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Cu過渡層對直接雷射沉積TC4/IN718雙金屬結構組織性能的影響 一、實驗 DLD試驗裝置為LDM8060型雷射同軸送

作者:池淞子

Cu過渡層對直接雷射沉積TC4/IN718雙金屬結構組織性能的影響

一、實驗

DLD試驗裝置為LDM8060型雷射同軸送粉增材制造裝備,其主要由6kW光纖雷射器、雷射加工頭、四路同軸送粉系統、三軸直角坐标機械系統、惰性氣體(Ar)艙室、軟體系統及控制系統等構成,在DLD過程中惰性氣體艙室氧和水含量均小于50μL/L。

試驗基闆選用熱軋供貨狀态的TC4钛合金闆材,基闆尺寸100mm×100mm×20mm(長×寬×高),試驗前對基闆表面進行打磨與清洗,後将基闆進行真空幹燥處理(200℃/1h)。

粉末材料均選用等離子旋轉電極法制備的金屬或合金粉末,其中TC4粉末粒度範圍為75~150μm,IN718粉末粒度範圍為75~150μm,TC4與IN718的合金粉末化學成分如表1所示。

Cu粉末粒度範圍為50~100μm,純度約為99.90%,3種粉末的SEM形貌如圖1所示,試驗前對所有粉末進行100℃/2h的真空幹燥處理,以去除粉末中的水分。

為明确Cu過渡層對TC4/IN718雙金屬結構組織性能的影響,本研究分别進行了有無Cu過渡層的雙金屬結構DLD試驗,DLD主要工藝參數如表2所示,加工頭掃描政策為往複式,圖2為DLD獲得的無過渡層直接結合的TC4/IN718雙金屬結構及Cu作為過渡層的TC4/IN718雙金屬結構示意圖與樣件宏觀形貌。

對沉積态樣件采用線切割工藝選取金相試樣,分别對無過渡層和Cu過渡層的雙金屬結構金相試樣的Z方向(平行于雷射沉積制造方向)截面進行研磨并抛光,後進行化學腐蝕(先用HCl:C2H5OH=1:1的試劑腐蝕150s,然後使用HF:HNO3:H2O=1:6:7試劑腐蝕約15s)。

使用配有能譜分析儀(EDS)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對試樣的微觀組織與元素分布進行測試,采用XRD-7000型X射線衍射儀分析了雙金屬結構界面處的物相組成,掃描速度為4℃/min,掃描範圍為30°~90°,選用WilsonHardnessUH250型多功能硬度計測試雙金屬結構各區域的維氏硬度,加載0.98N,保壓時間10s。

二、結果與分析

對比有無Cu過渡層的宏觀成形(圖2b與2d)可知,無中間過渡層的雙金屬結構在樣件中間高度位置出現橫向(垂直于雷射沉積制造方向)宏觀裂紋,而Cu過渡層的雙金屬結構則未發現有裂紋産生,這說明了Cu過渡層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TC4/IN718雙金屬結構的裂紋敏感性。

為明确無過渡層雙金屬結構裂紋的産生原因,首先對金相試樣裂紋表面附近的物相組成進行分析,X射線衍射結果如圖3所示,由圖可知,無過渡層的雙金屬結構裂紋附近主要含有大量的Ti2Ni和β-Ti及少量的TiNi,根據Shang等人[17]的研究,Ti2Ni具有較高的脆硬性,這種脆性金屬間化合物在較大應力集中的作用下,會導緻裂紋的産生。

在DLDTC4/IN718雙金屬結構過程中,應力集中的産生,一方面是由于DLD過程中具有較大的冷卻速度,易在雙金屬結構中産生較大的殘餘應力[1];另一方面,TC4和IN718的線膨脹系數(分别約為8.2×10-6和15.3×10-6K-1)相差較大,易在二者結合區域産生較大的附加内應力,最終導緻在無過渡層雙金屬結構的結合區域發生了明顯的開裂現象。

裂紋附近的微觀組織如圖4所示,裂紋附近的EDS成分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圖4a為無過渡層的雙金屬結構結合區域附近的宏觀組織形貌,在TC4與IN718的結合區形成了2條明顯橫向裂紋。

其中上方橫向裂紋開裂較為嚴重(裂紋寬度約為30μm),并在裂紋附近伴有金屬碎屑脫落,說明由于金屬的脆性産生的冷裂紋;而靠近TC4區域側(下方)的裂紋則比較細小(寬度約為15μm),其邊緣還存在一些與之相交且更為細小的裂紋分支,為判斷這些微裂紋的形成原因與裂紋類型,對該區域(圖4a中矩形框)放大,如圖4b所示。

由圖可知,微細裂紋分支雖然被橫向裂紋分隔,但是擴充終止于TC4側的平面晶區,根據Griffith裂紋擴充理論,裂紋擴充過程中會優先沿着消耗能量小的方向進行,且會避開抗裂性能好的區域,這說明了TC4側的平面晶區及TC4區具有較好的抗裂性能[18],而平面晶區以上的結合區域則具有相對較大的裂紋敏感性。

根據對圖4b白色矩形框中三處微區的EDS分析結果,結合Ti-Ni二進制合金平衡相圖,可推斷結合區域裂紋附近主要為共晶反應L→β-Ti+Ti2Ni形成的β-Ti+Ti2Ni共晶組織,此外,從裂紋擴充方式來看,該區域微裂紋均表現為穿晶擴充,說明其為脆性開裂而産生的冷裂紋。

Cu過渡層對直接雷射沉積TC4/IN718雙金屬結構組織性能的影響 一、實驗 DLD試驗裝置為LDM8060型雷射同軸送
Cu過渡層對直接雷射沉積TC4/IN718雙金屬結構組織性能的影響 一、實驗 DLD試驗裝置為LDM8060型雷射同軸送
Cu過渡層對直接雷射沉積TC4/IN718雙金屬結構組織性能的影響 一、實驗 DLD試驗裝置為LDM8060型雷射同軸送
Cu過渡層對直接雷射沉積TC4/IN718雙金屬結構組織性能的影響 一、實驗 DLD試驗裝置為LDM8060型雷射同軸送
Cu過渡層對直接雷射沉積TC4/IN718雙金屬結構組織性能的影響 一、實驗 DLD試驗裝置為LDM8060型雷射同軸送
Cu過渡層對直接雷射沉積TC4/IN718雙金屬結構組織性能的影響 一、實驗 DLD試驗裝置為LDM8060型雷射同軸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