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個技術發展到現在就為了讓你能愉快地多打幾局遊戲

聯考結束了,又到了高三黨買手機的時間。各大電商平台也都開啟了購機優惠活動,小編趁着這個時間也準備換掉已經用了兩年的手機。當小編一搜的時候發現,很多手機都說自己使用了液冷散熱技術,打遊戲不容易發燙。不混數位圈的小編看到“液冷散熱”的時候,腦海中首先閃過的是以下這些東西:

這個技術發展到現在就為了讓你能愉快地多打幾局遊戲

冷凝管 | 來源:Wikipedia

不好意思,亂入了。。。不過說到冷凝管,高中的小可愛們還記得這三種冷凝管各自的使用場景不,沒準明年聯考就考了。

小編腦海中閃過的其實是下面這種水冷機箱,長得那麼像冷凝管,散熱能力肯定不俗。手機如果用上了,那肯定打啥遊戲都不帶燙手的。

這個技術發展到現在就為了讓你能愉快地多打幾局遊戲

來源:bilibili

是以手機的液冷散熱莫非就像冷凝管一樣,接上水龍頭,不斷地用流動的自來水散熱?

這個技術發展到現在就為了讓你能愉快地多打幾局遊戲

沒一會兒小編就打消了這個想法,不為别的,太費自來水,妥妥的媽見打。

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小編點進去看了一眼手機的介紹,結果發現,液冷散熱示意圖就是一根銅管。這就是液冷散熱?小編内心OS: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

這個技術發展到現在就為了讓你能愉快地多打幾局遊戲

小編後來查了資料才知道,所謂的液冷散熱原來早就在筆記本電腦中廣泛使用了。手機的液冷散熱就是筆記本電腦中的銅管,它有個更專業的說法——熱管。另外,桌上型電腦中的塔式風冷散熱器的散熱塔也用到了熱管,下圖中的銅管就是熱管。

這個技術發展到現在就為了讓你能愉快地多打幾局遊戲

筆記本電腦中的熱管 | 來源:Wikipedia

這個技術發展到現在就為了讓你能愉快地多打幾局遊戲

散熱塔 | 來源:bilibili

●什麼是熱管 ●

熱管是一種傳熱裝置,利用了熱傳導和相變原理,可以有效地在兩個固體界面之間傳遞熱量。

這個技術發展到現在就為了讓你能愉快地多打幾局遊戲

一種熱管的示意圖,利用毛細作用讓液體流回吸熱端 | 來源:[1]

當熱管的吸熱端被加熱時,在吸熱端的工作液體吸收熱量蒸發成氣體。而熱管放熱端則因為溫度低,工作液體的蒸汽壓低于吸熱端的蒸汽壓,是以吸熱端的氣體将會擴散到放熱端。擴散到放熱端的氣體遇冷凝結成液體,并向外釋放熱量。然後,液體通過毛細作用、離心力或重力傳回吸熱端,這就完成了一個完整的循環。

由此可知,熱管工作時,氣體和液體的流動由不同的力來推動。氣體由氣壓差驅動,而液體則需要根據工作場景,使用适合的回流驅動力。

重力熱管可以追溯到蒸汽時代,Angier March Perkins和他的兒子Loftus Perkins發明了“ Perkins Tube”,在機車鍋爐和工作烤箱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

基于毛細作用的熱管最早是由通用汽車公司的R. S. Gaugler于1942年提出的,并為此申請了專利。但是在那段時間裡還不需要結構如此簡單的高效傳熱裝置,是以也沒有引起太多關注(可惜沒遇上好時候)。喬治·格羅弗(George Grover)于1963年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獨立開發了基于毛細作用的熱管,他是第一個使用“熱管”一詞的人 [2]。

這個技術發展到現在就為了讓你能愉快地多打幾局遊戲

筆記本電腦中使用的熱管,管壁是通過燒結形成的吸液芯,具有多孔結構 | 來源:Wikipedia

NASA在二十世紀60年代的熱管開發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因為航天器在太空中,一側被太陽直接照射,溫度很高,而另一側陽光照射不到,溫度很低,影響到航天器的穩定運作。(毛細)熱管具有重量輕,熱通量高以及零功率消耗的特點,并且零重力環境不會對它們的運作産生不利影響(液體回流依靠毛細作用而不需要重力),是以被用來均衡航天器表面的溫度。一些手機液冷散熱的文案會宣稱其使用了航天科技,嗯,這的确是航天科技。

從理論上講,熱管的熱導率可以在4,000~100,000Wm-1K-1之間 [3]。實際上,電子裝置用的熱管的熱導率在1,500~50,000Wm-1K-1之間。比固态銅(401Wm-1K-1)和固态鋁(237Wm-1K-1)的熱導率高了不少。

這個技術發展到現在就為了讓你能愉快地多打幾局遊戲

一些常見物質的熱導率 | 來源:Wikipedia

熱管内部的流體需要根據工作溫度的範圍來選擇,因為熱管是依靠内部流體的相變來工作的,工作溫度範圍内應該出現氣相和液相。

環境溫度低于工作溫度,液體不能蒸發成氣體;而環境溫度高于工作溫度,熱管内就充滿了氣體,無法冷凝。環境溫度過高和過低就相當于隻用熱管壁來導熱,這和普通的金屬導熱沒什麼差別。

