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能家居,是“裝”出來的?

在很多數描述場景中,智能家居給人的印象似乎就是一部豪門影視劇:董事長拿起手機,一鍵撥通家裡的電話,指令式地說到:“吳媽,我是阿Q,今晚我們按時回家吃飯”。然後一切OK。

然而,不受限制地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使用手機控制家裡的一切,我們似乎還沒有準備好。更确切地說,是目前傳統的家電生産廠商和網際網路巨頭們一直沒有準備好。因為這将意味着改變産品形态、轉變掙錢的方式、讓出一部分傳統市場、重新進行市場分工,等等。有些轉變已經很清楚,但它們肯定不樂意;有些轉變還帶有太多不确定性,是以它們還知道該怎麼辦。

在什麼是“智能家居”方面,大家似乎已經達成“共識”:購買帶有“電腦”的智能化家庭裝置,它們都可以連接配接到家庭網絡,它們可以通過家庭網絡共享資訊,它們能接受主人和家庭控制中心的統一控制。

這樣一來,一些家電産品的形态就需要作出變化,比如空調有必要重新設計,主機與溫感器最好不是一體化的,這樣我才有可能把它們分别安裝在恰當的地方,通過網絡實作實作最佳溫度控制。再比如電視,我很期待電視成為家庭的集中顯示中心,是以也就期待顯示功能與電視功能分離,把電視功能放到盒子裡,最好是放在家庭控制中心。這樣我就不必非得坐在客廳的沙發裡看電視,而是可以拿着iPad在跑步機上看電視。這對于電視廠商是颠覆性的,廣電總局對這種看電視的方式可能會提出強烈抗議。

更大變化可能是市場重新分工,也即由标準化引起的市場資源重新配置設定。業界曾經以為誰掌握了标準,誰就可以控制家庭的入口,獨享家庭接入裝置的市場,甚至可以壟斷家居智能的定義權和内容服務權。但越來越多地表明,就象在網際網路世界,開放的标準才有足夠的市場容量。一旦采用了開放的标準,就會有更多靈活、開放的智能家居體系結構出現,就會有更多的技術、産品與服務創新。傳統家電廠商會失去智能家居的定義權,部分傳統家電廠商可能會消失。

下一個激烈競争的領域将是API和消息路由服務。從外面控制家裡的裝置,特别需要可以信賴的第三方服務提供商。我首先能夠想到的是蘋果模式:閉環、消息路由、雲計算、大資料。雖然目前還不清楚,對于智能家居行業來說,大資料到底意味到什麼樣的财富,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對于傳統家電行業來說,這可能會成為一個必須競争的主戰場。傳統網際網路巨頭們已經開始布局了。

當新的市場分工完成以後,我能想到的場景是:家裝公司依照我的構想對我的新家進行系統化設計,最後把智能化“裝”出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