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楚康王 第4節 康王改革(下)

作者:千裡草人

#曆史故事#

楚康王 第4節 康王改革(下)

于是楚國就成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全面承認土地私有制的國家。後來的商鞅改革,其中的土地改革,很多方面是參照了楚康王改革。

三大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強化了王權,分化了公族權力,有效實作了君主專制,遏制了權力鬥争。軍事體制改革,重視了後勤裝備和戰略物資調配,大量使用公族人士和軍事人才,迅速提升了楚軍戰鬥力。經濟體制改革,激發了國人的生産能動性和積極性,國家收入大大增加,國庫充盈。很快,楚國的國家實力大大提升。

在楚康王任命的這些進階幹部中,我們得講講令尹熊午。

熊午,芈姓,熊氏,名午,字子庚,楚共王之弟,楚康王叔叔,可以說,在當時的楚國,熊午是一位絕對的牛人。史料對他的評價是“審時度勢、頭腦清醒”。

熊午素有賢名,而當時的楚國盟國秦國是求賢若渴,為了人材,秦國甚至不擇手段,到處扮演獵頭公司角色。終于有一次,秦國瞄上了熊午。

楚康王 第4節 康王改革(下)

公元前661年,熊午代表楚國出使秦國,使命就是護送王後秦嬴回娘家。秦赢是秦國公主,秦景公的妹妹,也是楚共王的王後。不知道當時楚共王将夫人送回秦國是何用意,反正楚共王是第二年崩的,也許楚共王感覺到自己不久于人世,是以先安頓好王後,否則自己一崩,王後怎麼辦?秦楚聯姻更是同盟,将夫人送回娘家可能是最妥當的。

熊午作為楚國外交使節,在秦國朝堂展現了他的為人大體、從善如流良好形象,給秦景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這樣的人才,正是秦國所缺乏的啊。是以秦景公便對熊午百般優待,向熊午許以高位,希望熊午留下在秦國為官。

熊午當然不願意。秦景公急了,他幹脆派出使者對楚共王說,為進一步強化兩國同盟,熊午将留在秦國,委以重任。

楚康王 第4節 康王改革(下)

這下楚共王急了,但畢竟兩國聯姻且同盟,人家秦國也算是一番好心,對熊午委以重任。但熊午是楚國賢材,怎麼這一趟差出成了賠了夫人又折大将了。不行,不可以讓秦國人将熊午要去了。

楚共王不好撕破臉跟秦國吵架,他幹脆請了晉國人來幫忙。怎麼幫呢?就是讓晉國人以秦國扣留諸侯國使者嚴重違反國際規則為由,威脅秦國:如果你們不按國際規則辦事,那我們晉國将在壺邱這個地方築城,加強戰備,随時讨伐你們秦國。

晉國人之是以願意幫這個忙,一是看在厚禮的面子上。當時楚共王用重金賄賂了晉國高官,而晉國的腐敗透頂是全天下聞名的。二是因為熊午名聲很大,他是一位愛好和平、胸懷天下的賢人,晉國人都知道熊午,知道他回到楚國,符合晉國的國家利益。再說,晉國隻是給秦國帶句話的事,何樂而不為?

熊午後來終于回到了楚國,代價是楚國賄賂給晉國人三百金加三百車地方特産。

楚康王 第4節 康王改革(下)

是以說,圍繞着熊午,當時三大強國小小角逐了一把:秦國甘冒外交風險也要扣留熊午,晉國甘冒戰争風險也要逼迫秦放人,楚國不惜重金要讓熊午回國。看來,熊午被很多人看好。

熊午确實不錯。他先是擔任了楚軍司馬,後來在楚共王崩時那一年,即他回楚國後的第二年,和養由基打敗了進犯楚境的吳軍,還俘虜了吳國猛将公子黨。後來又跟随令尹熊貞讨伐吳國,在撤軍途中熊貞中埋伏他又率軍傳回救援,使楚軍的後軍不緻于被全殲,還救回了熊貞。

是以熊貞卒前反複叮囑熊午要加強對吳國的防備。楚康王當然知道自己的這位王叔之材,是以熊貞卒後,便任命熊午為令尹。

楚康王 第4節 康王改革(下)

熊午後來勸谏楚康王不要輕易與晉國交戰,楚國最主要的精力應用于富國強兵上。但楚康王從整個大局考慮,還是派了熊午率兵讨伐正内亂的鄭國。熊午在班師途中,遭遇了風雪暴寒,楚軍士兵被凍死極多,慘敗而歸,成為熊午一生最大的遺憾。這個我們在講楚康王的故事時再細細說來。

熊午自出征鄭國兵敗回國後,一直郁郁寡歡,過了幾年,便得病而亡。熊午卒後,葬于淅川(今河南省淅川香嚴寺一帶),如今香嚴寺還有子庚墓,後來該墓出土了一個珍貴文物--王子午鼎。此鼎青銅鑄就,銘文如下:

“王子午鑄銅鼎,以祭先祖文王,進行盟祀,我施德政于民,因而受到尊重,望子孫後代以此為準則。”

施德政,正是熊午作為令尹最大的功績,前面我們說楚康王加強中央集權,實施政治制度改革、經濟制度改革、軍事制度改革,這些具體改革措施,無一不利于楚國的發展,讓楚國在鄢陵之役敗于晉國後迅速恢複國力。

楚康王的改革,并非靠楚康王自己拍腦袋想起來的,主要是包括令尹熊午等大臣的參謀下形成的思路,在熊午擔任令尹期間,許多措施是他主持下完成的。熊午,也即公子子庚,功莫大焉。

楚康王 第4節 康王改革(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