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轉自知乎】現在賺多少錢,40歲以後才能财務自由?

讀後感: 原來’财務自由‘,說的不是财務,而是自由。 大道至簡,前提是你“至繁”,才有可簡的基礎。 年輕,意味着什麼都還沒有,但又充滿可能,在最适合拼搏的年紀,适當的欲望,是奮進的絕佳動力。 而下文裡所說觀念,更适合有了一定社會地位和資産的人,或者拼搏過度而不再能感受到快樂的人。 是以說【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人生的修行就是不斷整理真正重要的事情,甩掉備援的枷鎖,把時間精力用在真正使自己快樂的事情上 】

邢天  ,攝影師 14377 人贊同 【結尾更新】

早年前剛入行的一天,我和導演去威斯汀大酒店談一個要拍廣告的客戶。

導演沒比我大幾歲,總是在藝術與商業的糾葛中郁郁不得志,那天開着一輛破車帶着我,晃晃悠悠地走在北京最繁華的金融街路上。

要知道我家是住在北京昌平區與海澱區的“城鄉結合部”,這昌平人管去北京城裡都得叫“進北京”,我在車裡可勁兒四周張望,這我哪見過這麼多高樓大廈啊。

導演“啧啧”地指着旁邊等出租的男男女女說:你看這兒的人氣質都不一樣。

我一看,那可不,男的一個個都筆挺西裝大皮鞋,那小背頭梳得铮亮,加一把消音手槍都能當職業殺手!女的一個個黑色包臀短裙職業裝挎一個驢或愛馬仕包,頂着一頭大波浪傲氣十足,活像是《穿普拉達的女王》出來的群演。

街兩邊不是各種大銀行就是西餐廳,一個最不起眼的小餐館裡都起碼有7個國家的人在裡面吃薯條閑扯淡;旁邊理發店沒有湯師傅,隻有Tony老師;想找小賣部?沒有,那叫便利店,7-11!我二話沒說咽了一口唾沫,依稀回憶起了鮪魚紫菜飯團的味道。

堵車,堵在了一輛粉色單排座跑車的後面,導演拍了一下方向盤說:媽的,這次的項目要是談成了,咱倆就賺大了,一會兒你可得好好表現啊!

我點點頭說:好的。

導演眯着眼睛望着遠方的斜陽說:你說咱掙了那麼多錢,怎麼花呢?

我說:我啊,我之前就想買一台牛逼的中畫幅數位相機,肯定爽翻了。

導演搖搖頭說:相機那玩意,買了就過時,我要再買一輛車,把這個破車給我媳婦開。

我豎大拇指,他點點頭。

我們到了威斯汀大酒店門口,不知道是不是裝修太華麗的緣故,我看那保安都覺得是特種部隊退役的。

客戶給導演發了個資訊,讓我們在樓下大廳裡等一會他。

我和導演坐到了旁邊的一個咖啡桌旁,我一翻桌上的餐牌,腦袋都“嗡”一下。

一個漢堡兩百多塊錢。

我趕緊故作鎮定地把餐牌放回原位,又咽了口唾沫,這次隻能回憶得起肯德基雞腿堡的味道。

導演望着周圍咖啡桌談生意的人們,眼睛又眯了起來。

我也随着他的視線看着周圍的商界大亨們,聽到旁邊一個胖子打電話說:“四千萬以下的項目找孫主任,别給我打電話,大盤拉不上三千點,你們他媽的集體給我滾蛋!”

我掏出自己帶的礦泉水,顫顫巍巍地喝了一口,發現沒水了,起身看向旁邊的吧台,然後又原路徑螺旋狀地坐了回來。

這時候導演說:我這會兒想明白個事兒。

我說:什麼事兒啊?

導演說:其實我原先總是想,我要是掙了那麼多錢,可怎麼花啊,來了這兒我才明白,原來無論掙多少錢,都有地方花,總有那個level的消費。

我說:是以?

