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通信行業中期政策:把握AI+數字經濟,優選“算網安”

作者:未來智庫

(報告出品方/作者:東方證券,張穎、王婉婷、周天恩)

一、行情回顧與未來展望

1.1 行情回顧

截至 2023 年 5 月 30 日,申萬通信行業指數上漲 34.75%,在全部 31 個申萬一級行業指數中排名 第 2 位,整體表現位居前列。

2023 年一季度,申萬通信行業營收同比增長 7.4%,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 9.8%,闆塊營收增長穩 健,盈利情況有所改善。

通信行業中期政策:把握AI+數字經濟,優選“算網安”

在 TMT 各闆塊中,通信整體的市盈率(TTM)估值仍處于曆史相對低位。

在通信子闆塊中,光子產品&光器件、網絡可視化、裝置商、營運商等闆塊表現相對突出。 光子產品&光器件闆塊,受益于 AIGC 應用的快速發展,北美雲巨頭加大對大模型、超算中心 的投入,高速傳輸産品的需求增加,800G 等高端産品逐漸迎來放量。 網絡可視化闆塊,随着 5G 建設進入下半場,流量增長至新的高度,以及資料要素戰略地位 的确立、AIGC 等新技術對網絡安全帶來的沖擊,對資料的采集、監測、管理變得愈發重要。 裝置商闆塊,營運商側資本開支平穩但重點轉向算力網絡建設,加大對雲計算、IDC 及算力 平台投入;雲計算大廠側,主要提供算力的伺服器以及配套光子產品傳輸的交換機等裝置。 營運商闆塊,雲業務持續高增長,份額、排名不斷提升;數字經濟、算力網絡建設有望打開 創新業務成長空間。

1.2 未來展望

放眼全球,AIGC 熱潮持續升溫,國内釋出數字中國規劃,數字化、智能化的需求愈發旺盛,通 信行業在更多的細分領域發揮着重要作用。對于2023年下半年展望,我們總體持樂觀态度,相對 看好 AIGC 主線以及網絡可視化、電網智能化等賽道。

AIGC 主線。AIGC 催生對算力的需求,(1)海外市場,北美雲廠商資本開支絕對值減少、 增速下滑,資本開支結構或将側重于算力方向;(2)國内市場,随着平台經濟監管常态化, 騰訊資本開支環比回升、阿裡雲将獨立上市,國内網際網路雲需求或将回暖,營運商側同樣積 極推進雲、IDC 等基礎設施建設,擔當數字經濟建設的主力軍。建議關注光子產品、ICT 裝置 商、液冷溫控廠商及 IDC 服務商。

營運商。(1)業務發展角度,差別于海外營運商仍聚焦于增長低迷的傳統移動通信業務, 國内營運商積極發展雲、IDC 等産業數字化業務,收入增速高于其他業務,有力地驅動整體 業績增長,理應擁有更高的估值;(2)經營效率角度,經杜邦分析後我們發現,造成國内 外營運商 ROE 差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杠杆率,比如 2022 年 Verizon 的 ROE 和權益乘數分 别約為中國移動的 2.4 倍和 2.8 倍,而淨利率方面,近幾年國内營運商盈利水準在不斷提升、 向海外水準靠近。

網絡可視化。網絡可視化主要實作對資料的采集、分析、處理,是網絡安全的第一道關卡, 最直接的驅動因素是流量增長,下遊需求以營運商和政府為主。營運商側,作為網絡端入口, 營運商擁有海量資料,高度重視資料安全管理,是以在後 5G 階段,有望繼續加大網絡可視化裝置的集采力度;政府側,在政府數字化趨勢下,對網絡資訊安全的需求亦有望提升。另 外,AIGC 應用也正引發各國對于資料安全的擔憂。

電網智能化。國内市場進入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階段,電網資本開支援續處于高位,一方面需 要大量裝置聯網,另一方面需更高效的調控、管理,以實作對新能源的消納,給電網通信模 塊、裝置的量價都帶來提升空間;海外市場智能電網基礎薄弱,國内廠商有望依托于國家電 網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服務。建議關注電網智能化裝置供應商。

二、AIGC:海外競相入局 AIGC,國内開展數字中國 建設

2.1 邊際變化

1)海外市場: 北美雲廠商資本開支絕對值減少、增速下滑,AI 創新層出不窮,資本開支結構或将有所側重。從 整體來看,2022 年北美四大雲廠商資本開支合計 1503 億美元,2023Q1 合計 343 億美元,同比 有所下滑,減少 3%。但在微軟與 OpenAI 帶來的大模型、生成式 AI 應用的沖擊下,谷歌、Meta 也相繼加入 AI“軍備競賽”中,資料中心、高端光子產品等相關領域的需求有望增加。收入端來看, 2023Q1,除 Meta 未單獨披露雲業務收入外,其餘三家雲收入均保持增長,AWS 及微軟智能雲 營收均同比增長 16%,谷歌雲營收同比增長 28%。 2023 年 3 月,受頭部客戶放緩資料中心部署計劃的影響,Lightcounting 下調了對以太網光子產品市 場的銷售預期,2023 年預計以太網光子產品市場将減少 10%,不過長期 CAGR 仍維持在 13%左右。 盡管如此,Lightcounting 沒有太多削減對 400G/800G 光子產品的需求預期,并預計 2023 年開始, 800G 有望拉動新一輪增長。

