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心源的《米蓮古塘集》有四個版本:八卷、十二卷、十六卷、二十卷四個版本,每個版本在文集裡的文章寫作下限,編輯和雕刻時間、地點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其中,收錄的文章總數和部分文章增删情況,不僅反映了陸心源從熱衷于去關心曆史文學的學術變革軌迹,更展現了他收藏的書籍作為一個集合書籍的過程。
陸心源(1834-1894),字幫老,數世齋,晚熟的潛水園老頭,浙江回歸百姓。鹹豐九年(1859年)養育了這個人。随着四年的統治(1865年)簡廣東南玄軍道,六年興建誠信之路,跟随鼎外的艱難,星星匆匆趕回家。十一年的監督李赫年調到年度,一般稅務、貿易、善後局和海防事務部糧鹽路。因為與部門分歧,也就是乞求回湖州。刻意收集書籍後,集中精力在丹的帶領下。陸某的學校還是顧彥武,是以要"谷千裡安"顔啟堂。作者有《Miriam Gutang Collection》、《Miriam Gutang》、《Continuous Trek》、《SongLou Collection》等約700冊,共同署名《The Submarine Collection》。
李靈年先生,楊忠先生主編《清集》一書,呂氏的《古塘藏書》有八卷(含《其他草稿》一卷),十二卷,十六卷,二十卷四卷,國家圖書館有一本館藏。今天,我看到《Miriam Gutang Collection》每本書的編纂都刻得比較及時一些,并簡要地講解了圖書版比較研究的意義。
一、《米裡亞姆古唐收藏》版本
(一) 八卷《米裡亞姆·古唐收藏》
《古塘集》八卷附有一卷《其他草稿》,每卷半頁十行,二十行字,四行雙邊。該卷之後有五篇題詞(分别是《樹人徐宗裕》、《子玉吳式》、《蘭庭申肇軒》、《鄧富倫》、《丁福王》)和三篇(分别為《同時代的四月德化萬清藜麥》、《鹽鳳沒有孟東與徐宇》、《他二月還沒回到安藥城》)等)自訂一部。在序列的末尾,有"德清财慧","同一裡順鑄造學校詞"。每卷結尾問《古塘集第一卷》,第二行标題為"給安祿心源"。在書中每篇文章的末尾,都會刻上下一頁的新一頁。
在《姚成樹日》一書之前:"春天還沒有,錄下了它的作文,拿到了四十多篇文章,為《米裡亞姆古唐集》,給它一個叙事。據了解,該書(鹹豐九春,1859年)尚未刻版。徐有軒說,"今天駿将數車,是餘話知識在末卷,為了告别",随着新年(1862年)萬清藜麥說,"進都铎請,将東到廣東。這本書的其餘部分,當有可能看到時,都是成績單。是書的結尾有"羊城西湖街本體堂銘文"的小牌子兩行,它銘刻在廣州是毋庸置疑的。根據缪宇孫的《兩針上衣穿着一個名叫簡的叙述者在廣東高良士兵準備路魯功神道碑文》的記錄,魯珂的中式式經規則分發廣東後,經過劉長友的直管,做直東俞路口土匪事,王正銘文"頗聽橫戈月馬,歲月的頻率......眼前的困難,在有機會恢複"這句話時,在提到這件事時。土匪們說完了,玩得筆直,整改了規則,推薦道士。當時,他的書不應該刻在廣州,因為他直到廣東南玄士兵同規四年才正式南下。《俞志明》《五年同治三月,俞義玄到廣州》,據悉,這個版本的開版雕刻并不早于同一五年(1866年)。
(2)十二卷《米裡亞姆古唐收藏》
本期《Miriam Gutang Collection》,每半頁十行,行二十字,白嘴,周邊是雙邊。該卷的标題是"Miriam Gutang Collection Directory",行尾是"Jai Lu寫的書",長達九頁。每卷結尾問《古塘集第一卷》,第二行标題為"給安祿心源"。此版本收藏于國家圖書館的藏書 28844 中。書中有墨水筆注釋,如目錄頁五"記住小玄的遺留",墨筆将"易"字改成-雅,第六頁"玉功說破了"下墨字"傅玉功集解決跋涉",第一卷《釋唐》文章《唐》字押注"語氣"。