導演說:是以啊,就是說,掙多少都不夠啊,你有一百萬的時候,你就想買個普通的車,你有一千萬的時候,你還想買套房子,你有一個億的時候,哎呀,我都不知道一個億該想啥。

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這時候,我看到從飯店外面走進來一個男人,導演趕緊戳我一下說:好好表現。

仔細一看,客戶好像和我們差不多大,但像總理視察一樣笑容滿面地握了我們的手。

然後我們開始了友好地會談,過了一會,導演說,咱們找個地方吃點飯吧。

我們就到了旁邊一家港式茶餐廳,又繼續聊電影聊藝術,大家都感覺良好,我隐約感覺好像馬上要掙到人生第一筆巨款了。

客戶突然微笑着問了一句:這個費用上,能不能再打個折?我還有幾個老朋友也想找你們拍。

導演馬上說:沒問題沒問題,這都好說。

客戶就開始拉鋸戰一樣地砍價,導演的臉從春光燦爛被砍到了一臉懵逼。

最後我還沒看清形勢呢,兩個人就又握了手,說就這樣,明天公司簽合同,下個月初開始拍攝。

客戶離去。面色鐵青的導演前台結賬,幾屜包子兩個菜吃了五百多,導演左眼皮邊跳邊把信用卡遞了過去。

去停車場的路上,導演的目光都是渙散的,我問他:不是談成了嗎?

他搖搖頭說:唉,抛開器材租金和人員工資,沒利潤了,掙的那點錢還不夠在這個酒店的套房住兩宿的呢.....

其實我能了解我們這些搞創作的人,根本就不适合去談生意。我就安慰了安慰他:我們前期要豎口碑嘛。

他說:是的,剛才他也是這麼告訴我的。

我們到了停車場,剛發動車,突然發現剛才那個客戶也上了車,上了一輛比我們還破的車。

導演急忙對我擺了個“噓”的手勢,然後我們緩慢地尾随着他,一路開,開出了金融街,看着他停到了一家快捷酒店的門口,拿出房卡刷了一下電梯,然後上樓了。

後來,這個項目沒拍,導演越想越來氣,就沒簽合同。

多年後,奔四的他跟我說:其實當時應該去拍的,談生意跟婚姻一樣,有點賺頭就行,要學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我後來有一天已經存夠了相機的錢,我打開了相機的網站看了看欣賞了一番,但是沒買那台牛逼的相機,因為現在的我每天拿一台很便宜的卡片機就能玩得很開心了。

這些年我慢慢拍了一些小片子,也認識了一些人,慢慢明白了生活品質的概念,明白了自己到底需要什麼。我發現很多事情根本不用花費太多,生活過得越來越簡約,不去健身房了,一副啞鈴一個瑜伽墊在家鍛煉,逛超市買菜做飯也就花幾十塊錢,抱一本書就可以過一天。

之前聽老師講過他童年一個練國術的老師父,是個高人,但是一輩子沒有錢,住在一間很破的小屋裡,活着的時候每天在北京火車站推着一個小車賣冰棍兒,一天賣不了太多,冬天就更掙不到錢了。但就這麼枯燥的一個工作,不論嚴寒酷暑他每天都笑容滿面,樂呵呵的。他的小推車用的是很簡易的木頭輪子,旁邊賣水的人看他推了三年輪子都沒有壞過,其實因為他累了才會放一會,平時一直是擡着這輛車走路,在練功。

每天能練功就是他的快樂,與錢無關。

過簡單生活的前提,是能甘心。

每個人追求的不一樣,不用在乎周圍人的看法,甚至所謂這“财務自由”的概念你也不用在乎。

你真正開始快樂的時候,就是有一天你發現:其實我本不需要這麼多。

但當你開始放下執念的時候,開始關注生活中對你真正重要的事情,重新整理你的願景時,時間變多了,壓力變小了,同時你也發現自己變得孤獨了,變成了周圍人眼裡“不求上進,不思進取”的人。