2)國内市場: 雲計算作為關鍵數字基礎設施,有望受益于資料中國建設。自 2020 年将資料定義為第五大生産 要素後,國家陸續釋出多項政策以推動數字中國建設、發展數字經濟。工信部資料顯示,2025 年 全國資料産生量将由 2021 年的 6.6ZB 增加至 48ZB。進入數字經濟時代,資料對于規模經濟的效 應進一步放大,當一項數字服務完成研發後,後期擴充使用者規模的邊際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相對于土地經濟,由于資料可以無限進行複用,因而更容易享有規模經濟效應的優勢。雲計算作 為關鍵數字基礎設施,有望受益。 同時随着雲計算産業的推進,未來企業 IT 支出或将更多地投入 到與業務創新和數字化轉型相關的軟體應用上去。 騰訊資本開支環比回升,國内網際網路雲需求或将回暖。從收入端來看,受國内監管導緻網際網路客 戶需求下滑影響,阿裡雲收入同比增速放緩至個位數;百度智能雲業務 2022 年實作收入 177 億 元,同比增長 18%。從資本開支來看,雖然 2022Q4 阿裡雲資本開支同比大幅下滑 40%,但騰訊 資本開支同比下滑速度已呈出現放緩,且環比增長 136%。展望未來,網際網路雲廠商需求有望回 升。一方面,ChatGPT 揚起的熱浪翻滾不止,從國外到國内,百度、阿裡、華為等國内雲巨頭陸 續釋出大模型,騰訊也表示将推出混元大模型;另一方面,國内政策轉向支援平台經濟健康持續 發展,2023 年 3 月 28 日,阿裡巴巴 CEO 張勇宣布啟動“1+6+N”組織變革,并表示設立的六大 業務集團在未來都具有獨立上市的可能性。

通信行業中期政策:把握AI+數字經濟,優選“算網安”

國内市場,營運商作為數字經濟的國家隊、主力軍、排頭兵,加大布局力度。 資本開支方面,營運商支出結構向算力網絡方向傾斜。2023 年,中國移動計劃投入 452 億元用于 算力建設,同比增長 34.9%,占預計投資總額的 24.7%;中國電信算力雲資源計劃投入 195 億元, 同比增長 39.3%,占 2023 年預計投資總額的 19.7%;中國聯通計劃算力網絡資本開支由 2022 年 的 124 億元,增長至 149 億元,同比增長 20.2%,占預計投資總額的 19.4%。 算力規模方面,算力資源規模初顯。2022 年中國移動算力規模為 8.0 EFLOPS,同比增加 2.8 EFLOPS;中國電信建成 3.8 EFLOPS,同比增加 1.7 EFLOPS,2023 年計劃達到 6.2EFLOPS。

2.2 看好的細分方向

光子產品光器件

2023 年 5 月 29 日,英偉達推出 AI 超級計算機 DGX GH200 以提供更強大的算力支援,DGX GH200 搭載 256 顆 GH200 GraceHopper 超級晶片,“AI 性能”提升至一百萬萬億次。GH200 超級晶片将 72 核的 Grace CPU、H100 GPU、96GB 的 HBM3 和 512GB 的 LPDDR5X 內建在同 一個封裝中,可提供 CPU 和 GPU 之間高達 900GB/s 的資料帶寬。光子產品是資料中心中實作光電 轉換傳輸的關鍵器件,随着性能需求以及計算能力的不斷提升,對 800G 等高速光子產品的需求也 有望繼續增加。

AI 算力需求指數級上漲,LPO、CPO 等新技術成為熱點。

(1)CPO:差別可插拔光子產品的一種封裝技術,可實作降耗、降本及高度內建。LightCounting 表示,AI 對網絡速率的需求是目前的 10 倍以上,在這一背景下,CPO 有望将現有可插拔光子產品 架構的功耗降低 50%,将有效解決高速高密度互聯傳輸場景。Yole 報告資料顯示,2022 年 CPO 市場産生的收入達到約 600 萬美元,并在 2027 年替代 EOI(嵌入式光互聯)和 NPO(近共封裝 光學),最終在 2033 年将達到 2.87 億美元。

(2)LPO:是可插拔架構下的一類光子產品,即在資料鍊路中隻使用線性模拟元件,無 CDR 或 DSP 的設計方案。相比 DSP 方案,LPO 通過使用性能較好的 TIA、Driver 晶片來實作更好的線性 度,進而去掉 DSP,LPO 方案犧牲了一定系統誤碼率和傳輸距離,但可大幅減少系統功耗和時延。

(3)薄膜铌酸锂調制器:傳統材料的铌酸锂調制器由于尺寸較大,難以滿足光器件小型化趨勢, 而薄膜铌酸锂調制器具有低功耗、大帶寬、小尺寸、可遠距離傳輸等特點。

(4)矽光:矽光子產品是基于矽基襯底材料制成,具有高速高帶寬、高可靠性、低功耗等優點。 鑒于良率和損耗問題,矽光子產品方案的整體優勢尚不明顯,但在超 400G 的短距場景、相幹光場 景中,矽光子產品的低成本優勢或許會使得其成為資料中心網絡向 400G 更新的主流産品。根據 Lightcounting 的預測,光通信行業已經處在矽光技術 SiP 規模應用的轉折點。

(5)相幹檢測:相幹探測憑借着高容量、高信噪比等優勢在城域網内的長距離 DCI 互聯中得到 廣泛應用,而直接探測的應用場景更适合相對短距離互聯。随着單通道傳輸速率的提高,相幹技 術也從過去的骨幹網下沉到城域甚至邊緣接入網 。Omdia 預計 2025 年相幹光子產品将達到 250 萬 支規模;2022-2025 年,400G 相幹光子產品年複合增長率将超 40%。

通信行業中期政策:把握AI+數字經濟,優選“算網安”

