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能說的,恰恰是不必說的傳奇布列松

< h1級"pgc-h-right-arrow">傳奇的布列松</h1>

在攝影史上,亨利·卡地亞-布列松是一個傳奇,也是一個不容置疑的名字,他的作品和藝術構思影響了無數攝影師,以至于人們常常忽略他的另一個稱号:"世紀之眼"。在整個20世紀,他一生都在環遊世界,他的遠見卓識和他的工作。他的鏡頭不僅關注他個人的攝影之旅,還關注20世紀的曆史程序:

在非洲拍攝期間患上"黑水病",差點死在自己的祖國中國;作為特派記者,他在内戰期間前往中國,記錄北平的和平解放和國民政府的全面垮台;他經曆了甘地的遇刺和甘地的葬禮;他拍攝了德國占領巴黎和巴黎解放的時刻;在三次逃跑後,他從集中營逃脫了35個月;1954年,他被允許進入蘇聯,成為斯大林去世後第一位西方攝影師,他記錄了文化和藝術人物的肖像,如畢加索,馬蒂斯,薩特,加缪,甚至香奈兒和瑪麗蓮夢露......

為此,特别摘錄了布列松的20個關鍵詞,涉及布列松攝影思想的方方面面,正是布列松開創了"傳奇"概念的基礎:

-1-

決定性時刻

我在紅衣主教雷茨的回憶錄中讀到一句話,他在回憶錄中寫道:"世界上的一切都有其決定性的時刻。"我用這句話作為法語題詞。當我們考慮美國版的名稱時,可能的解決方案是整頁。突然,迪克·西蒙說:"為什麼不利用'決定性時刻'呢?""每個人都把它拍下來。是以我成了,怎麼說,一個抄襲者。

- 選自《像一顆心》

能說的,恰恰是不必說的傳奇布列松

聖拉紮爾火車站後面,巴黎,法國,1932年

-2-

大酒瓶

我認為創造性的工作需要與人溝通。是以,加入一個大型團體并知道你并不孤單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在Magnum中,沒有人可以決定别人應該做什麼......

Magnum Pictures的角色至關重要,因為這意味着當我們作為攝影師在千裡之外時,有一個人可以代表我們的思想。

在馬格南,每個人都有完全的自由:沒有教條,沒有小圈子,隻有将我們所有人聯系在一起的東西,我知道它是什麼;

- 從談話中選擇

能說的,恰恰是不必說的傳奇布列松

47th Street, Magnum Conference, 1959, 左起: Mark Lubb, Michelle Chevalier, Sam Holmes, Bresson, 攝影: Renee Brie

-3-

什麼是攝影?

對我來說,隻有一件事是重要的,那就是時刻和永恆。永恒,就像地平線一樣,無限延伸。因為我很難談論過去,因為我不再是過去的我了。我想說的一切都在我的照片中,我的照片是我的記憶,我的個人日記。

對我來說,攝影也是一種繪畫,是最好的攝影,但它也蘊含着與時間的永恒鬥争:你看着事物消失,一切轉瞬即逝,當我拍攝一個女孩時,我不能說"再笑一次"......因為它已經結束了。

- 摘自"攝影什麼都不是,看就是一切"

能說的,恰恰是不必說的傳奇布列松

西班牙塞維利亞,1933年

-4-

為什麼選擇攝影

除了與我對模特繪畫的興趣有關之外,攝影是我寫日記的一種方式。我用攝影來記錄我所做的事情,我可以随時拍照。我隻是一個目擊者,見證了什麼引起了我的注意...

能說的,恰恰是不必說的傳奇布列松

,墨西哥瓜特姆斯街, 1934 年

-5-

攝影作為一種職業

我的父親在1932年一點也不以我作為攝影師的身份為榮,他甚至不想告訴他的朋友。

攝影滿足了我内心對冒險的渴望,這是一個真正的職業。

能說的,恰恰是不必說的傳奇布列松

法國,傑爾,1932年

-6-

方法論

這張照片誕生于此地和現在。我們既沒有操縱的權利,也沒有欺騙的權利。我們必須不斷與時間作鬥争:消失的人永遠消失了。關鍵是要把握當下,一個轉瞬即逝的動作,一個不可能的微笑。

我們應該在拍攝之前或之後思考,而不是在拍攝過程中思考。我們的成功取決于活力,清晰的頭腦和知識。一旦我們設計了一張照片,它就會立即落入陳詞濫調。

——摘自《捕捉生命》

能說的,恰恰是不必說的傳奇布列松

皮埃爾和保羅堡,列甯格勒,俄羅斯,蘇聯,1973年

-7-

一部好電影和一部平庸的電影之間的差異很小,隻有一毫米的差異。但損失了一毫米,一千英裡之外。我不認為照片之間有很大的差別,但也許是小的差異決定了差異。

電影不是一種宣傳方式,而是一種稱呼你體驗的方式。我們可以分辨出傳單和小說之間的差別,因為小說必須通過大腦的神經通道,想象它比一眼就被扔進垃圾桶的傳單更有力量。

能說的,恰恰是不必說的傳奇布列松

兩個等待電車的年輕女子,蘇聯莫斯科,1954年

-8-

照片未修剪

在放大時,我從不自己剪照片。這就像一部有畫外音的電影,或者一個整鼻子的漂亮女孩,之後,她臉上就什麼都挂不下了。構圖,拍攝時拍照,這是唯一真實的,對記者來說也是一樣。

——摘自《記者》

能說的,恰恰是不必說的傳奇布列松

比利時布魯塞爾,1932年

-9-

拒絕拍照

這與隐私,政策,宣傳或任何事情無關!不應該被注意到,不惜一切代價隐身。我們被監視的事實改變了我們對他人的看法。

人們不了解這一點,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我們所有人都必須出名的世界裡。這種強迫症,總是"我怎麼樣"和"我,我,我",這不是很瘋狂嗎?他們都用一種頭腦來做這件事。留下印記?太虛榮了!這太虛幻了!

