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移動兩顆自研通信晶片驚豔全球,物聯網泛智能硬體将如何變革

作者:科技史觀

你可能已經聽說了,中國移動在6月27日正式釋出了兩顆自研通信晶片,分别是全球首顆純自研RISC-V架構的LTE-Cat.1晶片和中國移動首顆純自研量産的蜂窩物聯網通信晶片,還釋出了首個針對物聯網泛智能硬體的全場景智能連接配接協定。這些晶片和協定的釋出,無疑是中國移動在物聯網領域的重大突破,也是國産晶片實作自主可控的重要一步。

中國移動兩顆自研通信晶片驚豔全球,物聯網泛智能硬體将如何變革

那麼,這些晶片和協定到底有什麼特點和優勢呢?它們又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兩顆自研通信晶片。它們都采用了RISC-V架構,這是一種開源的指令集架構,相比于傳統的ARM或者X86架構,它有着更高的靈活性和可擴充性,可以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進行定制和優化。而且,RISC-V架構不需要支付高昂的授權費用,也不受制于外國的技術封鎖和制裁,有利于國産晶片的發展和創新。

其中,LTE-Cat.1晶片(CM8610)是全球首顆純自研RISC-V架構的LTE-Cat.1晶片,它支援LTE-FDD、LTE-TDD、GSM三種網絡制式,具有低功耗、低成本、高內建度等特點,适用于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工業等場景。而蜂窩物聯網通信晶片(CM6620)是中國移動首顆純自研量産的蜂窩物聯網通信晶片,它支援NB-IoT網絡制式,具有超低功耗、超低成本、超高內建度等特點,适用于智能水表、智能電表、智能停車等場景。

中國移動兩顆自研通信晶片驚豔全球,物聯網泛智能硬體将如何變革

其次,我們來看看這個全場景智能連接配接協定。這是一個針對物聯網泛智能硬體的全場景智能連接配接協定,它可以實作不同品牌、不同平台、不同網絡的物聯網泛智能硬體之間的互聯互通和跨平台協作,打破生态壁壘,提升使用者體驗。比如,你可以用手機控制家裡的空調、電視、燈光等裝置,也可以用語音助手查詢車輛狀态、導航路線等資訊。這個協定還支援多種資料傳輸方式,包括藍牙、Wi-Fi、NFC等,可以滿足不同場景下的連接配接需求。

最後,我們來看看這些晶片和協定的影響。首先,在技術層面,這些晶片和協定展示了中國移動在物聯網領域的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也為國産晶片提供了一個成功的案例和參考。其次,在市場層面,這些晶片和協定将提升中國移動在物聯網領域的競争力和影響力,也将推動物聯網泛智能硬體的發展和普及。最後,在社會層面,這些晶片和協定将促進物聯網泛智能硬體的互聯互通和跨平台協作,為使用者提供更加便捷、智能、安全的生活方式。

中國移動兩顆自研通信晶片驚豔全球,物聯網泛智能硬體将如何變革

總之,中國移動釋出兩顆自研通信晶片,是一個值得關注和鼓勵的事件,它不僅展現了中國移動在物聯網領域的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也為國産晶片實作自主可控提供了一個成功的案例和參考。同時,它也為使用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可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智能、安全。我們期待中國移動在物聯網領域取得更多的成就和突破,為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和價值。

#頭條文章養成計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