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影視劇中的記者形象是如何在影視作品中展現的?

作者:道爾頓筆記

閱讀文章前辛苦您點下“關注”,友善讨論和分享,為了回饋您的支援,我将每日更新優質内容。

文 | 道爾頓筆記

編輯 | 道爾頓筆記

美國影視劇中的記者形象是如何在影視作品中展現的?

記者形象建構

美國影視劇中的記者形象是指在美國影視作品中,通過電影叙事手法語言、行為、電影情節等建構的記者形象,通過描述性名額和分析性名額下的多個類目來考察。

資料統計與分析:在觀看樣本電影的過程中,對上文圖示中的類目進行記錄,通過對以上統計資料的分析,形成不同類别比例對比,以具體類别圖示以表格、餅狀圖予以展示。

通過對2000-2019年30部樣本電影中的記者形象依據各項名額進行内容分析,研究這一時期的記者形象有着怎樣的特點,記者形象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有着怎樣的變化。

将記者形象放在美國社會和新聞業态中去研究,通過對記者形象的研究,綜合以上研究分析結論。

與時代背景相聯系,探讨美國新聞題材影視作品與社會環境的互動關系,即社會環境如何影響記者形象的形成,新聞題材影視作品又是如何“反分析”當下的社會空間的,最後以此觀照新聞業,剖析社交媒體時代,傳統新聞業應該如何應對危機。

美國影視劇中的記者形象是如何在影視作品中展現的?

記者形象的描述性名額統計與分析

美國影視劇中的記者形象是如何在影視作品中展現的?

在統計到的記者形象當中,女性記者的數量為26個,占總比的31%,遠低于數量在58個的男性記者。而在影片當中,除《新聞編輯室》的娛樂女記者形象外。

女性記者大多以正面形象呈現在觀衆眼前,她們被塑造成獨立、自主、專業性強但性格細膩\能發現男性記者難以發現的問題點的精英女性形象,她們在影片中作為主要角色影響着劇情走向,或是作為配角和其他記者組成工作團隊,各司其職。

美國影視劇中的記者形象是如何在影視作品中展現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性别這一名額中,在影片當中,随着年齡的增高,女記者的婚姻狀況呈現出“中年以下——單身”、“中年——已婚”、“中年以上——已婚,有子女”的固定趨勢。

而男性記者的婚姻狀态更加随機,有單身的也有已婚的,和年齡不存在對應關系。她們在這些影視作品中擁有與男性記者一樣的工作能力和專業技巧,比起男性記者更加溫柔和知性、注重細節。

美國影視劇中的記者形象是如何在影視作品中展現的?

女性記者更容易給予觀衆情感共鳴,帶給影片較強的觀看性。從得出的資料可以觀察到,已婚記者的占比是最多的,影片在描述記者工作之餘,對于記者生活的展現大多來自已婚記者的家庭。

而離異記者的離異原因,大多數電影歸結于記者行業的高強度工作和照顧家庭之間産生的沖突。

美國影視劇中的記者形象是如何在影視作品中展現的?

在美國新聞界,有着明顯的白人主義特征。在美國新聞題材電影中的種族分布圖可以看出,黑人記者以及其他人種記者在美國新聞題材電影中占比較少,這種帶有精英意味的職業往往在美國影視作品中呈現人種差異。

隻有寥寥幾部電影中出現過個别白人以外的種族擔任新聞從業者。美國的新聞界有着比較強的種族歧視問題,我們從影視作品可以看出這一點。在現實社會中,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帶來的輿論壓力,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美國的媒介機構開始試圖解決這一問題。

美國影視劇中的記者形象是如何在影視作品中展現的?

然而直到90年代末期,這一種族歧視問題在美國職場尤其是新聞業仍舊未被解決。作者收集到的2000年以來的新聞題材影視作品樣本中,黑人記者也隻出現過一次,在影片《真相至上》中作為配角擔任部門經理一職。

在《夜行者》中,布魯姆的學徒,一位年輕的墨西哥人,是作者收集到的樣本中唯一名白人和黑人以外的其他種族記者,以上兩名記者在影片中隻擁有寥幾句台詞,和同部電影中的其他角色相比,有關他們的鏡頭相對較少。

從資料可以得出,美國電影中的記者類型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是調查類記者,他們在影片中通過采訪報道、調查驗證,一步步抽絲剝繭去尋求真相,是最受好萊塢青睐的新聞選材範圍。

新聞主播題材這幾年數量有所上升,以《新聞編輯室》、《真相》熱度最高;八卦記者多以負面形象出現在影片中,他們為得到新聞可以犧牲職業規範;

美國影視劇中的記者形象是如何在影視作品中展現的?