ICT 裝置

裝置商主要提供交換、路由器等網絡裝置以及伺服器等 IT 裝置。 伺服器:根據 TrendForce 最新釋出的預測,随着 AI 伺服器與 AI 晶片需求同步看漲,預計 2023 年 AI 伺服器(包含搭載 GPU、FPGA、ASIC 等主晶片)出貨量将接近 120 萬台,年 增 38.4%,而 AI 晶片 2023 年出貨量預計将增長 46%。TrendForce 同步上修 2022-2026 年 AI 伺服器出貨量年複合增長率至 22%,預計占整體伺服器出貨量比例将從 2023 年的 9%進 一步提升至 15%。另外,紫光股份在 2023 年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AI 伺服器在今年一 季度有很大提升。 交換機:交換機和光子產品是資料中心、超算中心的關鍵網絡/傳輸裝置,兩者配套使用,故 其與數通光子產品需求有一定相關性。根據 IDC 資料,2022Q4 全球以太網交換機市場收入同 比增長 22%,其中高速段持續增長,第四季度 200/400 GbE 交換機市場收入環比增長 0.7% 但全年同比增長超 300%,100 GbE 交換機市場收入同比增長 18.7%,25/50 GbE 交換機收 入同比增長 30.1%。

液冷溫控

資料中心數量增加&大型機架占比提升,總耗電量不斷上升,增加能耗擔憂。根據信通院資料, 2017-2021 年,資料中心機架數量從 166 萬架增至 520 萬架,年均複合增速超 30%,大型規模以 上機架數量從 83 萬架增至 420 萬架,總占比提升至 80.8%。據信通院測算,2022 年全國機架規 模将持續增長,大型以上機架數量将增至 540 萬架。能耗方面,2017-2020 年,大陸資訊通信領 域規模以上資料中心年耗電量年均增長 28%,2021 年全國資料中心耗電量達 2166 億度,約占全 國總耗電量的 2.6%,碳排放量達 1.35 億噸,占全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 1.14%左右。據信通院測 算,2030 年大陸資料中心耗電量将超過 3800 億度。

雙碳背景下,大陸對資料中心 PUE 的要求日趨嚴格,節能降耗勢在必行。對于建立的資料中心, 2017 年,《“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提出,建立大型雲計算資料中心 PUE 值低于 1.5。 2021 年 12 月,國家發改委四部門釋出新政提出,到 2025 年,全國建立大型、超大型資料中心平 均 PUE 值降至 1.3 以下,國家樞紐節點還将進一步降至 1.25 以下。另外,大陸還将對已有高能 耗資料中心進行改造,2021 年,國家提出将對 PUE 值超過 1.5 的資料中心進行改造。 數字經濟時代,算力網絡的建設以及以 ChatGPT 為代表的 AIGC 類應用的爆發,使得高算力需 求激增,算力基礎設施能耗節節攀升。根據國家政策要求,在算力樞紐 8 大節點中,東部地區大型及以上資料中心 PUE 需要降低到 1.25 以下,西部氣候适宜地區大型及以上的資料中心 PUE 需 要降低到 1.2 以下,且要求制冷系統采取新的解決方案。

IDC 服務

政策端:《國務院關于數字經濟發展情況報告》中指出,要适度超前部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 進“東數西算”工程,加快國家綠色資料中心建設。我們認為随着數字中國總體布局規劃的确立, IDC 行業有望進入新階段。 需求端:2022 年受網際網路雲廠商收入放緩、傳遞進度延遲等因素影響,國内 IDC 服務商業績承 壓。進入 2023 年,ChatGPT 問世,國内阿裡、騰訊、華為等雲巨頭紛紛投入大模型研發,我們 認為随着 AIGC 應用的持續演進,業界對算力的需求有望迎來小高潮,網際網路行業對 IDC 的需求 有望得到改善。 供給端:綠色 IDC 更獲青睐,行業格局将有所改善。一方面,相比于普通資料中心,大規模 IDC/ 超算中心往往具有更高的伺服器密度和功率,對于散熱的要求更高;另一方面,2022 年 11 月數 據中心新國标正式推行,低效、老舊小散的資料中心有望出清。

通信行業中期政策:把握AI+數字經濟,優選“算網安”

三、營運商:數字經濟主力軍,對标世界一流企業價 值

1) 從經營效率角度: 2023年,國資委将央企考核名額由“兩利四率”優化為“一利五率”,以更直覺地反映企業 收入品質水準,同時也更接近資本市場的評價标準。“兩利四率”是指淨利潤、利潤總額, 營業收入利潤率、資産負債率、研發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産率;“一利五率”則用淨資産 收益率取代淨利潤、營業現金比率取代營業收入利潤率。不論利潤總額還是 ROE,中國移動 始終居于營運商前列,除 2020 年受疫情影響外,近五年 ROE 均保持在 10%以上。經過不斷 發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 ROE 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分别從 2018 年的 6.11%/3.30%提升 至 2022 年的 6.41%/4.97%。向好的經營名額也有助于提升營運商的估值水準。 從全球範圍來看,杠杆率是造成國内外營運商 ROE 差異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對淨資産收 益率進行拆解,發現中國移動(A)與 Verizon 的差距主要存在于杠杆率方面,如 2022 年中 國移動(A)與 Verizon 的 ROE 分别為 10.3%和 24.6%(2.4 倍于前者),權益乘數分别為 1.52 和 4.32(2.8 倍于前者),即 Verizon 的高 ROE 水準極大程度歸因于其較高的杠杆率。 另外,此前由于費用和成本端占收比相對較高,是以中國電信(A)與中國聯通(H)的淨利 率相對中國移動(A)較低,而随着電聯基于 4G/5G 網絡的共建共享不斷推進,以及費用端 的不斷優化,中國電信(A)的淨利率已從 2018 年的 5.5%增長至 2022 年的 5.8%,中國聯 通(H)的淨利率從 3.5%增長至 4.7%。

2) 從業務發展角度: 差別于海外營運商仍聚焦于增長低迷的傳統移動通信業務,國内營運商積極發展雲、IDC 等 産業數字化業務,收入增速高于其他業務,有力地驅動整體業績增長。