這個版本是在八卷的基礎上擴充的,而一些同一書名的還印有八卷的書版,這可以通過兩個版本的很多書頁都有相同的破損版本現象來推斷,比如第一卷"講解",第二卷"南宋酒道考試", 第四卷《派徐俊清中軒巡江南書》、第五卷《回歸雲軒名人墨》等文章可在同一欄目中檢視。特别是一些文章在兩個版本中的頁面是不一樣的,為了仍然能夠使用原著版本,十二卷的個别目的頁面已經過挖掘和處理。如第七卷《江州審判》一文,八卷分别位于第四頁、第五頁,十二卷分别位于第二頁、第三頁,其中書口上的頁碼"二"和"三"是從"四"、"五"挖出來的,留下了清晰的痕迹。個别書名都對文本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發掘,如《廣祿少寶軍部靜書》第六卷和都铎王朝學院右手禦史院總督吳文節功神道紀念碑"一文,八卷《吳文軒之子》被記錄為"豫園",十二卷改為"原作";
新版十二卷《Miriam Gutang Collection》的出版時間不詳,但本卷八篇"記住不同"文章中的"3月22日,同年10日"的日期将更晚。
(三) "Miriam Gutang Collection"的十六卷
"Miriam Gutang Collection"的十六卷中有"淹沒花園收藏"一書。每半頁十行,二十行,白口四行。書前有三行牌,"十三年同治,孟秋福州再版"(同規十三年,即1874年)。該卷是潘祖音到陸心源的《三頁》,手寫在版面上。第二本《Miriam Gutang Collection Directory》十一頁。目錄頁第十頁上有兩行,第二張紙上隻有六行文字,與第一篇論文相比,"第十六卷"下面缺少十四行。每卷結尾問《古塘集第一卷》,第二行标題為"給安祿心源"。在書中每篇文章的末尾,都會刻上下一頁的新一頁。在卷的末尾,有一個為期六年(1867年)的六月茂名楊廷貴跋涉。
本版國家圖書館收藏了多本圖書,包括收藏号7981:59-64、《光緒紫瑚湖州魯新源捐贈給國家兒童監督局南方研究藏書》、《萬瀚和儀》《全國兒童監理印刷》、《北京市圖書館書記》等印記,由陸新源知捐給國家兒童圖書館, 是以,它被轉移到北京大師圖書館。
根據十二卷收貨時間的下限和十六卷的雕刻時間,推測十六卷是從十二卷擴充而來的。第1卷至第6卷第1至第6卷的标題數量與第13卷和第14卷以及第12卷第10卷和第11卷的标題數量完全相同。而十二卷中的最後六卷分别是《宋潘文選書錄》、《腳基草堂雅吉迷航》、《景台本河古詩集跋涉》、《元本東軒詩集迷航》、《一書之後的分書》、《二書之後的分論書》,而目錄16卷第10頁第二頁出現的六行字字一模一樣。這是由于作者或發行人根據十二卷制作的十六卷目錄,首先制作了一個版本和十二卷末尾完全相同的版本,然後發現十六卷的内容實際上增加了,然後重新刻了一個版本,并将這兩個版本印刷出來, 導緻目錄頁10的16卷同時具有兩篇論文的不同内容。
(4)二十卷《米裡亞姆古唐收藏》
二十卷《Miriam Gutang Collection》每半頁十行,行十八字,黑嘴,周邊為雙邊。正面的書名,背面有"光緒孟秋都期待巡視部"的卡片,那麼這一刻。徐镕基的《潛意識花園的遺産——收藏家陸心源等人的一生》說:"同一條統治的六年......新源寫了20卷,在高州的第一版印刷中,"它說錯了,因為這個"米裡亞姆古唐收藏"有很多章節的創作時間晚于同一六年。
