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