營運商擁有海量、可用資料,數字資産及業務有望迎來變化。2022 年 12 月,财政部釋出 《企業資料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拟推出會計新規:1)對于符合 規定定義和确認條件的企業内部使用的資料資源,應當确認為無形資産,2)對于符合規定 定義和确認條件的企業日常活動中持有、最終目的用于出售的資料資源,應當确認為存貨。 未來随着相關政策法規的完善,數字資産實作入表,以及資料交易市場的發展,營運商的資 産和資料業務都将迎來新的機遇。 營運商積極開拓公有雲市場,市占率穩步提升。相比于阿裡、騰訊等網際網路企業及華為,運 營商在公有雲的布局較晚,而在這其中,最早明确雲戰略布局且實作較快業務增長的廠商則 是中國電信。1)天翼雲:早在 2018 年上半年,中國電信旗下的天翼雲在公有雲 IaaS 市場 的份額已達 7.4%,僅次于阿裡和騰訊。2019 年開始,華為憑借自身在雲方面深厚的技術積 累,快速提升公有雲市場市占率,2020Q4 已超過騰訊和中國電信,躍居第二。在此背景下, 電信依舊牢牢把握住已有市場,同時不斷拓展新客戶,市占率穩步提升。根據 IDC 釋出的 《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2022 下半年)跟蹤》(IaaS),天翼雲市場佔有率達到 11.8%,僅次 于阿裡、華為。2)移動雲:中國移動在 2019 年啟動雲改之時便定下三年内進入國内雲服務 商第一陣營的發展目标,經過兩年的不斷打磨,移動雲公有雲服務(IaaS+PaaS)市場跻身前 六,2022Q3 同比增速 104%,增速繼續位列 TOP10 雲服務商第一。

營運商雲收入維持超高增速,不斷縮小與雲巨頭的差距。2021 年,受政策及監管趨嚴影響, 2022 年,疊加經濟下行因素,雲計算企業營收同比增速均有所下滑。而營運商方面,在企業 數字化轉型浪潮的推動下,通過積極開展轉型和變革,雲業務實作超高增速。根據營運商2022 年,三家雲業務合計實作營收 1443 億元,同比增長 111%,單看各家也均實作破 100% 增速。除去騰訊自 2020 年後不披露雲收入外,阿裡雲 2022 年營收僅 776 億元,增幅僅 7.23%。

通信行業中期政策:把握AI+數字經濟,優選“算網安”

四、網絡可視化:AIGC+數字經濟,網絡安全重要性 愈發凸顯

網絡可視化系統,包括前端的識别采集及後端的分析應用。

前端。1)主要包括各類基礎的軟硬體産品以及智能采集管理系統,例如高性能 DPI 探針設 備、彙聚分流硬體、各類軟體中間件和軟體子產品等;2)功能:通常負責對網絡關鍵節點處 的流量和封包内容進行深層檢測分析,以對鍊路上的流量進行識别、分析、管控,并對資料 進行采集,将流量計分析統計資料進行鏡像分發,以供後端智能化應用系統所需;3)按底 層資料采集來源來看,可分為移動網與寬帶網需求;4)産品廣泛部署于電信營運商的骨幹 網、城域網/省網、IDC 出口等各層級網絡節點。

後端。1)主要包括分布式存儲、集中存儲、大資料存儲等存儲子系統,以及各應用方向業 務子系統;2)下遊應用主要包括網絡優化與營運維護(電信營運商的信令監測、IPTV 品質 監測等系統),資訊安全(流量清洗、不良資訊監測等系統),大資料營運(移動網際網路日 志留存、流量經營等系統)。

網絡可視化市場中,前端市場規模占比約 20%,後端市場規模占比達 80%。根據智研咨詢, 2018 年全國網絡可視化整體市場規模約 200 億元,其中前端市場規模約 40 億元,前後端市場占 比為2:8。後端業務除了傳統的網絡安全、網絡優化等領域,還向大資料挖掘、商業智能等整體方 案方向拓展,目前網絡可視化出現前端業務逐漸向後端滲透,後端應用領域快速拓展的産業發展 趨勢。

AIGC 應用導緻網絡釣魚郵件攻擊增長 135%,引發各國資料安全擔憂。根據網絡安全公司 Darktrace 2023 年 4 月 3 日公布的研究報告,攻擊者使用 ChatGPT 等生成式 AI,通過增加文本 描述、标點符号和句子長度,讓 2023 年 2 月的社會工程攻擊量環比增加了 135%。在研究了英 國、美國、法國、德國、澳洲和荷蘭的 6700 多名員工後,報告指出,在過去 6 個月中,詐騙 電子郵件和短信的頻率增加了 70%,并且 79%的公司垃圾郵件過濾器錯誤地阻止了重要的合法電 子郵件進入他們的收件箱。 近日,已有多個國家的監管部門宣布或透露了将對這一技術限制使用的消息。當地時間 3 月 31 日, 意大利宣布禁止使用 ChatGPT,成為首個禁止 ChatGPT 的西方國家,主要原因是 ChatGPT 平台 在 3 月 20 日出現了使用者對話資料和付款服務支付資訊丢失的情況;德國曾表示出于對資料安全問 題的考量,德國存在暫時禁止使用 ChatGPT 的可能性;當地時間 4 月 4 日,加拿大宣布開始調查 OpenAI,涉及“OpenAI 未經同意收集、使用和披露個人資訊”的指控。

網絡可視化産業鍊下遊主要集中在政府、營運商以及企事業機關等。根據觀研天下《2020年中國 網絡可視化市場分析報告》,大陸網絡可視化需求中,政府市場目前是該行業最大的細分市場, 占比超過 50%,其次為營運商市場,占比通常約 35%左右,其餘為企事業機關市場。未來,随着 AIGC 應用帶來的算力需求提升以及資料要素價值的不斷釋放,營運商對于網絡可視化的需求有 望持續增加,需求占比有望在 35%的基礎上實作提升。

