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本非科班,秋招,實習,面試,offer之路

不知不覺已經工作一年多的,我是2019年7月畢業的,但是如果算上實習就工作差不多兩年了的吧。

最近不是剛剛過了聖誕節嗎?然後又準備到元旦了,迎來2021年!在微信公衆号上看到小部分公衆号在總結2020年了。是以就勾起自己從畢業到現在的回憶,順便總結一下,自己如何從準備秋招到拿到offer的,算作記錄一下自己的另一個階段。

猶記得,當初聯考結束的時候後,自己填報的志願大部分都是計算機相關的,因為從高中開始,就一直對于電腦方面比較感興趣,可能跟自己小時候喜歡看科幻片有關吧🤣(一個科幻迷)。小時候,就覺得以後的科技應該會發展很快,感到會電腦挺厲害的,加上看好網際網路的發展,是以聯考填報志願的時候,都是清一色的計算機相關專業(我個人比較獨立,基本報考什麼專業的,主要看自己喜歡什麼!父母和親戚的建議僅僅作為參考)。結果,由于當時候自己分不清哪些是屬于計算機專業的,沒有看專業所屬的學院,填了個“資訊與計算科學專業”(聽起來很像計算機專業的吧), 它屬于數學學院的。剛好廣東某某學院錄取的時候,把我錄取進了這個專業🙃,于是乎,糊裡糊塗地開始了一系列的數學的相關的學習。不過由于自己對于計算相關還是挺感興趣,是以大二開始就開始自學計算機相關的課程,另外還加入了學校一個挺有名氣的計算機相關的組織(這個決定影響了我後面的技術發展和興趣方向,後面有機會再來單獨介紹一下)。後面就跟着組織裡面的師兄師姐的教導和自己繼續學習計算機相關的知識一直到了大四。

大三升大四那個暑假,才開始去找實習(那個時候才開始找太晚了😭,有看這篇文章的師弟師妹千萬不要學我),當時候找了差不多2、3個星期吧,投了100多份履歷,一共才有不到5、6場面試,而且都是中小型公司。

二本非科班,秋招,實習,面試,offer之路

不過當時自己的履歷的确挺菜的,要實習沒有實習,要好學校不是好學校,要計算機專業不是科班出身。後面面了好幾次面試後,自己知道了面試大概會出怎麼樣的題目,然後開始邊面試邊刷題,可能是憑借着之前的面試經驗或者可能是實習要求沒有那麼高,我在7月份左右的時候,拿到了廣州用友網絡的實習崗位😀。它是我當時拿到的唯一一個實習offer,接着就去了那裡實習了2個多月。在那裡實習的兩個月裡學習到了很多,算是自己的第一次體驗了程式員的工作和生活。親身作為一線程式員應該需要做哪些事情(其實就是CRUD,偶爾會有比較困難的需求,但是大部分工作都還是增删改查),如何去跟需求方談需求和在項目裡面與真實的産品經理接觸。

二本非科班,秋招,實習,面試,offer之路

第一次進入職場體驗了兩個月後,感覺自己還是挺适合做程式員,去上班的時候,不用穿很正式,上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寫代碼,與人溝通的時間比較少(因為我是一個挺内向的人的,比較喜歡宅😅),工位也比較自由,工作時間内不一定完全都需要在工作地點内,偶爾下樓逛逛也可以。這樣的工作真的很适合自己,我比較喜歡自由一點,與人交流少一點的工作😜。唯一有一點不好的地方是要無償加班😪,在平常工作日的時候,基本上我們下班之後,還是要工作多1,2個小時,有時候是需求沒完成,有時候是今天做的需求的有bug,基本很少沒有加班的工作日。不過相對實習生來說,加班情況比較少,大部分時間我雖然是在下班之後還留在公司,隻不過我是留在公司學習,畢竟對于自己剛剛正式接觸真實職場,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例如:公司所使用的架構,釋出系統,測試流程,釋出的流程,還有秋招的準備等等。感覺加班對于程式員這個職位來說是"通病",在網際網路公司很少程式員這個的職位是沒有加班的。

