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複旦大學校長金力畢業緻辭:躺平肯定不是好的人生選項,生活不會辜負每個努力的人

作者:文彙網
複旦大學校長金力畢業緻辭:躺平肯定不是好的人生選項,生活不會辜負每個努力的人

今天(6月16日),複旦大學2023屆學生畢業典禮在複旦大學正大體育館隆重舉行。一萬餘名複旦學子告别複旦校園,走向廣闊天地。

典禮上,中科院院士、校長金力以《拒絕躺平》為題,向2023屆畢業生們送上了畢業寄語。

他勉勵畢業生們,人生奮鬥要有動力,持久的動力必須是内生動力,擁有堅定的信仰、頑強的鬥志和不竭的動力,不被彷徨困倦、不被焦慮消磨、不被挫折阻擊,才能完成長途跋涉、體驗到更多更美的風景。

他指出,拒絕躺平,可以有三重内生動力:

一是中國人不會選擇認命。複旦人應有敢為人先的豪情、紮根人民的踏實和迎難而上的脊梁,胸懷“國之大者”、服務人民根本利益,以引領時代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為己任,勇立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潮頭。

二是青年人不能自我壓抑創造。希望大家找到一生的興趣、選擇真正的熱愛,品嘗到“唯信仰與熱愛不可辜負”的滋味;不懈地用勞動創造幸福、創造未來、創造曆史。

三是複旦人不會選擇守成。高遠的理想依靠一步一個腳印的奮鬥去實作,卓越的境界在一次次的拼搏、突破和超越中被成就。希望永遠保持“卓越而有趣”的文化特質,努力成為發現者、開拓者;永遠保持“趕考”狀态,不忘初心、有進無退,掌握人生的主動。

“希望所有的新一代複旦人心花綻放,踏向荊棘。如果累了倦了,歡迎回到母校,躺在光草,讓母校的風傾聽你的壓力,讓母校的草拂去身上的疲憊。”金力為畢業生加油鼓勁,祝2023屆畢業快樂、青春萬歲。

以下是演講原文:

複旦大學校長金力畢業緻辭:躺平肯定不是好的人生選項,生活不會辜負每個努力的人

拒絕躺平

——在2023屆大學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複旦大學校長金力

2023年6月16日

栀子花香、離别情濃,又到一年畢業季。今天,3540名2023屆大學畢業生将完成學業,奔赴世界各地,踏上人生新征程。我代表學校,向同學們表示最衷心的祝福,向悉心教導大家的老師、辛勤撫育你們的父母、關注幫助年輕人成長的社會各界表示最誠摯的感謝!

在複旦118年的曆史中,同學們是比較特殊的一屆。短短幾年大學時光,見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這樣的曆史時刻,親曆了脫貧攻堅千年夢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全面開啟的兩個一百年曆史交彙期,更克服了世紀疫情的重重考驗。大家堅忍不拔、團結勇敢地迎接挑戰,不僅順利完成學業大考,也交出了優秀的青春答卷,收獲了成長、責任和擔當,證明自己有潛力擔當大任、掌握未來。我代表母校和老師們祝賀大家:畢業快樂!

複旦大學校長金力畢業緻辭:躺平肯定不是好的人生選項,生活不會辜負每個努力的人

畢業是學業生涯的一個句點或者分号,更是同學們奔赴廣闊天地奮鬥的序章。在求學期間,一些同學通過不同方式向我表達過自己的想法和困惑。我了解大家,此時此刻既有對畢業的欣喜、未來的期許,也有對未知的不安、前程的忐忑。抗疫三年,世界加速改變。比如,“躺平”成為一個網絡熱詞,萦繞在你我身邊。大部分人隻是口頭上纾解壓力,有的在生活中選擇降低物質期望和追求,但也有一些人表現出精神上的消極淡漠、懷疑奮鬥的意義。

各類資訊和社會思潮不可避免影響到年輕人,增加了一些在校同學的焦慮和彷徨。最近,學生工作部門組織了一次2300多名大學同學參加的調研,逾六分之一受訪同學認為自己可能會選擇“躺平、降低期待”,有超過五成學生對“長遠發展”表示“壓力很大”或“較大”。調研還顯示,雖然同學們在課程、科研和畢業去向方面同樣感到明顯壓力,但有近九成同學确認自己正在追求人生理想,近八成同學對自己的整體狀态和積極品質感到滿意。顯然,複旦園是成長的“溫室”,而不是“躺平”的溫床,絕大部分複旦學子都在闖關奪隘、努力奮鬥。

但是,離開校園之後呢?躺平成為一個社會話題,一定程度上說明當代中國社會小康、安定、開明,物質财富總體可觀、基本生存不再艱難,人身安全有保障,人們可以作出選擇。年輕人輕言“躺平”,不能簡單說孰對孰錯,但躺平肯定不是好的人生選項。前路漫漫,必有風雨。人生奮鬥要有動力,持久的動力必須是内生動力。擁有堅定的信仰、頑強的鬥志和不竭的動力,不被彷徨困倦、不被焦慮消磨、不被挫折阻擊,才能完成長途跋涉、體驗到更多更美的風景。