1)營運商是海量高品質資料擁有者,高度重視資料安全管理。營運商在基礎的資料采集環節占 主導地位,擁有海量高品質資料。以中國移動為例,公司資料中台彙聚全公司資料,通過脫敏、 清洗,目前每天沉澱 5PB 資料。公司高度重視資料安全管理,保護使用者隐私權和個人資訊,保障 公司資料資産安全及業務健康發展。公司已在提質增效、營運管理等方面廣泛應用相關資料,對 外全力打造“梧桐大資料”品牌,2022 年大資料相關收入為 32 億元。 後 5G 階段,營運商加大網絡可視化裝置集采力度。中國移動是國内網絡規模居首位的營運商, 通過分析中國移動曆年 DPI 裝置集采的情況,我們發現 DPI 裝置集采在節奏上略滞後于網絡建設: 中國移動于 2013 年底拿到 4G 牌照,并于 2014 年開始大規模 4G 網絡建設。直至 2016 年移動總 部才開始統一 DPI 網際網路裝置的集采,且 2018-2019 年集采規模達到高峰,而後随着 5G 開始商 用,DPI 裝置招标規模開始回落。目前 5G 商用已進入第 4 年,我們認為随着 5G 網絡建設進入後 期,營運商 DPI/彙聚分流等網絡可視化裝置集采有望迎來新一輪高峰。

通信行業中期政策:把握AI+數字經濟,優選“算網安”

未來,随着 AIGC 應用帶來的算力需求提升以及資料要素價值的不斷釋放,營運商對于網絡可視 化的需求有望持續增加,需求占比有望在 35%的基礎上實作提升。

2)政府市場:政府數字化趨勢下,網絡資訊安全需求提升。在數字政府的大背景下,對網絡内 容進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愈發凸顯。然而,大陸網安資訊化支出仍處于較低水準。根據 Gartner 公布的資料估算,2019 年大陸網絡安全支出不到 IT 總支出的 1%, 而全球的網絡安全平均支出 占 IT 總支出的 3.2%左右。近年來,在網絡安全法和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等相關法令政策的催 化下,以公安戶網際網路應急中心等為代表的政府機關部門對于網絡内容監測管理的資訊化投入持 續提升。根據中國網絡安全産業聯盟資料,近三年大陸網絡安全市場整體保持穩健增長,2021 年 市場規模約為 614 億元,同比+15.4%,預計 2022-2024 年将保持 15%以上的增速,到 2024 年市 場規模預計超 1000 億人民币。據 IDC 資料顯示,2021 年全球網絡安全 IT 總投資規模為 1687.7 億美元,有望在 2026 年增至 2875.7 億美元。

五、電網智能化:智能電網投資保持高位,電力體制 改革持續推進

1)國内市場: 國網 2023 年規劃投資額超 5200 億元,同比增長 4%。“十四五”期間,全國電網總投資預計近 3 萬億元,顯著高于“十三五”期間的 2.57 萬億元,其中國網、南網分别計劃投入 3500 億美元 (約合 2.23 萬億元)、6700 億元,以推進電網轉型更新。此外,南網十四五計劃在配網領域投 資 3200 億元,占總投資的 50%左右,主要緻力于配電自愈 100%及配網數字化相關建設,縮短停 電時長。2023 年,國網董事長辛保安表示,時年電網投資将超過 5200 億元,同比增長約 4%; 南網副總經理張文峰表示,時年計劃投資約 800 億元加快推動在粵項目的建設。 國網加大用電資訊采集裝置招标力度。4 月 26 日,國網釋出 2023 年第一次電能表及用電資訊采 集招标公告,采購清單包括電能表、專變采集終端、集中器及采集器。根據計算彙總,2022 年 (不包含 2021 年增補标)集中器、采集器及專變采集終端投标總報價為 55.11 億元,同比增長 16.19%,其中集中器及采集器投标總報價為 28.08 億元,專變采集終端(含能源控制器專變)投 标總報價為 27.04 億元。

2023 年 5 月 19 日,國家發改委釋出公開征求《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電力 負荷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此次《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在 2017 年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的基礎上新增了需求響應相關内容,通過在用電環節實施需求響應、 節約用電、綠色用電,推動電力系統安全降碳、提效降耗,進一步推進電力消費智能化。檔案指 出,支援可調節負荷、新型儲能、分布式電源、電動汽車、空調負荷等需求側資源,以負荷聚合 商或虛拟電廠等形式參與需求響應,支援地方電網、增量配電網、微電網開展需求響應;到 2025 年,各省需求響應能力達到最大用電負荷的 3%-5%,其中年度最大用電負荷峰谷差率超過 40% 的省份達到 5%或以上;到 2030 年,形成規模化的實時需求響應能力,結合輔助服務市場、電能 量市場交易可實作電網區域可調節資源共享互濟。《電力負荷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在 2011 年《有序用電管理辦法》的基礎上修訂形成,通過對電力負荷進行調節、控制和運作優化,保障 電網穩定運作、促進新能源消納、提升用能效率。

2)國外市場: 國内相關企業主要依托于國家電網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服務。根據中國新聞網報道,截 至 2022 年 4 月底,中國已經同 149 個國家和 32 個國際組織簽署 200 餘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 檔案,其中 100 個亞非拉國家一帶一路覆寫全球超過 60%的人口(超過 40 億)。埃及啟動新行 政首都智慧城市建設計劃、印尼釋出新首都智慧城市建設計劃、緬甸推出新仰光智慧城市建設規 劃、孟加拉提出‘數字孟加拉’發展願景、印度提出 100 個智慧城市建設計劃。 随着電網向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對整個通信網絡的覆寫範圍、通信效率、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更 高要求。 (1) 通信子產品:處于 HPLC 向 HPLC-RF 雙模的替換期,雙模産品有望開始放量。由于過去 的 HPLC 子產品通信需要滿足通電條件且采集頻率較低,為解決電網故障時子產品無法實作 通信的問題,滿足實時性采集資料的需求,國網聯合相關企業制定了雙模(HPLC+微功 率無線)的标準,并已于 2022 年底陸續開始招标。 (2) 采集終端:除了基礎的采集、存儲資料功能外,還新增對邊緣計算、本地決策功能的需 求,價格預計将有較大增長空間。