到了2018年9月份左右,當時我已經實習了兩個月了,然後看到的網上和學校的各種就業群裡都已經釋出了大公司的秋招資訊,而且基本在9月,10月份大公司的秋招都基本結束了。于是為了更加專心地準備秋招,好好刷題之類的,我辭掉了實習。當時大約9月份的時候,我身邊很多同學都已經拿到了大公司的offer,另外還有一個的跟我一起在用友實習的同學,拿到了vivo的移動端offfer。當時真的很焦慮,因為當時我也有開始的投秋招提前批的履歷了,但是我的履歷就基本都沒有過😭。是以當時也才會着急辭掉實習,以便更專心地準備秋招。

在辭掉實習時候,我就開始海投履歷,基本不管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先投了再說,想着賺一波面試經驗也好,畢竟當時我基本沒有什麼面試機會。其實這時候秋招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了,我身邊很多的面試非技術的崗位的同學都已經再開始投履歷了的。然後當時也去了廣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 等一本理科學校參加了挺多宣講會的(基本是有筆試機會的才去,我自己所在的學校是金融相關的,基本沒有技術類相關的招聘),不過當時在宣講會上做的筆試也是基本沒有過的,可能是由于現場筆試參加的人數太多了,在秋招後才覺得如果不是很有實力的,參加宣講會也沒用,跟線上筆試差不多。那時候也開始刷一些面試題了,當然也有在刷算法題,當時把《劍指offer》裡面的算法題全部刷了一遍,順便記錄到自己的 github上面了 https://github.com/KANLON ,感覺幫助很大 ,後面面試後的有部分算法題是從裡面出的原題。

到2018年10月份的時候陸續有了一些公司的面試機會了,例如:小米,58集團,中信,建設銀行,順豐銀行等。不過大部分都是"一輪遊",還是自己的基礎知識不牢固,我依然記得當初面試小米的時候,要現場寫一個這樣的小算法題

現場手寫一個簡單的算法題,将連結清單996大小的,分成10份,每份100個,最後一個96個

當時由于太緊張了,而且自己基本沒有現場寫過算法題的經驗,結果耗費了很多時間,最後也挂了(多面試的重要性😖)。後面我就繼續邊面試面刷題,也積累了一些面試經驗,終于在10月末尾拿到了格力的offer😀(簡直開心到飛起,有了第一個offer,而且碰巧我還是我們宿舍第一個拿到offer的人)。

後面也陸續有收到面試通知,不過還是很少,一直面到11月底左右,在11月底的時候也收到的佛山某銀行的技術崗offer。綜合考慮之下,放棄了格力的offer ,和佛山某銀行簽訂了三方協定。

在2018年12月份的時候,基本所有的大公司的秋招的都結束了,我也在這個時候基本沒有面試了,我打算先停止去求職了,算作拿到了勉強滿意的offer了,打算春招的時候再去看看。12月份剛剛好是的六級考試的時候,我是有報考的,之前已經考過了2次,一直沒有過😂,我英語方面是挺水的,想着努力試試最後一次。記得好像是六級考試前一周時間才開始準備的,之前一直在忙刷題,簽三方等問題。後面上考場的考試的時候挺輕松的,作為自己大學期間最後一場在自己學校進行的考試,雖然不用在乎這場考試的成績了,但是意義還是重大,當時寫着試題的時候,總是會分神,覺得自己的大學就這樣過去了。一片寂靜中,在熟悉的課堂上,看着周圍熟悉的環境,做着陌生的試題,眼眶莫名地濕潤起來。

在考完六級英語考試之後,自我感覺已經過不了的,太久沒有複習英語了,從大三開始一直到最近拿到offer之前都基本沒有接觸英語,靠着一周“突襲”,是基本不可能的過的(後面結果成績的出來之後,發現是自己考得最差的一次六級考試😅)。

