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趣味體育,賞體壇趣事】在剛剛結束的世乒賽上,中國隊再次包攬全部5個冠軍,賽後國際乒聯主席索林說:“中國也可以盡量不要全部赢得5個獎杯。”說的很委婉,意思很清晰,期望中國還是讓出一兩個冠軍頭銜,讓其他國家的乒乓球運動員有成為世界冠軍的希望。畢竟在近20年的50個世乒賽冠軍裡,隻有3.5個(混雙許昕配對南韓選手奪冠)冠軍頭銜被外國選手奪走,而且這裡面有2次世乒賽中國未派出純中國組合參與比賽,相當于讓出了混雙冠軍的争奪。
過去,我們把獲得過奧運會、世乒賽、世界杯三大賽單打冠軍的運動員稱為【大滿貫得主】,現在則是指獲得過國際乒聯WTT四大滿貫單打冠軍、奧運會單打冠軍、世錦賽單打冠軍的超級球員。曆史上,這樣的超級球員共有10位,單圈“大滿貫”球員我們按照實作“大滿貫”所用時間來進行排序,他(她)們分别是:
NO.10:乒乓女皇——鄧亞萍(中國)——世界第一位女子乒乓球“大滿貫”得主,最刻苦的運動員之一
用時1974天,三大賽共奪得6個冠軍。
鄧亞萍,河南人,1973年出生,身高155cm,職業生涯共奪得2次奧運會冠軍(1992年、1996年)、3次世錦賽冠軍(1991年、1995年、1997年)和1次世界杯冠軍(1996年),成為乒乓球曆史上首位女子“大滿貫”得主。
鄧亞萍先天條件一般,但通過自身努力站上了世界的巅峰。鄧亞萍的父親鄧大松曾是河南省乒乓球隊選手,盡管出生在乒乓球世家,但因為她的身高太矮小,最初體校都看不上她。但鄧亞萍沒有放棄,她開啟了幾乎沒有人能夠比拟的刻苦訓練。鄧亞萍在腿上綁上沙袋,與兩位男陪練同時對練,每次兩個小時,頸椎、腰椎、膝關節、踝關節等部位都受了傷,膝關節脂肪墊腫、踝關節長滿了骨刺,但她一聲不吭,硬是成為了世界女乒第一人。
鄧亞萍的風格就是近身搏鬥,由于身材矮小,她基本不退台防守,通過近台快攻結合弧圈,正手兇狠,反手怪異,一般在前三闆就結束戰鬥。她使用的球拍為橫拍,正手反膠,反手長膠。正手反膠利于快攻,反手長膠一般對手很難适應。就是這樣一個小個子,成為了世界女乒的超級霸主,很長一段時間裡保持不敗,這是中國女乒巅峰的開始,也是一代中國人美好的回憶。
NO.9:乒乓王子——孔令輝(中國)——結束老瓦統治時代的娃娃兵
用時1961天,三大賽共奪得3個冠軍。
孔令輝,黑龍江人,1975年出生,身高174cm,在1995年先後奪得世錦賽、世界杯男單冠軍,2000年奪得悉尼奧運會男單冠軍,成就“大滿貫”。2000年悉尼奧運會,孔令輝擊敗瓦爾德内爾奪冠後,外媒記者稱孔令輝為“KING KONG”,意味着老瓦時代的結束,世界乒壇新“國王”的崛起,而當時的中國球迷則稱呼孔令輝為“乒乓王子”。
孔令輝也是出自乒乓世家,他的父親孔祥智是黑龍江省隊的乒乓球運動員,在父親的影響下,他6歲開始正式學習打球,并從小和高年齡段孩子一起訓練,成長迅速。20世紀80年代,中國乒乓球處于相對低谷時,國家組建了一批12-15年齡段的娃娃兵,開啟未來沖金計劃,孔令輝入選。20世紀90年代以後,這批娃娃兵承擔了中國乒乓球在世界舞台上摘金奪銀的重任,孔令輝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孔令輝屬于典型傳統橫拍快攻結合歐洲橫拍進攻型打法,兩面拉弧圈,穩中見狠,有極好的戰術素養。右手橫握球拍,弧圈球結合快攻打法,正手抽殺穩健連續性好,但略顯殺傷力不足。他球感好,球速快,善打多回合,能夠在相持中偷襲變線,整體技術全面,是中國男隊全面站上世界巅峰的領軍人物之一。
