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宣講家評論:譜寫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當代華章

作者:宣講家網

  原标題:譜寫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當代華章——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重要講話②

“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戰略高度,對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了全面系統深入闡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戰略性、指導性,為堅定文化自信自強,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紮實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數千年來,中華民族走着一條不同于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發展道路,以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着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讓一個來自歐洲的思想在萬裡之遙的中國開花結果,推動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曆史程序。今日中國,之是以能以雄偉身姿屹立于世界東方,離不開文化的有力支撐;面向未來,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一、堅定文化自信,走好自己的路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當今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隻有植根于五千多年文明的文化沃土,才能堅持走自己的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深刻感悟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在五千多年漫長文明發展史中,中國人民創造的中華文明綿延傳承至今從未中斷,為人類文明進步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給堅定文化自信打下了最深厚的曆史根基。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要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曆史,認真領會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堅定走自己的路的決心,傳承守正不守舊、尊古不複古的進取精神,做到“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

系統研究中華文明的發展曆史。“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我們黨曆來用曆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看待中華民族曆史,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盛世修文”工作,把自古以來能收集到的典籍資料收集全、保護好,把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繼續傳承下去。推動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凝聚全國廣大曆史研究工作者合力,做好中華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闡釋。深化研究中華文明特質和形态,研究闡釋中華文明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質和發展形态,為人類文明新形态建設提供理論支撐。

始終保持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在漫長的曆史程序中,中華民族在風骨神韻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剛健激越的革命文化、繁榮興盛的先進文化引領下,翻山越嶺、跋山涉水,走過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體的發展曆程,創造了令世界驚歎的經濟社會發展奇迹,點亮了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光明前景,給予了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奮進新征程,要在各種文化交流激蕩的時代大潮中,保持這份文化自信的底氣,增強對中華文明的認同,彙聚自信、自立、自強的強大能量,信心百倍再創中華文明新輝煌。

二、秉持開放包容,實作美美與共

“物之不齊,物之情也。”人類文明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進步的源泉。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取向,決定了中國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諧格局,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助力中華文明成為幾千年來唯一沒有中斷、發展至今的文明。

把握開放包容的突出特性。在中華文明發展曆程中,中華民族立足“物一無文”“和而不同”“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等理念,唐朝時期的長安發展成為人口衆多的國際性大都會,宋元時期的貿易港泉州實作不同文化、風俗之間的互相融通共存。正是這份開放包容的突出特性,推動中華文明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在新的曆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秉持開放包容,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明一道,實作美美與共。

走好“兩個結合”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裡有什麼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麼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走好“兩個結合”這條必由之路,不斷增強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讓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充分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質和精華,不斷賦予黨的創新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要結合正在開展的主題教育,進一步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結合”在新時代的最大成果,用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根本指引。

講好中華文明的生動故事。從“以和為貴”“兼愛非攻”“計利當計天下利”,到“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蘊藏着解決全人類問題的智慧和力量。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講好中華文明故事,深入闡釋中國的和衷共濟、和而不同的和平觀,計利天下、互利共赢的發展觀,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天下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文明觀,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的生态觀。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在開放合作中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鑒中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三、堅持守正創新,譜寫當代華章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既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也是激勵中華兒女赓續文明、接續奮鬥的不竭動力。肩負新的文化使命,堅持守正創新,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赓續曆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題中應有之義。

做強正面宣傳,凝聚奮進之力。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聚焦主題教育、經濟發展、社會民生等重點領域,圍繞“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等重大主題,精心組織主題宣傳,推動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主旋律更加高昂、高品質發展的正能量更加強勁。加強新聞釋出和輿論引導,科學準确開展輿論監督,推動主流思想輿論陣地進一步鞏固壯大,持續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加快推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建構全媒體傳播體系,用好5G、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不斷提升新聞宣傳效能。統籌新聞宣傳、網絡宣傳、社會宣傳,大力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進一步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

弘揚主流價值,建好精神家園。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加強社會主義公德心建設。大力選樹推介先進典型,深入推進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着力豐富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推動黨心民心高度凝聚、社會文明程度有效提升。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愛國主義教育中,盤活用好紅色資源,加強“四史”主題宣傳教育,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和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系,尤其要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赓續紅色血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基層治理中,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完善市民公約、村規民約、學生守則和行業規範,進一步彰顯社會主流價值,滋養精神家園。

豐富有效供給,回應文化需求。從《如果國寶會說話》《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的熱播,到故宮文創産品的走紅、雲端博物館的蓬勃發展,再到聽古風歌曲、追傳統詩劇日益融入日常生活,一個個文化現象啟示我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需要“守正”,更需要“創新”。“凡益之道,與時偕行。”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内涵,堅持百花齊放、百家争鳴,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創作更多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精品力作,推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持續增強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精神力量。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笃。”奮進新征程,深刻領悟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時代意義、曆史意義、世界意義,堅定文化自信自強,扛起新的文化使命,擔當作為、奮發有為,努力讓中華文明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為強國建設、民族複興注入強大的文明滋養和精神力量。

作者:李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