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06-15QoE與QoS的關系和差別

QoE與QoS的關系和差別

1. QoE定義(參考自https://blog.csdn.net/ss_zerozero/article/details/7255328)

QoE(quality of experience)可以了解為使用者體驗或者使用者感覺,即終端使用者對移動網絡提供的業務性能的主觀感受。QoE從業務的可用性、随地可接人性、随時可接入性和完整性四個方面進行考量,以一種量化的方式來反映最終使用者對業務性能的滿意程度。它可以通過接近量化的方法來表示終端使用者對業務與網絡的體驗和感受,并反映目前業務和網絡的品質與使用者期望間的差距。QoE的量化名額可以用優秀、很好、好、一般、差5個級别來辨別。QoE的評價主體是終端使用者,評價對象是業務和支撐業務的網絡

(主要包括核心網絡、無線網絡和業務平台)。決定QoE值的因素分為兩個方面:

2021-06-15QoE與QoS的關系和差別

QoE牽涉了所有參與移動通信完整價值鍊的各個方面:包括使用者、營運商、内容提供商或應用提供商、裝置制造商或系統內建商、終端裝置和應用軟體。

2. QoE與QoS的關系(參考自https://blog.csdn.net/ss_zerozero/article/details/7255328)

QoE的評價主體是終端使用者,評價對象是業務和支撐業務的網絡。QoS機制主要負責從網絡的角度進行業務管理和提供業務的差異性,網絡實體根據不同的品質需求來處理不同業務。

對于QoE而言,QoS是為了保證或增加QoE而應用在網絡上的技術體制,相對于不同的業務,QoS的标準不一定适用于QoE;有限的資源不可能對每個業務都保證同等的QoS。不同的業務具有不同的QoE,例如有些業務對時延敏感,而有些業務則對丢包率比較敏感。如果業務不能保證一定的QoE,那麼就會丢失使用者,直接影響營運商的收益。QoE與QoS之間的對比關系如表2所示。

2021-06-15QoE與QoS的關系和差別

QoE的評價主體是終端使用者,評價對象是業務和支撐業務的網絡。

QoS機制主要負責從網絡的角度進行業務管理和提供業務的差異性,網絡實體根據不同的品質需求來處理不同業務。

QoE(Quality of Experience),直覺地可以了解為使用者體驗或者使用者感覺,即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來衡量網絡品質的好壞。

提到QoE,必然要聯想到QoS,它可以認為是QoE的前身。ITU-T Rec E.800最初定義QoS為“決定使用者滿意程度的服務性能的綜合效果”。 從其定義來看,非常地拗口和抽象,具體來說,QoS狹義地了解為底層分組資料傳輸的KPI性能名額。這些參數包括了網絡的時延、抖動、帶寬、誤碼等名額。從網絡裝置層面來說,易于監測和統計,而且KPI從客觀上反應了裝置的性能。

然而,KPI這些關鍵參數卻不能全面反映網絡的品質,其出發點是從網絡角度來揣度使用者的感受。在用KPI名額體系來衡量網絡品質時,經常出現的情況是,整個網絡裝置的KPI名額均處于良好的狀态,但是投訴卻逐漸增多。

為了進一步提高網絡的服務品質,KQI(關鍵品質名額)被引入到網絡服務品質的評價體系中來,它是主要針對不同業務提出貼近使用者感受的業務品質參數。KQI的本質是一些關鍵業務的端到端的服務品質,如視訊業務的流暢程度,清晰度,語音和視訊的同步程度等。

KQI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關鍵業務的服務品質,可客戶的需求也在不斷地提升。影響使用者滿意度的因素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除了網絡的品質,終端開頁面的速度、視訊連續度,人的心情、EQ和疲勞程度等也影響着客戶的滿意程度。

随着管理的不斷成熟,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市場競争愈發積累,營運商意識到:提高終端使用者的滿意度,必須由使用者的角度出發衡量網絡服務好壞。是以,業界主流無線營運商在研究使用者體驗管理(CEM)時,提出一種新的業務管理創新方法,重點在于直接實時測量使用者體驗以及定義使用者體驗名額(CEI)。CEI是反映QoE級别的相關關鍵名額,以人的感受為價值核心,着眼點是使用者,與使用者行為相關。

是以,QoE是一個範圍寬廣的管理學課題,它既包含了技術的因素,也包含的非技術的因素。正如下圖所示,以圖形的形式概括了QoE以及前面提到的各種關鍵名額。從QoS到QoE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