NO.8:紅桃皇後——丁甯(中國)——中國乒壇第六位包攬奧運會、世乒賽、世界杯、全運會的“全滿貫”選手
用時1914天,三大賽共奪得4個冠軍。
丁甯,黑龍江人,1990年出生,身高173cm,先後奪得2011年第51屆鹿特丹世乒賽女單冠軍,2014年奧地利世界杯女單冠軍,2015年蘇州世乒賽女單冠軍,2016年裡約奧運會女單冠軍,成為了乒乓球曆史上又一位“大滿貫”選手。2017年,丁甯奪得天津全運會女單冠軍,成為全運會曆史上第10位全運會女單冠軍,也成為中國乒壇第六位包攬奧運會、世乒賽、世界杯、全運會的“全滿貫”選手。
2007年10月,丁甯走上乒乓球道路,是因為她有一位在體育館工作的母親,母親天天帶着她去體育館打球,之後自費送她去遼甯集訓,最終被周樹森教練帶到了北京隊。她17歲時在全國第六屆城運會中挑落世乒賽冠軍郭躍挺進決賽,并力克世界冠軍李曉霞摘下金牌,開啟了自己的冠軍之路。
丁甯是橫拍兩面反膠,弧圈結合快攻打法的傑出代表。她正反手均具備了較強的實力,中遠台對拉對攻能力強,被動防禦下的周旋與反攻能力出色。由于占據了左手的優勢,她的進攻角度大,落點刁鑽,在比賽中占據很強的主動性。由于她在國際大賽中的強勢表現,國際乒聯一直将其稱為“紅桃皇後”。
NO.7:李大錘——李曉霞(中國)——女子打法男性化的集大成者,女子乒壇技術的巅峰人物
用時1714天,三大賽共奪得3個冠軍。
李曉霞,遼甯人,1988年出生,身高174cm,先後奪得2008年世界杯女單冠軍,2012年奧運會女單冠軍,2013年世乒賽女單冠軍,是繼鄧亞萍、王楠、張怡甯之後,中國乒乓球隊第四位女子“大滿貫”選手。由于她打法上偏男性運動員,打球虎虎生風,人送綽号“李大錘”。
李曉霞7歲偶然遇到同齡孩子們在打乒乓球,說什麼也不肯離開,最終母親被迫給她報了乒乓球班,李曉霞天賦異禀,10歲就進入了山東工體隊,成為職業運動員,前世界冠軍喬雲萍成為了她的教練。之後,她13歲進入國家二隊,14歲進入國家一隊,同年奪得全國乒乓球錦标賽女單冠軍,從此一鳴驚人。
李曉霞的打法是右手橫握球拍,兩面反膠,弧圈結合快攻,很兇狠。她的整體風格與男乒裡的王勵勤很像,都是基本功比較紮實,個子比較高,控制面積比較大。但她的起伏相對較大,按照國家隊主管教練李隼的說法,李曉霞沒有王楠聰明,沒張怡甯狠,每個環節都擰緊了,就是一輛性能良好的德國汽車,一旦什麼地方螺絲松了,就會變成一輛夏利。
NO.6:乒壇常青樹——瓦爾德内爾(瑞典)——世界第一位乒乓球大滿貫得主,也是唯一的一位非中國籍大滿貫得主
用時1215天,三大賽共奪得4個冠軍。
簡·諾瓦·瓦爾德内爾,瑞典人,1965年出生,身高178cm,是世界上第一位集奧運會、世錦賽、世界杯冠軍為一身的乒乓球“大滿貫”得主,也是唯一一位非中國籍“大滿貫”。瓦爾德内爾被譽為乒壇常青樹,與中國幾代選手抗衡了20多年,是世界乒壇的一位标志性人物,也是中國乒乓球隊有史以來遇到的最強大的對手。
瓦爾德内爾6歲開始學習乒乓球,15歲應邀到中國上海訓練,在乒乓球桌上他居然輸給了在旁邊訓練的中國排球運動員,這給了他極大的觸動。然而,誰都不會想到,這個長着兩顆兔牙、滿臉雀斑的孩子,将成為中國男隊五代球員21年裡的最大對手。他的職業生涯裡先後19次排名世界第一,總時間長達68個月,始終位列頂尖選手行列。老球迷一定都會記得,那時候每一次中國隊向男單冠軍發起沖擊,都要不斷去挑戰老瓦這座大山。
瓦爾德内爾是将中國的近台快攻打法與歐洲中遠台兩面拉弧圈打法融合最好的球員,并首先熟練使用了反手彈擊弧圈球以及側切上旋球的技術,形成了攻防一體的新技術風格。同時,他創造性的使用了“橫拍直握”的發球方法,極大的推動了歐洲運動員前三闆技術的提高。如果不是老瓦,現在的歐洲乒壇與中國的差距将更為懸殊。