媒體管理者在影視劇中的出現大多不是主角,而是在新聞調查進行到關鍵時刻需要重大決策時才出現,在情節中也大多會審時度勢、尋求大局利益;

和有關戰地新聞報道的戰地記者共同占據了整個記者類型的13.10%,比較于20世紀60年代-80年代早的新聞題材影視作品中對于戰地記者的關注有所減少。

美國影視劇中的記者形象是如何在影視作品中展現的?

雖然美國有着一定數量的獨立記者或獨立攝影,但在美國2000年以來的新聞題材影視作品中,新聞體裁的選材範圍多以團體為主,記者也大多屬于主流的媒體或主流媒體分支,他們的形象一定程度代表美國新聞業的專業,同時也代表着美國新聞業的權威。

美國影視劇中的記者形象是如何在影視作品中展現的?

除八卦記者以外,其他記者類型的失範行為次數均少于未失範行為次數。

其中,調查記者、戰地記者的失範行為占總數比較少,這兩類記者多出現在宣揚正面記者形象的影片當中,情節細緻刻畫了記者日常工作中的高度專業性以及排除萬難找出報道真相的精神。

新聞主播樣本量較少,僅從少有的樣本中來看,失範行為較少,作為主導新聞最終播出效果的角色,往往在影片中起到總領團隊的效果,例如《新聞編輯室》裡的will。

媒體管理者的失範行為多表現在顧及政治、權衡利弊下的決策方面,但在部分影片中,媒體管理者也有正面形象,起到關鍵時刻做出正确決策的作用。

八卦記者很少有英雄氣概的正面角色,這與他們的工作性質息息相關。

描述性統計名額下的形象特點小結

作者收集到的30部電影中,女性記者數量為26人,占到總體樣本的31%,且大多作為主角出現,在影片中擔當重要角色,影響着劇情走向。

《真相至上》中由凱特·貝金賽爾扮演的女記者瑞秋,影片中的她有着職業女性的幹練和女性記者獨有的細膩觀察,這部電影通過瑞秋的舉報中情局探員的案件展開了對美國新聞界舉證權的讨論,由電影映射現實中美國新聞立法的缺失和模糊,極富現實意義。

美國影視劇中的記者形象是如何在影視作品中展現的?

盡管在這類影視劇中,許多女記者的職業行為總是受到愛情和家庭的限制,《真相》當中的女記者瑪麗在面臨父親的控訴時,最終崩潰,倒在丈夫的懷抱裡,哭泣着說:“我沒辦法再承受下去了!”

《堅強的心》中的女記者毅然決定踏入戰争地帶,報道恐怖分子的惡行,也是為了繼承丈夫的遺志,用感情去解釋自己的職業行為。

對女性記者的形象塑造始終和感情、家庭挂鈎,和男性記者身邊的女性始終處于伴随狀态的特點恰好相反。但就總體趨勢而言,女記者更加獨立自主的一面也被逐漸展現出來。

2015年上映的《聚焦》使人們自《晚安,好運》之後,又一次被新聞題材影片所震撼。

影片沒有刻意的煽情,憑借對真實事件的細膩改編和對堅守新聞精神的新聞從業者的刻畫最終獲得第8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影片中的女記者由瑞秋·麥克亞當斯扮演,她的經典台詞:“我在這,是因為我真的關心。”展現了女性記者細膩、打動人心的角色形象。

在影片中,她與男性記者的職責并無不同之處,走訪調查、與有心理問題的神父溝通、安慰受害家屬,除了記者應有的專業性之外,女性記者給予了觀衆更多情感體會和感動身受的共鳴感。

有關記者類型分類上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嚴肅類新聞題材之下的調查記者占據了總體樣本的一半以上。

《聚焦》、《真相》等嚴肅類新聞題材電影中的調查記者憑借着對新聞事業的熱愛和對職業道德的堅守,通過穩紮穩打地采訪驗證不斷探尋着事實真相,也帶動着電影情節不斷走向高潮。

美國影視劇中的記者形象是如何在影視作品中展現的?