投資分析

中際旭創

全球高速光子產品龍頭。中際旭創前身中際裝備,于1987年成立,主營業務為電機定子繞組制造; 2012 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2017 年,其通過重大資産重組的方式收購蘇州旭創,并更名為中際 旭創,擴充高端光子產品市場;2020 年公司收購成都儲翰科技,拓展電信光子產品市場。公司目前是 大陸高速光子產品領域的龍頭企業,可為雲資料中心客戶提供 100G/200G/400G/800G 等高速光模 塊,以及電信市場的 5G 前中回傳、骨幹網/核心網傳輸光子產品等高端産品。

天孚通信

領先的光器件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天孚通信成立于 2005 年,于 2015 年創業闆上市。公司專業 從事高速光器件的研發、規模量産和銷售,産品包括多種材料工藝的無源器件和多種技術平台的 有源封裝,應用于骨幹網、城域網、接入網、企業網及全球資料中心,下遊客戶覆寫光纖連接配接、 光收發子產品等廠商,并由光通信行業向雷射雷達和醫療檢測行業延伸拓展。

新易盛

新易盛一直緻力于高性能光子產品及光器件的研發、生産及銷售服務,業務涵蓋全系列光通信應用 的光子產品,産品廣泛服務于資料中心、安全監控、5G 網絡、智能電網等行業國内外客戶。目前 公司主要産品有 OSA、XPON、10G、25G、40G、50G、100G、200G、400G、800G 光子產品 産品。此外,公司積極布局矽光、相幹光模闆等 2023 年光通信行業熱點,推出 800G 光子產品産 品,持續跟進算力網絡建設需求。

通信行業中期政策:把握AI+數字經濟,優選“算網安”

光庫科技

光庫科技成立于 2000 年,并于 2017 年創業闆上市,是專業從事光纖器件和晶片內建研發、生産 的企業。公司主營業務分為光纖雷射器件、光通訊器件、铌酸锂調制器及光子內建産品三大闆塊, 産品廣泛應用于光纖雷射、光通信、航空航天、傳感醫療、科研、5G、資料中心等領域。在铌酸 锂調制器領域,公司已掌握晶片設計、晶片制程、封裝和測試等核心技術,具備了開發 800Gbps 及以上速率的铌酸锂調制器晶片和器件的關鍵能力。目前铌酸锂調制器晶片及器件主要用于 100Gbps 以上的長距骨幹網相幹通訊和單波 100/200Gbps 的超高速資料中心中。

中國移動

公司現階段緻力于建構泛在融合算力網絡。目前公司正積極落實國家“東數西算”工程部署,引領算力網絡從理論進入産業實踐。公司目前實行“4+3+X”資料中心布局,截止 2022 年底,公 司對外可用 IDC 機架達 46.7 萬架,淨增 6 萬架;公司持續推進移動雲“N+31+X”建設,加強 雲-邊-端融合發展,截至 2022 年底共累計投産雲伺服器 71 萬台,淨增 23 萬台;同時持續推進 全國雲專網建設,加速中心、邊緣、端側算力融合;同時豐富算力資源,與社會其他組織、公司 合作,推進算力網絡布局;在算力服務方面,着力探索一點接入、即取即用的算力服務,建構算 網一體排程的算網大腦;算力技術方面,釋出《算力網絡技術白皮書》,布局十大技術發展方向, 建構全國性算力網絡試驗網。

中國電信

公司持續布局算力網絡,雲網能力行業領先。中國電信是業内較早提出算力網絡概念并實踐的運 營商,在業内,公司率先提出“網是基礎、雲為核心、網随雲動、雲網一體”的雲網融合方向。 在經過幾年實踐之後,雲網融合已發展至雲網融合 3.0 的 新 階 段 。 目 前 , 公 司 堅 持 “2+4+31+X+0”資源布局,在内蒙古和貴州建立西部資料中心樞紐,并在京津冀、長三角、粵 港澳、川陝渝等 4 個區域布局大量資料中心,積極配合國家“東數西算”工程的建設落實。此外 公司在公有雲方面保持領先,旗下天翼雲市場佔有率穩居業内第一陣營,在雲方面目前已掌握握彈 性計算、分布式資料庫等 50 餘項核心技術,緻力于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雲平台。

中國聯通

布局五大産業,全面發力數字經濟。目前,中國聯通全面布局“大聯接、大計算、大資料、大應 用、大安全”五大主要業務,發力數字經濟主賽道。公司堅持市場和創新雙輪驅動,面向細分市 場持續深化“平台+雲網+X”的新模式,推出 5G 新通信産品序列,加速疊代聯通雲、融合視訊 等拳頭産品。政企業務方面,深耕“4+3+X”重點行業,持續提升“雲、大、物、智、鍊、安” 六大核心能力,全面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2022 年,公司實作主營業務收入 3549 億人民币, 同比增長 8.3%;同時歸母淨利潤達 73 億,同比增長 15.8%;其中雲業務受益于算力網絡工程 建設的進一步推進,實作高增,2022 年聯通雲實作營業收入 361 億元,同比增長 121%。

通信行業中期政策:把握AI+數字經濟,優選“算網安”

英維克

公司是國内最早涉足電化學儲能系統溫控的廠商,也是衆多國内儲能系統提供商的主力溫控産品 供應商。公司在 2020 年推出系列的水冷機組并開始批量應用于國内外各種儲能應用場景。2022 年 11 月 3 日,公司釋出 BattCool 儲能全鍊條液冷解決方案 2.0 從整體方案、全鍊條、全方位、全 場景、多元度更新了系統性能和運維效率,進一步豐富了産品環節,提升了競争優勢。公司借助 在儲能行業的品牌優勢和客戶基礎,持續地積極拓展國内外客戶并取得顯著成效。2022 年公司來 自儲能應用的營業收入約 8.5 億元,同比+150%左右。

