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能制造業也開始進軍元宇宙?

0月13日,溫州元宇宙創新中心正式開園,這是溫州首個以元宇宙和區塊鍊為主題的産業園區。

當天,“虛實協同,工業元宇宙賦能智能制造”專題論壇在溫州元宇宙創新中心召開。在題為《元宇宙,能為智能制造業帶來什麼》的圓桌環節,巴比特CEO、問TA-王雷元宇宙時間主理人王雷與四位嘉賓展開了精彩對話,他們是中國信通院工業網際網路與物聯網研究所技術研究部主任池程,NVIDIA英偉達中國區Omniverse負責人何展、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人文藝術與數字媒體學院副院長王毅剛,杭州靈伴科技聯合創始人向文傑。

智能制造業也開始進軍元宇宙?

王雷:英偉達Omniverse平台現在非常火,能不能通過一些資料來分享下,它到底是怎樣一個平台。

何展:

目前在全球有接近20萬使用者,有700多家國際、國内知名的大公司展開合作和使用Omniverse,去實作它們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化的工業數字孿生,比如汽車行業的龍頭企業寶馬等。另外,我們看到有4100萬科班出身的,具有設計能力的使用者群體,這是我們看到的C端的存量使用者市場。我們期待不斷降低技術門檻,讓普通人、不是科班出身的人也可以使用。

王雷:這個平台,可以為溫州的企業提供哪些有價值的東西?

何展:

溫州有很多成功的企業,而營銷是企業亘古不變的關注點,我舉一個我們跟一些國内、國際上知名的一些鞋服企業的合作,我們在做數字化的服裝、鞋子、配飾。我們通過從設計研發到産品生産的整條供應鍊,到最終的傳遞消費者環節,都通過數字化技術連接配接起來。

未來,消費者買鞋,可以在手機上通過AR應用,去體驗數字化的鞋子的顔色、材質。甚至實作定制化的需求,比如把logo翻轉,這都可以傳導到企業的研發端,甚至直接下訂單生産,最後快遞給消費者。這都是可以通過技術實作的,我們希望把這樣的技術帶給溫州的企業。

王雷:在您看來,什麼是工業元宇宙,能不能為我們簡單做個普及。

池程:

每個人對元宇宙的了解和認識是不一樣,從我們的視角來說,可從“虛和實”的關系上把元宇宙分成了兩個類型。第一類是由虛向實,它基于虛拟世界的自主創造,強調實作數字型驗的真實化,不但能夠形成獨立于現實世界的價值體系,還能夠對現實世界産生影響,最終形成增強型元宇宙,典型代表就是我們常提的消費元宇宙;二是由實向虛,基于虛拟世界對于現實世界的模仿,通過建構沉浸式數字型驗,增強現實生活的數字型驗,強調實作真實體驗的數字化,這個方向會形成虛拟型元宇宙,工業元宇宙就是典型的展現。

工業元宇宙的落腳點是工業生産,與消費元宇宙不同的是,工業元宇宙更強調可視化、準确性和調優性,比起建構新的場景和體驗而言,工業元宇宙更關注解決确切場景中的确切問題。工業元宇宙将會給我們帶來可視化體驗更好,準确性更高,性能更突出的數字化生産系統和智能化應用,有效提升我們工業生産的效率、降低工業生産的能耗。

王雷:您比較看好工業元宇宙哪些方向的應用或場景?

池程:

工業元宇宙的産品和應用場景應該是分不同階段的,根據虛實融合、生态連通、人機互動和資訊互動等不同程度,可将工業元宇宙的發展階段劃分為局部孿生、區域共生和全域融生三個階段。目前工業元宇宙應用大都處于局部孿生這一階段。

局部孿生階段屬于初期發展階段。在該階段中,現實世界的生産過程和需求結構尚未改變,線上與線下融合的模式将繼續以沉浸式體驗的方式加速進化。以工業巡檢為例,早期隻能通過人工方式進行巡檢,随着資訊化和數字化的不斷推進,逐漸出現了資訊化輔助工具以及數字化自動化巡檢的方式進行巡檢,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資訊偏差,提高了巡檢效率。未來XR等技術廣泛使用後,巡檢人員可以直接看到數字化裝置的實時資料和相關預警資訊。

王雷:工業元宇宙和工業網際網路在您看來有哪些差別?