NO.5:暴君——王楠(中國)——三大賽奪冠次數并列第一的“大滿貫”球員
用時1106天,三大賽共奪得8個冠軍。
王楠,遼甯人,1978年出生,身高162cm,先後在“三大賽”中收獲了8個冠軍:1次奧運會冠軍(2000年)、3次世錦賽冠軍(1999年、2001年、2003年)、4次世界杯冠軍(1997年、1998年、2003年、2007年)。現任團中央宣傳部文體處處長、威海南海乒乓球教育訓練基地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楠7歲開始打球,10歲進入省隊,14歲進入國家隊,16歲奪得自己人生首個世界冠軍。2000年悉尼奧運會,王楠包攬女單和女雙兩項冠軍,開啟了中國女乒的“王楠時代”。整個職業生涯,王楠共拿下24個世界冠軍頭銜,超過鄧亞萍成為奪得世界冠軍頭銜最多的球員,也成為了中國女乒新的“大姐大”。
王楠左手橫握球拍,前三闆比較突出,弧圈球結合快攻打法,搶拉弧圈球旋轉強,落點好,快攻有章法。同時,她的心理素質好,情緒穩定,對于場上局面的把控能力強。不過王楠盡管在場上都是眉開眼笑、人畜無害的狀态,但在場下可是一位“暴脾氣”,摔拍子摔得球隊出了專門的罰款規定,還曾一腳踹塌了球桌,是以也得到了一個“暴君”的綽号。
NO.4:不懂球的胖子——劉國梁(中國)——中國曆史首位男子“大滿貫”得主,中國乒乓球隊的“腦王”
用時1102天,三大賽共奪得3個冠軍。
劉國梁,河南人,1976年出生,身高168cm,先後獲得1996年世界杯、1996年奧運會、1999年世錦賽男單冠軍,用時4年成為中國首位男子“大滿貫”球員。退役後曾任中國乒乓球隊總教練、國際乒聯副主席、中國乒協主席、WTT世界乒聯董事會主席等職務。
劉國梁6歲開始學習乒乓球,13歲年入選國青隊,15歲入選國家隊。運動員時代就以愛動腦而聞名,每場球别人都是耗費體力,而劉國梁則更為耗費腦力。在2016年裡約奧運會,男單張繼科對陣中華台北選手陳建安的1/4決賽後,一位網友觀戰後在論壇上發表神評:“中國隊後面的那位胖子是官員嗎?看樣子整場就他不懂球。”從此,劉國梁就被人稱作“不懂球的胖子”。當然,這個綽号嘲諷的肯定不會是劉國梁。
劉國梁的技術特點是右手直握球拍,兩面近台快攻,他是首位在正式比賽中采用直拍橫打技術并獲得成功的乒乓球運動員,也是大陸首位獲得奧運會乒乓球男子單打冠軍的運動員。當然,他不僅僅是一位成功的運動員,更是一位成功的教練員,在整個世界乒壇,把運動員和教練員時期的成就綜合起來看,劉國梁是絕對的世界第一人。
NO.3:藏獒——張繼科(中國)——史上最快大滿貫,三大賽五連冠得主
用時445天,三大賽共奪得5個冠軍。
張繼科,山東人,1988年出生,身高181cm,僅用時445天就先後獲得2011年世乒賽、世界杯和2012年奧運會男子單打冠軍,成為“史上最快大滿貫”。在随後進行的2013年世錦賽、2014年世界杯上,張繼科再度奪冠,創三大賽五連冠記錄。
張繼科5歲開始跟随父親張傳銘練球,他沒有童年,沒有青春,有的隻是無休止的訓練,父親的“狠心”讓張繼科留下許多陰影,也給了張繼科無限的可能。他12歲進入山東魯能俱樂部,14歲進入國家隊,并在當年奪得自己的第一個世界冠軍。次年開始師從劉國梁,開啟冠軍之路。
張繼科屬于慢熱的運動員,他第一局打的時候往往會比較差,往往睡眼惺忪。但是他的抗壓能力極強,壓力越大反彈越高,打球也非常有野性,比賽過程中一般沒有聲音,但如果出聲就是吼叫。他缺少馬龍身上的低調、謙虛和謹慎,但他身上的棱角和血性也是馬龍所沒有的。不過,在所有的“大滿貫”球員中,張繼科的争議也是最大的,他後期發生的一些事情,實在是讓人惋惜。