你進入了自己的世界裡,漫步在意識的宮殿裡,對生活的外部條件越來越不在乎。你的願望和社會所需要的大相徑庭,你隐約看見周圍你愛的愛你的人,都在為一個不存在的目标每天奮鬥,你看到他們并不是真正的快樂,隻是活在體制的規劃裡,甚至是大時代的騙局裡,認為錢多就可以改變生活的品質,為老闆拼命打工就可以享受生活。你試圖開導他們,幫助他們,但為時已晚,沒有人相信你,你也知道自己被夾在了現實與虛無之間,你渴望找到一個沒有他人也沒有責任的島嶼,每天摘果子喝泉水也一樣活着,但繼續居住在這鋼筋水泥的房間裡,就必須要在毀滅之前做出選擇。

最後,你大隐隐于市。

你正常找工作掙錢,和周圍人交朋友,每天加班到11點才擠地鐵回家隻為了還買車的貸款,偶爾也要和上司抽煙喝酒下館子想着升遷能漲工資不當不合群的怪人,你在家人的鼓勵下找了個适齡的伴侶生了一個需要上補課班的孩子,每天聽着同僚不好笑的笑話陪着大家一起笑也發現自己笑出了眼淚,為了能快樂而去接受社會對快樂的定義,選擇去融入。

最後你累了,也老了,但你并不孤獨,所有人都陪着你一起老去,最後你也笑了,你明白,這不叫大隐隐于市,從來就沒有人能大隐,人活在當下就沒辦法抵抗孤獨,最後,選擇當一個合群的傻子更快樂。

但也沒有人是傻子,這個問題本來就沒有解答,就像身體上某個部位的傷痛一樣,會伴随我們一輩子。

你再回頭看到“ 财務自由”這幾個字,原來說的是不是财務,而是自由。

P.S.導演後來開了公司,終于給自己買了輛新車,隻是現在他還是開着破車,老婆開着他那輛新車。(笑)

——

更新一下:

其實上面的文章已經是完整的了,就是和大家聊聊天,之前看到一些評論,想統一回複一下。

看到有兩類讀者:

第一類,

看上面的文章就已經看懂了,能明白“其實我本不需要這麼多”這個道理,下面的文字你就已經了解了,你我現在想的是完全一樣的。

第二類,

沒法了解上面的文章,生活沒變化,認為錢越多越好,有錢才能生活好。

這樣的讀者可以看一下下面的文章,如果都能讀完的話,也許會讓你快樂,也許并不會改變什麼,我把我知道的都毫無保留地告訴你,如果能留下一點思考也是值得的。

我看到有這樣一些評論。

【轉自知乎】現在賺多少錢,40歲以後才能财務自由?
【轉自知乎】現在賺多少錢,40歲以後才能财務自由?
【轉自知乎】現在賺多少錢,40歲以後才能财務自由?
【轉自知乎】現在賺多少錢,40歲以後才能财務自由?
【轉自知乎】現在賺多少錢,40歲以後才能财務自由?
【轉自知乎】現在賺多少錢,40歲以後才能财務自由?
【轉自知乎】現在賺多少錢,40歲以後才能财務自由?
【轉自知乎】現在賺多少錢,40歲以後才能财務自由?
【轉自知乎】現在賺多少錢,40歲以後才能财務自由?
【轉自知乎】現在賺多少錢,40歲以後才能财務自由?
【轉自知乎】現在賺多少錢,40歲以後才能财務自由?

我要說,以上的這些同學們,都沒有了解這個文章要說的是什麼,我再試着講一講。

我想說的是,不是要甘于平庸,而是 從内心不再認為那是平庸,并且 滿心懷喜地享受平凡生活帶來的内心自由,珍惜已擁有的,深度挖掘每一件事物的内在價值,掌握從細微的波動感受快樂的能力。

幸福在你的心中,目标也都是你自己定的,可以說,除了在監獄裡的人,其他的人都有選擇生活的權力,除非你把自己放到了生活的監獄裡。

有的人非要坐飛機去香港迪士尼樂園才會快樂,有的人坐地鐵去朝陽公園就已經很快樂了,但我想強調的是,這兩件事,你都應該快樂,但不應該因為沒法去迪士尼樂園而傷感,因為這都不是我們生活必須的,我們本來就不需要這麼多,如果有,我們可以感恩生活,為自己驕傲,沒有,不必抱怨,你也沒做錯什麼。