六級考試之後的一周就是考研了,我們宿舍也是有幾個人考研,我大概剛上大四的時候,看到他們都報考了,想着報考也不需要多少錢,順便學一點考研相關的知識,學習多點(chui)東(niu)西(bi),于是我也當時也報考了。接着就跟着我們宿舍的同學一起準備考研了一周,期間還是挺有意思的,因為當時接近考研了,經常他們學習回到宿舍後都會讨論一下考研的一些題目的,當時由于我也在準備,我也常常跟着一起讨(zhuang)論(bi)。雖然我學習考研相關的還不是很久,但是還是可以挺懂其中一些的,我們有時候會互相提問一些考研相關的知識,常常當我以我一知半解的考研知識作答的時候,會引起哄堂大笑,也是一段很開心時光(也是一次不用背負成績壓力的考試準備)。當時一周,我每天都會去自習室自習的,看着周圍人都在努力準備的考研的時候,自己也會感受到有一股沖動去努力自習,感受聯考過後,自己很久沒有那麼認真過,雖然我是抱着試試的心态去考的,但是周圍人的氛圍會影響你的,覺得大家都那麼努力,你有什麼資格努力呢。當時也是有好好準備了一些資料來看的。如下圖:

二本非科班,秋招,實習,面試,offer之路

就這樣,一直努力到考研考試那天,當時一周我也是全心身投入到考研考試中了。說一個小意外,當時為了節省點錢,我考研的時候并沒有在考點周圍租房,因為自己也是試試考研的,沒有必要單獨租房,從我們學校出發到考點那裡大概2個小時左右,如果我6點從學校起床剛好是可以到達考點的地方,然後第一天去考試的時候,沒想到會那麼塞車,差點不能進入考場了,記得當時考試已經開始了5,6分鐘了的,如果再遲10分鐘左右估計就不能進入考場(這也是算我第一次考試開始後,都還沒到考場的考試吧🙃)。

當然最後的考試考研結果是:

。。。。。。。。

。。。。。。。。

。。。。。。。。

二本非科班,秋招,實習,面試,offer之路

不過啦!

不得不說,雖然我是數學相關專業的,但是太久沒有接觸的話,很容易忘記的💀。

就這樣算作過了2018年吧,後面到2019年上半年過年前,基本就是寫畢業論文,拍畢業照,準備畢業的東西了。當時也有為了準備一下春招,開始準備找一份實習,海投面試了很多小公司,大公司也基本沒有回😰。後面還是遇到一個機會,我們部落社團内的一個在YY實習的同學,在群裡發了Java開發實習生崗位内推資訊,說他們組正在找招人,于是想着自己有了一次實習經驗了,憑借之前面試經驗,也刷了不少題,是以也就投了(其實我們學校跟我同一屆的同學就有好幾個進入YY實習過的,不過之前我認為我技術沒過關,然後一直不敢投)。後面運氣比較好,面試問的問題都沒有太難,現場讓我手寫的算法題也很順利的寫出來的。于是在1月份左右,我在就開始在YY實習了,當然這時候的實習一般是沒有轉正名額,當時HR就明确跟我說是沒有轉正名額的。不過我也沒有想着轉正,畢竟秋招已經過了,一般很少大公司會在春招招人的,我也是報着學習的心态來實習的。