能說的,恰恰是不必說的傳奇布列松

布列松晚年,1973年

-10-

徕卡

......它可能是一個溫暖的吻,一個手槍的打擊,或者一個精神分析學家的躺椅。徕卡可以無處不在...

能說的,恰恰是不必說的傳奇布列松

自畫像,巴黎,1932年

-11-

超現實主義

深深地影響我的不是超現實主義繪畫,而是布列塔尼的思想。大約在1926-1927年,雖然我年輕,不屬于超現實主義團體,但我經常參加白方咖啡館的派對。我非常喜歡布列塔尼的超現實主義理論,我喜歡"爆發"和直覺的效果,尤其是抵抗的态度。

事物和世界對我來說非常重要。超現實主義者看起來像業餘愛好者,但他們絕不是,他們是反叛者。

- 選自《永恒的遊戲》

能說的,恰恰是不必說的傳奇布列松

鮑裡斯·卡爾洛夫

-12-

自由主義 者

我是一個絕對的自由主義者,一個絕對的自由主義者,也就是說,我反對所有的權利;

能說的,恰恰是不必說的傳奇布列松

巴黎,賈科梅蒂,1961年

-13-

攝影和繪畫

攝影是即時行為;繪畫是冥想。在攝影中,關鍵是持續視覺關注的自發沖動,捕捉瞬間并使其永恒。在繪畫中,圖像建構了我們的意識可以從瞬間掌握的東西。也就是說,當我們畫畫時,我們有時間,而不是當我們拍照時。

能說的,恰恰是不必說的傳奇布列松

亨利·卡地亞-布列松的畫作,《我的房東和她的丈夫》,1928年

-14-

攝影和電影

在我看來,電影與攝影無關。攝影是一種視覺的東西,可以通過鏡頭看到,就像素描,石印。電影就像一場演講,人們從來不會看到一張照片,而是一系列動人的圖像。這是完全不同的。

- 選自"最重要的事情 - 願景"

能說的,恰恰是不必說的傳奇布列松

未透露姓名的攝影師,讓·雷諾阿的電影"遊戲規則"于1939年現場拍攝。(轉過頭來的人是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15-

黑白和彩色

我最喜歡的照片是黑白的,因為它們有一種轉變,一些抽象和巨大的情感力量。顯然,有顔色,但它根本不是我的世界......色彩總是更令人愉悅一些,但沒有黑白的抽象力量......顔色本身并不美麗。

美是一種關系,沒有什麼是獨立存在的。事物總是相對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紅色是美麗的,相對于棕色或白色。這一切都與人際關系有關。暖色、冷色,也有一些色系,是實體的固有規律。

能說的,恰恰是不必說的傳奇布列松

新招募的國民黨士兵,中國北平宮,1948年12月

-16-

内容和形式

對我來說,内容不能從形式中孤立無援。我所說的形式是某種精确的造型結構,通過這種結構,我們的概念和情感變得具體而有形。在攝影中,這種視覺結構隻能是自發感受到形狀節奏的結果。

能說的,恰恰是不必說的傳奇布列松

阿爾貝托·賈科梅蒂在瑪格畫廊,巴黎,法國,1961年

-17-

圖像和文本

展覽照片不需要說話,隻要有一個主題,我們的攝影就有标題。這個"評論"并不完全是解釋性的文字,不,它更像是圖像的某種上下文,勾勒出圖像的輪廓......說明書是我們自己寫的,以確定圖檔和文字的一緻性。我們為圖像編寫描述,而不是為文本編寫圖像。

能說的,恰恰是不必說的傳奇布列松

在廢墟中哭泣的女人,1945年

-18-

擺動 VS 捕獲

生活就像一張手術台:一切都集中在這裡,我們在這裡發現的比我們想象的要多。所有曝光的照片,那些姿勢,沒有任何形式或辯證的意義,都是時尚和廣告的殘餘......我還知道什麼?作者對社會學和政治感興趣,因為它們代表了一個美國式世界的潰爛和無序,一個導緻虛無的世界。

不幸的是,它們根本不是革命性的,而是像這個大賣場一樣具有社會性。他們就像一個沒有性,沒有欲望,沒有愛的世界。他們有滿嘴的糞便來拍攝他們的焦慮和神經質。

我們需要模仿,我們都是模仿者,但我們應該模仿的是自然——我們在第二版中刻畫自己。

摘自《除了幾何學,沒有人能進來》

能說的,恰恰是不必說的傳奇布列松

喬治六世加冕典禮,特拉法加廣場,倫敦,英國,1937年5月12日

-19-

攝影與宗教

遵循一條規則,嚴格限制自己,完全忘記自己。對攝影的态度應該是一樣的:冥想,而不是試圖證明它是什麼。我對自由的感受也是如此:一個擁抱所有變化的架構。顯然,這就是佛教禪宗的精髓:我們生來就有偉大的力量,最終會忘記自己。

能說的,恰恰是不必說的傳奇布列松

法國馬蒂斯,1944年

-20-

現狀,未來

這個基于資訊的世界對我來說是封閉的,它是自我封閉的,是一個弄巧成拙的世界。你看看現在的一些攝影師,他們在想,他們在看,他們想,我們在他們身上感受到我們這個時代的神經系統......但我無法從他們身上感受到視覺的喜悅。有時我們會感到自殺世界的焦慮和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