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誰能成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智能中控屏申請出戰

如果把智能家居的場景比喻成一個演奏交響樂的舞台,各種loT裝置則組成了功能各異的弦樂組、木管組、銅管組、打擊樂組和色彩樂器組等,房屋使用者是最終的指揮官,那麼誰是萬衆矚目的那根「指揮棒」?

很多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智能手機。确實,智能手機作為人手一部的loT入口,不僅覆寫面廣,而且基本上上網的智能家居,都能通過相應的APP進行遠端遙控。因而智能手機在整個智能家居中,可以随身攜帶,随時自由控制,實在是不二之選。

好吧,如果智能手機真的能成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那麼這篇文章到這裡就可以結束了。但是,想必有很多朋友并不同意,特别是小愛同學、天貓精靈以及小度的忠實使用者。

誠然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以AI為核心技術的智能音響成為了最為暢銷的智能家居硬體(甚至沒有之一)。99元的小愛同學帶回家,誰家還沒有一個呢?但是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以此類推,智能電視、智能門鎖等選手是不是應該也有機會成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呢?

誰能成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智能中控屏申請出戰

智能中控屏申請出戰

開過車的人,特别是如今大熱的新能源汽車的司機們,應該對于汽車上的中控屏并不陌生。通過它看倒車影像,看電影電視聽歌,也可以控制空調、看導航等。

這東西毫無疑問就是汽車的控制中心。那麼,你有沒有想過汽車本質上也是類似于家居一樣的封閉生活場景。既然汽車有自己的控制中心,家居場景會不會也有這樣的一個自帶的控制中心呢?

有些樓宇是有這樣的中控屏的,但相對來說太簡陋,甚至你隻能将其視為一個固定的遙控器,應用有限,是以存在感很低。但是自從智能家居這個概念流行起來之後,智能中控屏也順道橫空出世,而且發展勢頭相當猛烈。

市場研究機構IDC發表的《中國智能家居裝置市場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中國智能家居中控屏市場出貨量為30萬台,同比增長160.7%。預計2022年智能家居中控屏市場出貨量将突破65萬台,同比增長106.4%,未來五年市場出貨量年複合增長率将超過60%。

誰能成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智能中控屏申請出戰

巨大的市場增長潛力前景,吸引了不少新玩家湧入。這其中,就有我們熟悉的華為、小米這樣的loT賽道頭部玩家。

2022年7月4日,在「Nova10系列及全場景新品夏季釋出會」釋出會上,華為全屋智能2.0正式亮相。在華為推出的全屋智能2.0中,全面更新的智能中控屏作為一款重要新品亮相,引起諸多關注。

可以控制智能家電的智能中控屏,配合上華為的鴻蒙作業系統,非常具有想象空間。為了實作更為智能的軟體互動,華為的智能中控屏內建了三大功能:收納式卡片全屋管理、星環按鍵AI環境自适和智慧語音互動。

所謂收納式卡片全屋管理,就是華為将所有可供管理的智能裝置,都放在中控大屏上,并且根據空間、場景進行細緻劃分。

之是以進行細緻劃分,是因為客廳、餐廳以及卧室等空間的應用場景肯定是不一樣的,比如在餐廳就可以設定一個燭光晚餐模式,這樣以後在用到的時候,就可以一鍵開啟。再比如在客廳就可以設定一個觀影模式、卧室設定睡眠模式等。

誰能成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智能中控屏申請出戰

根據不同的需求場景,進行定制化、個性化設計,這毫無疑問是智能中控屏的優勢所在。

去年同月,小米推出了新一代智能中控。和華為釋出的智能中控不一樣的是,小米這個智能中控,看起來就像一個帶有螢幕的音響,也就是小愛音響的更新版。

華為的智能中控是作為其全屋智能的一部分随整個解決方案發售,而小米這個新一代智能中控,不僅可以單獨購買使用,而且價格也更便宜隻需要300多元。

從外觀上來看,小米這款智能中控系統與此前的小米智能家庭屏10基本保持一緻,整機采用一體化設計,上半部分為螢幕,下半部分為音箱。小米智能家庭屏6搭載了6英寸螢幕,機身側面擁有快捷按鍵,可一鍵關閉麥克風,不再喚醒小愛同學。

誰能成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智能中控屏申請出戰

除此之外,小米還釋出了一款智能家庭屏10,和小米智能中控在外觀上毫無二緻,隻是前者的螢幕有10英寸大,看起來更像是平闆電腦和智能音箱的結合。

用這個智能家庭屏,使用者可以用來控制家裡的智能裝置、聽音樂、進行視訊通話,甚至刷劇等。看起來,主打影音功能外,還相容了智能中控的功能,專業性上應該會遜色不少。

誰能成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智能中控屏申請出戰

從無屏音箱演變成有屏音箱,再從有屏音箱變成牆壁上的中控屏,可以看出華為和小米并不隻是簡單的增加多媒體功能或者聯網功能,而是往控制家電、家具的方向走。

不過,無論是智能手機、智能音箱還是智能中控屏誰能成為未來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都離不開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我們需要一個怎樣的智能家居控制中心?

