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大因素裹挾産能狂飙!價格暴跌、寒意襲來,業内人士:光伏界淘汰破産最快明年發生

作者:華夏時報
三大因素裹挾産能狂飙!價格暴跌、寒意襲來,業内人士:光伏界淘汰破産最快明年發生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李貝貝 見習記者 李佳佳 北京報道

進入2023年,産能過剩、内卷加劇、光伏價格戰,這些籠罩在光伏行業上空的陰雲揮之不去。随着蔓延光伏全産業鍊的降價潮,光伏行業大洗牌言論愈演愈烈,不少人認為一些企業淘汰不可避免。

光伏行業大洗牌真的來臨了嗎?是否已存在中小企業被洗牌出去的現象?針對這些市場備受關注的問題,記者為進一步了解實情,對話了多名專家和業内人士。

SMM光伏分析師史真偉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洗牌不會這麼快的,有的企業确實扛不住,日子不好過,但倒閉和破産的現象目前還未發生。

也有業内人士向記者表示,洗牌現在才剛剛開始,前兩年一些企業賺到錢了,彈藥還是有的,預計今年不會有倒閉和破産現象,最快也要明年了。

記者通過多方調查研究發現,光伏行業大洗牌的說法絕非空穴來風。

三大因素裹挾産能狂飙

這兩年,光伏産能急劇擴張,一方面,源于光伏企業巨額投資湧現不斷,上百家企業紛紛跨界。另一方面,與地方政府跑步進場争搶産業紅利密切相關,多種力量和因素的推動下,導緻了光伏的産能增速遠高于需求增速。

有資料顯示,2020年,可統計的光伏産能投資為4000億元,而到了2022年,投資規模卻遠超8000億元,翻了一倍。除此之外,也有資料統計,自2022年以來,已有超100家企業跨界擠進光伏賽道,投資光伏市場資金超3800億元。

據記者了解,鑒于光伏裝機持續增長的态勢,各路資本瘋狂湧入光伏賽道,其中,不乏家電、玩具、畜牧、房地産等行業的龍頭企業。

家電行業最為典型,美的集團、創維、TCL、海爾、格力、長虹等頭部家電企業幾乎均已涉足。還包括服裝紡織龍頭棒傑股份、水牛奶之王皇氏集團、傳統智能制造龍頭寶馨科技、玩具知名企業沐邦高科、養豬大戶正邦科技、房地産巨頭保利和碧桂園等等。

企業跨界光伏步履不停。6月17日,殭屍電腦行業龍頭湘佳股份也釋出公告稱,與湖南沐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拟共同投資設立湖南湘佳沐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次涉足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投資業務。

6月20日,家電零部件龍頭星帥爾入局光伏,拟将4.47億元資金投入到年産2GW高效太陽能光伏元件建設項目。

據不完全統計,從去年年初到今年4月底,上下遊企業均在大幅投資擴産,光伏産業鍊擴産項目超過了460個。

6月份前後的半個月時間裡,四大龍頭企業再度拉開擴産“閘門”。其中,晶科能源總投資560億元,抛出了56GW垂直一體化建設項目。晶澳科技也宣布對其一體化産能進行擴建。僅隔一天,通威股份和隆基綠能又先後釋出了百億級擴産公告。

需要提及的是,光伏也成了地方政府的一道光。這兩年,新能源步入“大基地時代”,整縣推進發展如火如荼。在土地财政走向末路,地方财政普遍吃緊情況下,地方政府跑步進場争搶産業紅利。

“以産業換項目”成為各個地方政府釋放光伏項目的條件,稀缺的土地資源就成為其進行産業招商最好籌碼,光伏産業的“房地産化”将長時間影響光伏産業的發展。

一邊是産能過剩陰霾籠罩,一邊是來勢洶洶的大擴産,看似沖突的場面正在光伏行業激烈上演。

SMM資料顯示,光伏今年新增裝機量預計是370GW-380GW,對應的元件生産量在470GW-500GW之間,矽片需求量在510GW左右,但事實上供給遠大于需求,預計今年年底元件供給會達到500GW,矽片會達到540GW。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全行業的矽料庫存超過10萬噸。同時,5月份單月産量已超過11萬噸,加上進口量超過12萬噸。而到今年下半年,國内的矽料單月産量和海外進口量合計将超過13萬噸。由此可見,矽料過剩程度多麼嚴重。

矽片環節亦如此。根據InfoLink統計,到5月中旬,矽片滞銷庫存已經超過9GW,時間超過5天,廠商倉庫裡的貨物還在不斷堆積。有媒體報道顯示,有公司存貨餘額高達百億。