曙光數創

曙光數創在液冷領域有着超過 10 年的技術積累,先後推出了冷闆液冷基礎設施産品和浸沒相變基 礎設施産品,在行業占據領先地位,參與建設的液冷資料中心規模累計超過 200MW。2022 年, 公司主力産品浸沒式相變液冷 C8000 實作營收 4.29 億元,增速持續維持在近 30%水準,收入占 比保持在 80%以上。曙光數創是中科曙光控股子公司,中科曙光在全國布局多個智算、先進計算 中心,并建設營運 50 多個雲計算資料中心。公司憑借技術産品優勢以及股東中科曙光的算力優勢, 卡位資料中心液冷行業,取得不俗成績。2018-2022 年,公司營收 CAGR 達 34%,歸母淨利潤 CAGR 達 85%。

申菱環境

基于公司在工業制冷和資料中心溫控領域的經驗,融合工業風冷冷水機原理、資料中心液冷技術、 資料中心精密空調全變頻精密控制和全工況制冷技術等,公司開發了 SCY 系列儲能液冷産品。制 冷散熱單元為風冷變頻直膨制冷系統;水力子產品的冷卻液依靠泵的驅動将锂電池的熱量帶出,冷 卻液在闆式蒸發器與制冷劑循環換熱;水力子產品還內建補水穩壓、排氣排液、溫度與壓力監控、 液體加熱、液體過濾等功能。可以實作比風冷方式節能 25%以上,占地面積減少 50%以上,電池 壽命延長 20%以上。電池簇内部電芯溫差<3℃,設計壽命 10 年以上,可 24 小時不間斷運作。

中興通訊

在多個領域與營運商開展算力網絡合作,是算網的重要建設者。中興通訊作為營運商的長期合作 夥伴,大力投入到與營運商的算網工程中。中興通訊全面參與了中國移動“1+9+9”示範網建設, 承擔了集團級、省級多個課題,例如和山東移動合作建構的視訊算力網絡、和浙江移動合作的新 型雲電腦等;中國聯通方面,中興通訊與中國移動聯合完成了算網服務排程 PoC 驗證,充分驗證 了多個邊緣雲與城域網進行視訊流 AI 處理場景,實作了多算力資源池與承載網的協同;中國電信 方面,2021 年,中國電信與中興通訊簽署了《雲網核心能力戰略合作》,2022 年,雙方針對雲 網基礎設施,在伺服器深度定制、5G ATG 技術研究、綠色低碳解決方案等多個領域進行合作, 在現網應用上實作了關鍵技術突破。

通信行業中期政策:把握AI+數字經濟,優選“算網安”

紫光股份

公司在網絡領域持續創新,深度布局算力網絡。公司旗下子公司新華三堅持雲智原生、開放生态、 綠色低碳的理念,釋出了雲智原生 AD-NET6.0+解決方案。目前已有确定性網絡、算力網絡、 主動安全、全光網絡、IPv6+、雲簡網絡、智能無損、IPv6+、SDP 零信任等 9 大創新解決方案。 在算力網絡方面,公司作為三大營運商的重要服務商,重點圍繞算力網絡進行前沿技術布局。目 前,新華三面向算力網絡已經推出了成熟的解決方案,涉及底層網絡、算力基礎設施到中間控制 層的網絡控制器和多雲平台直至最上層的算網大腦。公司整體算力網絡涵蓋“雲邊網安智用”六 個方面,為營運商客戶提供一體化服務。

銳捷網絡

算力網絡建設領軍者。銳捷網絡緻力于提供端側及網側的算力解決方案,建構高速互聯、彈性可 拓展、綠色節能的算力網絡。近年來,公司深度布局算力網絡領域,先後釋出智能算卡、DDC 高性能網絡等一系列産品解決方案,持續推動算力網絡進步。2023 年 2 月 17 日,公司受邀參與 浸沒液冷智算産業發展高峰論壇并展出了 2 款商用浸沒式液冷交換機,分别為 32 口 100G 資料 中心接入交換機和 48 口 1G 管理網交換機。該交換機主要解決高算力背景下的散熱及性能提升問 題,将為建設高算力資料中心提供支援。此外,公司目前正投資 2.3 億元研究面向算力網絡的核 心路由關鍵技術及應用,旨在提供更低功耗及更高帶寬,并在應用全新可程式設計技術的基礎上實作 網絡的靈活可控,滿足雲網算網融合的演進需求,為算力網絡建設進行相關賦能。

恒為科技

國内領先的網絡可視化基礎架構以及嵌入式與融合計算平台提供商之一。恒為科技成立于 2003 年,主要産品為網絡可視化基礎架構和嵌入式與融合計算平台。公司的網絡可視化基礎架構産品 涵蓋網絡可視化應用系統的基礎裝置、核心子產品及解決方案,主要包括針對寬帶網際網路、移動網 網際網路、企業網和行業專網等不同标準不同規模的網絡,在各種網絡接口進行流量資料的采集、 分流、分析和管理的裝置、子產品與相關軟體。

中新賽克

2022 年,公司網絡可視化前端與後端的占比分别為 60%和 15%。中新賽克前身是中興通訊子公 司中興特種,2012 年 10 月公司脫離中興通訊并由深創投收購,核心業務逐漸向全球化拓展并突 破重點發達國家營運商市場。目前,深創投持有公司 26.5%股份。公司以網絡可視化的硬體裝置 起家,包括寬帶網産品和移動網産品。2018 年,公司逐漸向後端應用拓展,重點開發内容安全、 大資料營運、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等業務。

通信行業中期政策:把握AI+數字經濟,優選“算網安”