池程:

工業網際網路是新一代資訊通信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應用模式和工業生态,通過對人、機、物、系統等的全面連接配接,建構起覆寫全産業鍊、全價值鍊的全新制造和服務體系。

我們差不多在17年左右開始持續推動工業網際網路的技術研究和産業發展。工業網際網路更強調“連接配接”,包括網絡的互聯和資料的互通,通過與工業機理的結合,形成資料驅動的閉環。

工業元宇宙是一個技術的集合,工業網際網路中的關鍵技術也是支撐工業元宇宙建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相較于工業網際網路,數字身份、數字資産的引入,是確定工業元宇宙持續營運的關鍵。

目前,雖然說資料要素是重要的生産資料,但現在的網際網路無法支撐資料要素向生産資料的轉變。是以,基于區塊鍊建構新型的服務網絡,確定資料要素的在更大範圍、更高水準的确權流通。

王雷:你提到超級勞工,在您看來,溫州的企業可以怎麼打造超級勞工?

向文傑:

現在工業裡有兩個趨勢,一個是經驗豐富的老師傅逐漸退休,新手越來越多;而且因為工廠的一線工作枯燥且效率低,工作複雜的同時感受到的價值感也低,年輕人進工廠的意願較低。

是以我們讨論的工業元宇宙和超級勞工,是在探索如何讓一線勞工使用虛實結合的AR數字技術,有更強的專業能力,讓一線勞工的工作變得更簡單、更高效,這其實是今天一個很大的趨勢。

王雷:杭州靈伴科技推出了5G+AI+AR領域的軟硬體産品,5G和AI在其中起到什麼作用?是不是缺一不可?另外,所謂的“軟”和“硬”的關系?

向文傑:

當你到了工廠作業現場的時候就會發現,勞工的能力邊界會很明顯,而真正幫助勞工的是AI的能力。比如借助頭盔虛拟結合的圖像和操作提示,可以讓工作更高效和規範化,而當遇到問題的時候,AI會帶來更多價值。比如工廠100分貝的噪音環境,勞工作業需要帶耳塞,杭州靈伴科技自主研發的AR裝置X-Craft可以在噪音環境下精準識别勞工的指令,以及儀器儀表的秒級識别,都是因為頭盔具備了AI的能力。

第二個問題,其實軟體加硬體結合起來的時候體驗才會更好。比如,當你想要産品在100分貝以上還是可以正常的交流和識别的時候,就需要從設計、晶片選型、過程調優、算法調優等每個環節都做到最好,最後才能超越100分貝那個極限。是以,我們比較強調“軟硬結合”,以此超越目前市場的平均水準,将産品水準做到最好。

當然,不是說所有東西都是我們自己做,一個公司做不了所有的事情,隻是說一些關鍵環節上會選擇自主開發來解決客戶痛點問題。

王雷:你覺得,元宇宙的各項技術能可以運用在制造業的哪些方面?

王毅剛:

我從以下5個方面來談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未來元宇宙的這些技術肯定可以在産品的設計、裝配驗證、仿真這一塊繼續能發揮作用。

第二,像META這些科技企業,他們用元宇宙技術做社交和元宇宙裡的協同工作,是以這些技術同樣可以用在工業方面協同領域。

第三,數字孿生。完成對現實産品的數字模型模組化,然後監控這個數字模型,實作産品的全生命周期的這種監控和維護,也可以遠端的控制産品。

第四,可以用在新産品的設計或者評估方面,比如新的産品設計出來後,可以借助元宇宙技術裡,去評估、調整。進而避免産品生産出來,結果發現它不合适。

第五,個性化定制。比如讓使用者去體驗、試用數字産品,使用者滿意了在完成訂購,品牌再去生産。

王雷:目前,制造業運用元宇宙的各項技術面臨的最主要的痛點或者瓶頸有哪些?