2019年一份月我是剛入職實習的,基本就是在的熟悉環境,了解一下部門組織體系,公司的部門等,沒有做什麼。在入職沒多久之後,就開始放春節假期了,我在YY的實習工作,算作從過年回來之後才開始。剛剛開始接觸YY這邊的技術的,發現這裡的技術用的都是比較新的技術,而且大部分是都是Spring Cloud 之類開源的架構,挺容易上手的,感覺自己還真是來對了地方(因為我上一家實習公司用的是是公司團隊完全自己開發的一套架構,而且比較老的,如果遇到問題想百度一下都百度不到😔)。但是由于YY這邊的用的技術我之前沒有怎麼用過,是以過年回來之後,我基本都是邊看這邊的項目結構,邊在網上學習對應的架構用法。剛開始那段時間真的有點痛苦,随便看項目基本架構任意一部分都基本看不懂,于是基本上我在剛開始實習那會,天天自己加班到21、22點,在網上學習對應的架構,對着官方文檔或一些部落格自己先搭個 demo 出來。那時候雖然有很多不懂,但是學着學着就慢慢地摸清了項目中的使用的架構,另外對當時微服務的架構都有了比較深的了解。那時候給我的需求還不是很多,我一般都是邊做需求,邊學習新技術的,經常在周六、日的時候都會過來公司這邊學習技術。不得不說,在比較大一點的公司裡實習,學習到的東西會有很多的,對于自己的提升也會很大。例如需求這方面,我在YY這邊的做的需求除了一些簡單的 Crud 工作,還能應用微服務,消息隊列等技術,而且基本上會放手這個需求給當時我這個實習生去負責。另外,由于是比較大的公司的,部門服務分工明确,YY 這邊的資料庫、域名網絡、部署方面都有專門的部門的去負責的,申請資料庫、域名、伺服器和部署服務之類的都很簡單,讓開發自己專注于業務代碼代碼即可。當然如果想自己了解底層架構相關的東西也可以,可以找對應的部門問問,或者自己去申請伺服器去自己搭一下試試也可以。總之當時在YY實習那會學習到的東西,感覺比自己之前學習到的程式設計技術都多,感覺自己技術水準突然有了質的提升(大概就是學習到了很多,不知道怎麼表達了🤓)。

在這種情況下實習到大概4,5月份的時候,我看到春招了已經有很多公司開始了(不包含YY,YY一般技術類的沒有春招😢),雖然沒有秋招那麼多大公司在招聘,但是還是有幾個中大廠還在招技術(春招比秋招的機會少太多😪)。于是我也去投了一波中大廠,然後春招我就隻有一個的面試機會,CVTE 的,記得當時 CVTE 秋招挂了我履歷和筆試的,接着又是面試,當時面試幾天後,進入了HR面,但是最後HR面挂了我,隻能說是無緣了。期間還有一個意外驚喜,大概就是我面試CVTE的時候,我們組組長告訴了我一個好消息,說看到我做事認真,技術還不錯,可以給我轉正!!!當時就差點感動哭了,之前我一直都是以為不可能轉正的。

二本非科班,秋招,實習,面試,offer之路

然後我後面跟YY這邊HR說我沒有三方的時候,他們說沒有三方也可以的。于是,我快速聯系之前跟之前簽了三方佛山某銀行HR道歉說,我不能去他們那裡上班了,我接了其他公司的offer,讓他們給我方式交三方違約金(這個違約金為8000,還是有一點點心疼)。那邊的HR也是打電話來,跟我二次确認,問了我的一些情況,後面也同意。不過在這裡還是再次對佛山某銀行說聲對不起的,十分感謝他們當時給了我offer,也很抱歉由于個人原因毀了三方。

就這樣,我的找工作之路到這裡就結束了,後面我就一直在歡聚時代這邊工作了,正常轉正,正常工作。回顧一下自己找工作的經曆,還是挺曲折的。不過最後的結果,對于我個人來說已經很滿意了,畢竟自己大學時候沒有早點認識到自己應該學習的東西,沒有早點積累技術,雖然比不上我們學校部落社團同屆那些去了阿裡,今日頭條等大公司的大佬,但是他們的确大學的時候比我勤奮,比我更努力和更早一步比我先學習。有時候是真的羨慕不來的,人與人可能差距就那麼大,做好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就夠了。

總結

我個人的找工作經曆就是這樣的,原本想着寫經曆一直寫到現在工作兩年後的情況,後面發現時間不太夠,也不太符合這次的主題,就分開了,後面有機會在補充。又準備到一年一次的秋招了,在這裡給幾點建議即将準備就業的同學吧:

  1. 秋招的提前批和秋招是技術類找工作的最好時機,如果錯過了秋招,基本很難進大公司。
  2. 能盡早去實習的盡快去,最好在秋招前的一個寒假就去實習了
  3. 多提前去面試,面試多幾次積累一下經驗也不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