我一直認為,生活就像去吃自助餐,雖然沒有規定你應該一次拿多少盤菜回來,但應該是 吃多少拿多少,而不是拿多少吃多少,這樣生活才會回到你的掌控之内, 甩掉備援的瑣事,變得快樂起來。

如果你已經拿多了好幾盤,可以放回去,或者不吃多的那幾盤也沒關系,沒必要非得撐得難受,肚子是我們自己的,不是吃給别人看的。

有這樣這樣一條評論:

【轉自知乎】現在賺多少錢,40歲以後才能财務自由?

說的沒錯,人有欲望,之前的那些評論說的也是這些:沒有錢就沒有了生活,沒有錢就不開心。

我一直想說的是, 幸福和錢根本就不是正相關的,大多數人都是被社會導向帶到了苦苦煎熬的泥潭裡。

我舉個很重要的例子:鑽石。

1870年南非Orange River發現了巨大的鑽石礦,産量可以用噸計算。

為了應對,這些鑽石礦的主要投資人合并了他們的資産建立了一個單獨的實體,控制産量,維持公衆對鑽石稀缺的印象。

不但在接下來的上百年裡通過壟斷控制了價格,還将鑽石宣傳成為财富、權力和愛情象征的普世認同,鑽石禮物會被認為是個人和家庭成功的象征。

做宣傳的人叫De Beers,大家有興趣可以多研究。

特别在2012年,英國《每日郵報》報道了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發現了一處小行星碰撞形成的彈坑,裡面蘊藏着大量鑽石,其儲量比目前全世界已知鑽石儲量的總和還要大10倍,這些鑽石硬度是普通鑽石的兩倍,數量上能滿足全球寶石市場3000年的需求。

【轉自知乎】現在賺多少錢,40歲以後才能财務自由?

(圖為珀匹蓋隕石坑所在位置)

【轉自知乎】現在賺多少錢,40歲以後才能财務自由?

(雅庫特地區的鑽石,每個超過50克拉,但總量和質地無法與“珀匹蓋”媲美)

但其實,這個隕石坑30年前就發現了。

為避免這一“世界最大鑽石礦場”的發現壓垮鑽石價格進而損害本國的鑽石業利益,克裡姆林當局當時将這個秘密隐瞞了下來,沒想到這一瞞就是30多年。

是以鑽石的價值隻存在于我們的固有思維裡,實際上并不珍貴。

是以,鑽石是什麼?鑽石就是我們物質生活的一個騙局啊!

可是然後呢?

你看了上面的話,要結婚了,對方家裡要鑽戒,你過去跟人家講“1870年南非發現的鑽石礦”“有個叫De Beers的做了幾十年廣告營銷”以及“克裡姆林當局隐瞞了珀匹蓋鑽石場的秘密”......

人家父母不把你當神經病也會覺得你是個小氣鬼!

這也就是為什麼這麼多人看了這篇文章雖然覺得有道理但依然無力無望的緣故,因為你變了,但其他人還在原地,你明天還要去和他們一起上班工作,一起吃飯閑聊,主動被同化回之前的狀态,循環往複,被自由意志折磨地越來越痛苦,最後為了掙取滿足物質生活的金錢酬勞隻能選擇麻木度日,成為兒時最害怕成為的人,不斷靠下一個月發工資來激勵自己活到第二天,用工資買了飯,然後吃飽了繼續工作,然後又買了飯,用消化完的能量繼續工作,吃飯,工作,加油,工作,生活的驅動變成了“掙更多的工資”,快樂與期盼變成了“不工作的假期”,每天都在“我别無選擇”的困境裡,久而久之已經忘記了生命的初衷。

