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高校規模最大的雲上智算平台來了!複旦大學智能計算平台“切問”一号和“近思”一号今上線

作者:文彙網
中國高校規模最大的雲上智算平台來了!複旦大學智能計算平台“切問”一号和“近思”一号今上線

聚焦AI for Science科研範式變革和“開放科學”轉型,複旦大學智能計算平台CFFF(Computer for the Future at Fudan)“切問”一号、“近思”一号今天(27日)正式落成上線開放,這也是目前中國高校規模最大的雲上智算平台。複旦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金力說:“切問和近思是複旦大學的校訓,這寓意着這兩個平台将成為師生們科研探索的新工具,助力核心基礎科學問題的強突破,和重點工程科學問題的硬突破。”

平台由複旦大學與阿裡雲、中國電信共同打造,以先進的公共雲模式提供超千卡并行智能計算,支援千億參數的大模型訓練——這不僅在國内高校中尚屬首例,也領先于斯坦福大學等國際知名高校。目前,首個基于CFFF平台訓練的科學大模型成果已正式釋出,45億參數大模型一天訓完。

在大資料與大知識融合的時代,算力成為重要的科研生産力,大模型的快速演進對算力算法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唯有解放科研生産力才能加速科研發展,複旦大學在基礎科研方面持續投入,積極推進算力基礎性設施建設,與阿裡雲共同建設CFFF(Computing for the Future at Fudan)智算平台。該平台包含了面向多學科融合創新的AI for Science計算叢集“切問1号”,和面向計算科學高精尖研究的專用高性能計算叢集的“近思1号”。

這兩個平台針對科學計算中算力多樣性、任務多類型、排程多方法的需求,聚焦高性能、低能耗、靈活穩定、強拓展性的系統需求,突破大規模異構算力的多任務融合排程技術、高速低延時計算存儲技術和資料自動分級存儲使用技術,滿足不同應用場景下的科學智能研究與應用需求。同時,借助百G跨校區高速資料傳輸網,校内資料中心和托管在阿裡雲的校外資料中心将形成統一算力資源池,成為目前國内高校最大科研算力平台。複旦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金力表示,希望用新技術解放科學生産力,推動科研的加速發展,未來借助CFFF平台建構起生命科學大模型、內建電路、海洋氣候大模型等。

中科院院士、複旦大學實體系龔新高教授說,實體學研究需要先進的計算技術,當年讀書時,老師告訴我,他曾經的博士論文中就有一章是專門論述這一點,後來自己的博士論文中也有一章專門論述這一點,到今天我的學生終于不用再寫這樣的一章了,因為算力不夠帶來的科學研究瓶頸已經成為曆史。

目前,已有團隊基于CFFF平台嘗試進行科研探索。在化學領域,趙東元院士用新方法尋找新材料,劉智攀教授用AI預測化學反應和結構;在大氣科學領域,李昊團隊基于CFFF平台推出45億參數的中短期天氣預報大模型;在社會科學領域,周陽教授期待智算平台“解鎖”不同資料類型的科研潛力。

複旦大學人工智能創新與産業研究院研究員李昊,目前主要從事中短期天氣預報大模型相關的研究。近期,他的團隊釋出了45億參數量的中短期天氣預報大模型-伏羲,預測效果在公開資料集上首次達到業界公認的ECMWF(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集合平均水準,并将預測速度從模式的小時級縮短到了3秒内。這也是CFFF平台上孕育出的第一個大模型。

“基于CFFF平台的千卡并行智能計算,這樣一個規模的大模型隻用一天就完成了訓練。傳統的計算平台是很難做到的。”李昊介紹說,訓練這個大模型對顯存、計算、傳輸帶寬等硬體提出了嚴苛的要求,CFFF平台圓滿完成了這一任務。

據了解,此前,中短期天氣預報是數值天氣預報,基于大氣動力方程和實體過程參數化,通過計算機仿真的方式對大氣過程進行模拟,進而預測未來一段時間的氣象情況。“此前這一過程都是超算在做,而我們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方法更多的是資料驅動,同時它的計算速度應該有近千倍的提升。”李昊說。這個專用大模型,任務相對更聚焦,它把全球分成一個一個的三維小網格,每個網格内包括溫度、濕度、降水等幾個氣象要素,進而形成多個時刻的三維資料序列,“我們會根據此前的資料,比如目前時刻的全球氣象要素以及6小時前的,來預測未來的序列,它其實可以抽象成一個時序的預測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阿裡雲的創始人王堅說:“今天這兩個平台的上線可以說是圓了我10多年的一個夢。”在王堅開始做雲計算的那一年,他代表阿裡雲到複旦來校招,當時有學生問他,為什麼要做阿裡雲。他說,希望未來每一個同學都用得起雲計算,因為在大學裡教授也許有科研經費買得起雲計算,但不是每個學生都買得起,希望人人都能夠用計算實作自己的科研理想。而且在他看來,高校和企業合作曆來視角比較狹隘,“很多人把企業與高校的合作關系窄化成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成企業的利潤,但是中觀來看,高校和企業的合作可以創造出很多美妙的東西,比如IBM與哥倫比亞大學合作,才誕生了計算機系,MIT與貝爾實驗室合作才誕生了電子工程領域,而我自己也是心理學出身。其實在如今這個真正創新的時代,跨界的合作科研有很多創新的東西誕生。希望企業與大學合作能夠創造出更多美妙的東西。”

今天,複旦大學還與阿裡巴巴集團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協定,與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架構協定,并啟動了首屆世界科學智能大賽。同時還舉行了首屆科學智算高端論壇。

作者:姜澎

編輯:儲舒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