本卷前有《光緒(24年,1898年)》孟春軒序冊,卷頭為《米裡亞姆古塘文集目錄》14頁。每卷結尾問《古塘集第一卷》,第二行标題為"給安祿心源"。書中的中文章節依次排列。尾巴有同樣的規則,六月茂名楊廷貴跋涉,李英軒跋涉。李特魯志"觀察去廣東二十多年",可以看出它是在光緒十三年(1887年)之後制作的,跋涉說"要給《千閣積》、《千閣磚"、"疑似年代"、"金石記"等書》,知道此時上述所有書籍都已刻字。此版本是國家圖書館的館藏111328。是一本書卷的"陳琦同志的遺産"印刷,已知曾是陳偉先生收藏。第20卷《北宋書屋袁龜跋涉》用朱、墨筆和朱筆點讀。關于本文的評論,豐慧敏有《評論(Miriam Gutang Collection)》一文較長的描述,随處可見。然而,文章稱"魯的《易古堂集》有十六卷二十卷"(第85頁),不準确。
二、研究《米裡亞姆古唐集》版的意義
以上簡要描述了四個版本的Miriam Gutang Collection的形态特征,并根據作者所看到的推測每個版本的時間和位置。事實上,比較每個版本的Miriam's Collection的異同也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以下資訊。
(1)米裡亞姆收藏的物品數量
八卷《米裡亞姆古唐文集》共收到52篇文章,《其他草稿》為陸新源參加浙江鄉鎮政策試題,共5題。從目錄來看,"Miriam Gutang Collection"的十二卷收到了160篇文章,實際收到的次數也是160件。但是,這本書沒有文字或目的,如第七卷《玉賜北韓荊山司博士部史郎正俊家傳》,第八卷《讀莊子》等文章在正文中都看不到,而《傷寒時代之後的奇妙集》第10卷和《春清的遺産跋涉》一卷也沒有出現在目錄中。"Miriam Gutang Collection"的十六卷收到了187篇文章。20卷,共235篇文章。
僅從收據數量來看,二十卷的《Miriam Gutang Collection》顯然是最大的,"更新的四本圖書館書"收錄在這本書中,大大抵消了這一點。然而,一份詳細的審查發現,有二十卷未能涵蓋以前的版本。如今,共有十篇文章沒有在二十卷中找到,分别是八卷的《真名》《毛詩僞經》一卷、《英基李國公市考》第二卷、《鐵詩集》第四卷、《重詩集》第五卷。秀湖州府城書、馬節功像、《紀念王書勳》第七卷、《讀鄧子子》第八卷、《臨川後集書》;此外,《浙江鄉審判政策》收錄的八卷《其他征求意見稿》(共5期)并未收錄在20卷的《千裡安古塘文集》中。另外,八卷第二卷《酒類考試》在文末的走不遠處之後有一段文字,天:或者說:檢查不嚴是沒有,檢驗太嚴格是容易被打擾的。它應該是:站起來的回報是私人的和自我的露水, 隻有沒收是有意打擾的,但不是。那是什麼?酒為物,有時釀造,成也有等待,盛也有裝置,還有撲騰的氣味,如果别的東西能藏起來。鄰居不養頭發,保留養頭發的權利;要沒收比沒有更多的罪行,那麼有私人應該賠錢,無私的人不能無緣無故地彌補嗎?或者改天:酒價太貴,飲酒者會少一些,怕國家雖然有名的班還是沒有教訓。應該說,某一時間聽到的酒精價格比現在的少數人增加了十分之六,飲酒者的味道并沒有減少;而且飲酒者較少,但教訓的量略微減少耳朵,在國内固體也沒有危害,飲酒者的情況也不一定少。"這些話在以下十二卷卷中沒有。《福建美食之路趙俊萍傳》第7卷,在以下12卷的後續書籍中分别制作成《趙忠節》,文字也加了破損。這些都是我們在學習Miriam系列時應該注意的。
(2)不同時期陸心源的學術傾向