産業鍊價格全線下調

最令人憂心的是,莫過于光伏産業鍊中的矽料、矽片、電池片以及元件等不同環節,出現了價格的暴跌,企業之間低價競争、互相踩踏的事件在發生。

以矽料為例,根據矽業分會6月28日公布的多晶矽價格顯示,單晶複投料成交均價6.75萬元/噸,周環比降幅0.88%;單晶緻密料成交均價為6.57萬元/噸,周環比降幅為1.05%。國内N型料成交均價為7.37萬元/噸,周環比降幅為0.27%。

整體來看,多晶矽周環比價格降幅收窄,但需要了解的是,多晶矽價格已連續下降了三個月,降幅高于250%。3月1日,單晶複投料成交均價還是23.95萬元/噸,單晶緻密料成交均價為23.74萬元/噸。

上一周,矽業分會公布的資訊顯示,矽料已經跌破企業平均生産成本,檢修停産的情況仍在延續。供應方面,東立、寶豐、上機等項目推遲投産,使得短期供應過剩的預期有所緩解。

但治标不治本,延期投産和裝置不運作,也是有成本的。就裝置而言,5萬噸項目投下去不生産,一年折舊費就高達5個億,更别說資金、土地、人力等各種成本了。在産裝置如果長期連續停産兩年以上,基本就報廢了。

去年8月份,多晶矽價格是30萬元/噸。如今,6.5萬元/噸的矽料價格,勢必會拉開一輪矽料企業的洗牌風暴。

矽片方面,受上遊原材料價格波動及市場供需情況的影響,隆基和TCL中環相繼下矽片價格。以TCL中環為例,4月6日,182尺寸的150μm厚度P型矽片是6.4元/片,而到6月1日價格已降至3.8元/片,降幅達到40.63%。

電池片方面,據統計,從去年8月至今年6月14日,182PERC和210PERC價格下降0.51元/w和0.44元/w。

元件價格也全面大幅下跌,根據EnergyTrend最新報價顯示,其中,182單面單晶PERC元件主流成交價為1.35元/W,下降5.59%;210 單面單晶PERC元件主流成交價為1.37元/W,下降5.52%。

不過,價格方面,樂泰科技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張書樂比較樂觀,他對《華夏時報》記者說道,去年的價格走勢是不正常的,現在價格是回到了比較正常的位置,很多人是希望看到價格回歸到理性的狀态。

張書樂認為,從财務測算的成本來看,目前利率很低,很多行業都不行了。不少人投入光伏行業,恰好說明大家對新能源這個行業還是很看好的,在他看來,目前國内外的需求依然旺盛,從這一點來講,降價也是個利好。

如何穿越寒冬活下來

光伏産業擴産造成了量升價跌,内卷進一步加劇。很多人還是擔憂暴風雨的到來。

記者了解到,在2008年至2012年期間,光伏産業高歌猛進,全國有300多個城市上馬光伏項目,光伏企業之間争相擴張,産能出現嚴重過剩。此後幾年時間内,有超過300家光伏企業倒閉,一些地方投資也打了水漂。這種現象是否會再次上演嗎?什麼樣的企業會被淘汰掉?

史真偉認為,曆史的行情不能完全不看,也别太去看。光伏每一輪洗牌的情況是不一樣的,第一輪也經曆了至暗時刻,上一輪也出現了産能過剩,這一輪的話可能會摻雜地區土地審批、電網消納、儲能配套等因素。在他看來,光伏每一輪的洗牌後都走得更加成熟一些。

史真偉還表示,第一波殃及的可能是成本高的企業,接下來是一些品質差的企業,競争再激烈的話,專業化的企業也有可能遭殃。

有光伏企業人員向記者直言,光伏行業産能過剩的說法是伴随行業持續存在的,可能是因為市場很少遇到如此持續高速成長的行業。目前光伏行業正處于高速增長的階段,結構性的需求與供給不比對是存在的,随着技術的快速進步,先進産能持續不足,老舊産能持續淘汰,是行業的常态。

也有資深業内人士告訴記者,洗牌現在才剛剛開始,前兩年一些企業賺到錢了,這點彈藥還是有的,預計今年不會有倒閉和破産現象,最快也要明年了。

從目前市場反應情況看,一些環節确實還有不錯的利潤,還沒有到最慘烈的時候,但随着競争日益白熱化,你死我活、淘汰破産的時刻就會來臨。

寒冬将至,如何穿越周期生存下來?業内另外一些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道,縱觀光伏行業發展興衰成敗,光伏行業的屬性是“技術驅動+資金驅動”。尤其技術驅動和科技成功快速産業化是光伏企業能長久保持競争力的核心。

不過,上述人士也指出,市場競争加劇其實更是市場經濟充分競争,優勝劣汰的展現,不能一味認為是壞事。競争加劇,加速先進科技成果産業化步伐,加速出清落後産能,有助于中國光伏行業的高品質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