浩瀚深度

公司核心産品為智能采集管理系統(前端),是公司 DPI 技術實踐的産物,具備網際網路流量識别、 分析、管控以及資料采集功能,是實作流量計資料智能化應用的重要基礎,現已實作産業化。智 能采集管理系統包括硬體 DPI 系統、軟體 DPI 系統,以及嵌入式 DPI 引擎産品,以适應不同場景 需求。長期以來,公司為中國移動提供硬體 DPI 系統,在中國移動總部 2018-2021 年網際網路 DPI 集中采購招投标的中标總份額超過 50%。2017 年,公司推出基于 x86 架構、華為鲲鵬等通用硬 件裝置的軟體 DPI 系統以拓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市場。在中國電信 2021 年 DPI 集采項目(寬 帶網際網路部分)中,公司在三家中标企業中排名第二,公司規劃不斷取得成效。

威勝資訊

威勝資訊提供從資料感覺、通信組網到資料管理的綜合能源網際網路解決方案,建構低碳友好高效的 能源網際網路。近年來,公司在國網、南網、地方電力的招标中均名列前茅。根據電力物聯網相關 終端産品招标資訊,2019 年公司在中标覆寫範圍、中标産品種數以及中标包數三個次元均為行業 第一。2021 年 8 月,公司通信網關先後在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配網物資庫存招标、廣州供電 局配網類物資(DTU 等)架構招标、南方電網 V3.0 智能配電系列采購中中标。随着數字電網迎 來景氣增長周期,公司也将發揮自身優勢,為電網智能化持續發力。 2022 年 5 月,湖南省工業和資訊化廳釋出《關于 2022 年新培育的湖南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 業拟定名單的公示》,威勝資訊成功入選湖南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鼎信通訊

公司産品主要應用于智能電網、集中抄表以及消防系統等場景,主要客戶包括深圳市國電科技通 信有限公司、北京智芯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台灣內建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化銷售有 限公司、青島中青志和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具有深厚技術儲備與完善産品體系,專注于 電力線載波通信技術和總線通信技術的基礎理論研究,基于行業領先的綜合解決方案,轉化為 “軟體+硬體+服務”相結合的終端産品,主要應用于國家智能電網的用電資訊采集系統。通過大 量的現場運作實踐,公司的載波通信技術已經能夠有效滿足智能電網在配網側的通信需求。

網宿科技

公司近幾年圍繞網際網路及政企客戶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中的 IT需求拓展業務,在 CDN、IDC 等成 熟業務的基礎上,向雲安全與邊緣計算方向革新,同時拓展私有雲/混合雲、MSP、資料中心液冷 解決方案等協同性強的新業務。經工信部電子第五研究所評估,公司子公司綠色雲圖自主研發的 液冷資料中心 PUE 均值低至 1.049;同樣自研的 DLC 直接浸沒式液冷技術已進入商用階段,該技 術已取得多項國家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公司液冷技術适配通用的标準伺服器,可以滿足多種場 景下的客戶需求。

通信行業中期政策:把握AI+數字經濟,優選“算網安”

科華資料

公司作為資料中心服務商,持續推進資料中心液冷技術的發展,全面部署冷闆式液冷、浸沒式液 冷等技術路徑的研發,完善産品矩陣。标準化方面,公司參編《零碳資料中心建設标準》《子產品 化資料中心通用規範》《浸沒式冷卻液可靠性規範》《資料中心液冷系統技術規程》等标準制定; 技術創新方面,公司成功研發并在市場上推廣了風-液架構的冷闆式液冷 CDU、機櫃式 CDU 和闆 式液冷微子產品等液冷産品;生态合作方面,公司引進多方供應商,建立優質白名單,打通上下遊 産業鍊,提供更多液冷産品和解決方案,以滿足使用者對資料中心不同的業務需求,同時最大化的 提升資料中心綠色化和低碳化水準。

萬國資料

第三方 IDC 市場的領軍者。公司主要提供托管服務、托管管理服務、管理雲服務等三大業務。公 司擁有豐富的資料中心資源,主要客戶覆寫網際網路廠商、大型國企及雲計算廠商,截至 2023Q1, 公司已為國内 835 家中大型企業提供服務;公司資料中心總面積達 71.54 萬平方米,可投入使用 面積 51.85 萬平方米,簽約面積 48.71 萬平方米,簽約率達 93.9%。公司總體 IDC 規模在第三 方資料中心市場處于領先地位。

寶信軟體

中國領先的工業軟體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和服務提供商。寶信軟體系中國寶武實際控制、寶鋼股份 控股的軟體企業。經過 40 餘年的發展與擴張,現已成為中國領先的工業軟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及 第三方 IDC 廠商,産品與服務遍及鋼鐵、交通、醫藥、有色、化工、裝備制造、金融等行業。 2022 年,公司實作營業收入 131.50 億元,同比增長 11.82%;實作歸母淨利潤 21.86 億元,同 比增長 20.18%。公司 2017-2022 年抓住工業網際網路及新一代 ICT 基礎設施發展視窗期,實作 較快增長。營業收入從 2017 年的 47.76 億元增長到 2022 年的 131.5 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 22.45%,歸母淨利潤從 4.25 億元增長至 21.86 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 38.76%。

資料港

公司的資料中心業務從杭州、上海起步,并以市場化、規模化為導向,深入區域市場布局,充分 發揮大資料産業、技術、市場資源密集的優勢,挖掘潛在市場機遇,積極探索潛在客戶發展潛力。 在原有資料中心的基礎上,公司又陸續新增河北張北、北京房山、江蘇南通、廣東河源、内蒙古 烏蘭察布等資料中心。公司已有 35 個營運資料中心,建築面積約為 67 萬平方米。

通信行業中期政策:把握AI+數字經濟,優選“算網安”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資訊,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連結」

繼續閱讀