這個技術發展到現在就為了讓你能愉快地多打幾局遊戲

熱管内工作流體的工作溫度範圍 | 來源:Wikipedia

是以,極低溫(2~4K)會使用液氦,高溫下會使用汞(523~923K)、鈉(873~1473K)甚至铟(2000~3000K)。絕大部分在室溫應用的熱管使用氨(213~373K)、甲醇(283~403K)、乙醇(273~403K)或水(298~573K)作為工作流體。銅/水熱管通常在20~150°C的溫度範圍内運作。[2]

這個技術發展到現在就為了讓你能愉快地多打幾局遊戲

反應堆内部的鈉/钼熱管 | 來源:[4]

●熱管還能用來做什麼 ●

熱管畢竟是航天科技,如果隻是用來愉快地打遊戲可太大材小用了。

熱管還被廣泛地用于凍土散熱。凍土是指土壤溫度保持0 ℃以下并出現當機現象、具有表土呈現多邊形土或石環等凍融蠕動等形态特征的土壤或岩層 [5]。衆所周知,水的密度比冰大,而凍土中含有許多水分。是以,在冬季,溫度下降,凍土會結冰,體積膨脹;在夏季,溫度升高,凍土會融化,體積收縮。如果凍土上建有建築物,這季節性的膨脹收縮就會嚴重破壞地基,發生安全事故。

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不讓凍土融化,讓它一直凍着,這時候熱管就能派上用場了。我國的青藏鐵路就使用了熱管,鐵路兩旁的那些灰色的棒子就是。筆記本電腦和航天器的熱管是借助毛細作用讓液體從放熱端流回吸熱端,路基上用的則是無芯重力熱管,内部沒有吸液芯,而是借助重力讓液體回流。重力熱管的好處就是熱管可以造得很長。毛細熱管中液體回流距離會受到毛細作用的限制,而重力熱管就不用考慮這個問題。

這個技術發展到現在就為了讓你能愉快地多打幾局遊戲

青藏鐵路的熱管 | 來源:[6]

冬季,空氣的溫度低于凍土的溫度,凍土中的熱量被源源不斷地傳遞到空氣中,給凍土降溫。夏季,空氣的溫度高于凍土層的溫度,但是空氣中的熱量卻無法反向傳遞到凍土層中。這是因為無芯重力熱管液體的回流依靠的是重力,工作液體在重力作用下彙集于凍土層那一端,而空氣那一端沒有工作液體,也就沒法吸熱,這時候熱管處于不工作狀态。

這個技術發展到現在就為了讓你能愉快地多打幾局遊戲

青藏鐵路熱管的吸熱段和絕熱段埋入地面以下約5m,散熱段露出地面約2m,其中最關鍵的吸熱段則深入到永久凍土最大融化深度之下 | 來源:[6] 

美國阿拉斯加的輸油管道建在永久凍土層上,為了防止夏季凍土解凍危害管路安全,就在管道兩旁樹立了112000根重力熱管(下圖中棕色的柱子)來給凍土保溫,所用的重力熱管長度在11~12m之間。

這個技術發展到現在就為了讓你能愉快地多打幾局遊戲

建于永凍土上的阿拉斯加輸油管道 | 來源:Wikipedia

更進一步地,現在已經有人提出使用更長的重力熱管提取地熱能,在冬天給室内供暖。

多說一句,小編在搜尋液冷散熱的時候發現,現在已經有循環水冷的手機殼了,這才是真·液冷散熱。

參考資料

[1] https://www.1-act.com/innovations/heat-pipes/

[2] Heat pipe, Wikipedia

[3] https://celsiainc.com/heat-sink-blog/heat-pipe-thermal-conductivity/

[4] Basic Principles of Heat Pipes and History

[5] 凍土,維基百科

[6] 中國怎樣破解青藏鐵路高原凍土這一世界性難題? - 網易《了不起的中國制造》的文章 -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29693936

編輯:重光

這個技術發展到現在就為了讓你能愉快地多打幾局遊戲

我們是誰:

MatheMagician,中文“數學魔術師”,原指用數學設計魔術的魔術師和數學家。既取其用數學來變魔術的本義,也取像魔術一樣玩數學的意思。文章内容涵蓋網際網路,計算機,統計,算法,NLP等前沿的數學及應用領域;也包括魔術思想,流程鑒賞等魔術内容;以及結合二者的數學魔術分享,還有一些思辨性的談天說地的随筆。希望你能和我一起,既能感性思考又保持理性思維,享受人生樂趣。歡迎掃碼關注和在文末或公衆号留言與我交流!

這個技術發展到現在就為了讓你能愉快地多打幾局遊戲
這個技術發展到現在就為了讓你能愉快地多打幾局遊戲
這個技術發展到現在就為了讓你能愉快地多打幾局遊戲

掃描二維碼

關注更多精彩

每一個魔術,都應該是一場直播的微電影!

一次刨根問底的收獲——從一道微積分題說開去

序列周期性與魔術(六)——魔術欣賞與解析續集

《貓和老鼠》裡的魔術藝術(五)——一定要合理!

扔硬币中的思考——隐含變量模組化點選閱讀原文,往期精彩不錯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