我們需要一個怎樣的智能家居控制中心?

智能家居場景作為現階段規模最大、落地最快的消費物聯網場景,可以說是萬物互聯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以,這一領域集中了消費物聯網(CIoT)的大部分玩家。

根據IDC的預測,智能家居到2023年将增長到14.6 億台,複合年增長率為14.9%。其中大屏及視訊娛樂、智能音箱和家庭安防是主要的細分領域。

自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智能家居的概念興起以來,業界普遍認為有三個版本的智能家居概念。

智能家居1.0時代,也就是智能單品時代。

這個階段的主要目标是,給各種家居産品裝上傳感器晶片,然後就形成了所謂的「智能家居」。

誰能成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智能中控屏申請出戰

這些智能家居通過傳感技術接收資訊并發出相應的指令,智能産品及其子系統接收指令并做出判斷回報,完成相應動作以減少使用者工作量。這個階段的智能家居有着操作複雜,控制入口分散、場景模式碎片化,裝置相容性差等問題,是以就導緻客戶體驗感較差。

智能家具2.0時代,也就是互聯互通階段。

綜合利用計算機、網絡通訊、家電控制等技術,這個階段着重于将家庭智能控制、資訊交流及消費服務等家居生活有效地結合起來,保持這些家庭設施與住宅環境的和諧與協調,進而搭建多元化場景及智能化空間。比如說我們前面介紹的華為智能中控系統。

這個階段雖然在技術上已經能夠完全實作互聯互通,但是由于行業競争和利益的問題,互動入口難以實作統一,無線通訊協定之間無法互相取代,統一通訊協定标準難以實作。

誰能成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智能中控屏申請出戰

目前雖然智能家居市場發展迅猛,但是現在的廠商産品大部分還停留在智能家居1.0時代,少部分廠商躍升到了2.0,而實際上唯有3.0才是我們心中智能家居生活的未來。

什麼是智能家居的3.0時代呢?從實作目标的角度來說,智能家居就是實作全面智能的階段。這個階段,智能家居裝置可以感覺使用者在家中做的任何事情,随時能夠通過智能化的功能,給予使用者生活上的支援,同時針對使用者的即時性需求,提供智能化的服務。

如果說智能家居的2.0時代是被動響應,使用者需要主動下達指令或者提前預設指令,那麼3.0時代就是提前預測使用者行為和主動響應,将原本冷冰冰、千人一面的智能家居場景,提升為有溫度、個性化的生活智能場景。

如今,行業正在向2.0時代大踏步邁進,也有少部分廠商在探索3.0時代的應用場景。

但是很明顯,就目前來說,很多需求場景定制,使用智能手機是很難辦到的,甚至很多智能音箱也有其局限性。比如不少智能音響,打開空調、電視等簡單直接的指令,就能很好執行。但是當你說「我想看電影」這樣一個需求時,就有些不知所措了。

誰能成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智能中控屏申請出戰

因為這涉及到更複雜的行動指令。比如說針對「我想看電影」這個指令,并不是那種聽完就可以直接無腦執行的指令,而是需要先分析需求(是想在家看,還是去電影院看),分解滿足需求需要執行的指令(假如是在家看,那麼就需要打開電視機、将燈光調到觀影模式),以及後續行動(打開電視後詢問我要看哪部電影)。

可以說,隻有能識别使用者需求而不僅僅是指令的智能控制中心,才是真正的智能。不然脫離了對于使用者需求的了解、對場景的支援,所謂的「智能裝置」看上去隻不過是一個連上網的遙控器而已。

為什麼智能中控是未來?

如今絕大多數智能家居場景是通過将使用者資料和指令發送到一個中央存儲伺服器進行處理和執行需求了解,但是如果我們的智能家居要發展到3.0時代,勢必需要足夠低的網絡延遲、足夠安全的資料隐私保護以及足夠低廉的成本,才能實作。

就如今的體系結構來說,存在着回程成本、延遲和安全性方面的問題。而應用邊緣計算,則能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那麼,什麼裝置可以作為邊緣計算的執行中樞呢?

不會是要拿着到處跑的智能手機,也不會是智能發聲沒有畫面的智能音響,大機率會是更新之後的智能中控,足夠專業、足夠智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