NO.2:大魔王——張怡甯(中國)——世界女子乒壇迄今為止唯一的“雙滿貫”球員
用時1355天,三大賽共奪得8個冠軍。
張怡甯,北京人,1981年出生,身高171cm,是世界女子乒壇迄今為止唯一一位“雙滿貫”。2004年、2008年成功衛冕奧運女單冠軍,2005年和2009年收獲了2次世錦賽冠軍,2001年、2002年、2004年、2005年4次奪得世界杯冠軍,成為了10年裡名副其實的乒乓球“大魔王”。
張怡甯原名叫“張甯”,從小就喜歡和男孩兒一起打鬧,因為幼稚園裡還有兩個小朋友叫“張甯”,是以就在名字中間加了個“怡”字。6歲開始練球,10歲進入北京隊,12歲進入國家隊,之後在李隼教練的指導下開始迅速成長。1997年八運會,首次參加大型綜合性運動會的張怡甯先後擊敗喬紅、李菊、楊影、齊寶華等冠軍級名将,具備了頂級球員的實力。
2002年,張怡甯的成績開始全面爆發,她拿下了世界杯女單冠軍,國際乒聯總決賽女單冠軍、釜山亞運會女單冠軍。2004年,張怡甯先與隊友拿下世乒賽女團冠軍,在雅典奧運會上拿下女單、女雙冠軍,成為鄧亞萍、王楠之後又一位在一屆奧運會上收獲兩枚金牌的女子乒乓球選手。這一年,張怡甯還拿到了乒乓世界杯的冠軍。2005年,張怡甯在上海世乒賽如願拿下女單、女雙冠軍,并再次拿下世界杯女單冠軍,實作了“大滿貫”,達到事業的巅峰。
張怡甯的綽号很有趣,因為她打球實力強,對手基本沒有機會,而且早期打球時絕對不讓球,經常打的對手0分出局,讓對手對乒乓球這項運動都産生了陰影,是以國外的球迷首先開始稱呼其為“大魔王”。尤其是“瓷娃娃”福原愛被張怡甯“打哭”之後,“大魔王”的綽号更加深入人心。
NO.1:六邊形戰士——馬龍(中國)——唯一完成“雙滿貫”+“超級全滿貫”的球員
用時1411天,三大賽共奪得7個冠軍。
馬龍,遼甯人,1988年出生,身高175cm,乒壇史上第10位“大滿貫”選手,也是最可怕的一位。他是世界乒壇史上第一位男子“雙滿貫”和“全滿貫”得主,也是迄今為止唯一集奧運會、世錦賽、世界杯、亞運會、亞錦賽、亞洲杯、巡回賽總決賽、全運會單打冠軍于一身的“超級全滿貫”選手。
1993年,馬龍父親因乒乓球既能“鍛煉身體”又“不容易受傷”,将5歲的馬龍送去學習打乒乓球,就此造就了未來的世界乒壇第一人。2001年,馬龍在競争激烈的遼甯省面處于被淘汰的邊緣,教練關華安看中了馬龍,并把他從遼甯帶到了北京。結果次年馬龍一年一個台階,3年完成北京隊、國家二隊、國家一隊三級跳。之後的馬龍更是一發不可收拾,一口氣拿下幾十個世界冠軍頭銜,橫掃國内外各項賽事,長期排名世界第一。
馬龍的打法與張繼科相似,但馬龍的速度更快、更加全面。他的發球以正手位小三角區的側上、下旋球為主,落點變化多。正手位突出“快”字,近台上手積極,擊球點早,弧線控制得好,反手位能夠有效地結合彈打和快撕。技術上的多變和全面,讓對手難以招架,也被稱為世界乒壇沒有弱點的“六邊形戰士”。
整體來看,若非有瓦爾德内爾這樣一位超級強者,乒乓球這項運動的至高殿堂上将全部被中國人占據。當年老瓦的出現,曾經讓人認為是世界乒壇(非中國)崛起的開始,但未曾想過那就是世界乒壇的巅峰,自此再未出現有統治力的非中國籍球員。縱觀世界體壇,一項體育運動能被一國統治到如此地步,恐怕隻有跳水可以媲美了。我是【火焰符号趣味體育】,平凡的我因為你們的每一個肯定而成長,你的關注、點贊和轉發是每一個筆者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