王毅剛:

今天,元宇宙的終端裝置正慢慢變得比較便宜,但你帶着頭盔進入元宇宙之後要幹什麼呢?實際上,目前元宇宙的内容還沒有完全建起來,是以内容缺失是很大的瓶頸。

在工業領域,現在有很多工業軟體,基本上工業生産、設計的産品都是3D的,這些3D的産品怎麼能夠很快的轉到元宇宙裡,當企業在研究、建構場景的時候能直接用,我覺得這是現在要解決的非常重要的問題,一個瓶頸。

向文傑:

從硬體、軟體成本,各項技術的成熟度等等來講,應該是所有環節都有問題。

但是國内發展還是很快的,有很多的落地應用。隻是可能需要一些時間,把典型案例做出來,讓更多人看到、了解、體驗,然後慢慢去滲透和推廣,在過程中也把成本降下去,把技術做得更成熟。

從我們的角度來講,并沒有寄希望于馬上爆發,我們更希望它能夠在這幾年時間裡健康的成長。現在成長其實挺健康的,穩步上升并不是壞事。當我們意識到網際網路價值的時候,網際網路就會有更大的增長速度,工業元宇宙也一樣。

池程:

實際上,無論從産業政策、技術發展、行業應用,産業鍊生态等,都或多或少存在問題,但我主要想講講工業資料要素的問題。工業生産本身就存在着大量異地異主異構的資料,這些資料如何更深程度的應用是影響下一個階段工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工業元宇宙作為這一重要基礎設施囊括了人、機、物等工業生産的諸多要素,推動工業資料的要素化、價值化、市場化是工業元宇宙建設的關鍵。目前工業元宇宙的建設缺乏針對資料要素的新型服務網絡,推動工業資料向資産的演進是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王雷:你們覺得,5年之内,工業元宇宙能發展到怎麼樣一個前景?

王毅剛:

5年之内我希望能夠解決從工業軟體到那種VR硬體顯示,它的資料能夠打通,能夠進行虛拟仿真或驗證,最終能夠确定它的可用性、安全性、品質等各方面。

向文傑:

可能5年以後,所有在工業領域裡的人應該都見過或者是體驗過這樣一款工業元宇宙産品,但能否廣泛用起來現在沒有把握。

據我們内部調研資料顯示,在能源行業,到今天為止真正接觸和了解AR/VR技術和工業元宇宙的人和企業大概隻有1%左右,用的人可能更少,滲透率非常低。5年以後,這個數字應該能夠達到20%左右。

池程:

有機構預測,到2025年,工業元宇宙市場的規模将達到5400億美元,意味着年均的複合增長率已經超過15%,這是一個非常快速的增長,也能看出工業元宇宙在未來的5年内一定會持續推動制造業整體市場增長率的提升。

但我認為未來5年工業元宇宙主要還是聚焦在第一個階段,也就是局部孿生階段。雖然我相信未來在5年内一定會有一個比較好的發展,但整體來說工業元宇宙還是處在初期階段。

王雷:如果溫州的企業現在要準備進入或者說擁抱工業元宇宙的話,他們該做哪些準備工作?

王毅剛:

首先是了解和接觸一下最新的VR/AR技術,目前普及率還是很低的,然後再去看看自己能做什麼東西。

向文傑:

工業元宇宙和元宇宙,包括Web3不應該分開看,分開看都會很片面,因為我們迎接不是一個單純的工業元宇宙的時代。這幾個概念都會齊頭并進,不斷往前推進,作為企業家,更積極得去了解這些東西,對于了解整個發展和未來會更有幫助。

池程:

首先,數字化是個不可逆的趨勢,一定要持續關注工業元宇宙後續的産業發展,建立對于工業元宇宙的正确認識。

其次,一定要積極配合政府,推動以企業為中心的“政、産、學、研、用”聯合的新型創新體系,要勇于布局,強化技術的投入和産出,加快技術的轉化,建立領先的技術優勢。

第三,要發揮溫州的産業優勢,去積極探索一些工業元宇宙的應用場景。

最後,要注重人才的儲備,關注跨學科人才的培養。

何展:

第一步,要想你們究竟在企業營運中最痛的是什麼?是獲客是降本是增效還是什麼?如果想到了這些,再去沉下去。第二,想一想哪些技術能夠幫助到大家,能融合在企業的業務流程中,可以用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第三,我也認為是提前儲備一些企業人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