在清末的學者中,陸心元可以形容為"一個學者、一個檢驗員、一篇文章、一個經濟人物",不應該是"隻是一個收藏者名單"(見前注引述的潘祖音)。閱讀Miriam收藏很可能可以全面了解其學術和政治才能,比較這些收藏之間的差異可以深入了解其不同時期的學術傾向。
讀完這八卷本《米裡亞姆古唐集》可以看出,在陸心源充分展示其學術和科學成就之前,其寫作風格也頗為婷婷風。大概是因為此時陸心源正在積極準備考試,其精力将更多地用于考試學習,這本《真名解》、《節儉解》、《毛詩假釋》,以及《浙江鄉審判政策》所附的《其他草稿》等文章都是業界關注的焦點。同時,其善于治史的學術特點,也展現在李光的理論和張的不敬吝理論上。而《原捐贈》、《酒類考試》、《招募長興難民》等文章都充分展現了盧某的政治才華,這些都與評價"君勝于學,也比施學精、施學優秀"相契合。
十二卷的《Miriam Gutang Collection》比八卷的百多篇文章,其中所收錄的書名占了大部分。可以看出,随着收藏的不斷壯大,陸某現在已經把精力轉向了學術。十六卷本和十二卷《米裡亞姆古唐文集》最重要的變化是增加了《湖州首都志志人物傳記表現》、《湖州首都志志人物傳記文學》、《湖州首都志人物傳記藝術》、《湖州首都志人物傳記》四個部分的内容,這直接關系到九年寒冬的同一規律和參與《湖州首都志》的寫作。
比較十六卷與二十卷的《古唐集》,發現後者比前者增加了48篇,刻版序列跋涉有22篇,看來陸心源家在雕刻時期的事業寫得相當辛苦。
(三)向陸心源征集書籍的過程
當然,陸心源以收藏書籍而聞名,宋代使他更加直言不諱。然而,今天看到的論文和作品對盧的書的過程幾乎沒有什麼可說的,大概是因為有可供研究的資訊。
但是,如果能找到這些問題是基于陸氏自己收藏的珍品,由陸氏自己收藏的好書寫成,如果能找到《易古堂集》(16卷)和《宋樓集》。如《米裡亞姆古塘集》有《腳劉克實說跋涉》、《松樓詩集》第五卷是記錄《詩說》十二卷舊抄本》,按語言"見《米裡亞姆古塘收藏》第8卷《宋屋收藏》第8卷是《春秋書集》30卷《宋雜志》,按《俞詳細》《古唐集》全文續刊《管理總書》36冊附在《宋紀事實》第二卷的卷中,明天,按照語言"米裡亞姆古唐收藏"有跋涉。在歌曲建築的書籍收藏中可以找到21篇這樣的文章。而這兩本書是同一本書,不止于此。
八卷本的《米蓮古塘集》隻有六本書:"臨川後集"、"經典釋義迷航"(共四本)、《段氏演講筆記迷航》。從寫作的角度來看,盧某對書的研究大多是從其内容上手,比起書的正确與否,沒有涉及到書的版本。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這一版的《米裡亞姆古唐集》主要收錄在魯新源之前(1858年以前)的寫作中,一方面是因為他對研究的專注還在行業内,也因為此時盧新源的收藏不好,是以收藏的珍品就寫出來了。
根據上述推測,十二卷、十六卷的館藏在時間上非常接近,是以這裡以十六卷為代表,與八卷的比較。《古塘藏書》共十六卷,有86卷,比八卷多82卷,其中許多文章都是在陸心源發源期間寫的。這恰逢鹹豐九年來太平軍在李秀成的帶領下,被安徽攻打浙江,江南這一時期老家藏書散落,魯氏是以有機會擴大其收藏;李宗蓮的《宋樓藏書單》說,陸鑫起源于廣東丁,擔心"滿載書"時回國;這些記述與"Miriam Collection"從八卷發展到十六卷相吻合,當時額外的章節主要是書籍的集合。
從這個角度來看,對比擴充版的易古堂收藏,再參考一下館藏,《追問跋涉》、《繼續跋涉》、《收藏書》等藏書記錄在收藏資訊中,應該能夠研究魯的收藏過程,提供一些相關資訊。這也将是作者下一個研究的方向。(寶貝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