片中正義凜然的新聞人風采作為主要角色為電影增色不少,也使得嚴肅類新聞電影總能在口碑和票房上取得不錯的成績。

從總體資料來看,電影中都憑借記者這一職業的日常工作推動着劇情發展,影片的劇情走向會因為他們在調查采訪當中所用的新聞報道方式而形成不同的結果,而這一方式可能是合理的,也可能是違背職業道德底線的。例如在影視作品《新聞編輯室》中,有限電視訊道HBO的新聞欄目為我們塑造了正面的、堅守新聞專業主義和新聞理想的新聞團隊。

劇中很多新聞事件都是由真實發生在現實中的新聞改編的,其中包括第一集的墨西哥石油洩漏、刺殺本拉登的報道、班加西使館事件等等。

HBO的新聞欄目團隊在劇中不僅有着高度的新聞專業性,同時有着高度的新聞專業主義精神和對生命極度珍視的人文情感,是記者報道專業性和職業道德選擇的正面代表作品之一。

當觀衆觀看電影時,除了通過片中角色的對白确認記者身份外還可以通過人物的服裝造型和随身攜帶的工具判斷其職業。

美國影視劇中的記者形象是如何在影視作品中展現的?

錄影機、錄音筆、話筒、攝影機等物件作為記者随身攜帶,出現頻率最高的物品總是能幫助觀衆迅速建立認同,強化觀衆對角色職業身份的确認。

記者形象的分析性名額統計與分析

美國影視劇中的記者形象是如何在影視作品中展現的?

2000年以來的樣本影視作品中,新聞消息素材53%來源于突發

事件,一半以上媒體關注的事件來源于突發事件。記者依然承擔着突發事件報道和澄清的

主要角色,“瞭望哨”的角色功能依然存在于記者日常工作中,這與現實是相符的。除此之外,線人或線報作為新聞來源也占據了35%,這是美國新聞業的特點之一,記者作為獨立

調查者,在政府或警局有着及時掌握消息的線人,這一特點在美國影視作品中多有展現,例如《聚焦》、《真相》、《五角大樓檔案》、《總統班底》等。

美國影視劇中的記者形象是如何在影視作品中展現的?

美國新聞題材影視作品喜歡拍攝的主題大多都與政治、宗教、公衆人物有關,其中政治所占比例最大。

政治類話題是美國新聞界和電影作品都喜歡關注的内容,很多經典的新聞單元影片,情節都繞不開政治力量的幹擾或記者對于政治黑暗的揭露,從電影表達來說,這些情節極具表現性,更能夠指引觀衆看下去并進入情節曲折當中。

另一方面,這也是影視作品對于新聞界的真實寫照。與宗教有關的記者電影,是自2000年以來的新聞類影視題材影片才有的特征,在這之前,美國記者電影中很少有作品拍攝與宗教有關的内容。

美國影視劇中的記者形象是如何在影視作品中展現的?

與美國大多數人具有宗教信仰有關,宗教是美國社會很難觸碰和揭露的話題,在這個方面,影視作品也與現實呈現了真實的寫照。但近幾年,美國社會更加敢于正視宗教的話題,也有不少新聞單元影視作品關注了宗教,其中包括對于宗教黑暗的揭露,例如名聲大噪的《聚焦》。

美國影視劇中的記者形象是如何在影視作品中展現的?

在新聞題材的影視作品中,不乏情節涉及“我們該關注什麼?”、“這期内容報道什麼?”的新聞選擇情節,當面對新聞價值選擇時,在2000年以來的美國影視作品中,記者是如何權衡的?

在樣本電影中,記者通過這些因素判斷新聞會收到社會關注,其中政治黑幕的揭露占比最大,意味着美國社會政治話題更容易引起人們的讨論興趣,公衆迫切的需要通過媒體得知政治要聞,政界人物也需要通過媒體與公衆對話。

除此之外,宗教、反恐也占一定比重,在現實中,宗教和恐怖份子的問題是美國社會的公共話題。

美國影視劇中的記者形象是如何在影視作品中展現的?

2000年以來的新聞單元影片涉及戰争話題的相比以往有所減少,這是現實中戰争事件較少的原因。性别歧視多在與影片情節中對于記者本身或是間接人物的涉及,有關性别歧視的新聞事件較少,種族歧視與此情況相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