複旦大學校長金力畢業緻辭:躺平肯定不是好的人生選項,生活不會辜負每個努力的人

拒絕躺平,同學們有三重内生動力:

第一,中國人不會選擇認命。古往今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是流淌在中國人血液裡的一種文化認同。習近平總書記說,經過百年奮鬥,洗雪民族恥辱,中國人民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曆史程序。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着一代代中國人的靈魂。在座同學應當思考,到大家知天命的年紀,能不能把一個強大的現代化中國交給下一代、創造出更美好的世界和未來,能不能無愧面對一代代艱苦奮鬥、接續奮鬥、不懈奮鬥的先烈和前輩?使命在肩,怎能躺平。

同學們在校期間,通過親身體驗懂得了“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隻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面對困難,如果拘泥小我,也許隻能發出怯懦的呻吟;但當小我融入大我的時候,人民就是江山、我們就是江山,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十四億中國人齊心彙聚的磅礴偉力,給予我們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底氣,鑄就我們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的骨氣,激發我們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的志氣。

新征程上,複旦人應有敢為人先的豪情、紮根人民的踏實和迎難而上的脊梁,胸懷“國之大者”、服務人民根本利益,以引領時代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為己任,勇立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潮頭。

第二,青年人不能自我壓抑創造。欲望是創新的潛動力。年輕人是最有創新欲望和創造活力的,天賦不能被委屈,韶華不能被辜負。如果選擇躺平,号稱與困難壓力“和解”,将是對自己莫大的委屈、天大的辜負。如果“低欲望社會”蔚然成風,将會消解創新潛能、阻礙社會進步,甚至影響到創新型國家建設。

在今年浦江科學大師講壇上,我請教丘成桐先生:究竟什麼是創新的源動力?他的回答很簡短,兩個字“興趣”。好奇心、求知欲是最本源的創新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發自内心的熱愛和渴望,是堅持創新、不懈奮鬥的精神保證。正如剛才趙東元老師所說,因為熱愛和興趣,便能夠甘之如饴,甘願為之克服一切困難,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極緻。複旦人興趣廣泛,同學們在有許多選擇的校園中成長,希望大家找到一生的興趣、選擇真正的熱愛,品嘗到“唯信仰與熱愛不可辜負”的滋味。

同時,我們也要相信,生活不會辜負每個努力的人。美好的生活,依靠親手創造。那些以為可以坐享其成而放棄勞動者身份的人,放棄的是奮鬥的根基,失去的是奮鬥的樂趣,并且把自己變成了曆史的旁觀者。希望大家不懈地用勞動創造幸福、創造未來、創造曆史。

第三,複旦人不會選擇守成。複旦118年的曆史上,如果前輩抱有守成之心,這所學校或許早已夭折。在我們的母校尚在襁褓的時候,創校先賢們就為她立下“與歐美并駕齊驅”的宏願,然後為學校的生存奔波不止、奮鬥不息。是以複旦人深深懂得,高遠的理想依靠一步一個腳印的奮鬥去實作,卓越的境界在一次次的拼搏、突破和超越中被成就。

複旦大學校長金力畢業緻辭:躺平肯定不是好的人生選項,生活不會辜負每個努力的人

複旦人的字典裡沒有抱殘守缺、故步自封。一周前,裘新書記寄語赴西部、基層和重點機關就業的同學們:“幹卓越的事,做有趣的靈魂。”“卓越而有趣”,是我們對複旦文化特質的共同了解。複旦的求學生涯,辛苦而有趣,許多同學在大學生活中沒有選擇小富即安,而是為了卓越目标“自讨苦吃”,又苦中作樂、樂在其中。那份大學生調研顯示,超過四分之三的同學已經觸摸到“卓越而有趣”的真谛,那就是學會把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融入個人志趣,樂于接受挑戰且不怕挫折,懷有樂群之心且善于合作,體驗奮鬥樂趣且熱愛生活,練就樂觀豁達的心胸,拓展開放長遠的眼界。這樣的文化特質,讓更多的複旦人成為發現者、開拓者。

1949年3月,西柏坡“進京趕考”對話镌刻史冊,我們的黨和國家因為始終保持“趕考”精神而掌握曆史主動。今天,同學們走向社會,将面臨新的考驗,希望大家也永遠保持“趕考”狀态,不忘初心、有進無退,掌握人生的主動。

親愛的同學們!

新征程充滿光榮與夢想,也必定有許多荊棘。希望所有的新一代複旦人心花綻放,踏向荊棘。如果累了倦了,歡迎回到母校,躺在光草,讓母校的風傾聽你的壓力,讓母校的草拂去身上的疲憊。母校永遠守望大家、牽挂大家、祝福大家,永遠是同學們的堅強後盾、溫暖港灣和精神家園!

祝2023屆畢業快樂、青春萬歲!

作者:吳金嬌

編輯:儲舒婷

圖檔:本報記者 袁婧/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