兒時的我們總是被家庭和學校教育要努力讀書好好考試,找一份踏踏實實上班的工作,一點點晉升,掙工資和年終獎,找人結婚,養家糊口,買車買房,養兒防老。

似乎這個世界上隻有這一條路可以走,我們隻要生在一個模式化的家庭就注定成為生産線上的一個勞工,所有的覺醒與自由意志都會被周圍人定性評判為“胡思亂想”“不負責任”。

直到有一天你終于發現其實自己并不特殊,隻是這個廣袤星球上的一個人類,在社會的洪流中是那麼渺小,但你又非常特殊,因為你在行屍走肉的茫茫人海裡觸摸到了自己的靈魂,那一瞬間,你如同電擊,你發現了自由帶給你的無限可能,你發現自己竟然有逃離舊生活的權力,你看到那些包裝我們華麗生活的裝飾物本來就是一個個小藥丸,而這些東西永遠買不完,隻要有錢就一直有東西可以消費,你能看到虛榮心像毒品一樣吞噬着每一個社會動物,就像墜入深淵一樣難以自拔,如果不抵抗這些噪聲就會被一直奴役,你明白, 隻有當我們不需要這些物質來吸引我們前行時,我們才能脫離束縛,獲得内心真正的自由。

其實我們本來就不需要那麼多!

你開始發現一個可以用一輩子的的瑜伽墊也就一百多塊錢,一本好書一張CD也就幾十塊錢,你發現自己買菜做飯既劃算又衛生,還可以按照屬于自己的食譜吃好喝好,一個月根本花不了多少錢!

你發現快樂不是攥在社會的手裡,也不在他人的願望裡,你的快樂隻有你自己才有權限去擷取。

也許你在路邊打陀螺,你的快樂在别人眼裡一文不值,但你已經不在乎了。

你不需要别人評價你是否幸福了,你已經獲得屬于你的快樂了。

去年我在798藝術區見過一個畫家,我看他的畫很棒,我說:如果你的畫賣出很高的價格,你會怎麼做?

他說:還是和現在一樣一張紙,一根筆,每天畫畫,沒變化,有再多錢也沒法提升我的畫畫水準。

這也回答了之前評論裡“又給了我懶惰的理由”,隻有追求的人才不會在乎錢,反而是自己主動把腦袋挂到物質生活的鐵鈎上被牽着走的人,才會被生活困住。

出生的時候,你有一個身體,對于你也僅僅隻有一個身體。

是以隻要保證了健康,其他的都是次要的,絕不能因為工作加班熬夜吃垃圾食品而傷害健康,那是最大的本末倒置。

再有錢的人也要親自鍛煉身體,也吃蔬菜沙拉。

我們的品味也與錢沒有關聯,你喜歡維瓦爾第的音樂,喜歡賈木許的電影,喜歡讀歐陽修的詩詞,都與金錢無關。

生活的品質主要來源于對生活的了解。

你了解的越深入,越了解自己,就會越容易把握自己的生活,這些,都與錢無關!

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在我專欄裡有,講的就是總有人問我要買多貴的相機才能拍照片,我就買了一個二百多塊錢的兒童相機去拍照片,一樣非常好玩,我主要想跟大家講攝影是你腦海裡的畫面,是你的創造力想象力,器材一定不是重點,否則就本末倒置了。

大多數人可能把生活想複雜了,當你放下了本不需要的,就不再需要用盡全力去獲得那麼多,不用承擔那麼多無謂的壓力。如果你發現現在的工作不一定适合你,你很有可能需要一份工資不多,但是更快樂,有更多時間享受生活的職位。其實這樣的工作也不一定工資不多,隻是你想過沒有?真正為自己去尋找了嗎?還是你的生活一直都是别人在做主?

記住,沒有人規定你是誰,你在鏡子前望着自己,能因為活出自我而微笑,才算是沒有白來這個瑰麗的地球。

謝謝大家已經讀到這裡,我寫了這麼多,是希望大家能研究所學生活本身, 找到點點滴滴的快樂,成為自己生活的大師。

謝謝所有了解生活,感恩生活,享受生活的朋友,謝謝你們對文章的高度評價!

沒有辦法一一回複,隻能鞠躬感謝!

所有評論一定都會看,歡迎大家給我留言。

留言1:

【轉自知乎】現在賺多少錢,40歲以後才能财務自由?

