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甲骨文收購升陽, 學習蘋果好榜樣?

本文轉自:[url=http://apple4.us/2009/04/post-158.html]apple4us 木遙[/url]

今天業界最大的新聞是[url=http://tech.sina.com.cn/focus/ibm_sun/index.shtml]甲骨文正式宣布收購升陽[/url]。之前傳言得沸沸揚揚的IBM收購意向已于兩周前被撤回。

這無疑是近年來最重要的資訊産業并購案之一,其前因後果足夠人們讨論很長時間。一個有趣的事實是許多人關于這條新聞的第一反應是:甲骨文在學習蘋果了(或者說,埃裡森在學習喬布斯了)。

下面是兩則剛剛出爐的新聞分析。其觀點不盡然相同,是以一并翻譯出來供大家參考。

[url=http://www.techcrunch.com/2009/04/20/oracle-wants-to-be-the-apple-of-the-enterprise-but-it-just-became-ibm/]甲骨文試圖做企業級的蘋果,實際卻正在成為IBM[/url] by Erick Schonfeld

埃裡森總想成為企業級的喬布斯。今天早上甲骨文以74億美元收購升陽的消息标志着他讓甲骨文向着一家全方位企業級技術供應商邁進了一大步。有升陽在手,他就能夠做到把從晶片到伺服器到作業系統到Java中介軟體和資料庫以及企業級應用統統打包在一起了。

下面是埃裡森的聲明中的一段話:

甲骨文将會成為僅有的一家能夠設計完整的從應用到磁盤的內建系統的企業,在這樣的系統裡所有部件都天衣無縫地互相配合而不需要我們的使用者插手其間。我們的客戶将會享受更低的內建價格,而系統的效能、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會得以提升。

像蘋果一樣,甲骨文希望替使用者承擔系統的複雜性,把IT部件精密配合在一起進而以最優的方式運作其軟體。通過這筆交易,埃裡森終于實作了其自九十年代早期就開始懷有的“完美血統”的系統之夢,而這個夢想已經被他擱置了很久。另一方面,在看起來和同蘋果類似的制造完美産品的努力之外,甲骨文其實是變得更像IBM了。它會利用升陽已有的伺服器市場佔有率來推廣甲骨文資料庫和軟體,并且進而捆綁所有IT服務。它當然也會繼續支援Dell和HP以及其他競争對手的軟體,但是其營銷将會圍繞着內建産品來進行。如果它最終得以推出更低價高效的産品,那對甲骨文和使用者來說是雙赢的局面。但是考慮到它需要剝奪一部分使用者的選擇權,其營銷難度其實比說服客戶放棄黑莓轉向iPhone還要大。

甲骨文收購升陽和IBM的收購除了價格之外究竟還有什麼不同點呢?升陽強大的伺服器會有助于昂貴軟體的銷售──以前是這樣,以後也還是這樣。一個重要的收購動機來自于升陽名下的Solaris作業系統和Java。由于硬體的利潤率持續下滑,軟體部門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可以說,在甲骨文的幫助下,升陽至少能夠繼續得以生活在矽谷大家庭裡。

但是從甲骨文這一方面來說,最重要的收獲在于MySQL,盡管埃裡森幾乎完全沒提到這一點。升陽去年以十億美元收購的這一開源資料庫軟體現在落進了甲骨文手中。随着MySQL越來越普及,甲骨文的高端資料庫市場正在一點一點被侵蝕。現在甲骨文終于能夠自己跟自己玩了,沒準直接關掉MySQL也說不定(如果真這麼做就笨到家了)。

也許更有意義的是分而治之的做法:在高端出售優化的升陽伺服器,運作Solaris、甲骨文的資料庫和企業應用;在低端出售Dell和HP的伺服器,運作MySQL和Linux。

另一個未知在于升陽在雲計算方面的努力會有怎樣的前景,既然埃裡森壓根就對這個想法不屑一顧。看看他會不會改口吧。

[url=http://www.time.com/time/business/article/0,8599,1892663,00.html?xid=rss-topstories]像蘋果一樣思考[/url] by Josh Quittner

每個人都嫉妒蘋果,埃裡森也不例外。這個不甘寂寞的壞小子一手創立的甲骨文公司因其關系資料庫軟體而成為世界第137大公司。喜歡駕駛舊戰鬥機,住在一棟山寨日本風格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裡的埃裡森也是以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和矽谷巨頭之一,就像他的老夥計喬布斯一樣。是以今天早上爆出甲骨文以約74億美元收購升陽的新聞後,大家會覺得既驚訝又自然。

第一眼看上去,這場生意單從軟體角度來看是合乎情理的。甲骨文藉此把升陽旗下的競争對手MySQL攬入懷中,并且也獲得了Java這一跨平台語言的控制權。Java語言對很多甲骨文的産品構成支援,是以擁有這一語言并控制其發展方向對這家資料庫公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更不用說升陽公司的Solaris作業系統正運作在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伺服器和工作站上,這些已經足以讓甲骨文的這筆收購引人注目了。

但是切記升陽其實也是一家硬體公司,它的工作站構成了網際網路淘金年代的基石,今天也仍然在高端領域具有統治地位。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提到蘋果的緣故。當喬布斯1996年傳回蘋果并拯救這家公司的時候,很多觀察家都覺得他專注控制的目标不可思議。PC産業能夠井噴式發展的一個因素就在于硬體和軟體(也就是作業系統)的分離。“PC相容性”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做出一台機器來運作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這一點讓許多公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包括Compaq和Dell。但是另一方面,這也使得硬體生産商不得不全力競争以向客戶提供廉價的多功能産品,而與此同時微軟的作業系統因為不得不支援龐雜的硬體環境而越來越臃腫笨重。

喬布斯指出,把軟體和硬體綁定起來,專心為使用者制造完美統一的産品才是王道。他給予客戶一流的使用者體驗──伴随着一流的價格,讓蘋果得以獲得豐厚利潤。 iPhone的故事也差不多,雖然衆所周知,由于需要同行動電話營運商合作,蘋果不得不放棄一部分核心控制權,而這讓喬布斯非常非常之不爽。

我不同意某些分析家認為這場收購讓甲骨文更像IBM了(僅僅在兩周前IBM才剛剛試圖收購升陽未遂,原因在于升陽公司董事會特别是其主席,公司傳奇式的創始人麥克尼利的極力反對)。由于得以收購升陽,埃裡森掌握了內建從晶片到機箱到軟體的全方位的能力。而同蘋果所面對的反複無常的使用者市場相比,他所拿到的是利潤要豐厚得多的一塊市場。這讓他得以更好地控制其公司的長遠發展,正像喬布斯所做的那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