答:

Venti你好,

其實你的太太是大多數人,你首先要了解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所講的和你所做的,都是我們認為快樂的事情,比如運動和讀書,但是不代表這些會讓她快樂。了解“其實我本不需要這麼多”,是快樂的一種方法,然而我希望的是大家都能按自己的方式找到快樂,你要明白她有她自己的哲學,有自己的快樂方式。除非她現在的生活總是過得痛苦,這樣你可以跟她講一講這些,如果她已經很開心了,那就随着她吧。

人其實是很難改變的,所有看了文章馬上能了解的人,并不是我的功勞,而是大家的心裡早就有類似的思考,隻是被生活和周圍人壓抑着沒有外化,這些文字喚醒了他或她。

但有的人可能永遠改變不了,除了兒時的成長環境還跟後來的生活經曆有關。畢竟“紙上得來終覺淺”,很多事情你講給她,不如她自己經曆之後參悟得清楚,也許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她也能慢慢了解了,有一天也許會改變。

隻是大多數人不想醒來,你也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最壞的打算就是,你的太太一輩子不會了解你。但如果你們能照顧好彼此,相親相愛,也就完成了婚姻的職責,無論她了解不了解你的行為,你依然可以做一個好丈夫。

我相信,你每天過得幸福,高高興興的,她也會為你開心的吧。

如果你希望她開心,就按照她的思路和價值觀幫助她,她也會開心。

覺醒的人如果不想孤獨,就還是要閉上眼,再次使自己沉睡。

隻是這此沉睡以後,你能了解更多的人,不會輕易批判他們,也不會覺得快樂遙不可及了。

婚戀生活中如果兩個人性格差距很大,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能是最舒服的辦法,總想着改變對方會讓你們倆都很痛苦,過好你自己的生活更重要。

希望能幫到你。

留言2:

【轉自知乎】現在賺多少錢,40歲以後才能财務自由?

答:

正常的不正常人你好,

近來收到很多評論都是問,醫療,教育的花銷怎麼辦,很多人可能了解錯了,我說的不是“你什麼都不需要”,我的文章裡講的是“你本不需要 這麼多”,我指的就是要放下一些多餘的願望,可以有足夠能量去關注生活本身的問題,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有條理。

關于你說到練武的老人孩子結婚,要求買房子的問題,這個需要他兒子自己去購買。

你想要維持的生活需要多少錢你就要上多少班,需求越多,必然會越辛苦,隻要你覺得值得就可以,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要開心,要為你選擇的生活負責任。

你面臨的問題是周圍大多數人的問題,也就是說你目前周圍的人可能都在相同的思想階段,很難跳脫出來用宏觀的角度俯瞰生活,從他們身上很難找到你需要的答案,這就更需要你自己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常沉下心來思考生活,找到生活的小竅門,找到能讓自己開心的點點滴滴。

有家人朋友,不孤獨,這已經是一份禮物了,要珍惜。

有時間要鍛煉身體,也要督促家人鍛煉身體,畢竟再好的藥也不如自然的健康。

希望能幫到你。

留言3:

【轉自知乎】現在賺多少錢,40歲以後才能财務自由?

答:

海綿你好,

先和你分享來自德國哲學家亞瑟·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的一小段話:

All truth passes through three stages: First, it is ridiculed; Second, it is violently opposed; Third, it is accepted as self-evident. 

所有的真理都要經過三個階段:首先,被嘲笑;然後,遭到激烈地反對;最後,被滿心接受。

我想告訴你的是另一個角度,每個人要經營好自己的人生,無論是你還是你的父母,都應該做好自己的工作,鍛煉好自己的身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學,應該彼此包容。

他們的不了解是人之常情,但你要包容他們,能去了解他們的不了解,讓他們也能開開心心的。

在你未來的生活裡,面對他們的最好辦法就是,讓他們看到了你真的找到了快樂。

更重要的是,無論有沒人看到,有沒有人誇贊你,你都要過得健康快樂,好好吃飯好好鍛煉,這才是屬于你的人生。

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